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譯 者 作 品

引爆趨勢:小改變如何引發大流行〔典藏紀念版〕
貪婪時代
知識經濟時代
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
價值行銷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獲利關鍵
華爾街世紀
細菌戰:美國生化武器之祕
中國熱
麥肯錫中國投資報告
引爆趨勢

經濟貿易

【類別最新出版】
資本主義的倫理力量:為什麼自由市場能創造更好的人文價值
經濟寒冬怎麼過:如何逆勢崛起
商業簡史:看透商業進化,比別人先看到未來
重新面對經濟學:經濟學沒有你想的那麼難,也比你所知道的更加重要
台灣經濟四百年


知識經濟領航員(DH0101)
The New Pioneers: The Men and Women Who Are Transforming the Workplace and Marketplace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經濟貿易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湯瑪斯‧派辛格
       Thomas Petzinger
譯者:齊思賢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4月09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72頁
ISBN:9571333484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書摘 2

進化刺激經濟化

一部企業發展史無法預測未來,卻能告訴我們企業的生、老、病、死。從這些事實中,我們看到企業的今日及明日。

前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曾經對《華爾街日報》說:「市場並不是資本主義的產物,而是人類文明的產物。」他其實可以進一步說,文明是商業活動下的產物,而商業活動則是生命的產物。商業活動包含技術及交易,兩者都在文明之前出現。同位素儀偵測的石製工具可以追溯到 140 萬年前。語言本身也是技術的副產品:部分研究人員發現,製作工具有助於連繫大腦的神經,發展語言的能力。至少在公元 20 萬年前,人類曾經交易斧頭的配件,當時人類還未從非洲遷徒到歐洲及亞洲。

我們的語言及文化充斥著經濟活動留下的印記。人類已知的楔形文字中,幾乎全是和商業交易有關的紀錄,包括牲口及橄欖油的分類帳目及庫存帳目。許多古老的語言中,「商業」這個字和「生命」屬於同一個字根;古梵文的「人」這個字,是源自於一個稱重、評價、計數及分享的字。「商務」及「市場」這兩個英文字及「感謝」的法文,字根都是羅馬神話裡的莫丘里(Mercury),他是主管貿易及資訊的神。

交易比農業、政府、宗教、藝術、法律及利用符號溝通更早出現在人類社會。事實上,除了家庭之外,它是最早出現的社會力量。為什麼?答案是進化。布特勒(Samuel Butler)曾經說:﹁雞不過是雞蛋製造另一個雞蛋的方式。﹂基因為了讓本身永續長存,也得追求效率。只要資訊充足,任何物種都會從最短的距離找到食物,而能找到食物的物種自然可以留下更多的後代。有位為達爾文作傳的人指出,「進化是循著使用最多資源的軌跡」。換句話說,效率本身就是一種進化。無論我們是否生而自由、或者生來未經開化、生在美國、或者天生阿斗,我們都得經濟化(economize)。

費德瑞克(William C. Frederick)的博士論文從人類學及經濟學的兩個角度研究,他可能是最深入思索商業活動起源的人。他擔任匹茲堡大學商學院院長期間和福特基金會合作,研究歐洲的商業體制近十年,成為全球在商業倫理方面的權威。幾十年的研究,他最後得到結論是,所有的物種都能經濟化,以防範能量消耗殆盡,這種破壞的力量稱為熵(entropy)。他在一九九五年發表重要研究報告指出,「經濟化是物種存活、成長、發展及茁壯的唯一出路。整體來說,地球上的物種都是成功經濟化的例證。」人類則以商業活動來減輕負擔。費德瑞克說:「人類經濟化的工具主要就是商業活動。」因此,企業「和青蛙一樣都信奉達爾文學說。」

進化一旦刺激物種開始經濟化,就走上不歸路。我們透過分工(術業有專攻)及資源交換(各地資源不同),才能經濟化。分工加上資源交換就是技術;擴大接觸的範圍就是所謂的貿易;技術加貿易就是經濟開始發達。從地表上的一堆石頭、一盆水及每天的陽光,逐漸形成文明。
地表資源雖然有限,生命卻能開創無限的可能。我們可以借用十九世紀生物學「層創進化」(emergence)這個名詞,形容當前的經濟現象。系統愈來愈複雜,內部關聯也愈來愈緊密,彼此的互動會形成更高層次的新秩序;分子合成細胞、細胞合成器官、器官合成有機體、有機體合成社會。這就是經濟化,生命從有限中開創無限的可能,甚至無中生有。分子生物學家考夫曼(Stuart Kauffman)以「不花一文錢的秩序」來形容。每個層次的「層創進化」都比原來個體加總後還多,也就是說一加一等於三。合金由多種金屬組成,但是合金的強度卻大於這些金屬加總後的強度。

「層創進化」後,不但質的部分改變,量的部分也增多。第一個層次也許一團混亂,結合後的層次卻可能非常有秩序。例如,家具工人整合後成為更有效率的工廠;一百萬名電腦用戶也許熙攘喧鬧,有了網際網路這個新媒介就有秩序多了。葛雷易克(James Gleick) 1987 年的作品《混沌》(Chaos)推出後,讓一般人也開始了解所謂的複雜理論(complexity theory)。書中這麼寫道,「單純系統會造成複雜的行為。複雜的系統會造成單純的行為。最重要的是,複雜理論不僅適用於生物系統的分子,更是放諸四海而皆準。」

牛頓主義長期阻斷世人接觸這些觀念,但是經濟化仍然能夠突破重圍。部分企業領袖從 1970年代開始借用「綜效」(synergy)這個人類學的字眼,說明企業如何適用一加一等於三的理論。紐約大學生物學家伏爾克(Tyler Volk)指出,「除了鈔票之外,一加一通常都大於二。」

經濟化法則

回到現實世界之前,我們得研究兩個有關經濟化的法則。

第一,我們是透過學習才懂得經濟化,每個物種的學習模式都一樣:透過簡單及不斷重複的動作、回饋及合成。每個系統內都有回饋機制,照作家凱利(Kevin Kelly)的說法,「能夠自我回應的事物才稱為系統。」回饋就是經同一條路線不斷來回穿梭的資訊(回饋圈),回饋如果持續不斷會強化原先的變化,最後終於失控。例如把吉他對著揚聲器揮舞,就會產生尖銳的聲音。大部分系統都保持平衡,因為它們會產生負向的回饋,抵銷一些變化,例如森林及股市。

回饋如果讓生物改變態度就是學習,例如,細菌移向含糖的物體,或者孩子辯識積木。學習的過程雖然微妙複雜,卻是不折不扣的回饋圈,也就是行動、回饋、合成。

我認識一位企業顧問杜瑞斯勒(Fritz Dressler),冷戰期間他為美國國務院分析外國領袖的心理。他也沈迷於 1950 年代戰鬥機飛行員的研究,後來提出著名的 OODA 循環,也就是觀察、定向、整備及行動。後來,杜瑞斯勒全面研究人類知識的相關理論,例如「認知循環」(cognitive cycle)、「特爾斐過程」(Delphi Process)等。他發現,每個理論也都是不折不扣的回饋圈:行動、回饋、合成。杜瑞斯勒說:「創造力其實就是大自然進化過程的即時版,或者說是加快腳步的進化過程」。

第二個法則是,團體最常經濟化。在實驗室忙東忙西的發明家,雖然只有一位,但他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就像一次突變對細菌的進化一樣,不過兩者都需要團體才能散播結果。養分減少時,部分細菌會自我組織成為黏菌(slimemold),消耗的養分比較少。非洲白蟻幾乎看不見,而且也不太聰明,卻能蓋出高達十五英尺的蟻丘,裡面有很多密閉空間、陸橋、通風孔道、培養黴菌的區域,重量可能高達十公噸,屹立在地面上可超過三百年。但是這些白蟻絕對沒有藍圖或施工計畫。

所有生命都能自我組織,從斑馬的斑紋到人類大腦,都是自我組織後形成的秩序。西雅圖一家銀行的高階主管霍克(Dee Hock)在 1970 年發明一套機制,就是威士卡(VISA)系統的前身。他雖然毫無計畫或管理,威士卡組織卻像滾雪球一樣愈來愈龐大。他說:「威士卡組織就像生物進化一樣,能夠自行創造及組織。」霍克常說不必大驚小怪,任何具有正當目的的生物系統,都能找出一條活路。霍克有一次問我,「誰是你免疫系統的總裁?誰又是叢林的執行長?」人類面臨危機時,必須以本能因應,這就是我們與生俱來自我組織的能力,例如在河水氾濫或颶風侵襲這類危機時。

我們不得不承認人類和白蟻的差異不大,企業組織和蟻丘架構的差異也不大,我們只需要研究其中兩種差異:兩者運用經濟化法則的速度及範圍。細胞可能要經過幾百萬代的進化,才能創造較有效率的特質,但具有神經細胞的有機體就能隨時隨地學習。在即時溝通的風潮席捲下,每顆人腦就像社會這顆大腦的單一細胞,杜瑞斯勒稱為「集體意識」(team mind),它本身也在不斷進化。

另外一項重大差異:細胞在非常小的環境內活動;反之,人類已經發展出視覺、語言、金錢、電報、數據機、無線呼叫器,都是在探索所處的廣大環境。找出最近的長毛象群,或者接收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報價,然後作出反應,結果也許是攻擊長毛象群或者賣出 IBM 這檔股票。在獵殺長毛象到即時買賣股票這段漫長的歲月中,人類的身體不再適應環境,因為我們靠腦袋發明許多技術,利用這種技術就能適應環境。天下萬物都在進化,連進化的本質也在進化。

我們在經濟化上愈往前邁進一步,在規範其反效果上就愈退後一步。人類形成部落、發明長矛,在圍捕長毛象上頭的確展現新的效率,最後終於讓長毛象絕種,無法再孕育新的長毛象。日本發明「及時」供應鍊,讓工廠零庫存,只不過以龐大的貨車隊取代倉庫,結果導致高速公路塞車及空氣污染。人類透過鈾開發出乾淨、有效率及便宜的電力,最後才發現處理核廢料的麻煩何止千倍。雇主及保險公司為了控制醫療成本,因而分官設職,最後發現新增的人員和組織成本更高。科學家愈利用系統思考,就愈發現 1960 年代的一句話千真萬確,「原本只想殺死害蟲,結果卻讓鳥類不再歌唱。人類任何作為勢必引起其他始料未及的反應。」

人類在每個領域的新進展,都能幫助我們進一步發現所處系統的運作情形,雖然這個過程很緩慢,卻讓我們了解本身作為所帶來始料未及的反應。經濟化會造成危害,有些企業並不了解,因此不知者不罪。但是有些以鄰為壑的動作,卻是明知故犯,例如,輸出奴工或者留給後代子孫有毒物質,這就是不道德。企業家霍肯(Paul Hawken)說:「企業必須了解,它所受到的託付及未來的成長,只是更大誓約的一部分,如此對勞工及客戶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