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果芸序
導讀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譯 者 作 品

鉛筆
做繭自縛的女人:百般藉口,十種愚行
逆領導思考:傾聽追隨族工作哲學
創意人與管理人的戰爭
即興創意
日不落行銷
熱愛工作:邁向成功的六大錦囊

企業成功案例

【類別最新出版】
服務革命:美國運通的百年從心哲學,打造高價值團隊的39堂課
ChatGPT:AI革命
台積電為什麼神?:揭露台灣護國神山與晶圓科技產業崛起的祕密
家的夢想,無限大:大家房屋的經營哲學
熱賣行銷學:促銷實戰SOP一次上手(熱賣新裝版)


網路英雄(BE0040)
Where Wizards Stay Up Late : the Origins of the Internet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企業成功案例
叢書系列:NEXT
作者:凱蒂.海芙納、馬修.萊恩
       Katie Hafner ; Mattew Lyon
譯者:楊幼蘭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8年02月24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88頁
ISBN:9571324892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果芸序導讀前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書摘 1

第一章 錢湧而至

1966 年 2 月

每天,泰勒通常都會開三十分鐘車程,穿過高低起伏的華盛頓東北部郊區,越過波多馬克河到五角大廈去上班。在晨曦下的巨型停車場裡,他試著把自己最寶貴的財產── BMW 503,停在比較容易記得的地方。1966 年的五角大廈門禁寬鬆,幾乎沒有所謂的安全檢查站。泰勒穿著休閒外套、香港衫、家常褲,以一身輕便裝扮走進五角大廈。無論是穿便服也好,穿制服也罷,每天大約有三萬人在美國國防部大廳進出。

泰勒的辦公室在三樓,也是五角大廈名聲最響亮的一層樓。美國國防部長,以及尖端研究計畫局局長都與他為鄰。五角大廈最高階官員的辦公室全在外圍,也就是所謂的 E 環。從他們的辦公室可以俯瞰河流,還有名聞遐邇的國家紀念碑。泰勒的上司,也就是尖端研究計畫局的頭頭查理.賀茲費德,便在三 E 160 室這個擁有良好視野的辦公室裡運籌帷幄。於 1965 ~ 69 年間擔任資訊處理技術處(l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fice)處長的泰勒,則在走廊的另一端。負責支援全美最尖端電腦研發計畫的資訊處理技術處,雖然隸屬尖端研究計畫局,但其作業大多是獨立的。

資訊處理技術處處長辦公室,座落於大廈的 D 環。雖然泰勒的辦公室沒有賞心悅目的景觀,但這缺憾被舒適的佈置和寬闊的空間彌補了。氣派的辦公室裡鋪著長毛地毯,內部陳設包括一張大書桌、厚重的橡木會議桌、成排的玻璃門書櫃、舒適的皮椅,以及各式各樣能彰顯身分地位的擺飾。除了考究的擺設外,辦公室牆上分別掛著巨型世界地圖,以及一幅醒目的泰國佛寺版畫。五角大廈對室內陳設之講究,即使連小小的菸灰缸也要求盡善盡美。由於泰勒出公差時,對外出示的身分是一星上將,因此有這樣的排場並不為過。

緊鄰泰勒的辦公室旁,是一間名為「終端室」的小房間,裡頭放著三台不同型的電腦終端機,每台終端機各與分置三處的大型電腦主機相連。其中 IBM 的改良式電子打字終端機與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台電腦相連,33 型電傳打字終端機和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一台電腦相連,而 35 型電傳打字終端機則跟加州聖塔蒙尼卡一台簡稱為 Q32 的AN╲FSQ32XD1A 電腦相連。小房間內的每一台終端機,都是遠端大型電腦主機的延伸,各擁有不同的作業環境,如相異的程式語言及作業系統等。此外,它們的登入程序也各有不同,而泰勒全都瞭如指掌。不過,他發現要記住每台電腦的登入程序實在是件令人厭煩的事,更惱人的是:等他登入以後,還得記住那些指令屬於哪一個電腦環境。尤其在趕時間的時候,這樣的例行公事特別令人感到挫折,偏偏泰勒的時間都很緊迫。

無論如何,這 3 台電腦終端機在五角大廈的出現,正反映出資訊處理技術處和尖端電腦研究社區之間,也就是與那些英國頂尖大學及學術中心有著緊密的連繫。整體算來,當時大約有二十位主要的專家支援許多研究生,進行著無數個計劃。而所有的計畫都由泰勒和一名秘書組成的「小辦公室」提供經費。資訊處理技術處每天一千九百萬美元預算,絕大多數都撥給波士碩、劍橋,或是遠在加州的大學實驗室,以支援那些有潛力掀起電腦革命的計畫。60 年代中期,在尖端研究計畫局的庇蔭下,參與電腦研究的各方英雄豪傑逐漸凝聚出社區意識。儘管計畫與電腦系統的範圍十分廣泛,但是電腦社區的成員卻開始產生強烈的歸屬感,例如研究員便經常透過技術講習會或電話進行溝通。事實上,早自 1964 年起,就有部分研究員在大型電腦主機極端「不友善」的環境下,開始利用類似電子郵件的方式來交換意見。

從泰勒辦公室旁的終端室與電腦社區溝通,必須經過十分繁瑣冗長的程序。以當時的標準來說,這設備雖是最尖端的科技結晶,但是將不同的電腦終端機全擠在一個小房間裡,就好比把為各單一頻道設置的電視機統統塞在斗室內,「顯然,」泰勒多年後說:「我們必須想個方法,把這些不同的機器連結起來。」

肥皂推銷員入主國防部

今天五角人廈能夠支援一些奧祕的學術研究,歸功於尖端研究計畫局創立者的睿智。這個機構是在 1957 年 10 月,蘇聯發射第一枚衛星後,致使美國處於危機時期,才由總統艾森豪催生出來的。為了確保美國人不再遭受外國新科技的衝擊,這個研究機構必須與總統和國防部長保持緊密的連繫,以迅速研擬對策。艾森豪總統認為要阻止各軍事單位在研發計畫上進行惡性競爭,成立尖端研究計畫局應該是最適當的途徑。至於最初要組織尖端研究計畫局的點子,既不是由科學家,也不是軍人,而是由肥皂推銷員想出來的。

當年 52 歲的尼爾.麥克埃洛(Neil McElroy)還是美國國防部的新人,他在入閣之前,從未在政府機構任職,也沒住過華盛頓,除了擔任國民兵外,更不曾有過任何軍事經驗。32 年來,他兢兢業業,力求在寶鹼(Procter & Gamble)這個位於辛辛那提的巨型肥皂製造公司裡出人頭地。

麥克埃洛自哈佛大學畢業後,便在寶鹼找到第一份工作,當時他在廣告部負責信件收發,週薪 25 美元。最初他認為這只是暑期打工,並準備秋季開學時要進商學院深造。沒想到暑假結束後,他不僅留在寶鹼工作,而且還開始挨家挨戶地推銷肥皂,不久他使晉升為促銷經理。麥克埃洛首開風氣之先,在廣播和電視媒體上促銷肥皂,從此以後在公司裡一路往上爬。今天大家耳熟能詳的電視肥皂劇,便是麥克埃格的智慧結晶。面對他人的批評,麥克埃洛曾理直氣壯地說:「提昇文學品味是學校的事,肥皂劇可是能大賣肥皂的。」到了 1957 年,寶鹼每年銷售清潔製品的金額即高達十億美元。麥克埃洛不斷改善促銷策略,加強品牌競爭力,並透過廣告讓消費者相信:即使是同公司製造的類似產品也有很大的差異。在被艾森豪延攬入閣前,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並以「麥克」這暱稱為眾人所熟知的麥克埃洛已在寶鹼擔任 9 年總裁。

1957 年 10 月 4 日星期五晚上,被艾森豪提名為新任國防部長的麥克埃洛正在阿拉巴馬州的杭茲維爾。當時他的提名案已獲參議院認可,因此他便趁著就職典禮前,四處參觀軍事設施。為了恭迎麥克參觀紅石兵工廠(Red Stone Arsenal),也就是陸軍火箭計畫的大本營,五角大廈出動了大批隨員伺候。傍晚六點左右,當麥克埃洛在軍官俱樂部與現代火箭學之父溫賀.布朗(Wernher von Braun)交換意見時,突然有位助理氣急敗壞地跑來,宣佈蘇聯已將旅行家(Sputnik)衛星成功地射上地球軌道。一時之間,麥克埃洛發現自己在尚未就任前,便已身陷天大的危機中。就在短短的一個晚上,蘇聯的這項成就不僅削弱美國人戰後昂揚的信心,也扭轉了他們樂觀的態度,頓時使全國陷入恐懼與絕望的深淵。突然間,艾森豪總統所說的「徹底毀滅的陰影」霎時籠罩在美國人心頭。

五天後,麥克埃洛在一片爭議聲中宣誓就職,華府上下議論紛紛,檢討「誰該為蘇聯科技超越美國負責」之聲不絕於耳。有些觀察家說,早在國際地球物理年(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Year)時,他們便已預測到蘇聯將會發射衛星。有位觀察家甚至指出,沒想到他們的諍言卻由蘇聯科學界發揚光大。總之,「早就告訴你吧!」的態度,竟然成為身分地位的象徵。此外,發自內心的恐懼、馬後砲式的建言,以及嚴厲的批判,全都繞著蘇聯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的新威脅打轉。而有關蘇聯統治,以及民主毀滅等歇斯底里的預言,也都甚囂塵上。悲觀的人說,蘇聯成功發射旅行家衛星,代表他們已經具備發射洲際飛彈的能力,而蘇聯以武力威脅美國,不過是早晚的問題罷了。至於那些處變不驚的人,則對美國在美蘇太空競賽中落後感到失望。

艾森豪的科技兵團

儘管艾森豪出身軍旅,卻不希望由經驗豐富的軍車專家來領導五角大廈。基本上,艾森豪並不信任軍事產業複合體(military - industrial complex),以及軍方勢力。他對軍方的態度,有時甚至幾近鄙夷。

相對的,艾森豪熱愛科學圈。他發覺科學家的思想、文化、價值觀,還有他們對國家的價值,都具有豐富的啟發性,因此他的幕僚不乏許多全美最傑出的科學家。有史以來,艾森豪是第一位將科學家與工程師視為上賓,並在白宮設宴款待他們的美國總統。

艾森豪在位時,有許多知名的科學家在不同的部門任職,直接為政府效命。每當艾森豪提起這些人時,總引以為傲地稱呼他們為「我的科學家」。據當時擔任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長的戴特列夫.卜隆克(Detlev W. Bronk)說:「艾克(Ike)總愛把自己視為我們當中的一份子。」

有兩位知名的科學家曾與艾森豪共進早餐,當他們即將離座時,總統突然開口說,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epublican National Committee)不斷抱怨他身旁的科學家從不為共和黨敲邊鼓。

其中有位科學家笑著回答:「總統先生,難道您不知道嗎?所有的科學家全是民主黨啊!」

「我不信,」艾森豪立即反駁道:「無論如何,我喜歡科學家是為了科學,而不是為了他們的政治信仰。」

衛星危機發生後,更拉近了艾森豪與科學家間的距離。首先,他與一些知名民間科學家私下會談。1957 年 10 月 15 日,也就是衛星危機爆發後第 11 天,艾森豪與由頂尖菁英組成的科學諮詢委員會(Science Advisory Committee)進行一場長談。他們所關心的,並非反對派拿來炒作的衛星危機,因為艾森豪總統對蘇聯飛彈計畫的瞭解,遠超出一般人的想像:他曾看過由 U-2 的偵察機所拍攝的超細部照片,也深知美蘇間並沒有所謂的「飛彈差距(missile gap)」。儘管如此,艾森豪仍然要求科學顧問針對蘇聯的能力進行評估。艾森豪凝神傾聽他們審慎分析蘇聯發射衛星背後的意義,而且證實蘇聯已獲得重大的進展,除非美國積極動員,否則將失去領先地位。

早自 1950 年代起,艾森豪身邊的許多科學家便開始擔心政府濫用或誤解現代科技。他們敦促艾森豪任命一位「很容易跟他相處的人」擔任高層的總統科技顧問,協助他作一些有關科技上的決策。就在旅行家一號衛星發射後的短短一個月,蘇聯緊接著又發射旅行家二號頓時令美國感受到更大的壓力。重達 184 磅的旅行家一號衛星,大小已如一個足球,而重的半噸的旅行家二號竟有如金龜車那樣大。

就在旅行家二號升空的消息傳出後幾天,艾森豪昭告全國,說他已找到麻省理工學院校長詹姆士.吉里安二世(James R. Killian Jr.)出任總統科技顧問。吉里安雖不是科學家,卻經常為科學發展請命。1957 年 11 月 7 日,艾森豪在發表第一場安定人心的演說時,正式宣布任命吉里安為總統科技顧問。雖然艾森豪直到演說的後半段才公布這項任命案,但它卻是第二天報紙上的頭版新聞。艾森豪在結合科學與國防的同時,也向全美民眾宣告,吉里安將會「致力發展國防科技」。從此,媒體便封吉里安為美國的「飛彈皇帝」。

艾森豪在 10 月 15 日與科技顧問們的會談中,表達他對管理政府研究工作的關切。據當時擔任總統行政助理的薛曼.亞當斯(Sherman Adams)說,艾森豪熱切地期望那些科學家能告訴他,科學研究該隸屬於聯邦政府架構的邢一部分。此外,艾森豪並在會中力促那些科學家跟新任國防部長見個面,而他們也從善如流,在當天便拜會麥克埃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