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譯 者 作 品

戰之華:美國帝國主義大戰略
基因騙術
後人類未來: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
基因、女孩、華生:雙螺旋二部曲
死亡原因:法醫之神奇案祕錄
天使墜落的城市
正宗CIA詐騙術

企業成功案例

【類別最新出版】
服務革命:美國運通的百年從心哲學,打造高價值團隊的39堂課
ChatGPT:AI革命
台積電為什麼神?:揭露台灣護國神山與晶圓科技產業崛起的祕密
家的夢想,無限大:大家房屋的經營哲學
熱賣行銷學:促銷實戰SOP一次上手(熱賣新裝版)


Linux 傳奇(DH0102)──讓比爾‧蓋茲坐立難安的天才
Rebel Code: Linux and the Open Source Revolution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企業成功案例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葛林‧穆迪
       Glyn Moody
譯者:杜默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5月08日
定價:330 元
售價:26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60頁
ISBN:9571333638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6



  書摘 3

第二章 新玩意兒 GNU 作業系統

讓托瓦茲在 1991 年秋天怦然心動的程式──Digital的 Unix ,乃是 Unix 作業系統許多商務版之一,其他的版本還包括昇陽的Solaris、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的 AIX和惠普(Hewlett-Packard)的HP-UX。儘管版式雜陳,但都是源自 1969 年(也就是托瓦茲出生這一年)湯普森(Ken Thompson)和李契(Dennis Ritchie)在 AT&T 的貝爾實驗室(Bell Labs)開發出來的 Unix 系統原始版本。

這個作業系統公認的標準史《 Unix 二十五年》(A Quarter Century of Unix)的作者薩魯斯(Peter Salus),對 Unix 的來龍去脈做了如下說明:「1969 年初,麻省理工學院(MOT)、貝爾實驗室和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的一群人致力於一項稱為 Multics 研究計畫。 1969 年 2 月時,預算短缺數百萬美元,進度落後好幾個月,貝爾實驗室的有力人士認定這個計畫不可能有進展,於是決定退出。」

「最後留下幾名參與計畫,但卻無所事事的貝爾人員,」薩魯斯繼續說道:「但他們已從和麻省理工學院與奇異的交流中獲得許多點子。」湯普森和李契就是其中的兩位;他們認為「這驚人大計畫的濃縮版可用在更小型的機器上」。「原計畫所研究的是用在 GE645 上,這型機器真是龐然大物,」薩魯斯說。

「李契和湯普森在黑板上記下若干點子,」他繼續說道。「1969 年 8 月,湯普森夫婦的兒子快一歲了,還沒見過住在西岸的親戚,所以,湯普森的妻子邦妮便在 8 月帶著未滿一足歲的兒子,飛到西岸探親。」

薩魯斯說,這時「湯普森定下心來,以四個星期時間用(比直接輸入二進位制機器碼略微簡單的低階程式語言)組譯程式語言寫成 Unix 作業系統」。「他告訴我說感覺不賴,我只能說,這正是布魯克斯(Fred Brooks)所謂的『妙不可言的人月』,真的是我畢生所見的(最偉大)程式設計大師的一個月,的確令人嘆為觀止,」薩魯斯總結說道。布魯克斯 1974 年經典之作《妙不可言的人月》(Mystical Man-Month)評論集,係分析重大軟體計畫管理上各種問題的早期著作,立論精闢。

對作業系統的新思維隨著新 Unix 誕生。「 Unix 理念其實很簡單,大概只有兩或三個概念,」薩魯斯說。「第一個可能是湯普森最具創意的概念,即是所有程式都是檔案;第二個概念是,不管是建構編輯器還是附屬檔案,所寫的程式只有一個目的,且要能有效完成目標。」

第一個概念對托瓦茲個人雖有影響,但 Linux 成功的關鍵因素卻是第二個概念。這表示 Unix 之類的作業系統可以逐步一一建構,其他人可以在不同組件上獨立研究各盡其力。可想而知,只要有相當才情和時間,一個人也可以組合整個作業系統。

史托曼(Richard Mathew Stallman)以數年之力從頭開始創作類似 Unix 自由系統,是一位才情不殊的人。他起先自己獨力研究,然後逐漸接收別人的努力成果,其中包括 1991 年前尚未謀面的托瓦茲。Linux程式提供了史托曼軟體大拼圖中仍然遍尋不著的最後一大塊。

史托曼 1953 年生於紐約,是家中獨子,父親開印刷公司,母親是老師。他成長於紐約西區,在悸動的大城市中發跡。

史托曼對自己的電算長才及淵博知識相當自信,從他在 1970 年進哈佛大學時即認為,在哈佛學電腦是「多餘的」,便可見其一斑。「程式設計可以自修,所以我決定利用上課時間學點別的。我要盡量多學,」他說。於是他選擇主修數學和物理。「我喜歡數學,」他說。「我常跟別人說,我中間的名字叫『數你』(Math You的發音與馬修相同,這句話有自詡數理為其專長的意思)。」

但這份「能夠自己設計程式和產生若干結果的樂趣」,沒多久就變得極為強烈。「我在數學和物理上只有學習的份,因此,以電腦完成某樣東西的喜悅,逐漸轉移了我的興趣。」儘管如此,1974 年史托曼仍以極優的成績畢業於物理系。

史托曼很自豪自己所寫的程式「對某些人有幫助,這可比單純的學習更讓我感到驕傲」。這種想做點有益人群的事的欲望,部分來自他母親堅定的自由開放信念。這不僅成為他人生的主要動力之一,對他剛進入的軟體世界也有出人意表的連鎖效應。

1971 年大一快結束時,他在名聞遐邇的「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閒晃時發生一件大事。人工智慧係指賦予電腦類似人類的能力,人工智慧實驗室正是這方面的研究重鎮之一。處理這個重大任務需具有當時最先進的電腦技術,人工智慧實驗室自然也吸引不少最優秀的程式設計人材。

史托曼在 1971 年才造訪這個電算界聖地,時間已經晚得出奇,但他也是在這時候才得知它的存在。此外,據他自己說,「我有點膽怯。我不認得那裡的人,不知道他們會怎麼回應像我這樣的人。不過,最後我還是鼓起勇氣去那兒一探究竟。」

結果卻是相當簡單。「我到處找人,說我想要點(他們的電腦)資料,有人建議我說『唔,你不妨也找個暑期工讀差事』。他們帶我去見經理,他跟我談了一下,說了聲『沒問題,我們請你』。」史托曼當時萬萬沒想到,自己即將進入駭客樂園。

李維(Steven Levy)在 1984 年作品《駭客》(Hackers),生動地重現這一群緊密團結的優秀程式設計人員,在發明和探索電腦所揭開的新世界時所營造的溫馨環境。李維描述駭客的典型生活是:熱情鑽研寫碼、晝夜不休、不理會時間之類煩人的瑣事、疲憊戰勝靈感時便席地而臥;吃了不計其數的中國菜、熱烈交談、酷愛文字遊戲、開玩笑。「樂趣」是這一段堪稱駭客黃金時代的主要指導原則。「我們以寫程式為樂,我們以相『駭』為樂,」史托曼說道。他把駭客精神界定為「快活靈巧」。

這快活靈巧的避風港,在史托曼到人工智慧實驗室打工後維繫近十年之久。他的工作包括增加實驗室的 Digital PDP-10迷你電腦作業系統的能力。這個叫「不相容分時系統」(ITS)的軟體,探究的是更早期用來開發 Unix 前身 Multics的「相容分時系統」(CTSS)。史托曼的工作沒有具體計畫,「我只是照常『想個功能,加進典型的程式碼,」他說。時至今日其結果雖然在程式設計圈外仍鮮有人知,卻堪稱最著名和最強的軟體。這個編輯程式叫Emacs,意謂「編輯巨集」(Editing MACroS )。

在蘋果電腦的麥金塔和微軟的視窗圖形介面問世前的文字模式世界裡,這個編輯器乃是創作和操作文件的基本程式,其作用和網際網路時代的網路瀏覽器無異。

前一個用在 ITS 上的編輯器叫 TECO ,是「文件編輯與修正器」(TExt Editor and COrrector)的意思,同時也指同名的程式語言。「人們不再靠打 TECO 指令來做編輯,」史托曼說道。「取而代之的是寫 TECO 程式大群集,這就叫巨集(macro)。使用者紛紛援用巨集。」使用巨集的趨勢提供使用者更直接的螢幕上反饋。「Emacs的設計主旨是,綜合其他以 TECO 所寫的各式編輯器最佳觀念,創造一個兼具所有特色和功能的編輯器取而代之。」

產於 1975 年的第一個Emacs,起初只在麻省理工學院使用──「不只在人工智慧實驗室,隔壁兩個實驗室也用 ITS 」──而且Emacs只跑 ITS 。過了一、兩年,「有人移植 TECO ,於是它也可以用在別的分時系統上,」史托曼回憶道。

「移植」是指把程式轉用在新硬體的過程; TECO 能跑別的系統,Emacs當然也可以。

Emacs 開始普及到更廣大層面,這個趨勢日後也產生另一重大影響。史托曼送出副本時立下一個「不成文規定,凡是做了修正的人,必須將副本送回給他」。這「不成文規定」一具體化,就形成整個自由軟體運動的基礎和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