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譯 者 作 品

引爆趨勢:小改變如何引發大流行〔典藏紀念版〕
貪婪時代
知識經濟時代
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
價值行銷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獲利關鍵
華爾街世紀
細菌戰:美國生化武器之祕
中國熱
麥肯錫中國投資報告
引爆趨勢

經濟貿易

【類別最新出版】
數碼港元:Web3.0構建香港新金融
資本主義的倫理力量:為什麼自由市場能創造更好的人文價值
經濟寒冬怎麼過:如何逆勢崛起
商業簡史:看透商業進化,比別人先看到未來
重新面對經濟學:經濟學沒有你想的那麼難,也比你所知道的更加重要


知識經濟領航員(DH0101)
The New Pioneers: The Men and Women Who Are Transforming the Workplace and Marketplace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經濟貿易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湯瑪斯‧派辛格
       Thomas Petzinger
譯者:齊思賢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4月09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72頁
ISBN:9571333484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書摘 3

系統回饋

我小時候住在俄亥俄州羅德斯鎮(Lordstown),附近有個工廠也以此為名。廠方不願遵守這項誓約,結果對員工造成傷害。這座工廠是通用汽車公司的衛星工廠,於 1*966 年開始營運的時候,我還以小學生的身分前往參觀。帶領我們參觀的人特別介紹,這是全世界最大的工廠之一,裝配線全長一英里。不信的話,開著你的通用汽車,可以車上的里程表實地測量。工廠內大多是越戰歸來的退伍軍人,從事這種毫無自我意識的工作以換取高薪。由於分工極細,每個人的工作都很機械化,有些工人甚至可以一邊打瞌睡、一邊工作,醉醺醺或者很興奮也可以上工。午休鐘一敲,大夥紛紛衝到停車場,開車到附近的酒館,回程的時候不是喝啤酒就是抽大麻,等到生產線重新開工時,整座工廠酒氣薰天。

這是 1970 年代的經濟化,如果以每小時能夠生產多少輛汽車為標準,的確很符合經濟效益。但後來通用汽車公司深入分析後,結果卻不太理想,例如所有瑕疵車的保固成本、顧客忠誠度滑落、曠工的成本、醫療福利支出、流動率、家庭衝突、工會抗爭及政府法規。牛頓主義的謬誤之一是輸入等於產出:如果大型工廠的效率比較好,則工廠愈大愈好。羅德斯鎮廠是活生生的教訓。戰後碩大主義當道,各式各樣的機構拼命擴充,以控制本身的複雜性。從通用汽車公司到 IBM,從南部各州的社會制度到柏克萊的校園,從尼克森的白宮到布里茲烈夫的克里姆林宮。

原因呢?因為他們忽略系統發出的回饋,反而認為是狼來了。他們看不見自己作為的後果,不知道任何不記取教訓、學習調適的組織都難以為繼。

最先發現這個危機,最後更隻手挽救西方產業的人是戴明(W. Edwards Deming),他當時雖然不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在品管運動的領袖中卻被神化為偶像。戴明在懷俄明州的農村長大,農事不能炒短線,而且相關因素彼此環環相扣。為戴明寫傳的作者指出,「戴明對人類潛能也懷有深刻的宗教情懷。」戴明發現,再微不足道的變動也會在機械系統裡造成深遠的影響。有生命的系統自會平衡回饋和反向的回饋,但是機械系統如果出現誤差,會造成更大的誤差,最後終於造成系統瓦解。戴明找出解決之道,不僅追蹤機器的產出,還要記錄機器任何微不足道的誤差、機器之間的差異、整個工廠的差異,並且適時調整。行動、回饋及合成的進化三部曲也走進工廠,戴明其實只是找出這個古老觀念的新用法。

這就是「品質管制」(quality control)。二次大戰期間,盟軍後勤工廠裡雖然都是生手,而且在趕工的情形下利用這套方法,仍然能生產品質更好的武器。戰後,戴明找上美國企業,提供他的創見,認為可以改善營運,卻成為所有企業的笑柄。戴明開始到其他地方尋找知音,終於在日本找到了。

日本不僅急於重建戰後奄奄一息的經濟,也比西方社會愈來愈能領悟非線性的思考:系統的演進過程不見得一帆風順、持續不斷或者百分之百可以預測。戴明成為許多企業的導師,例如,豐田汽車公司、三菱及松下,「日本製」產品也從次級劣品躍升為品質及效率的代名詞。他不僅傾聽機器的聲音,也傾聽操作這些機器勞工的心聲,更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修正機器的誤差。戴明不以此為足,他更建議日本人傾聽購買產品客戶的意見,最後更要了解這些客戶所處的經濟環境。簡單來說,管理者必須擴大研究經濟化效應的範圍。他告訴日本人,進化不能中斷,也就是日本人所說的「改善」,意思是「不斷改進」。日本興起一些世界級的大企業,部分原因得歸功於戴明,但是企業擴大規模是它們成功的結果,而非原因。

日本成功擺脫牛頓主義後,西方社會也開始聽見戴明的聲音,但是作法不同。歐美地區的企管顧問業突然欣欣向榮,他們把戴明的方法重新包裝,命名為「品管圈」(Quality Circles)、「完全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及「授權」,再推銷給企業。這些方法的確有神效,但是歐美地區的經理人卻半途而廢,因為他們以為只要引進這些方法之後,就可高枕無憂了。他們不知道,調適是一種生活方式,改善的過程永無止境。許多經理人在 1980 年代放棄戴明的品管方法,追求另外一股管理風潮,部分經理人仍然繼續實行到 1990 年代。沒有想到 1990 年代的產業界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動,競爭愈來愈激烈也愈來愈難測,技術不斷日新月異,勞工的要求也愈來愈高;繼續實行戴明方法的經理人卻能從容因應這些變局。連在汽車業,許多經理人也因繼續執行戴明的方法而受益良多。

到 1997 年夏季為止,施明克(Mark Schmink)在丹納公司(Dana Corporation)已經服務了 20 多年。這家公司的年度銷售金額接近 70 億美元,但是以汽車業的標準還是小老弟。丹納為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生產大型零件,例如,輪軸、煞車、底盤及其他需要焊接的裝置。 48 歲的施明克是工程師,他滿頭白髮,說話輕聲細語,身材瘦高,在公司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日本的管理方法。

1993 年,公司交給他一個艱鉅的任務:負責在加州史塔克頓(Stockton)籌建並經營一座工廠,專為豐田汽車公司生產貨車專用的活動底盤。豐田是當時全球最大的汽車公司,會把 130 多項不同的零件從日本運送到史塔克頓。丹納公司只負責裝配,然後不斷以貨車把成品運送到 63 英里外的豐田工廠。豐田如果調整貨車生產時間表,丹納也透過即時電腦連線立刻調整本身的生產時間表。

更令人震驚的是,丹納同意 1997 年起每年降價一次。這種降價不是基於物價調整,而是真正的降價。丹納別無選擇,只有不斷經濟化以降低成本。

對丹納來說,這種讓步會要人命。工廠一起步就得把效率當成最高目標;不過,工廠裡沒有工業時代整齊劃一的動作,例如,豐田向來欣賞機器人的焊接品質及一致性,丹納卻強烈支持焊接工人的手工及「觸感」。因此,史塔克頓工廠結合兩種焊接方式,12 台焊接機器人負責焊接每個底盤的側面,然後 6 位焊接工人再接手。

丹納也發現,不能靠減薪彌補降價的損失,企業目標是經濟化的時候,減薪幾乎一定會帶來負面效應。丹納也不能改用便宜的原料,因為所有原料都是豐田提供。丹納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善裝配流程,然後不斷改善。施明克告訴筆者,「一天的工作時數及付出的勞力是有限的,因此,必須找出更有效的作業方式。對我來說,提升效率卻是永無止境的。」

施明克開始聘請一些毫無經驗的焊接工人,他認為一張白紙比較容易打破傳統。他堅持工人必須學會工廠內所有部門的工作,沒有人終其一生只擔任一項職務;如此不但在人員調度上增加許多彈性,所有的工人也開始投入他們的智慧。近一個世紀以來,泰勒把工作細分成許多部分的作法深植人心,他灌輸工人「請你來不是要你動腦筋」的想法,但施明克似乎想挑戰這種論調。

史塔克頓這個地區大多以務農為主,隨著工廠進駐,也變成一個種族的大熔爐,對施明克的工作利弊摻半。為了不斷激發新的創意,他需要不同成長背景的人;他第一批請了三百位員工,共有 19 種國籍。史塔克頓本身也是種族衝突不斷,偶爾甚至出現暴力相向的情形,這些緊張關係也隨著工人進入工廠。有一次因行政作業疏失,在內部通訊文件上漏印工人自辦的民族慶祝活動通知,這讓拉丁美洲裔的工人覺得受到冷落,隨即可能演變為工廠的營運危機。於是施明克立刻召開全廠大會,解釋這起無心之過並且鄭重道歉,以防範工人不滿的情緒進一步引爆。

施明克在工廠成立圖書館,裡面的資料不只是研究資料,還有最暢銷的有聲書,讓員工在上班途中可以收聽。施明克的父親是衛理公會的牧師,他以自己的成長經驗培養工廠裡不斷改善的文化。他有一次告訴工人,「不是第一次上教堂就能成為虔誠及熟知教義的基督徒,教徒學到的教義愈多、實踐這些教義愈頻繁,信仰就愈堅定。」工人會定期檢討工廠內部各項作業流程,鉅細靡遺,甚至每個焊點的排列次序。

施明克也要求每位員工每個月以書面提出兩項有關生產力的點子,也建立制度鼓勵各作業流程的工人提供回饋。員工的許多建議是關於勞動條件,例如管制吸菸、改善人體工學、休假時間表等,這些建議對工廠的生產力並沒有立即的助益;不過,施明克卻能得到不同的觀點,也體會到工作對個人身心的影響,可以深深左右工作績效。1996 年丹納公司必須提出第一次年度降價,當年維修見習工強森(Matt Johnson)提出 180 個點子,其中包括安裝電眼、協助由其他部門轉來的工人、添購備用的焊槍等。他的創意這麼多,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輪流到其他部門工作。他說:「我在各部門轉過一圈之後,從上游到下游的問題都了然於胸。」假以時日,創意激發更多的創意。焊接工史密斯(Ray Smith)說:「我能影響別人,別人再影響其他人。」這句話實在再清楚不過。

施明克除了吸收工人的創意外也提出回饋。提出建議的工人都由他親自回信,這個動作也激發更多工人提出建議。他會在工廠裡的電子告示板公布最新的生產力數據,每分鐘更新一次。每達到一個重要目標,他都會舉辦活動大肆慶祝一番,請大家吃牛排、家庭烤肉、或是某一天的飲料完全免費。他要讓工人知道,再怎麼不起眼的進步都很重要。

1997 年初,丹納公司降價 0.84 %,雖然低於原訂 2 %的目標,仍然很有意義。施明克對我說:「我們的願景還沒有實現。」他的坦率令人感動,但是一步一腳印的改變終於對全國經濟起了示範作用。1990 年代末期,主要的汽車公司開始降低售價,大部分消費者這輩子第一次經歷汽車公司主動降價,這也是經濟化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