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延伸閱讀

線 上 試 閱

柯承恩序
余範英序
陳文茜序

經濟貿易

【類別最新出版】
資本主義的倫理力量:為什麼自由市場能創造更好的人文價值
經濟寒冬怎麼過:如何逆勢崛起
商業簡史:看透商業進化,比別人先看到未來
重新面對經濟學:經濟學沒有你想的那麼難,也比你所知道的更加重要
台灣經濟四百年


賽局高手(DH0112)──全方位策略與應用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經濟貿易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巫和懋、夏珍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03月15日
定價:220 元
售價:174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24頁
ISBN:9571336203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柯承恩序余範英序陳文茜序



  柯承恩序

超越勝負的美麗境界

◎文/柯承恩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小至企業、大至國家,唯有憑藉知識優勢,才能掌握先機,創造經濟實力。已經有許多研究結果顯示,除了少數以出產石油致富的國家之外,絕大部分國家的經濟之所以能快速發展,都是奠基於大幅的教育普及與學術水準的提升。尤其在高度開發國家,愈來愈注重大學與研究所教育,更是近年的發展新趨勢。
以研究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而著稱的 1992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教授貝克(Gary Becker)便曾指出,處於當今的時代,任何公司都必須體認,「公司中的員工人力資本是其主要資產,而且是會折舊、必須持續投資的資產。」

貝克進而舉例,例如一個二十年前拿到MBA學位的財務主管,光憑過往所學,就很難深入了解今天的衍生金融商品市場。因此他們必須再學習新課程,去了解有關風險管理之類的新技巧。其他領域也是如此,尤其是網路技術發達的今天,人人都必須隨時更新自己的技能,才能因應新的變局。
面對一個與過往截然不同的新時代,就必須有新的觀念和知識。於是,在職學習成了企業界以至於各行業主管的當務之急。近年來台灣的企業與政府機構領導人,紛紛重返校園,從事在職進修,而且情況愈來愈普遍,這不單是一時的流行風潮而已,而是知識經濟時代中重視教育投資、追求個人知識提升的必然結果。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 EMBA 高階管理碩士班的成立,正是這種時代需求下的產物。企業界領導人對教育和自我成長的重視,使得他們有迫切的學習動機,吸收新的觀念與經營技巧。在此同時,也讓校園內的研究得以掌握最即時的業界狀況,提供專業上深入的研究例證,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這種打破校園藩籬、使學界與產業界之間產生良性互動,正是台大EMBA創立的主要宗旨。

由巫和懋教授所任課的「管理經濟學」中,以賽局理論為基礎,闡釋產業競爭,便是台大EMBA實用又叫座的課程之一。五年來,在課堂上獲得極大的迴響。甚至有身具企業領導人身分的學生,興致勃勃的將賽局理論應用於企業分析中,成為碩士論文的主題。如今巫教授與資深政治記者夏珍合作,寫成了這本《賽局高手》,則更往前推了一步,將校園教育擴大到社會教育的範圍,讓任何有心向學的人,都能藉由這本書,掌握其中精髓。

賽局理論緣起於二次大戰後,在數學家以及經濟、政治等社會科學家的努力之下,成為政治經濟決策的重要分析工具。冷戰時期更是廣泛應用於美蘇角力的國際關係領域,因而聲名大噪。如今,賽局理論已經是企業決策、政治謀略上不可或缺的策略分析基礎,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後半及其後的人類世界。

《賽局高手》一書藉由深入淺出的探討分析與實際例證,指出「人生無處不權謀,生活處處是賽局」的核心觀念。其實小至上班通勤的路線選擇、跟老闆要求加薪,甚至男女朋友為休閒活動而爭執不下,都是一種賽局。《賽局高手》從身邊小事看起,直到討論經濟、政治大勢,提供了解決困境的各種策略,是很值得國內各界人士參考的一本書。

1940 年代領導地下反法西斯運動的義大利小說家席羅內(Ignazio Silone)曾在一篇表明心跡的文章中說:「理論是一時的,但價值卻是永恆的。人們尚未對理論與價值的區別有足夠的認識,但其區別是根本的。在一組理論上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學派;但在一組價值上,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文化,一個文明,一個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新方式。」

這段話正足以說明賽局理論的傑出之處:在謀略的拉鋸下,敵對雙方可能為了互斥的私利與猜忌而玉石俱焚,落得雙輸下場;但《賽局高手》一書也討論到,在有效的監督與某種程度的信賴下,雙方也可能透過自利動機與熟練溝通的技巧,攜手合作,共創雙贏結果。

在這層意義上,理論便可能超越了原有的局限,有助於建立起一組人類藉以溝通的新價值觀,以及一組新的文化、一種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新方式,也才可能為我們的世界,構築出一個超越勝負、非零和的美麗新境界。巫和懋教授與夏珍合著的這本書,將使社會各個領域的領導人士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思考組織策略的發展,登上另一個知識的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