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林鐘雄序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評1
書評2
書評 3
書評 4

譯 者 作 品

無疆界市場
春藥
亞洲金融風暴:世紀末經濟危機
歐元世紀
亞洲銀行新世紀:迎接競爭與吞併的時代
愛因斯坦的詭辯:解開十二個物理學的迷惑
EQ成功學
洗錢
非軟性趨勢:24種引爆生活革命的科技
紙老虎:全球報業大亨

經濟貿易

【類別最新出版】
資本主義的倫理力量:為什麼自由市場能創造更好的人文價值
經濟寒冬怎麼過:如何逆勢崛起
商業簡史:看透商業進化,比別人先看到未來
重新面對經濟學:經濟學沒有你想的那麼難,也比你所知道的更加重要
台灣經濟四百年


新國富論(BE0054)──人類窮與富的命運
The Wealth and Poverty of Nations : Why Some Are So Rich and Some So Poor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經濟貿易
叢書系列:NEXT
作者:大衛.藍迪斯
       David Landes
譯者:汪仲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9年01月25日
定價:390 元
售價:30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76頁
ISBN:9571328235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林鐘雄序前言書摘 1書摘 2書評1書評2書評 3書評 4



  書評 3

.王賀白(長庚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作者藍迪斯是已退休的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本書原名《國家的富裕與貧窮》 ,然譯者汪仲將它譯成《新國富論》倒也恰當。原因是,全書四百多頁中有 15 頁以上,作者都將自己的論述與亞當‧史密斯的著作《國富論》對比。

一開始,藍迪斯即為本書設定了問題意識,他想回答:為什麼富國會變得這麼有錢?窮國又為什麼會如此貧窮?又為何西方國家在世界改變之際,扮演了主角?提問之後,藍迪斯同時也擺好了回答姿態,這姿態是馬基維利式的,因為他不想談道德而寧取真實。

不過,藍迪斯是否真能摒除自己的主觀意識,客觀地表達真實存在?在此現實問題面前,作者的回答卻是充滿主觀的「文化決定」論調。藍迪斯的回答內容讓我們想起德國社會學家韋伯的名著《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藍迪斯認為,歐美之所以得富主要拜新教徒勤儉向上的倫理所賜。

為了凸顯此一倫理優越性,藍迪斯回溯千年找尋根源,全書可說大量對比東、西、南、北。首先是東、西對比,藍迪斯認為中國封閉缺乏創新,西方則充滿活力;然後是南、北歐對比,他指出,天主教的南歐由於不當束縛以致榮光不再,而北歐則是因為新教徒的不斷除舊佈新,而逐漸超越南歐;最後,藍迪斯更是將這對比推至歐洲的海外殖民地──北美成功是因為繼承了北歐的新教徒傳統,而拉丁美洲的失敗則是背負南歐的天主教傳統。藍迪斯這一路論述下來,兼打各種左派學說的不是,在他看來,馬克思主義、殖民主義、依賴理論等皆是落後國家尋找代罪羔羊的藉口,「他們總是怪罪別人,因為這樣比較簡單」、「外國人成為經濟不振的禍首」。

這種相當唯心的文化論,與其說作者是在找尋貧富落差的原因,倒不如說是作者早有解答,在枝蕪龐雜的時空面前,作者以「文化決定論」一以貫之。藍迪斯發現,英美的新教精神是資本主義背後的最重要支撐。而這正是當今英美世界優勢族群WASP「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引以為傲的自滿之詞。縱然,日本的經濟成就足以成為WASP難以自圓其說的尷尬例外,但藍迪斯卻也能將其解釋為「這是韋伯新教徒道德觀的日本版」。

因此我們認為,雖然作者寧取真實,但這真實卻是充滿WASP族群觀點的「選擇性」,以自己主觀的認定選取設定好的材料,並且「選擇」得非常好:不管在資料蒐集或是前後邏輯推演上,此書的論證都屬上乘,而這正是長久以來英、美大學培養的典型體制內學者。建議讀者在選讀此書後,也能「選擇」其他「選擇」,如被英、美大學視為麻煩人物的中間偏左學者高伯瑞作品(《不確定年代》、《自滿年代》),以及被體制排斥在外的左派學者霍布斯邦作品(《革命的年代》、《極端的年代》)。以上兩人的論述主題雖與藍迪斯相同,但卻有迥然不同的觀點。也許在這些不同說法對照下,我們才能獲知「國富」的真實面貌。

本文原載於1999/03/18中國時報開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