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書評讚譽
推薦序 1
推薦序 2
推薦序 3
推薦序 4
導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勘誤說明

作 者 作 品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不平等
第三種猩猩:人類的身世及未來
第三種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問世20週年紀念版〕
賈德.戴蒙人類文明三部曲(共三冊):槍炮、病菌與鋼鐵 + 大崩壞 + 昨日世界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二十週年典藏紀念版〕
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15週年暢銷紀念版)
動盪:國家如何化解危局、成功轉型?:(含32頁珍貴歷史圖片)
動盪:國家如何化解危局、成功轉型?(作者燙銀簽名精裝版,含32頁珍貴歷史圖片)
昨日世界:找回文明新命脈(暢銷慶祝版)
賈德.戴蒙經典作品集

譯 者 作 品

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典藏紀念版〕
出賣愛因斯坦:人體組織販賣市場
一顆價值十億的藥丸:人命與金錢的交易
守株
鎢絲舅舅:少年奧立佛.薩克斯的化學愛戀
2050人類大遷徙
別把醫師當做神:一位優秀醫師的真誠反省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
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暢銷慶功版)
昨日世界:找回文明新命脈(暢銷慶祝版)

趨勢

【類別最新出版】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15週年長銷紀念版)
半導體超進化論:控制世界技術的未來
誰會被抹平:10輛推土機新科技,70項黑天鵝趨勢,80個正被剷平的職業,正在改寫你我的未來
直覺陷阱2:認知非理性消費偏好,避免成為聰明的傻瓜
底層邏輯2:帶你升級思考,挖掘數字裡蘊含的商業寶藏


大崩壞(BE0137)──人類社會的明天?
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
一本關乎你我、震撼人心之作!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趨勢
叢書系列:NEXT
作者:賈德.戴蒙
       Jared Diamond
譯者:廖月娟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23日
定價:550 元
售價:434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640頁
ISBN:9571344281

停售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特 惠 推 薦

賈德.戴蒙人類文明三部曲(共三冊):槍炮、病菌與鋼鐵 + 大崩壞 + 昨日世界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評讚譽推薦序 1推薦序 2推薦序 3推薦序 4導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勘誤說明



  書摘 1

序曲 兩個牧場

幾年前的一個夏天,我參觀了兩個牧場,一個叫哈爾斯牧場(Huls Farm),另一個叫嘉德牧場(Gardar Farm)。儘管這兩個牧場有千里之遙,兩者的優勢和弱點卻出奇相似。就其所在地區而言,這兩個牧場不但規模最大,而且欣欣向榮,技術先進。特別的是,牧場中央都有一座用來飼養乳牛與榨乳的牛舍,裡頭有兩排長長的、相對的牛欄,看來整整齊齊、井然有序。這兩個牧場的牛舍壯觀、新穎,堪稱當地之最,其他牛舍一比,都矮了半截。夏季時,兩個牧場都會讓牛群在璀璨碧綠的草地上吃草;夏末則收割青草曬乾成飼草,以供冬日之需。人們也灌溉牧場,以便讓青草長得更加豐美,增進乾草產量。兩個牧場的面積相當(約有幾平方公里),牛舍大小也差不多,哈爾斯牧場的乳牛數目比嘉德牧場稍多(前者有兩百頭,後者則有一百六十五頭)。牧場主人都是當地有名望的人,也都是虔誠的教徒。兩個牧場都在景色秀麗之地,也依山傍水,吸引不少外地觀光客前來踏青。牧場附近高山頂峰白雪皚皚,雪水融化涓涓成溪,溪澗中魚兒群游,溪水往低處流,最後匯入河流或峽灣。像哈爾斯牧場便南面臨河,而嘉德牧場南依峽灣。

以上是那兩個牧場的相同優勢,然而兩者也有同樣的弱點,也就是都在酪農業發展的邊緣地帶。由於這兩個牧場都在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夏季短暫,牧草的生長時節不長,能生產的乾草有限。即使是風調雨順的好年冬,和緯度較低的牧場相比,氣候只是差強人意;氣候若起劇變,兩個牧場都深受其害,因此他們特別擔心乾旱和酷寒。此外,這兩個牧場都很偏遠,離人口稠密的地區很遠,產品的銷售、運輸是個問題。由於運輸成本較高,不若離城鎮較近的牧場,競爭力受到影響。這兩個牧場的經濟也受制於他們無法控制的力量,像是顧客和鄰近一帶經濟狀況的變化與口味的轉變。大抵而言,這兩個牧場所在國家的經濟榮衰,也和遠方敵對社會的威脅消長有關。

哈爾斯牧場和嘉德牧場的最大差異乃是目前的狀況。哈爾斯牧場是家族企業,經營者是五個兄弟姊妹及其配偶。這牧場位於美國蒙大拿州的苦根谷(Bitterroot Valley),目前欣欣向榮。這裡的行政區屬拉伐麗郡(Ravalli County)【譯註:拉伐麗即苦根花,源於印第安語,一種粉紅色的小花,也是蒙大拿州花】,人口成長率高居全國第一。這家牧場的主人哈爾斯(Tim Huls)、褚娣和丹親自帶我參觀他們那新穎、高科技的牛舍,且不厭其詳地解說蒙大拿牧場的變遷和特出之處。我們實在難以想像,整個美國或這個哈爾斯牧場在可預見的未來竟然會衰亡。反觀嘉德牧場【譯註:在今格陵蘭的伊格利庫(Igaliku)】,亦即格陵蘭西南部主教教區的農莊,早在五百年前就廢棄了。這個維京人於中世紀格陵蘭建立的社會已經消失:為數幾千的居民,有的活活餓死,有的在派系械鬥中喪生,有的與敵人交戰時死亡,有的遠走他鄉,最後人跡杳然。然而,嘉德牧場的牛舍石牆仍屹立著,附近的大教堂依舊聳然,我才得以細數牛舍中的牛欄,只是無從聽聞主人述說過去嘉德牧場的特點與興衰。不管是嘉德牧場或是哈爾斯牧場,在他們登峰造極之時,似乎想像不到會有殘破的一天,正如我們想像不到哈爾斯牧場或是今天的美國也會敗亡。

我必須言明,比較哈爾斯牧場和嘉德牧場的今昔,不是斷言哈爾斯牧場和美國社會必然會走向衰亡。從現在看來,恰恰相反。哈爾斯牧場正在擴張,蒸蒸日上,這個牧場的先進科技也是鄰近牧場研究、取法的對象,而美國也是今天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其次,我也不是預言牧場或人類社會都有走向衰亡的傾向:有些的確已經成了廢墟,就像嘉德牧場,然而有些還是得以享有千年繁華,直至今日。我在同一年夏天參觀哈爾斯和嘉德這兩個相距千里的牧場,追昔撫今,得到下面的結論:在今天的人類社會中,即使是最富有、科技最先進的,環境和經濟的問題也日益嚴重,這些問題不可小覷,當初嘉德牧場和移居格陵蘭的維京人所面臨的問題大致也很類似。在古代,也有一些社會努力想解決這些問題,有的失敗了(如中世紀移民至格陵蘭的維京人),有的則成功了(如日本和玻里尼西亞的蒂蔻皮亞島〔Tikopia〕)。鑑往知來,過去猶如一個豐富的資料庫,供我們學習,讓我們了解如何繼續立於不敗之地。

撫今追昔

崩壞、消失的人類社會不少,維京人在格陵蘭建立的社會只是其中一例,徒留如雪萊〈歐西曼底亞斯〉一詩描述的巨大廢墟。我所說的「崩壞」,指的是某一地區,歷經一段時間,人口遽減,以及/或者政治、經濟或社會突然由榮轉枯。這種崩壞現象在幾種衰亡形式中算是最極端的,在一個社會崩壞之前,衰退程度的評估見仁見智。就一個社會而言,較為和緩的變化包括財富的略有增減、政治/經濟/社會的小規模重組、遭到近鄰征服、一個社會因鄰近社會的崛起而衰退(但社會本身的人口總數、整個地區的複雜度並沒有變化),或者改朝換代,由新的統治者當政。就這些標準來看,大多數人會認為下述這些已走入過去的社會應是崩壞的著名實例,而非只是式微而已:諸如現代美國境內的阿納薩茲印第安部落(Anasazi)和卡霍基亞酋邦(Cahokia)、中美洲的馬雅(Maya)、南美洲的莫切(Moche)和蒂瓦納庫(Tiwanaku)、歐洲的希臘邁錫尼(Mycenaean)和克里特島的邁諾安(Minoan Crete)、非洲的大辛巴威(Great Zimbabwe)、亞洲的吳哥窟(Angkor Wat)、印度河谷的哈拉帕(Harappan),以及大洋洲的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

過去人類社會留下的斷壁殘垣,令人發思古之幽情。兒時,我們從圖片得知這些古文明,那些遺跡教我們嘖嘖稱奇。長大成人之後,不少人計畫前往這些古蹟尋幽攬勝,親眼見識一下。那些傾圮的雕像、石碑、廢棄的古城,有著一種壯觀、魅惑人心的美,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謎。那些廢墟規模之大,足證當年的強盛富足,如雪萊筆下的歐西曼底亞斯【譯註:歐西曼底亞斯:Ozymandias,埃及王拉姆西斯二世(Rameses II, 1304-1237 BC)的希臘名字。此君在位六十七年,多次與鄰國交戰,以武功著稱,統治期間興建了不少大型建築,其陵墓為一龐大的獅身人面像】誇口的:「且看我這蓋世功業,汝等再偉大,只能自嘆弗如。」然而,當初雕刻的石匠早就成了一堆白骨,留下這些費盡心血刻成的巨大雕像。為什麼一個曾經如此強大的社會,最後竟會崩壞、瓦解?人民的命運又是如何?可是遠走他鄉?真是如此,離鄉背井的原因是什麼?還是守著家鄉,結果死於非命?在我們尋幽懷古、思索這些古文明之謎的同時,一種揮之不去的不安感隱隱襲來:我們今天的社會看似富足,會不會也有崩壞的一天?紐約的摩天大樓未來是否有一天也變成巨大的廢墟,供遊客瞻仰,就像我們今天在濃密叢林中憑弔馬雅文明一樣?

長久以來一直有人猜測,很多謎樣的遺址至少有部分原因關乎生態破壞:人類一味破壞自身社會仰賴的環境資源,因而自食惡果。近幾十年來,已有不少專家證實這的確是無意造成的生態自殺,如考古學家、氣象學家、歷史學家、古生物學家和花粉學家等。過去人類社會的環境破壞主要可分成八種,每一種的嚴重性因個別例子而有差異:山林濫伐和生物棲地的破壞、土壤問題(包括侵蝕、鹽化和肥力流失)、水管理問題、過度放牧、過度捕撈、新物種引進、人口膨脹以及平均每人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衝擊漸增等。這種種行徑猶如自掘墳墓,使得人類社會不知不覺走上毀滅之路。

過去人類文明崩壞之例有著類似的軌跡可循,就像同一主題的變奏。人口膨脹迫使居民改行精耕農業(如灌溉、二熟制、梯田耕作)和擴展土地利用範圍(從首選的基本農田擴展到邊緣土地),以餵飽愈來愈多的嗷嗷之口。無法永續經營的利用型態必然造成上述八種環境破壞中的一種或多種,使得農業的邊緣土地不得不再度遭到廢置。如此一來,社會面臨的衝擊包括食物短缺、饑饉,太多人覬覦有限資源必然造成爭戰連連,而群眾在大失所望之下會起而推翻精英組成的政府。最後,人口在饑饉、戰爭或疾病的影響下減少了,社會也走下坡,政治、經濟和文化皆黯然失色,不復全盛時期的大放異彩。有些作者在描述人類社會的發展軌跡時,不免喜歡用人的一生來做個類比,說一個社會正像一個人,也有出生、成長、登峰造極、衰老和死亡,而且社會興衰的歷程正如人生的生老病死,從壯盛到死亡這一段下坡路一樣長遠。但是對過去許多人類社會(包括前蘇聯)而言,這種比喻是錯誤的:這些社會在登峰造極之後,急轉直下,人民因此驚惶錯愕。最可怕的崩壞實例有如世界末日,人民要不倉促逃走,就只好坐以待斃。當然,過去傾覆的人類社會並非循著這種可怕的軌跡走上絕路:不同的社會,其衰亡程度、方式各有不同,也有很多社會未曾毀滅。

今天,大家日益關注崩壞的危機。事實上,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索馬利亞(Somalia)、盧安達(Rwanda)和其他一些第三世界國家分崩離析的現況。很多人擔心生態自殺的威脅將比核子戰爭更大,新興疾病的危害更是全球性的。過去許多人類社會因上述八種環境破壞走上絕路,而我們今天所面臨的,除了上述八種,還新增了四種: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有毒化學物質在環境中沉積、能源短缺,以及人類將地球的光合作用使用到極限。有人認為,這十二種威脅將在接下來的幾十年內造成全球性衝擊,這些問題要是不解決,受到破壞的將不只是索馬利亞,還有第一世界的人類社會。也許,現在談人類滅絕和文明崩壞的世界末日言之過早,但是若生態環境不保,我們很可能即將面臨這樣的未來:生活水準降低、長期處於日漸升高的危機中,還有目前某些重要價值的淪喪。這樣的崩壞可能會以不同形式出現:因缺乏環境資源而引發疾病在全世界擴散或戰爭四起。如果這種推理是正確的,我們今天的作為將決定我們下一代的處境。換言之,現在的年輕人步入中老年後將活在什麼樣的世界,就看我們今天怎麼做。

目前環境問題嚴重與否,大家因看法不同而有激烈的辯論。生態危機,我們是高估了還是低估了?過去地球只有幾百萬人口,使用的工具大抵是石頭和木頭,生態破壞也只是地方性問題;今天人口已逼近七十億大關,加上強大的現代科技,生態環境不但加速惡化,而且是全球性問題,因此可能出現全面崩盤的效應。現代科技可以解決問題嗎?還是舊的問題來不及解決,更多新的問題已接踵而至?我們耗盡一種自然資源(如樹木、石油或海洋魚類)之後,可能以新的資源(如塑膠、風力或太陽能,以及養殖魚類)取而代之嗎?全球人口成長的速率是否已漸漸下降、趨於平緩至可以應付的人口數?

這些問題顯示過去人類文明的崩壞不只是傳奇之謎,還蘊含更多的意義。或許我們可從過去所有人類社會崩壞的例子得到一些實用的教訓。我們已知有的社會崩壞了,有的仍然屹立:是什麼因素使得某些社會變得特別脆弱?過去人類社會生態自殺的過程為何?為什麼過去社會看不見自己一步步走向毀滅(今天我們以後見之明來看,卻清楚不過)?過去成功的解決之道為何?如果我們能回答這些問題,或許可以得知目前社會最大的危機進而防微杜漸,不至於像索馬利亞那樣坐以待斃。

不過,現代世界的問題和過去人類社會的問題不同。我們不可天真地以為,研究過去就可得到簡單的解決之道,直接套用在今天的社會中。從某些層面看來,我們與過去社會之差異使我們的危機比古人的來得小,如強大的科技(指科技帶來的好處)、全球化、現代醫學的進步,以及我們對古老文明和現代社會有較多的認識。然而,從另一些層面來看,這些差異也讓我們面對更大的危機,如強大的科技(指無意間造成的負面影響)、全球化(指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結果,如遙遠的索馬利亞崩壞,也會使美國和歐洲受到影響)、數以百萬的人口(很快就達到數十億)沒有現代醫藥就難以活下去,以及現代人口的暴增等。也許我們可以從過去學到一些教訓,但是對這些教訓我們仍必須審慎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