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魯經智序
李顯峰序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評
附錄

譯 者 作 品

無疆界市場
春藥
亞洲金融風暴:世紀末經濟危機
新國富論:人類窮與富的命運
亞洲銀行新世紀:迎接競爭與吞併的時代
愛因斯坦的詭辯:解開十二個物理學的迷惑
EQ成功學
洗錢
非軟性趨勢:24種引爆生活革命的科技
紙老虎:全球報業大亨

經濟貿易

【類別最新出版】
資本主義的倫理力量:為什麼自由市場能創造更好的人文價值
經濟寒冬怎麼過:如何逆勢崛起
商業簡史:看透商業進化,比別人先看到未來
重新面對經濟學:經濟學沒有你想的那麼難,也比你所知道的更加重要
台灣經濟四百年


歐元世紀(BE0052)
Aspects of European Monetary Integration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經濟貿易
叢書系列:NEXT
作者:艾麗生.華森
       Alison M. S. Watson
譯者:汪仲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8年12月08日
定價:220 元
售價:174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32頁
ISBN:9571327824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魯經智序李顯峰序前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評附錄



  書摘 1

第三強權崛起

當馬斯垂克條約的簽約國,決定「加強並統合其經濟體,以建立包含發行單一、穩定貨幣在內的經濟及貨幣統合機構」時,便已為歐洲金融史上最具意義的事件拉開序幕。當時的歐盟總裁傑克.狄羅斯(Jacques Delors),充分體認到這事件的意義,便公開宣稱經濟與貨幣的統一是「經濟統合上的一顆政治明珠,充分展現了聯合行使主權的可行性……」

本章將針對歐洲貨幣統合這個政治舉動,在經濟上的利益及成本,提出討論。不過,在貨幣統合過程中,發生變化最大的可能是政治與經濟間的界面,因此,在觀察歐盟的統合過程中,也必須特別關切,國家及相關的政治過程,如何影響財富的生產及分配。尤其各國的政治決策及利益,如何影響到個別的經濟行為,以及這些行為所造成的成本與利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更應該關切的是市場、影響權力分配的經濟力量、以及國際強權,在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影響。

因此,在分析歐元背後的經濟理由後,我們準備將話題深入至歐洲貨幣統合的國際政經意義的領域中。例如,我們將考慮,誰在統合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這些角色在決策過程中,將受到什麼因素影響?而在國際貨幣系統的架構中,歐洲又扮演什麼角色?

從早期的統合過程,已經充分體會到歐洲的經濟及貨幣統合,對區域、全球可能產生的重大影響。本章中,我們也將討論這個議題,並從歷史的角度探討,統合的氣氛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便已逐漸形成,以及歐盟前身的歐洲煤炭及鋼鐵共同體(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ECSC),和歐洲經濟共同體所扮演的角色。最後,本章將探討目前歐洲貨幣統合政策的歷史淵源,作為第二章全面性討論的的引言。

強勢貨幣同盟

貨幣同盟的存在,可以強勢,也可以弱勢。在弱勢貨幣同盟中,參與國家只需要設定不可改變的匯率(可以是絕對數值,也可以是上下幅度),並允許該國的財政機構訂定相關政策,維持這個匯率即可。而在強勢的貨幣同盟中,個別國家的貨幣被同盟的單一貨幣所取代,個別國家的財政機構則被單一的中央貨幣機構所取代;各國的財政及貨幣發行機構,放棄對本國貨幣政策的控制,而同盟的單一貨幣,則在所有會員國內皆通用無阻。

狄羅斯於 1989 年時,定義了他心目中的貨幣同盟,充分反映歐盟所追求的同盟是屬於強勢的。這份後來成為馬斯垂克條約中,經濟及貨幣統合藍本的貨幣同盟定義︰

在歐洲的經濟和貨幣同盟下,個人、貨物、服務、資本、以及固定匯率、不可撤銷的貨幣,將在毫無障礙的情況下自由流通,從而達到單一貨幣的最終目標。因此,各會員國之間,不但需要有共同的貨幣政策,並且需要在財務等數個特定政策領域中,相互緊密協調,以穩定區域內的物價、平衡成長、均化生活品質、提高就業率,並與外界取得協調。經濟及貨幣同盟,代表了歐洲持續性經濟統合過程的最終結果。

雖然在金融全球化程度日深的今天,各國對推動本國的貨幣政策到底有多少把握,已成為值得探討及辯論的議題。但上述定義中,指定個別國家託付給單一貨幣機構的控制權,卻也大到足夠威脅個別國家,訂定並貫徹其獨特貨幣政策的權力。自古以來,貨幣便被視為國家和財務決策的獨立象徵,向來為政治體中的血脈。例如,一名巴黎人到同樣為法國的圖盧可以使用法郎,但是到了西班牙的巴塞隆納,就必須改用西班牙貨幣,這本身便具有強烈的象徵性意義。同樣的,蘇格蘭為維持內部認同感,至今仍發行蘇格蘭貨幣。

國家貨幣和貨幣政策既然如此重要,個別國家為什麼又會願意放棄,本身制定貨幣政策、擁有本國貨幣的權力;而拱手讓給歐洲貨幣組織,由它發行單一歐洲貨幣,取代各國貨幣呢?

首先,我們應該回顧一下孟德爾(R. Mundell)的最適通貨域理論(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對貨幣統合經濟學的影響。最適通貨域理論的重點在於:研討形成一個貨幣聯盟的得與失。貨幣聯盟形成的成本--也就是損失,大致集中於調整經濟情勢的可用工具上。貨幣聯盟的加盟國失去了調整本國貨幣數量的工具,即無法調整本國貨幣的對外匯率,其代價是否可由加入聯盟,而產生的經濟利益中彌補回來,成為討論的焦點。如果因加入聯盟而獲得的利益大於其成本,這個國家便被視為進入了「最適通貨域」。

當強勢的貨幣聯盟成立後,該聯盟便會成立中央銀行,統籌控制整體的貨幣政策工具,各國的貨幣機構無法再推動個別的貨幣政策。例如,全球對義大利貨品的需求下降,造成義大利失業率升高,外銷停滯,國際收支出現赤字時,義大利政府也無法以貶值里拉的手段,來提高義大利的競爭力。換句話說,義大利失去了一項自我調整的工具。

這種情況在貨幣聯盟的架構下,對一個國家而言是利、是弊,必須從三個方面來考量。

首先,必須考量勞動力的流動性。假想一個簡化的兩國互動模式(義大利與瑞典),突然間出現的需求不均衡,造成市場對義大利產品的需求大幅下降,對瑞典產品的需求大幅增加,使義大利的外匯存底大量流失,而瑞典則出現豐厚的盈餘。如果兩國間的勞動力可以交流無阻,失業的義大利工人便可移居至瑞典,填補瑞典供不應求的勞動市場需求。這種高流動性不但可減少義大利的事業壓力,更可以紓解瑞典因需求增加,而造成的通貨膨脹壓力,並削減兩國間的外匯收入差異。但是,如果貨幣聯盟的會員國之間,人力資源流通有限,各會員國就必須為失去調整匯率工具,付出極昂貴的代價。也就是說,在上述的假想模式中,如果義大利工人無法至瑞典工作,而必須留在義大利的話,將不但使義大利的失業率攀升,並且逼高瑞典通貨膨脹,造成兩個國家的經濟同時出現問題。

第二個在考量貨幣聯盟是否對所有會員國都有利時,必須檢視的則為薪資彈性。如果薪資有足夠彈性,那麼正如前述假想模式中所示,義大利的薪資水準將因勞動力需求降低而下滑,而瑞典的薪資成本則會相對上升。在這種情況下,義大利可以改善其競爭力,而瑞典則修正其競爭力(因為產品的整體成本增加了),使國際市場對義大利產品的需求增加,而對瑞典產品的需求減少。兩個國家的經濟因此都將逐步修正,回到原來的均衡點。但是,如果薪資無法快速反應市場需求,尤其無法適時向下調整的話,那麼這些參與貨幣聯盟的國家,雖然遭遇需求的改變,卻將無法如保有獨立貨幣制度的國家一般,做出適當反應。保有獨立貨幣制度的國家在這種時候,可以自主性地貶值貨幣,讓供需趨於平衡。

最後需要考慮的,是財政政策是否取代貨幣政策,作為總體經濟調控的工具。一個國家願意以多少財政力量來調整整體機制,要看這個國家有多願意以通貨膨脹,來換取就業機會。例如,突發性的需求改變,使國際市場對義大利產品需求大幅減少時,義大利政府可以考慮以擴大預算赤字(因此造成通貨膨脹壓力)的方式,提高政府支出,以增加國內的需求,減少失業。但如果需求減少並非突發事件,而屬於慢性、長期的現象,或是政府無法從金融市場上,借到足夠款項以擴大支出時,那麼政府的行動只會不斷擴大赤字壓力。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之一是,如上述模式所示,允許財政補助(fiscal transfer)。在需求銳增後,瑞典政府可能會提高稅率,減少需求,並將多徵到的稅金捐獻給義大利政府(貨幣機構),由它們負責支出,以增加義大利的需求並減少失業率。這種財政政策,並不糾正義大利與瑞典之間當期帳(current account)不均衡的現象,但在貨幣聯盟的架構下,卻可以使這種不平衡的現象不那麼明顯。(如何在貨幣聯盟內形式財政政策,在第五章中將有更詳細的敘述)。

一個國家在考慮是否應該加入貨幣聯盟之際,還有一點應該考慮的便是,在造幣權盈收(seignorage revenue)上的損失。造幣權被視為政府的獨占資源,尤其在戰爭或危機時刻,政府無法以發行債券或提高稅收時,常會以印行鈔票的方式讓自己脫身。

而且在稅務制度不完善的國家中,政府會以提高通貨膨脹(發行貨幣)的方式增加收入,因為在財政制度不健全的國家中,提高稅率以增加國家收入的成本極高(因為收稅的機制和政府機構的效率都不良),而以提高通貨膨脹來增加收入,卻不花政府什麼力氣。不過,在加入貨幣聯盟(必須承諾低通貨膨脹率)後,個別政府便失去了隨意造幣、製造通貨膨脹、創造政府收入的權力。

企業與投資的美景

上面提到的是一些加入貨幣聯盟的潛在成本。既然有成本,便會有收益。馬斯垂克條約為貨幣聯盟描繪的遠景中,我們不難看到一些它為個別國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首先,加入貨幣聯盟後,會員國之間的交易手續簡化,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降低,效益因此提高。兩種貨幣之間每有交易發生,便會出現交易成本。但是在單一貨幣制度下,這種交易成本將不再出現。而且歐洲統合程度越高,歐盟內的交易行為便增加地越快,交易成本上便越省。也就是說,交易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例越高,單一貨幣的利益便越能顯現。尤其外匯交易系統效率不高的國家,因減少交易成本而獲利更大。此外,很多人認為截至目前為止,因為交易成本的存在與作祟,使得同樣產品在不同國家中,會出現不同價格。如果這個理論成立,在交易成本消失以後,差別取價(price discrimination)的問題也將迎刃而解。根據歐盟估計,光僅交易成本消失,就可使歐盟會員國獲得二百億歐元的利益。

其次,從財務風險的角度來看,加入單一貨幣制度後,個別國家因外匯不確定性消弭殆盡,從而獲益。在貨幣聯盟中,個別國家的貨幣與單一貨幣之間採固定匯率制,個別國家不再需要參與任何套利(arbitrage)活動,以確保在貨幣兌換上獲得最有利的部位。企業在銷售產品時,也不再需要將匯兌無法預期的損失計算在內,而可專注於產品的報價上。

此外,企業不需要考慮匯率的不確定性後,可以更精準地評估在不同地點生產的優劣性,從而選擇最適合的作業地點。當企業必須生存於不確定的匯率環境時,多半會選擇在數個國家中設置生產設施,以分散風險。但匯率固定後,企業可以從長期的經濟生產規模考量,從而對資源做更有效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