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譯 者 作 品

重回生命咖啡館
感官之旅
大地怒吼
7種IQ
Deep Play心靈深戲
艾克曼的花園:栽培喜悅之旅
氣味、記憶與愛欲:艾克曼的大腦詩篇
狗不是愛情騙子
太空船與獨木舟:戴森父子傳奇
洗手戰疫

趨勢

【類別最新出版】
台積電制霸全球未來:從人工智慧、機器人到電動車,未來十年全世界仍是台積電的天下
2024商業服務業年鑑:迎接智慧轉型,擁抱低碳永續,建構服務業韌性生態系
我們為什麼對好事麻木、對壞事容忍?--習慣化如何左右人生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15週年長銷紀念版)
改變未來的100件事:2024年全球百大趨勢(中英雙語版 Bilingual Edition)


我們為什麼對好事麻木、對壞事容忍?--習慣化如何左右人生(BE00323)
Look Again: The Power of Noticing What Was Always There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趨勢
叢書系列:NEXT
作者:塔莉.沙羅特、凱斯.桑思坦
       Tali Sharot、Cass R. Sunstein
譯者:莊安祺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年07月05日
定價:450 元
售價:35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0頁
ISBN:9786263963863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強 力 推 薦

名人推薦語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齊立文|《經理人月刊》總編輯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謝伯讓|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顏擇雅|作家、出版人 
——有感推薦——   

▎佳評如潮

從達文西到愛因斯坦,歷史上最具創意思想家的一個特點是,他們能夠重新審視並驚嘆大多數人已經不再注意的日常事物:迷人的穹蒼、時光的流轉、光線在樹葉上產生光點的方式。本書幫助我們所有人以全新方式看待周遭一切。這是一本聰明且有趣的讀物,也是能讓你的生活煥發活力的寶貴方式。
——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紐約時報》暢銷書《賈伯斯傳》作者

讓心理上擁有更豐富生活的精彩指南。
——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紐約時報》暢銷書《恆毅力》作者

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對周遭的事物習以為常。

不僅停止注意生活中最美妙的事物,也忽略了可怕的事物;我們不在意自己的不當行為,對不平等視而不見,也比以往更容易相信錯誤訊息。是什麼導致我們變成了這樣?

兩位作者將神經科學與行為心理學的深刻見解,巧妙地融入到容易理解和實踐的建議中,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日常生活裡的習以為常,也提供一個重新發現生活喜悅的方式:藉由改變環境、規則和人際互動,得以打破習慣的枷鎖,重新燃起對周遭世界的好奇心。

這本書的特別之處,在於跨學科視角和厚實的科學基礎,不僅挑戰既有的思維模式,更啟發我們採取行動。如果你也渴望在忙碌生活中找到意義,願意透過小小改變來獲得大幅提升,這本書絕對適合你閱讀。

學習珍惜眼前事物,在平凡中尋找非凡。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

為什麼我們對好事麻木,對壞事容忍?你一定會先否定,但現實是我們會在心中罵罵咧咧接著視而不見。

好事麻木就如同第一次拿到高分,接連幾次高分就會覺得這也沒什麼。或是愛情關係中,終於告白成功,但交往一陣子卻忘了當初努力追求的熱情。

壞事容忍就如同明知錯誤的關係,卻忍讓著對方,並相信有一天對方會改變。也包括工作條件與薪資明明不合理,卻認為自己的價值不夠,也很難找到下一份工作。

讓我們有這些現象的關鍵,這本書告訴我們一種重要的答案,那就是「習慣化」!

我們都需要歸屬感與被肯定,也同時被過往的創傷與錯誤的觀點誤導,因此有了錯誤的習慣化發展,因此這本書是一個覺察的機會,幫助我們破除錯誤的習慣化循環。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適時且重要。這是一本清晰而深具啟發性的書,講述了期望的力量和人類心靈的無盡奧秘。
——泰拉.薇斯奧芙(Tara Westover),《紐約時報》冠軍暢銷書《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作者
 
在本書中,沙羅特和桑思坦對習慣化的科學做了深入探討。對我們習慣事物的原因和方式提出新見解,教我們如何打破習慣化,為生活帶來更多樂趣。本書出人意表且趣味橫生。
——安妮.杜克(Annie Duke),暢銷書《高勝算決策》作者

本書是協助你更新觀點的好書。沙羅特和桑思坦揭示了為什麼人們很容易對任何事物感到自滿,以及如何防止自己落入這個陷阱。此外,本書還會幫助你過更好的生活:更快樂、更健康、更明智、更公正。
——凱蒂.米爾克曼(Katy Milkman),暢銷書《零阻力改變》作者

這是一本生動、人性化和原創的書,是由激發你的創造力到促進你愛情生活等一切的完美指南。
——提姆.哈福特(Tim Harford),《臥底經濟學家的10堂數據偵探課》(How To Make The World Add Up)作者

本書是別具意義的指南,它說明了我們受到偏見左右的心智如何以及為什麼會習慣事物,以及我們如何克服常態的適應。對於任何追求更快樂、更專注、更健康、更有效決策的人而言,值得一讀再讀。
—勞麗.桑托斯(Laurie Santos),耶魯大學珊德莉卡和朗詹.坦登(Chandrika 和 Ranjan Tandon)講座心理學教授,幸福實驗室(The Happiness Lab)播客主持人

意義深遠……作者是引人入勝的嚮導,引領我們進入他們的領域。
──《金融時報》

本書匯集了大量精彩的例子……沙羅特和桑思坦對一種既複雜又常見的現象做了深入研究,深具啟發性。
——《出版人周刊》,星級書評
 
沙羅特和桑思坦以智慧和幽默,為如何振奮精神、重新看待世界提供了指引。如果你的世界開始顯得灰色且沈悶,這本書可能是你走出舒適區的路線圖。
——《科克斯書評》

本書在心理學、神經科學和經濟學交會的領域是珍貴的文獻補充,使普通讀者也能夠對它們有所了解。
——書評網站Shelf Awareness

內 容 簡 介

✦亞馬遜最佳「非文學類」編輯選書✦
✦新思潮俱樂部(Next Big Idea Club)推薦必讀✦


────《推力》、《雜訊》共同作者 ╳ MIT認知神經科學教授────
聯手解密人類的最大盲點:習慣化傾向


危機與轉機,就藏在習以為常的事物裡。
從個人幸福到社會議題,當現狀變得沉悶且黯淡,
「去習慣化」就是走出新局的路線圖。

❝ 本書猶如一場生活實驗,帶領我們看穿習慣化,
用嶄新的眼光衡量自己的人生、撼動已經凍結的信念 ❞

▎習慣化無所不在,卻又經常被無視


.在揭穿謊言時要避免重述謊言?
.一年安排幾趟小旅行的效果勝於一次長時間的遠行?
.瑞典改為「靠右行駛」的第一天,交通事故竟然大幅下降?
.結婚提升戀人的幸福程度,但在兩年後便會下降至婚前的水平?
.貼文的按讚鈕新增信任與不信任兩個選項,就能減少一半的假訊息?
.英國前首相大衛.卡麥隆為何甘冒政治史上的最大風險舉行脫歐公投?

曾經教我們興奮的事物,最後成了生活裡習以為常的擺設;短暫的戀情比長達十年的感情更讓人回味。我們一旦接受看似微不足道的壞事,對壞事的容忍度就在不知不覺中被放大;每安然度過一個小風險,就會讓我們去冒更大的風險。

我們每天都與這些內建的傾向共處,卻毫無頭緒它會影響我們至何種境地。哈佛法學教授桑思坦和MIT認知神經科學教授沙羅特深入研究這些現象,不僅告訴我們為何會習慣化,還要教我們如何去習慣化:重燃生活中的喜悅之火、讓我們更具創造力、覺察迫切需要改變之處。

▎每個行為都只比上一個糟糕一點點,最終會讓我們做出多可怕的事?

「我一開始只拿幾百、幾千,對此感到安心自在,
在我意識到之前,它已像滾雪球一樣變成巨大的數目。」
───龐氏騙局的首腦伯納德.麥道夫

想像你是新上任的社群小編,為一名抗癌成功的健康大師管理社群,她要你發表的第一篇文章是茄子的療效,你對內容有疑慮,但經過一番掙扎還是照做了;第二篇文章是自家網站販售的鴕鳥蛋可以促進生育,你覺得不對勁但還是照做了;幾個月後,她要你發表一篇癌症療法教讀者放棄化療改採某種偏方,這篇文章對讀者造成的影響,嚴重性遠大於之前的文章。
    
在工作幾個月後,或是任職第一天,你在哪種情況下比較可能遵照她的指示發布貼文?大部分人的答案是前者,因為對壞事的容忍度逐漸產生位移。這是在澳洲真實上演的吉卜森詐騙案,她被踢爆從未罹患任何癌症,而她的說謊傾向可以追溯到少女時期,這又是另一個習慣化效應。在家裡,當小孩撒謊立即給予指正;在公司,建立不接受小謊的文化(例如虛報幾塊開支),可以避免將來出現更大的過失。

▎歡愉,來自於不完全且間歇性的滿足

親密,是透過重複和熟悉而增加;慾望,卻會因為重複而麻痺。人類的慾望,從不關心自己去過哪裡,對還可以去哪裡倒是充滿激情。我們在理智上知道要珍惜的事物,經常與我們在情感上的感受分離。親密關係雖然需要共處的時間來維持,但參雜各自獨處的空間才是催情的良方。
    
科學家發現人們最受伴侶吸引的情況有兩種:一是對伴侶感到不熟悉與不了解(例如伴侶和陌生人交談展現不同的一面);二是暫時分離之後。重燃愛意的關鍵就在於「去習慣化」,    不論是物理上的分離或心靈上的想像練習都有助益。

▎習慣化在某些方面有利於生存,去習慣化則有助於進步

習慣化讓人類祖先不用每次遇見危及生命的野獸都像第一次那麼恐懼,讓我們上台做簡報不會像第一次那樣慘不忍賭;但習慣化也讓我們身處污染的環境而不自覺,身受歧視而沒有挺身而出。我們沒有去思考在我們周圍一點一滴增長的可怕事物,每一步都那麼小、那麼無關緊要、那麼自圓其說……以至於我們沒有看出它一天天發展,直至為時已晚。

人類文明的進展,仰賴於去習慣化倡導者打破多數人的盲點:性別歧視、種族歧視、專制暴政等。當有愈多的去習慣化倡導者,就能大幅擴展人類全體的界限,原本看似瘋狂的目標最後也會落在可能的範圍內。

作 者 簡 介

凱斯.桑思坦 Cass R. Sunstein
 
哈佛大學法學院羅伯特沃姆斯利教授(Robert Walmsley University Professor),創辦行為經濟學與公共政策所,並擔任所長。2009到2012年任職於歐巴馬政府的白宮資訊與法規事務辦公室,2020到2021年擔任世界衛生組織的行為洞察與健康技術諮詢組主席,2021年加入拜登政府,擔任國土安全部的資深顧問與法規政策官員。曾在國會委員會作證,參與多國的憲法制訂與法律改革,著有許多文章與書籍,包括《淤泥效應》、《資訊超載的幸福與詛咒》、與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及奧利維.席波尼(Olivier Sibony)合著的《雜訊》、與理查.塞勒(Richard H. Thaler)合著的《推力》。2018年獲頒霍爾堡獎(Holberg Prize),該獎每年表揚在藝術、人文、社會科學、法律、神學等領域有傑出貢獻的學者。

塔莉.沙羅特 Tali Sharot


麻省理工學院(MIT)和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認知神經科學教授。她是情感大腦實驗室(Affective Brain Lab)的創始人和主任,曾為《紐約時報》、《時代雜誌》、《華盛頓郵報》等媒體撰寫文章,並擔任諸多全球企業和政府項目的顧問。她的工作獲得威康信託基金(Wellcome Trust)、美國心理學會、英國心理學會等機構頒發的獎金和獎項,TED演講觀看人次超過一千萬,著有《正面思考的假象》等書。

譯 者 簡 介

莊安祺
 
臺大外文系畢,印地安那大學英美文學碩士。譯作包括《動盪》、《年輕人為何憤怒》、《她們的創作日常》、《感官之旅》、《Deep Play心靈深戲》、《園長夫人》、《艾克曼的花園》、《氣味、記憶與愛欲》、《愛之旅》、《豐盛》等。

目 錄

緒論:我們怎麼會時時刻刻都在對所有事物習慣成自然?

第一部 幸福


第1章∣快樂:關於冰淇淋、中年危機,和一夫一妻制
第2章∣多樣性:為什麼你該分段進行好的體驗,但一口氣完成不愉快的任務
第3章∣社群媒體:如何從科技造成的人工昏迷中醒來
第4章∣韌性:健康心靈的必要成分

第二部 思考與信念

第5章∣創造力:克服思考的習慣化
第6章∣說謊:如何不讓你的孩子長出長鼻子
第7章∣(假)訊息:如何讓人們相信(幾乎)任何事情

第三部 健康與安全


第8章∣風險:瑞典人用HÖGERTRAFIKOMLÄGGNINGEN教我們的事
第9章∣環境:你可能夏天住在鄉下的養豬場旁

第四部 社會

第10章∣進展:打破低期望的束縛
第11章∣歧視:有教養的猶太人,穿著迷你裙的科學家,和不酷的孩子們
第12章∣專制暴政:陷入法西斯主義的毀滅性漸進性質
第13章∣法律:為痛苦定價?
第14章∣生活實驗:去習慣化的未來

謝辭
注釋
作者與譯者簡介

讀 者 書 評

  讀者評鑑等級:★★★★☆ ,共有 0 位網友寫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