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2
導論
推薦序 1
書摘 2
書摘 3
延伸悅讀
書摘 1

譯 者 作 品

引爆趨勢:小改變如何引發大流行〔典藏紀念版〕
奇葩與怪傑:時代、價值觀和關鍵時刻如何塑造領袖
自戀式領導:打造領導者的成功性格
打造花旗帝國:金融奇才魏爾傳奇
葛林史班傳
惡人有善報:移開成功的絆腳石
幽默致富奇招
引爆趨勢:小改變如何引發大流行(全球暢銷20週年典藏精裝版)
貪婪時代
知識經濟時代

投資理財

【類別最新出版】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一場奇幻的海外職場大冒險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存債致富:每月3000元,輕鬆投資債券抗通膨,穩穩賺,資產不縮水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一本讀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走向上市上櫃之路


中國熱(BE0100)
The China Dream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投資理財
叢書系列:NEXT
作者:喬‧史塔威爾
       Joe Studwell
譯者:齊思賢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09月12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8頁
ISBN:9571337307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2導論推薦序 1書摘 2書摘 3延伸悅讀書摘 1



  推薦序 2

掌握時機、規避風險

◎文/谷月涵

根據最新的數據,台灣二○○二年六月對大陸市場的出口依存度升至二五.二%的歷史新高,中國遙遙領先其他國家,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市場,比重超過排名第二的美國三個百分點,甚至是三到五名所佔比重總和的一.五倍,台灣上半年對大陸的貿易順差也超過一百億美元。從某種角度來說,有些台灣人已在中國大陸實現了企業的夢想。

當然,像《中國熱》書中所提及夢碎金盡的外商也不在少數。從七百多年前的英國特使馬嘎爾尼,到近代的羅杰倫等華商,最後破產的日商和田一夫,以及將投資重點轉向的美商柏克斯基,他們不論是徹底鎩羽而歸,或是好夢只做一半,或是愈挫愈勇,不一而足。

彭磷基和羅杰倫是最典型的華商,結果卻有如天壤。前者無心插柳,靠著製造業賺到第一筆佣金,繼而轉入他熱愛的營造業,闖出一片天;羅杰倫也是從輕工業起家,成為中國的胸罩大王,後來也趕搭房地產熱,最後卻連本業都保不住。初期致富模式相同,進入房地產市場的時機也相近,但是下場截然不同。有人的中國夢甘甜無比,有人卻恍如惡夢一場,但全都發生在中國。

本書提出許多外資及華商在中國投資的案例,說明投資中國的不可預測性,以及中國市場未如外界想像那般龐大的真相。但是如果以此作為不到中國投資的根據,則未免矯枉過正。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能否趨吉避凶,掌握入場的時機,並且規避風險。

作者提出的成功案例,往往是了解中國投資環境,能夠借力使力的企業。中國的競爭優勢在於廉價的土地與勞力,這種廉價的生產要素在未來一、二十年都可以永無止境的供給。其次是「潛在」的龐大市場,中國也善於讓外界產生這種想像,以吸引海外資本、技術與人才。第三則是威權統治的便利。中國目前仍是一黨專政,在一些行政與法令上可能較有彈性,在在有助於中國吸引資本、技術與人才。

總之,台灣不可能再賺以往憑藉勞力的辛苦錢,只能往上提升。台灣應該善用鄰近中國大陸市場的區域優勢,以及數量眾多且高度彈性的台灣企業和技術勞工,在大中華經濟圈中尋找定位。台灣的基礎科學不如大陸,尖端技術又不如美、日,但是卻能夠發想出新科技的應用。例如,台灣雖然沒有航太產業,卻能利用航太科技中的鈦金屬,製成尖端的鈦質高爾夫球頭。

台灣高科技廠商和矽谷的互動密切,如果以矽谷為研發大本營,中國華南地區為製造工廠,由台灣負責管理及後勤服務,即可帶動台灣產業發展和升級。台灣想在這個黃金三角扮演一定的角色,勢必要成為轉運或運籌管理中心,而兩岸直航更能帶來加分效果。

股票市場上,永遠有人看多,也永遠有人看空,否則市場就無法成交。對其他投資標的也一樣,樂觀者趨之若騖,悲觀者戒慎恐懼。除了客觀的考量之外,還有主觀性格的因素在內。

台灣人似乎對投資中國也抱持兩種南轅北轍的觀點,但是面對一個吸收全球資金、人才匯集的八百磅大猩猩,台灣不是試圖降低對方敵意,就是調整自身產業及出口結構,但依照目前台灣的政經情勢來看,兩者似乎都不是短期內做得到的。《中國熱》這本書以詳實的數據分析及精闢的政經評論,適時提醒有意前進中國的企業與個人,不要被樂觀沖昏了頭,但是對於聽聞太多悲傷案例的潛在投資者,也能鼓舞他們不要被悲觀綁住了手腳。

(本文作者為月涵投顧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