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導論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評

譯 者 作 品

科技活氧革命:資訊進入人性化的時代
新金融時代
自由貿易的迷思
誰說大象不會跳舞:葛斯納親撰IBM成功關鍵
高效經理人:戰勝推拖拉之道
面對失靈的年代:克魯曼談金融海嘯
走進我的交易室

經濟貿易

【類別最新出版】
資本主義的倫理力量:為什麼自由市場能創造更好的人文價值
經濟寒冬怎麼過:如何逆勢崛起
商業簡史:看透商業進化,比別人先看到未來
重新面對經濟學:經濟學沒有你想的那麼難,也比你所知道的更加重要
台灣經濟四百年


新競爭時代(BE0106)
Reinventing the Bazaar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經濟貿易
叢書系列:NEXT
作者:約翰.麥米蘭
       John McMillan
譯者:羅耀宗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10月23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36頁
ISBN:9571337862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論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評



  導論

叟,不遠千里而來

◎文/熊秉元

舉世知名的物理學者愛因斯坦(A. Einstein),曾在一九四九年發表一篇文章,名為「為什麼需要社會主義?」他認為,資本主義的社會,充滿了貧乏、罪惡、和不安;要消弭這些問題,唯一的方式就是建立社會主義,讓生產手段為社會所共有。

在人類歷史上,真正徹底實現社會主義理想的,大概就是以馬列主義馬首是瞻的中國共產黨。中共在一九四九年取得政權後,藉著一連串的措施,先消滅私有財產,再把生產方式和生產工具國有化。人民公社的作法,已經逼近社會主義「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終極目標。然而,穹蒼之下,社會主義的天堂終究沒有蒞臨。人民公社裡吃大鍋飯的結果,廣為人知。可是,雖然生靈塗炭、路有餓殍,廣大的人民群眾,要怎麼才能衝破社會主義所勾勒的彩虹呢?

一九七八年,中國大陸安徽省小岡村的農民,決定要放手一搏。安徽土壤肥沃,一向是魚米之鄉;可是即使是二十戶左右的小農村,一旦變成人民公社,連自給自足都不能。這些農民,沒有理論支持,沒有專家指點;他們有的,大概只是中國農民傳統的特質,憨厚樸實、勤奮刻苦。

二十戶人家秘密開會,達成三點決議:第一,把公社的公田平均分為私田,由各個農戶自己耕耘;第二,每戶依比例攤派稅賦,繼續上繳;第三,嚴守秘密,不得向外人洩露。萬一事發,有人入獄;其餘的農戶將負起責任,把他們的子女扶養到十八歲。

公田和私田,只是一字之差;公和私,也只是一念之間。但是,一字一念之差,影響何其深遠。小岡縣的稻米產量,一年之內就翻了一番。不但輕易達成上繳的目標,而且村裡還有盈餘;這是人民公社時代,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紙包不住火,小岡村的作法,很快的傳到各地。雖然經過波折,但是在一九八二年,鄧小平表示支持改革;一九八三年,中共中央正式宣佈,個體農的作法,符合政府政策。一九八四年,離小岡村農民起義不過六年,全中國大陸已經沒有人民公社--除了那些名存實亡的之外。

即使是享受著後見之明的奢侈和從容,現在再看愛因斯坦的論點和小岡村的事例,還是令人心悸。麥米倫(John McMillan)的這本書,就描述了愛因斯坦的名言和小岡村的事件、以及許許多多其他引人入勝和發人深省的大小故事。這本書的寫作動機,很特別、也很有趣;一位大企業的老闆率直的問:「關於市場經濟,經濟學的教授能教我什麼?」

對於這個「叟不遠千里而來」式的大哉問,麥米倫毫不遲疑的接下挑戰;然後,他以自己理論和實務的經驗,寫成這本內容豐富、論述持平、深受行家肯定的書。作者曾在日本、台灣、印度、及歐美多國工作過,對經濟活動有許多第一手的觀察和體會;而且,他還曾應美國政府之聘,參與設計遊戲規則,以投標拍賣的方式,分配無線電波頻道。因此,在理論和實務的連結上,全書平實自然、論述有據。

和其他討論市場經濟的書相比,這本書的最大特色,就是藉著一連串的個案(AIDS的解藥、職業球員的契約、鑽石交易圈、電力自由化、蘇聯解體等等),說明「市場」的長處和侷限。和其他任何運用資源的方式相比,市場的優勢顯而易見;可是,市場要能發揮作用,也需要相關條件的配合。

整體而言,我認為麥米倫的書,對於市場機能作了充實而完整討論,這確實是一本好書。不過,在二十一世紀初,市場經濟的優越性,已經顯露無疑;即使有零星的爭議,大勢已經底定。就像汽車剛問世時,曾引發諸多爭議;現在,絕大多數的人,不會再問「不要汽車好不好?」之類的問題。可是,對於那位企業家的問題,我很好奇;萬一有人問我:「關於經濟活動,你何以教我?」,我又會如何回答呢?

我想起幾個星期之前,一個多年不見的學生,突然到研究室裡來找我。大學畢業後,他曾當過職業球隊老闆的特別助理、電子公司老闆的機要,也曾想創設網路公司,在網路上賣書。

見面之後,他很興奮的向我描述,他現在旭日東昇般的事業。幾年不見,他已經克服萬難,把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重要畫家,一網打盡。他成立網站,把這些畫家的作品,作成圖片檔,再加上相關的生平和作品介紹。任何客戶,只要簽約付費,就可以無限制的上網搜尋,並且下載所有的資料。據他說,他已經和幾百所中小學簽約,已經開始有盈餘,而且前途看好。他打算進入日文的市場,也準備把古人的字畫納入資料庫。

他覺得稍有成就,很高興;但是,因為作得太好,所以相關的政府單位,打算成立一家類似的網路公司,和他互別苗頭。他有點擔心,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我安慰他,有競爭者,其實未必是壞事。事實上,如果某個產業只有一家公司,通常會引人覬覦。如果有兩家公司,彼此和平共存,分享利潤;長遠來看,反而更可長可久。他想了一下,說:「應該早點來看老師的!」

能對他稍有助益,我覺得很有趣;而且,我知道,以經濟理論來指點迷津,這不是第一次,大概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經濟學裡的相關知識,確實能呼應現實,斟酌損益。不過,經濟學裡,除了有各種經濟知識之外,更重要的其實是「經濟思維」。對於經濟活動,和各種社會現象,經濟分析都有獨特、平實、而又一以貫之的解讀。因此,掌握了經濟分析的精髓,不只能了解經濟活動和市場機能的性質,而且可以更廣泛的體會人類其他領域裡的活動。

當然,要闡明經濟分析的精髓,就不再是回答「關於經濟活動,經濟學教授何以教我?」這個問題;這時候,問題變成「關於社會現象,經濟學教授何以教我?」。要回答這個問題,顯然還需要許許多多的麥米倫。

叟,不遠千里而來,談談經濟學好嗎?

(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