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延伸閱讀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全球化運動就是這麼嚇大的 胡晴舫
【推薦序】擲出手上的石頭:從《No Logo》到《震撼主義》 張鐵志
【推薦序】市場原教派有一隻殘暴的手 馮建三
空白即是美:三十年的抹除和重造世界

作 者 作 品

拿回我們的未來:年輕氣候運動者搶救地球的深度行動
刻不容緩:當氣候危機衝擊社會經濟,我們如何尋求適合居住的未來?
NO LOGO—顛覆品牌統治的反抗運動聖經〔15週年典藏紀念版〕
破窗
娜歐蜜克萊恩三書:No Logo + 震撼主義 + 天翻地覆
天翻地覆:資本主義 vs. 氣候危機

趨勢

【類別最新出版】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15週年長銷紀念版)
半導體超進化論:控制世界技術的未來
誰會被抹平:10輛推土機新科技,70項黑天鵝趨勢,80個正被剷平的職業,正在改寫你我的未來
直覺陷阱2:認知非理性消費偏好,避免成為聰明的傻瓜
底層邏輯2:帶你升級思考,挖掘數字裡蘊含的商業寶藏


震撼主義:災難經濟的興起(BIB0002)
The Shock Doctrine: The Rise of Disaster Capitalism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趨勢
叢書系列:娜歐蜜.克萊恩作品集
作者:娜歐蜜.克萊恩
       Naomi Klein
譯者:吳國卿、王柏鴻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08日
定價:550 元
售價:434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576頁
ISBN:9789571363868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特 惠 推 薦

娜歐蜜克萊恩三書:No Logo + 震撼主義 + 天翻地覆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全球化運動就是這麼嚇大的 胡晴舫【推薦序】擲出手上的石頭:從《No Logo》到《震撼主義》 張鐵志【推薦序】市場原教派有一隻殘暴的手 馮建三空白即是美:三十年的抹除和重造世界



  【推薦序】市場原教派有一隻殘暴的手 馮建三

「金融風暴」、「金融海嘯」,二○○八年入夏以後,人人朗朗上口。但是,我們親身目睹與經歷的這些現象是一種自然而然、必定發生的「風暴或海嘯」嗎?顯然不是,這是人禍。語言很重要,與其言必稱風暴或海嘯,不如採用鄭村祺的建議,使之正名為金融「核爆」。

相同道理,《震撼主義:災難經濟的興起》這本書所揭露的「經濟新自由主義」三十餘年歷史,也是名實不符。「新」與「自由」都是正面的、吸引人的字眼與概念,但《No Logo》作者娜歐蜜.克萊恩信而有徵,讓讀者看到迥異的景象。

放火打劫的經濟自由主義
首先,它完全不同於羅爾斯(John Rawls)強調公平正義之「政治自由主義」;其次,它是對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曲解。斯密在《國富論》雖然戲謔提及市場有隻「看不見的手」,但這句話至少有九或十種意思,不一定是最小政府論。根據後人詳細考察斯密的著作,發現他贊成或鼓吹政府干預的情況至少有三十五種,赫然包括藉助管制以「取代市場來增進效率」、通過「租稅來重分配所得」與「約束國際貿易」等等。這些構成公權力介入與規範的理由,足以讓今日的經濟新自由主義、市場原教派(market fundamentalism)、以為只有一種市場的人,大驚失色。

最後,它對語意的誤用也同時是對民主的背叛。如同風暴海嘯掩飾了人為的核爆,「自由」則掩飾了這樣的自由其實根源於殘暴不仁,根源於特定的一些偏執所故意製造的血腥。海耶克(Friedrich A. Hayek)與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是偏執的代表。一九七三年九月十一日皮諾契(Pinochet)在美國總統尼克森及其中央情報局的外應下,發動軍事政變以飛機轟炸智利總統府,推翻民選的阿葉德(Allende),隨後再鎮壓與殺害成千上萬的異端。對此,海耶克大言不慚地說:「我個人寧取自由主義的獨裁,而不是民主政府卻無自由主義色彩……軍事政變後,在皮諾契年代的個人自由,遠比前朝大得多了,我還真無法在智利找到任何一個人會不同意這個說法。」

二○○五年美國紐奧良淹大水後,高齡九十多的傅利曼撰文表示,他從「悲劇」中看到「大刀闊斧改革教育體系的機會」。若說這類思維與習慣是「趁火」打劫,還不是完全那麼準確。本書談及的許多案例(特別是伊拉克),更接近於「放火」打劫。經濟新自由主義的信仰者磨刀霍霍、虎視眈眈而積極地等待災難發生或設法催生災難,以便與大權在握的政府大員及其代言的大資本,共同推進「自由市場」的擴大速度。

對強制自由的反抗
實情既然如此,作者以「災難經濟」作為本書的副題就很貼切。另外,克萊恩還有一大貢獻。她清楚地表明,顛覆字義的「經濟新自由主義」並不是起源於一九七九年的英國與一九八○年的美國。早從一九六○年代,它的偏執與宗教一般的熱情就在發酵,到了一九七三年在智利「初試啼聲」,其後才是英美與拉美國家。至一九八五年,通過美國的「廣場協定」(Plaza Accord)之所謂華盛頓共識,英美的經濟新自由主義推向全球,次年起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的烏拉圭回合談判開始,至一九九三年底暫告完成,象徵「新」的聲勢上揚,簡直可以說是遍地開花。

生活在槍口下的強制自由,很多人不免焦慮、憤怒、不解、無奈、無辜、低迷、氣悶、無力、慶幸與僥倖。然而,這些反應並不窮盡人的動能,生命不停地找尋出口。人固然不能從心所欲,卻秉持信念而行。總有人相信歷史還沒有終結、人類還有另一種未來、另一種生活方式,是以努力構思與行動、結社與串連,永不止息。

一九九四年,墨西哥原住民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之日,起而反抗,「蒙面騎士」震驚世界。一九九五年「世界貿易組織」成軍,其後進展無法平順。一九九九年部長會議首次在美國本土舉行,六萬餘社運者群集西雅圖火爆抗爭。其後,反自由貿易而追求公平貿易的力量日有所成,二○○一年從巴西開始的「世界社會論壇」水漲船高、年年舉辦而延續反抗聲浪。世貿組織的部長會議在二○○八年無法達成協議而停擺,不見得較可喜的、以美國為首的雙邊協定蠢蠢欲動,但以區域為主的協作關係,從一九九二年低於五十項,至二○○八年超過了兩百項。其中,受害最早也最深的拉丁美洲一九九八年起由查維茲(Chvez)領軍,大唱反調。他在一九九九年祭出「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大旗,優先推動區域合作而有「玻利維亞另類美洲組織」反擊自由貿易,「要讓每個國家提供自己最擅長生產的東西,換取自己最需要的東西,不受全球行情左右」。至今年三月,委內瑞拉之外,巴西、烏拉圭、玻利維亞、智利、尼加拉瓜、厄瓜多爾、阿根廷、巴拉圭與薩爾瓦多等九個國家也都由左翼政權主政,再加上古巴五十年國際主義的示範,拉美的動向及其得失成敗,世人不得不矚目。

未卜先知的國際觀察
兩岸三地的動作雖小,倒不能說是缺席。二○○五年中國有八萬七千起抗爭事件,參與的工農人數超過四百萬。「六四」二十年,北京出現「二○○九北京六四民主運動研討會」,香港則有十五萬人薪火相傳燭光晚會。臺灣雖落後,但不乏有識之士對主流政黨大加撻伐,今年六月六日至九日,更有成大臺灣文學系、浩然基金會與全球和平婦女聯會聯合辦理「反轉思維:重新連結生態與經濟的另類發展」研討會及「另類全球化工作坊」。本地草根工作者數十人之外,海外同道來自古巴、巴西、墨西哥、西班牙、比利時、瑞士、澳洲、蘇丹、印度、印尼、韓國、北京與香港等十三個地方,再為臺灣進步的在地國際串連,留存軌跡。

克萊恩的筆勝於劍,文字生動、邏輯井然而論理有據。她飽覽群書又行萬里路,走訪拉美亞非至中東許多國家。作者的調查鼓舞新聞人,也讓學院工作者景仰,見賢思齊、有為者亦若是的心思冉冉浮現。全書具有歷史縱深,也帶領讀者親臨現場,我們需要的國際觀,就在這裡。英文版二○○七年書出之日,適巧是這次金融核爆的引燃點,美國次級房貸敗象已清楚展現;而中譯本則剛好作為歷史見證,「驗收」作者的論述果然是未卜先知。

(二○○九年六月七日,紀念巧克力猴山—草楠大榕樹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