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譯 者 作 品

引爆趨勢:小改變如何引發大流行〔典藏紀念版〕
貪婪時代
知識經濟時代
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
價值行銷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獲利關鍵
華爾街世紀
細菌戰:美國生化武器之祕
中國熱
麥肯錫中國投資報告
引爆趨勢

經濟貿易

【類別最新出版】
資本主義的倫理力量:為什麼自由市場能創造更好的人文價值
經濟寒冬怎麼過:如何逆勢崛起
商業簡史:看透商業進化,比別人先看到未來
重新面對經濟學:經濟學沒有你想的那麼難,也比你所知道的更加重要
台灣經濟四百年


知識經濟領航員(DH0101)
The New Pioneers: The Men and Women Who Are Transforming the Workplace and Marketplace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經濟貿易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湯瑪斯‧派辛格
       Thomas Petzinger
譯者:齊思賢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4月09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72頁
ISBN:9571333484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書摘 1

第一章 在商言商──交易及科技都源自於人性

佩洛麗 1995 年 4 月第一次踏進這幢石灰、空心磚造大樓的時候,穿上的鋼頭工作鞋也不過五英尺高。這是羅伊家具(Rowe Furniture)公司的工廠,位於西維吉尼亞州,已經有四十年歷史,專門生產沙發、情人椅及安樂椅。

你可能壓根也沒有想到,佩洛麗是工廠新任的生產主任。她是道地的美國中西部人,在聖路易斯土生土長。曾是當地高中的啦啦隊長,1983 年畢業於華盛頓大學。她突然空降的這個小鎮鎮民還會在小貨車後擋風玻璃,貼上南北戰爭期間南部聯邦的旗幟。她從事的行業,主管向來都是男性;她才 30 歲出頭,在這個行業也算乳臭未乾,部分主管甚至在她出生前就進入這個工廠工作。

羅伊家具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卻不算未來式管理的模範企業。工廠為了節約空調成本,還把窗戶塗上油漆。工人約有 500 人,每天上班 8 個小時,大多從事機械性的單調工作。乍看之下,這裡彷彿 18 世紀的法國,有人切割、有人縫製、另一位負責膠黏;產品完成後,有人裝箱、有人打釘、有人負責檢驗、有人打上標籤及裝運。製作一件家具需要幾十個環環相扣的步驟,每個步驟都在轟隆聲中完成。以鄉村的標準來看,工廠的待遇不錯,但是工作實在無聊。打了卡後,就讓自己的腦袋放假 8 個小時,所有動作都聽從主管指示。西森(John Sisson)是 1950 年代建廠的元老之一,年資長達 40 年,他說,「工廠裡非常獨裁。」他在工廠擔任總經理多年,此話應該不假。

這些工人物美價廉,又沒有工會,是羅伊家具公司打進美國市場的功臣之一;公司的產品雖然比不上愛森.亞倫(Ethan Allen),但已經屬於中上水準。而且價錢適中,贏得戰後許多美國父母的認同,甚至他們的下一代─嬰兒潮也能接納。隨著父母在工廠退休、老死或者筋疲力盡,嬰兒潮也進入工廠,接手他們的工作。

1990 年代中期,羅伊家具經歷市場的巨變,工廠處在沈浮的關鍵期,佩洛麗卻一頭栽進來。

根據羅伊家具的市場調查發現,購買家具的消費者愈來愈沒有耐心,也愈來愈出自衝動。他們夢寐以求的是量身訂作的產品,任何家具賣場恐怕都無法滿足他們;可是他們卻沒有耐心等候兩、三個月才交貨。羅伊家具的調查也發現,一旦沒有自己百分之百想要的產品,消費者會拖延甚至打消購買的念頭。因此,羅伊家具的行銷部門想出一招,在賣場設立連線電腦,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偏好的布料及樣式訂購。只要按一下滑鼠,訂單會自動送給維吉尼亞州沙林鎮(Salem)的工廠,後者再依照個別需要,生產出蘇格蘭格子椅或條紋式沙發。最吸引顧客的是,行銷部門保證一個月內可以交貨。

工廠對於這個要求只能說:「是的,遵命。」

羅伊家具賦予佩洛麗的責任就是,把這個工廠變成超高效率的新生產線。佩洛麗雖然年輕,而且在工廠裡有如鶴立雞群,但是她相當有自信。她從小到大親眼看著自己的母親和祖母費盡心血,把一家小型新娘禮服店變成禮服出租連鎖店。她學的是化工,曾經為李佛兄弟(Lever Brothers)管理一條肥皂生產線,後來在奇異電氣公司旗下一家照明工廠擔任主管。奇異電氣公司照明部門共有 26 家彼此競爭的工廠,她領導的工廠兩度獲選為最佳工廠。

但是佩洛麗最值得稱道的地方在於,她很清楚獨木難支大廈,羅伊家具的問題絕對不是她一個人或任何一位領導者能夠解決的。她認為關鍵在於實地從事各項工作的人。畢竟,最了解縫紉工作的人還是縫工;一輩子以膠黏著情人椅扶手的人恐怕是全世界最懂這個工作的人。佩洛麗也知道,這些師傅很了解週邊工序的工作,了解的程度僅次於實際負責的師傅。雖然長年擔任同一種工作,讓這些師傅見樹不見林,比較不能了解工廠整體的運作情形,但是只要提供正確的資訊,他們應該最有資格談提升工廠效率及速度。

因此她第一步先打破工廠各部門的藩籬,裁撤大部分監工的職務。事實上,所有部門都不見了。所有員工都上了一堂速成班,學習另一項技能。膠黏工和切割工互相學習對方的工作;框架工和裝套工互換。為了進一步提醒大家工廠要改頭換面,佩洛麗要求員工除去窗戶玻璃上的油漆。

不久之後,五百名員工組成佩洛麗所謂的「細胞小組」(cell)。每個小組自行選擇組員,也負責特定的產品,開始根據組員及產品的特性,擬定本身的工作流程、時間表及作法。裝配線已經快要走進歷史,各小組找出集中所需電動工具的最好方式,各小組的工具都以不同顏色區分。佩洛麗記得,「每個小組都是從一張白紙開始,他們從頭到尾構思自己的流程。」如果得和廠外零售商合作或協調,也是由組員自行聯絡。

工廠並沒有讓各小組自生自滅,還有工程人員、行政人員及佩洛麗在一旁全程配合。不過,管理階層主要的功能是諮詢及支援,員工需自行找出最適合本身的制度。佩洛麗說:「員工自己開發工作流程,仔細考慮過每個工序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後,我們再通盤規劃。」

新的組織架構終於敲定,某個星期一早上,大家到工廠後,發現生產程序已經完全更新。師傅們以往都是站在定點,等候半成品來到面前再加工,如今他們得走在一堆半成品中,想辦法找出一條路,彼此不但會碰撞,而且也容易出錯。生產作業變得一塌糊塗。有些人受不了工作變得很不明確,悍然辭職。也有些員工跟不上工廠的變動只好離開。

對佩洛麗來說,那是一段昏天黑地的日子。就在大家設法調適、化解新制的衝突之際,訂單突然大增,使工廠更是嚴重落後進度。加班成了稀鬆平常的事情;工廠裡的火爆氣氛愈來愈濃厚:有位員工甚至在工作當場精神崩潰。一些抗拒變革的人員工開始搖頭,口中也咕噥地唸著,出身奇異電氣的女大學生似乎快要束手無策了。總經理西森說:「當時真是千鈞一髮,大家都不知道新制是否管用。」

同病相憐的工廠還不少。原本致力於變革的人也開始抱怨,他們已經失去找出解決之道的興致。原本就不想承擔責任的員工更說,他們才不會淪為待罪羔羊,抗拒的情形更嚴重;原本就不願放棄權力的管理階層也在旁幸災樂禍,一付「早知如此」的模樣。工廠不是重回老路,就是一敗塗地。包括我服務的《華爾街日報》在內,許多財經媒體都曾經報導過類似「實驗失敗」的案例。

當時如果換成別人負責這場實驗,也許會灰頭土臉地收場。但是佩洛麗的立場非常堅定。她說,放棄裝配線是一條不歸路。她要求員工及管理階層繼續努力,一有機會就鼓勵他們,並說服員工只有自發性的組織才能讓工作環境恢復正常,也才是未來的保障。於是所有人開始努力打拼,不願眼睜睜地看著工廠垮掉。

更重要的是,佩洛麗設置了她所謂的「安全網」(safety net),隨時提供所有成員相關的最新資訊,例如訂單流向、產量、生產力、品質等。這些資訊原本只供高階主管參考,如今一般工人也唾手可得。勞工隨時可以看到自己哪些動作奏效、哪些動作不管用,然後就能有所因應,進而調整。我說的容易,實地做起來可是困難多了。羅伊家具公司的電腦仍然壟斷在少數人手中,雖然佩洛麗要求他們提出最新的報告及資訊,但是後者往往當做馬耳東風。佩洛麗最後施展高明的政治手腕,趕走公司電腦室的主管,請來自己在奇異電氣公司的死黨。

很多員工向來只和左右的同事說話,但是在佩洛麗的敦促下,這些員工都得和游走工廠各地,針對手邊的問題請教其他同事,看看是否有更高明的點子。各小組的代表也會隨時開會,了解彼此的進度。總之,小組之間及小組內部都出現彼此分享、互相幫忙的動作。

工廠雜亂無章的情形長達幾個月,終於重返正軌,生產力及品質一飛沖天。不久之後,工廠從接單到交貨只要 30 天。家具製造業傳統的前置時間需要 6 個月,但是在所有員工努力幾個月之後,佩洛麗所屬工廠的前置時間只要 10 天,讓其他同業瞠目結舌,整個工廠浸淫在一種與時間競賽的文化中。波特是工廠裡的技術專家,希望添購一台尖端的框架切割工具,沒想到階層立刻批准。他站在電腦控制的切割機器前說:「很高興自己能率先和最尖端的科技一起工作,以前如果向上級爭取購買這種機器,總是得到『同業買了之後我們再買』的回應。」

工廠內各個角落都充滿自己當家作主的感覺,「這是我自己的工作,由我該怎麼做」,進而孕育出創新的文化。一群員工組成「下枕專案小組」(down-pillow task force),研發更理想的填充製程。由於所有員工都有第二專長,這群員工組成專案小組時,很容易找到其他人代理原來的職務。某些員工以鋸屑為燃料,提高烘乾爐產能,烘乾爐效率提升後,他們甚至可以出售多餘的產能開創新業務,使毛利率高達 80 %。

羅伊家具轉型成功,在許多層面都深具意義。員工如果能自行決定最理想的工作方式,他們會提出許多創意。羅伊家具的實驗證明,人類互動可以激發創意,人類追求效率及生產性是與生俱來的特質;如果以恢宏的格局激勵他、搭配正確的工具、再提供他們本身表現的資訊,他們就能相輔相成,比任何人單打獨鬥更有效率。事實上,個人在企業裡表現優異,私底下做人也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