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緒論】 殼海覓針
【要訣14】 你的市場調查遜斃了

譯 者 作 品

如何用大數據強化人才力?—Google、星巴克、Whole Foods都在用的「解碼」管理法則
瘋潮行銷—華頓商學院最熱門的一堂行銷課!6大關鍵感染力,瞬間引爆大流行〔好評全新改版〕
大黃蜂飛得比波音747還快? :仿生科技──來自大自然的下一波工業革命
瘋潮行銷:華頓商學院最熱門的一堂行銷課!6大關鍵感染力,瞬間引爆大流行【暢銷新裝版】
10年後,你將找不到實體商店
百發百中:瞄準靶心的腦力激盪術
「瘋」潮行銷:用50美元「自造」3億瘋潮,創造7倍業績成長的6大關鍵力

趨勢

【類別最新出版】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15週年長銷紀念版)
半導體超進化論:控制世界技術的未來
誰會被抹平:10輛推土機新科技,70項黑天鵝趨勢,80個正被剷平的職業,正在改寫你我的未來
直覺陷阱2:認知非理性消費偏好,避免成為聰明的傻瓜
底層邏輯2:帶你升級思考,挖掘數字裡蘊含的商業寶藏


別在稻殼堆中找麥粒(DH0223)──40招顛覆傳統的創新模式
Best Practices Are Stupid: 40 Ways to Out-Innovate the Competition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趨勢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史蒂芬‧夏皮洛
       Stephen M. Shapiro
譯者:陳玉娥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5月04日
定價:260 元
售價:205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64頁
ISBN:9789571355221

停售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緒論】 殼海覓針【要訣14】 你的市場調查遜斃了



  【要訣14】 你的市場調查遜斃了

創新者必須走入顧客心中最隱祕的角落

奧迪康「聽」懂了,助聽器變耳環

想像你是助聽器製造商,你打算開發下一代產品。你做了問卷調查和焦點團體訪問,發現將近百分之八十的聽障人口,儘管醫護人員建議他們使用,仍然拒絕配戴助聽器,而據稱主要原因是價錢。你要怎麼做?

最顯而易見的答案,就是找出製造低成本助聽器的方法。是這樣嗎?

全球助聽器大廠奧迪康(Oticon),可不這麼認為。奧迪康很清楚市場調查蒐集到的資訊只是「有意識」的層面:即顧客在焦點團體訪問和問卷調查時說出口的事。不過奧迪康想要的是更深入的意見,所以公司運用了一些方法,希望可以探聽出潛在顧客的「潛意識」想法。

他們最後發現,聽障人士不想配戴助聽器的真正理由是:覺得那樣不好看、自曝缺陷,又顯老;特別是如果這些人只有四、五十歲,而且又只是輕度聽力受損的話。

雖然把助聽器做得更小一點,或近乎看不見似乎是最佳答案,進一步的市調卻發現,如此一來反而更會提高顧客的反感,因為在他們根深柢固的觀念裡,已經認定助聽器就是一種讓人沒面子的東西。

基於這些新發現,奧迪康採取了一種截然不同的作法:製作出一種又大又新潮的助聽器,看起來比較像是耳環,顏色鮮艷又有花色變化,不論是純色或斑馬紋的都有。公司讓一些人試戴這些助聽器幾個星期後,隨即展開調查研究,有些使用者說,他們的朋友把這種助聽器誤認為是藍芽配件。最後,這項產品讓顧客趨之若鶩,甚至榮獲數個設計獎。

奧迪康學到的一件事,是:顧客在市調和焦點團體訪問時所說的話,通常和他們心裡真正想的、感覺的,以及最後的行動相互矛盾。最重要的是,你必須挖掘出顧客潛意識的想法,因為真正驅動行為的就是潛意識想法。

用隱喻和故事直搗顧客潛意識

希望顧客有所貢獻的創新者必須接受一件事:顧客不一定能(也或許是不想)清楚地表達他們自己、他們的行為、他們的態度,和他們做決定的過程。一般人對於任何你提出的主題,都只能意識到本身想法與感受的百分之五。當下被詢問時,顧客當然會提供一個答案,但那個答案即使好也不完整,糟的話,還會誤導人。試想你有多常聽到顧客當面受訪時,表示:「我絕對會買這個產品」,但結果這項產品卻慘遭滑鐵盧(想想「新可樂」New Coke的例子,一九八五年可口可樂的新口味推出後賠得慘兮兮,但是之前他們在做焦點團體訪問時,顧客卻是給予肯定的回覆)?創新者必須找到方法超越顧客理性而明確的有意識說法,直搗他們潛意識真正的想法。

要做到這一點有個方法,就是利用隱喻和說故事。人類透過隱喻來思考和說話。據《故事妙用》(Story Proof)作者肯德爾.海文(Kendall Haven)表示,在英文這個語言中,日常說話每分鐘會使用五至六個隱喻。你只要試試看不用隱喻,來表達你自己、你的想法、你的情緒和態度,你會發現難以做到,而且肯定會讓你的表達索然無味。注意囉,即使是「索然無味」在這段話裡也是一種隱喻。隱喻的使用是人類經驗的累積,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這個世界。

當奧迪康希望克服焦點團體與其他傳統市調方法的缺失後,決定採取一種隱喻導向作法,叫做「視覺隱喻抽取技術」(Zaltman Metaphor Elicitation Technique,ZMET)。這種作法需要深入的一對一訪問,協助顧客表達他們的「看」法──視覺化一項產品可以如何融入他們的生活、滿足一項需求,或是解決一個問題。歐森查爾曼公司(Olson Zaltman)是為奧迪康進行市調的顧問公司,他們的董事總經理林西.查爾曼(Lindsay Zaltman)發現,配戴助聽器就好像「一個在你額頭上寫著『我有缺陷,我老了』的刺眼標誌。」那是一個強而有力的隱喻。

BMW汽車的美國設計工作室(Designworks USA)採取了另一種作法,為的也是要抓住顧客的潛意識需求。在設計汽車和其他產品(如手機、電腦和耕耘機等)時,他們並不是從基本功能與特色著手,公司會讓顧客說說和產品相關的情感或情緒方面的故事。設計師先和公司高層、員工與顧客會面,以便掌握顧客在使用這項產品時有什麼「感覺」。他們讓畫家來做故事陳述,而不是使用文字。唯有當所有人都同意這些情緒時,才會展開產品款式與風格的設計。

根據埃森哲公司(Accenture)針對六百三十九家公司執行長所做的一項研究指出,創新之所以失敗的首要原因是:產品與服務「未能符合顧客需求」。創新者傾向於根據顧客確切告知的需求(通常根據數據資料)來產生解決方案;但是這麼做的結果是,「真正的」顧客需求其實並沒有被發現。身為創新者,我們必須走入顧客心中最隱祕的角落,以便掌握他們真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