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經濟貿易

【類別最新出版】
資本主義的倫理力量:為什麼自由市場能創造更好的人文價值
經濟寒冬怎麼過:如何逆勢崛起
商業簡史:看透商業進化,比別人先看到未來
重新面對經濟學:經濟學沒有你想的那麼難,也比你所知道的更加重要
台灣經濟四百年


中國企業無限公司(BE0135)
China Inc.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經濟貿易
叢書系列:NEXT
作者:泰德.費雪曼
       Ted C. Fishman
譯者:胡瑋珊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12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52頁
ISBN:957134401X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書摘 3

並不是中國所有的經濟專家都這麼樂觀,以為只要追求經濟成長就是一切的保證。其實正好相反。中國近年來,許多經濟規劃官員極欲拉住經濟繁榮發展的韁繩,對國人熱切的期盼大澆冷水,他們知道,太過熱切會導致經濟泡沫化。可是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若要用過去的歷史殷鑑,中國的經濟早就泡沫化了。若說投資人一窩蜂追求沒有真正經濟價值的計劃,經濟就會崩潰的話──譬如太多的工廠競相投入同一個熱門市場、同一個地方出現太多的營建計劃、銀行借了太多的壞帳給體質不佳的企業、企業股票沒有理由的飆漲──那麼中國的經濟理應落得慘澹經營的地步。可是事實上,每次有人預期中國經濟勢必瓦解,他們反而好像成長得更快速、創造出更強大的產業、進出口更為蓬勃發展,而且吸引到更多的外資。

中國自從二十幾年前展開經濟改革以來,官方的經濟成長率就一直維持在九‧五%。一般來說,經濟改革初期的國家,經濟成長率往往很高;可是不會像中國這樣。中國近三十年的經濟發展已經快要締造三度加倍的成長紀錄。這樣的速度在現代史上是前所未見的。日本、南韓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發展速度根本比不上。如果以美國近年的經濟成長速度來看,美國花了二十五年的時間才成長一倍。如果一九八○和九○年代經濟情況大好的美國,像中國這樣從一九七八年起快速成長,美國的經濟會是目前的成績再加上兩個日本的經濟規模。國際經濟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經濟學家拉笛(Nicholas Lardy)表示,即使在二○○一到二○○二年全球經濟陷入低迷期間,中國的經濟成長依然非常亮麗。

中國這樣迅速的成長,在比它大得多的全球經濟舞台可占有一席之地?中國生產的財貨僅占全球的二十分之一,但是在世界舞台上,中國卻是眾多老舊工業城中的新興工廠,他們有錢、有勢、有就業機會,可以主導薪資,跟不上時代潮流的競爭對手只有被淘汰的份。中國的崛起,讓每個人做生意的方式都為之改變。

美國人對於兩國之間龐大的貿易逆差感到極為憂慮,這是因為擔憂的美國人向活躍的中國工廠買的商品愈來愈多造成的。在二○○三年,中國銷往美國的商品比他們跟美國購買的商品總值多出一千五百二十億美元。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如此龐大,並不是說美國人消耗國家財富的速度愈來愈快。到目前為止,受到衝擊的多是以往靠著對美出口賺取美元外匯的貧窮國家,特別是其他的亞洲經濟體。美國──和其他世界各國──則能以更低廉的價格買到更多東西。中國之所以脫穎而出,是因為他們的生產成本比起其他國家更為低廉,像是DVD播放機、電動工具、皮夾克之類的產品,以往價格都相當高昂,但現在卻以大家買得起的價格,在商店的呈列架上吸引消費者衝動買下。我們家裡經常擺了成堆的廉價玩具、消費性電子產品、工具、鞋子、電話和衣服,結果衣櫃和地板上都擺不下;可是大多數人都沒有領悟到,這些商品以往很可能是從別的國家輸往美國的,現在大家之所以把焦點盯著中國,是因為這個國家在價格上無人能及,所以成為主要的製造國。就拿美國的成衣產業來說,早在中國開始從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工廠搶走訂單之前,就已經萎縮了。

美國的家具產業則又是另外一種情況。這個產業的精力幾乎是被中國給吸乾的,這也顯示出,不管是哪一個國家,只要中國急起直追某一個特殊產業,必然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讓他們大量毀滅(現在中國也趕上全球的木製家具製造商,這樣的趨勢倒也方便,中國製造的衣架和衣櫥銷往世界各地,可以讓消費者放置更多中國製造的商品)。從二○○○年到二○○三年,中國光是輸往美國的木製寢室家具,就從三億六千萬美元攀升到將近十二億美元。在這段期間,中國增長了八億四千萬美元,可是美國木製家具工廠的就業人數卻減少三萬五千人,相當於美國這一行每三個工人就有一個失業。現在輸往美國的家具產品當中,有四○%都是中國製造,而且數字還在繼續攀升。美國家具產業的就業人數自然也跟著直直落。

中國在美國家具市場的輝煌成績有一點諷刺的是,中國工廠比美國自家的工廠更能夠為美國消費者提供精美的歐美風格家具。從潘尼(JCPenney)之類的連鎖百貨,乃至於箱桶之家(Crate & Barrel)之類的直銷店,美國大型家具銷售商現在都呈列著雕工精美的復古家具,價格跟幾年前促銷「現代」風格的家具不相上下(這種現代家具的製作比較簡單,所以需要的工時也比較少)。

對於其他世界各國而言,中國不單單是供應商,同時也是他們重要的顧客。日本和德國目前和這個國家都享有龐大的貿易順差,因為中國現在是全世界最大的工廠機械設備買家,他們跟日本和德國大舉收購設備,來製造這些國家委外生產的機械和電子產品。中國跟天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大舉收購原料,以應國內工廠生產和能源所需。二○○三年根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的估計,中國收購了全球七%的石油、四分之一的鋁和鋼、將近三分之一的鐵和煤,以及四○%的水泥。這樣的趨勢日後只會有增無減。

未來的震撼

中國最令人震撼之處,並不是他們在低階製造業如此亮麗的表現。美國就算家具產業被中國人搶走也不會怎麼樣。以全局來看,幾把桌子和椅子對於美國經濟而言不過是小意思;日本人也輸掉他們的電視機製造產業;義大利人輸掉絲綢市場;德國人則在耶誕節裝飾品市場上痛失一城。至於紡織和成衣工廠,世界各國當中只有中國一枝獨秀。比較讓美國人和世界其他各國擔心的是未來發展的趨勢:製造業從四面八方湧向中國,包括從美國過去。在全球經濟檯面上交易的消費性商品及它們的動向,比較容易受到消費者注意。不過真正巨大的轉變,而且這股潮流正在加速當中的,是製造商和銷售者彼此買賣的產品:也就是無以數計的零件,像是洗衣機、電腦裡好幾百個、飛機裡頭則需要幾十萬個的零件;另外還有汽車、卡車、飛機、船隻、全國電話系統的轉接網路、工廠、潛水艇、衛星和火箭這些大型的產品;中國也在迅速攻占這些產業。

跟著金錢到中國

中國成長如此迅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世界各國不斷將資本投入。根據日本的經濟、貿易與產業研究協會(Japan掇 Research Institute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一九七八年以來外商投入中國的資金高達○‧五兆美元,中國三分之一的工業生產都是拜此之賜。二○○三年,外商對中國營建計劃投資的金額超過對世界任何其他國家。過去吸引最多外資的國家總是美國,可是在二○○三年,卻由中國一枝獨秀,吸引到五百三十億美元,超越美國的四百億美元。知識隨著資本而來。外商投資催化這個國家迅速成長的力量,每天都在不斷增長,歐洲、亞洲和美國製造業、金融、電腦、廣告和工程產業的專業人員絡繹不絕。二○○三年,中國外商企業的進出口成長了四○%以上。現在美國一半以上的貿易都是由外商主導,許多外商進口商品到這個國家之後進行加工,然後將成品輸出國外。在外商的積極投入之下,中國貿易量激增為全球第三大,超越日本、僅次於美國和德國。

世界各國政府若要為人民保護國內的利基產業,他們要面臨的是急起直追的中國。當中國有能力凍結美國藥品、電信設備、農產品,或是其他任何攸關美國出口命脈的大型產業時,他們會把幾萬家家具和紡織品製造商看在眼裡嗎?其他國家就更不用說了。現在世界各國大多將中國的成長視為帶動他們國內經濟的重要動力。只要看看巴西、澳洲、加拿大、墨西哥、德國、日本和這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區的報紙,就可以發現裡頭盡是有關中國的報導,像是怎樣讓這位顧客開心、怎樣促進這個供應商的效率,以及如何控制這個競爭對手。

更可怕的競爭對手

自從中國邁向資本主義的大道以來,這個國家的未來就備受矚目,幾乎世界各國對於中國可能的發展都有自己一套看法,有的看法樂觀、有的充滿疑慮、有的是驚訝、有的則是抱持著嘲諷的態度。除了這些複雜的情緒之外,世界各國也競相投入龐大的資本,大大小小的企業都有一套策略計劃,各國中央和地方政府也縝密地算計著。大家都想從這個國家的發展中分一杯羹。中國的政府究竟是明智的管理者、還是一心一意只想追求權力的腐敗官員?他們的人民對於這樣的發展感到滿意嗎?還是說覺得受到政府壓迫、雇主的剝削?中國的風貌會愈來愈耀眼,還是會一敗塗地成為工業廢墟?這個國家的銀行會就此崩潰,還是順利成長為世界性的銀行?中國的農民會順利成為都市未來的一份子嗎?還是會群起暴動?

這些都是極為關鍵的問題,中國人民的確值得他們自己國家和全世界的重視和尊重。對全球其他五分之四不住在「中國」(Middle Kingdom)的人來說,中國的工廠無論為他們自己生產什麼,無可避免的都會對全球的生活造成深遠影響。中國無須永無止境地維繫榮景,為世界各國提供有競爭力的工廠;甚至於,這個國家也無須全部,或者有三分之一或是五分之一的人口,成為中產階級,來吸引世界各國廠商競相追逐這個市場──只要有五千萬個中產階級家庭就足夠了。

而且,中國也無須趕上美國、歐洲或是日本的普及教育,或是讓所有有能力的學生都可以上大學;中國現在的教育體系距離普及的程度還有一大段距離,但他們還是可以提供大量世界級的經理人、工程師和科學家。況且,就算中國的領導階層終究無法接受資本主義所需的流通資訊,或是商人日益增長的龐大勢力,世界各國的企業還是會絡繹不絕地來,並不會因此而轉向,也不會因此而放棄他們在中國的工廠。他們已經以事實證明和中國共產黨配合得很好。

除非毛澤東教條死灰復燃、北韓興戰、台灣海峽爆發戰爭,或是美國對每艘開往美國的中國船隻都課以重稅,否則很難想像現在的中國會退卻到昔日的光景。《密爾瓦基新聞衛報》(Milwaukee Journal-sentinel)財經記者塞勒(Tom Saler)指出,二十一次的經濟衰退、一次大蕭條、兩次股票市場崩盤、還有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有能夠阻擋美國經濟氣勢如虹的成長勢頭,美國經濟從上個世紀的一千一百八十億美元(以二○○○年的美元匯率來看相當於三千六百七十億美元),成長到現在超過十兆美元。以現在的美元匯率來比較,相當於成長二十七倍。從所有的跡象看來,中國這個世紀的成長力量都跟當初的美國不相上下。即使中國的人民一般而言生活水準還是趕不上其他富裕國家的水準,即使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還是以最先進的技術凌駕其上,中國依然是個可怕的對手。

當然,要是有什麼國家可以取代美國在這個世界市場上的地位,那肯定是中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者薩克斯(Jeffrey Sachs)敦促美國人要對未來做好準備,因為到了二○五○年,中國的經濟將超過美國七五%。

勇敢面對中國的崛起,可不表示向他們臣服;這只是表示我們承認眼前難以否認的事實。美國勞動人口當中沒有幾個人意識到中國的崛起。怎麼可能呢?過去從來不曾發生這種事,而且現在發生在世界的另一端。我們得了解中國現在的發展情勢──他們每一個工人、每一家工廠──以及了解這個趨勢為什麼會對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造成影響。

而這基本上,也就是本書要探討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