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譯 者 作 品

引爆趨勢:小改變如何引發大流行〔典藏紀念版〕
貪婪時代
知識經濟時代
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
價值行銷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獲利關鍵
華爾街世紀
細菌戰:美國生化武器之祕
中國熱
引爆趨勢
我的財富以秒計:無線通訊鉅子麥考傳奇

投資理財

【類別最新出版】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存債致富:每月3000元,輕鬆投資債券抗通膨,穩穩賺,資產不縮水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一本讀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走向上市上櫃之路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新創公司的100件大小事【專業會計師教你規劃新創公司套書】
看漫畫零基礎學會 資產配置:讓你「沒事總有錢花,有事不怕花錢」


麥肯錫中國投資報告(BE0114)
Capitalist China:Strategies for a Revolutionized Economy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投資理財
叢書系列:NEXT
作者:華強森
       Jonathan R. Woetzel
譯者:齊思賢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3年09月01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8頁
ISBN:9571339660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前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



  推薦序

台灣有必要重新思考中國的廣大商機

◎文/賀睦廷

近年來,台灣有數千家工廠拉下鐵門,結束營業。在此同時,許多高科技公司為了追求更低的輸入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也為了更接近OEM客戶,以求更迅速地回應顧客需求,而開始在中國大陸設廠營運--IBM、戴爾電腦等國際資訊品牌的產品,多數由台灣廠商代工製造。

為了追求更低的要素成本而將生產重心移往大陸,並非是全新的現象;早在十數年前,台灣已有高科技公司選擇這條路。然而,如果這些高科技公司無法洞悉大陸市場所提供的其他許多好處,並且迅速地從中獲益,很有可能會將自己逼入牆角。 對精明的企業而言,進軍中國大陸應該不僅是在削減成本--一個永無止盡的壓力下,試圖延長企業壽命的一個機會;同時也應該是企業徹底改變競爭地位的一個契機。

許多成功的台灣企業,仍未具備成為世界級製造商所需的規模或技能,而只是一味地追求人力或原料成本的縮減,並不足以建立持久性的競爭優勢,因為任何成本的縮減,都有可能被亞洲其他企業趕上--包括中國在內。

雖然台灣企業也具備設計才能,並且能夠提供額外的加值服務,但是在此層面上,來自Solectron與Flextronics等大型企業的威脅越來越深;這些具有全球規模、以外包為主的企業,正在中國大陸迅速擴展勢力。這類業者具備世界級的設施、效率高得嚇人的供應鍊,以及適應各種生產規模的能力,因此能夠以更低廉的成本,為跨國性客戶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此外,他們以國際化的方式經營生產據點已行之有年,所以將相關技術能力轉移至中國大陸這個新據點,自然較不費力。

台灣企業即將與兩項更深層的競爭優勢來源失之交臂;其一是跨國企業正積極在中國取得、或自行建立研發能力;例如西門子在北京擁有三百位工程師,致力於行動電話的開發;JDS Uniphase則在中國購併一家製造光學零件的企業,主要就是看中該企業的研發技能;此外,思科也與中國十五所大學結盟。相較之下,台商卻習慣將他們的知識「至寶」根留台灣,而不願意採用中國大陸垂手可得之高素質、低成本的研究人才。

台灣企業將錯過的第二項商機來源,就是大陸市場本身。在中國經營的跨國企業,經常將大陸市場的業務視為第一要務,而將其他地區的業務擺在後頭,或者至少議兩者一視同仁。太多在大陸設廠的台灣企業,卻將重心放在和以往相同的同一群全球客戶上。台灣企業必須採取更為決斷的行動,否則將眼睜睜地看著競爭優勢逐漸流失。

首先,台灣企業應該開發大陸市場的巨大商機,管理高層應指派公司裡最優秀的業務開發與銷售人員,負責這一部分。可參考的做法之一,是留意那些有市場優勢的中國企業(例如行動電話市場),自我定位為他們的代工廠;另一種做法是直接打入中國的零售通路,因為一般而言,中國市場的進入障礙較低,品牌領導地位也經常易手。

其次,透過生產流程的提升和較低廉的人力成本,可以降低整體製造成本。諸如提高生產力、降低庫存或提升生產品質等措施,相較之下較難仿效。況且,除了節省人力成本外,通常還可節省一五~三○﹪的總成本。

最後,台灣企業應著手將研發工作移往大陸。台灣的高科技製造商,已逐漸將生產重心轉移至中國大陸;同等比例的研發工作,應在三年內也轉移到大陸進行。

要實現上述目標,台灣企業必須改變他們對大陸市場的觀點。高科技業若遲遲不採取行動,短期之內即有可能因發展和獲利不足,被迫退出市場。長期而言,台灣可能被迫將到手的寶座,拱手讓給來勢洶洶的挑戰者--例如中國。

(本文作者為麥肯錫台灣分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