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
第六章 促進財富流動的最佳辦法是廢除遺產稅

譯 者 作 品

最強自保手冊:社會安全網失靈,你如何自保?美國特種部隊教你辨識身邊危險人物、安全脫身,保住生命財產
人文學科的逆襲:「無路用」學門畢業生的職場出頭術
人類死亡史:從瘟疫到失智症
切莫為惡:科技巨頭如何背叛創建初衷和人民

趨勢

【類別最新出版】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15週年長銷紀念版)
半導體超進化論:控制世界技術的未來
誰會被抹平:10輛推土機新科技,70項黑天鵝趨勢,80個正被剷平的職業,正在改寫你我的未來
直覺陷阱2:認知非理性消費偏好,避免成為聰明的傻瓜
底層邏輯2:帶你升級思考,挖掘數字裡蘊含的商業寶藏


到處都能學經濟:從哈利波特、唐頓莊園到滾石樂團,流行告訴你經濟成長其實很簡單!(DHB0267)
Popular Economics: What the Rolling Stones, Downton Abbey, and LeBron James Can Teach You about Econ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趨勢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約翰.譚姆尼
       John Tamny
譯者:李宛蓉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16日
定價:360 元
售價:284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04頁
ISBN:9789571368429

停售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第六章 促進財富流動的最佳辦法是廢除遺產稅



  第六章 促進財富流動的最佳辦法是廢除遺產稅

二○○○年代初期,芭黎絲.希爾頓(Paris Hilton)的名氣和財富直衝雲霄,原因不是她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不是開辦成功的軟體公司,也不是創造傑出的旅館品牌。芭黎絲.希爾頓在全球聲名大噪且收入傲人,靠的是她的個人本色。

年輕人(偶爾也有些老一輩的人)發現,自己莫名其妙被希爾頓飯店集團創辦人康拉德.希爾頓(Conrad Hilton)的這個漂亮曾孫女所吸引。芭黎絲.希爾頓曾在真人實境秀節目《拜金女新體驗》(The Simple Life)中演出,而她的性愛影片曝光,也出人意料的提高了個人知名度。希爾頓小姐未來或許可望繼承大筆遺產,但是目前卻因為聲名狼藉,每年進帳好幾百萬美元。

希爾頓小姐不按牌理出牌(還帶著情色意味)的一舉一動,吸引大量的關注,也引發某些公共部門的興趣,頭一個就是稅務部門,特別是主管遺產稅的部門。稅務單位認為應該提高遺產稅,好讓她這種敗家女繼承不了財產。然而,如果詆毀這位女繼承人的人士考慮得更周詳一點,就會得出相反的結論。

人人都曉得「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可是聯邦政府還要想盡辦法,讓人死後也沒辦法把錢財留在人間——至少不是留給自己鍾愛的親友。因此任何算得上家境富裕的人過世之後,山姆大叔就會自己動手,分走他留在世間的百分之四十五的財富。既然這樣,不如在死前就將財產揮霍殆盡?反正只要嚥下最後一口氣,本來可以留給家人的半數財產,就立刻進了國家的饕餮巨胃之中。

政治人物喜歡大聲疾呼,說財富不應該集中在那些不是親手賺到錢財的人手中。歐巴馬總統在二○○八年的總統大選期間,針對選民「水電工喬伊(Joe the Plumber)」提出的相關質問,報以率直的答覆:政治人物致力於「分散財富」,對整個社會都有好處。歐巴馬也許有點兒過於耿直,當時他的顧問恐怕都嚇壞了,沒想到他竟然這麼公開的表達觀點。話雖如此,歐巴馬總統的話中還是透露出很深的誤解,顯然對於政府不徵用個人財富頗不以為然。

分散財富的最佳辦法,是將錢財留在有錢人的手裡。這聽起來似乎違反常識,但是仔細想想確實如此。我們拿科技公司甲骨文(Oracle)的創辦人賴瑞.艾利森(Larry Ellison)做例子,此人身價以百億美元計,擁有的財富幾輩子都花不完,可是不要緊,因為世界上沒有所謂的閒置錢財(除非把鈔票塞在彈簧床墊裡面)。我們把錢存進銀行,銀行一方面付我們存款利息,另一方面轉手就把這筆錢用更高的利息貸出去。

《美國周刊》(Us Weekly)專愛記錄社會名流和臭名遠播的名人的八卦消息,芭黎絲.希爾頓就被這份雜誌報導過無數次。雜誌裡有一部分專門收錄名人做普通人的日常瑣事的照片,目的是向讀者證明,名流也是凡人,會自己給車子加油、上街購物,也和銀行往來、投資、委託仲介買賣。當然他們帳戶裡的數字比你我多出很多——這就是重點,有錢人的存款比普通人多得多。

然而,一個人的戶頭裡不管有多少錢,他的儲蓄行為都不會減損那些創造就業機會的企業的需求或投資水準。

某甲的存款只會轉移成某乙的消費,錢一存進銀行,就立刻轉借給缺錢買車或要繳大學學費的貸款人。當芭黎絲.希爾頓將錢存入銀行帳戶,她的財富就重新分配給需要用這筆錢來購物或創業的人。

反觀國會將個人繼承到的財富以稅收方式奪走時,原本全民都可用市場利息借到的錢,就淪入議員和大批官僚的控制——而這些正是美國老百姓最不齒的人物。

不只如此。讀者至此已經讀到很多次了,但是好話值得多說幾遍——沒有投資,就不會有公司或工作的存在。

芭黎絲.希爾頓沒有拿去買私人噴射機和華服,因而閒置下來的錢,加上未來她將繼承的財產,若是誰有能力加以借貸並花費,搞不好就會培植出未來的微軟公司。美國這個創業家的國度,充塞源源不絕的致富點子,藉由創造人人喜愛的產品,累積大量財富。而想要落實這些點子,投資就必須到位。對富人課徵重稅,不但是懲罰提供資金去實現創意點子的敗家女繼承人,更是懲罰所有人。

為了解釋我的論點,我們姑且將時光倒轉回一九七○年代。想當年,電視還很單調,全國只有三大電視網外加一個公共電視頻道,只有大城市才會多幾個地方電視台。人們稱電視機為「傻瓜盒子」(平板螢幕要再過幾十年才會發明出來),因為市場缺乏競爭,所以節目品質低落。那時候的美國人和今天一樣為運動痴狂,不過電視上的體育節目有限,完全看三大電視網覺得哪些節目方便排進其播出時程而定。

於是比爾.拉斯穆森(Bill Rasmussen)順勢崛起,他創辦過多家企業,堪稱推銷大師。拉斯穆森有個主意,想要在新興有線衛星頻道上購買即時轉播時段,打造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體育頻道。最初這個新頻道的名稱是ESP-TV,後來發展成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頻道,也就是如今博得許多觀眾喜愛的ESPN。

創業家致富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解決既有的問題,第二種則是提供人們他們自己都還未察覺自己想要的東西,ESPN就屬於第二種。如今ESPN位在康乃狄克州的布里斯托市(Bristol),占地極為廣闊,然而回顧一九七九年創業之初,外界極不看好這家公司的前途,由於資金不足,只好委屈的蝸居在一間起居室大小的辦公室內。這個辦公室的租金每個月要一百美元,幾位創辦人的「書桌」是用三夾板釘在舊門板上,克難拼湊出來的。

一般人想到有錢人和成功人士時,通常會把焦點放在「看得見」的部分——豪宅大院、富麗堂皇的辦公室,以及《浮華世界》(Vanity Fair)之類雜誌上的人物專題報導。其實這些都是最終結果,在他們功成名就之前,還必須先經過「看不見」的部分。拉斯穆森在康乃狄克州普萊恩維爾鎮(Plainville)的假日旅館開記者會,正式宣布推出他的有線電視體育頻道。當天有四名記者到場,其中比爾.培寧頓(Bill Pennington)後來成為《紐約時報》記者,他「是當場發出嗤笑的幾個人之一,心想:『這是我聽過最愚蠢的事了。』」

當時的投資人顯然也有同感。《ESPN:未經審查的歷史》(ESPN:The Uncensored History)作者麥可.弗里曼(Michael Freeman)揭露:「ESPN損失慘重,電視網的某些人士擔心它熬不過一九八○年。」拉斯穆森的兒子斯科特(Scott)還將銀行戶頭中僅剩的九十一塊錢提領出來,幫忙湊齊公司登記費。拉斯穆森本人則用Visa信用卡預借九千四百美元現金,以支付愈積愈多的帳單。然而他們的財務挑戰才剛剛開始。

即使拉斯穆森很早就看出衛星可以直達電視觀眾面前,但是租用衛星的成本對於後繼無力的有線電視網來說,實在是太昂貴了。話又說回來,像拉斯穆森這類創業家,最不缺的就是對自己的理念滿滿的信心,儘管資金匱乏,他還是設法與美國無線電公司簽約,租下該公司一顆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傳輸的衛星,每個月租金高達三萬五千美元。拉斯穆森履行這份合約的辦法,提醒我們一件事——企圖利用課徵遺產稅來奪走他人繼承的財富,實在是極度違逆生產力的不智之舉。

約翰.保羅.蓋蒂(John Paul Getty)是蓋蒂石油公司(Getty Oil)的創辦人,公司飛黃騰達已極,以至於一九五七年《財富》雜誌稱他為最有錢的美國活人。一九七六年,蓋蒂去世,留下數十億美元遺產。當時蓋蒂石油公司負責非石油類投資事宜的是史都華.埃維(Stuart Evey),推銷大師拉斯穆森說動了埃維,而埃維背後則是數量龐大的蓋蒂的遺產。雙方頗費了一番工夫討價還價,最後蓋蒂石油公司對ESPN投資一千萬美元。

這一來,拉斯穆森原本遭到眾多無情訕笑的願景,就在一夕間實現了。

擁護課徵遺產稅的人大概會嘲笑說,一千萬美金對蓋蒂來說只是九牛一毛,成功商人留給繼承人的財富遠勝於此。他們說,我們需要用遺產稅來緩和財富集中的陋習。說得不錯,但是蓋蒂公司對ESPN這筆不大不小的投資,事實上正適合用來支持廢除遺產稅。

正因為一千萬美元對蓋蒂家族而言微不足道,所以一個精彩的有線電視網才能應運而生。拉斯穆森苦苦找不到金主的窘境,足以說明ESPN屬於不折不扣的風險投資。由於蓋蒂家族富可敵國,願意把大筆閒錢拿來冒險,ESPN才能夠獲得資金挹注。ESPN獲得的資金,和蓋蒂家族的財富比起來只是滄海一粟,設想一下,如果富人過世時,遺產不被政府奪走,那麼將有多少令人興奮的創意可以吸引到投資金主?

目前,五百萬美元以下的遺產免稅,超過五百萬則課以百分之四十五的聯邦稅率。表面上看來,這套制度或許算得上公平,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身後留下的財產都遠不及五百萬美元,後代子孫也無需憂心繳交大筆稅金給山姆大叔。只有真正的富豪才必須和國稅局打交道。

然而實際上,這一點兒也不公平。政府抽走富人遺產的大半,平民百姓根本分不到一杯羹,反而因為這些錢流入政府口袋,害他們無法透過金融體系借錢買車、蓋房子和創業。英國的熱門電視影集《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恰好證明我的主張。這齣戲描繪二十世紀初葉,貴族克羅里(Crawley) 世家在他們約克夏莊園裡的生活、愛情與跌宕起伏的故事。

這齣劇集甫揭開序幕時,拜二十年前大家長葛蘭桑姆伯爵(Earl of Grantham)迎娶美國女繼承人寇拉(Cora)之賜,唐頓莊園的財務狀況相當健全。長久以來,婚姻就挾帶著經濟元素,這一點生性浪漫的美國人也許寧願裝作自己不知道。儘管伯爵伉儷的婚姻看起來很美滿,可是大家心裡都有數,這段婚姻至少一開始是建立在財務基礎上的。寇拉有錢財但出身平民階級,伯爵羅伯特有貴族頭銜卻阮囊羞澀,無力維持顯赫家族名下的唐頓莊園,由此看來,這對夫妻的結合簡直是天作之合。

在這齣戲的眾多劇情中,有一條主線始終很明顯,那就是如何維持唐頓莊園財務健全,以免克羅里家族保不住這份產業。劇情發展到第三季結尾時,唐頓莊園的所有權人之一,也就是假定繼承人馬修.克羅里去世,根據英國法律,他的家族必須負擔遺產稅。劇情進入第四季,克羅里家族必須想出辦法,一方面要繳納遺產稅,另一方面卻不能賣掉食指浩繁且大家族賴以維生的農田。

在此,我不打算透露劇情,不過可以做個假設,讓克羅里家族度過難關,畢竟這齣戲要是少了唐頓莊園,就沒什麼好演的了。重點是,這齣戲刻畫出稅務機關奪走本來應該屬於家族的財產時,當事人必須面對何種處境。

假如家屬必須賣掉部分遺產以取悅英國政府,那麼世代耕作這片土地的家族勢必失去其所有權。富人被課稅,普通人也遭到池魚之殃;政府祭出遺產稅,目標是家境富裕的克羅里家族,然而受害最深的卻是唐頓莊園那些淳樸的佃農家庭。

說起來,遺產遭到瓜分,獲利的是誰?為了探究答案,我們還是回到大西洋這一岸的美國吧。職棒紐約洋基隊的長年東家喬治.史坦布瑞納(George Steinbrenner)於二○一○年逝世,那一年拜大幅減稅之賜,聯邦遺產稅居然掛零。史坦布瑞納沒有等到隔年才死,為子孫省下了六億美元的遺產稅。當時流傳一則笑話,說家財萬貫的老人眼下如果生病,就應該趕緊死了才划算。想想看這能省多少稅啊!

美國開國元勳對政府疑慮甚深,所以他們建立的政府所擁有的權力,只限於保障百姓過他們想要的生活。由於憲法禁止政客過分干涉人民生活,美國得以晉升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可惜到了二○一○年,曾經是舉世自由度最高的美國,老百姓的處境已經不堪到期盼某些家人趕緊在這一年嚥氣,而不要拖到二○一一年,以免政府奪走他們身後遺下的半數家產。

疑心重的人也許會說,像史坦布瑞納這種老謀深算的創業家,必定會使出渾身解數保衛自己的財富。《唐頓莊園》裡描述的被迫出賣遺產的劇情,算是最糟糕的情況,不過美國不乏一流律師,在他們的監督下,富人的遺產規畫滴水不漏,所以很少發生唐頓莊園那種情況。然而這些疑心重的人有一點倒是說對了,只是並不妥當。

沒錯,有錢人確實能夠高價聘請律師對付國稅局,藉此保障自己畢生辛苦所賺來的財產,可是持懷疑論調的人有沒有想過,這個過程會產生多少經濟浪費?遺產律師對當今的經濟確實有其貢獻,但是別搞錯了,他們的所做所為並非真正創造財富,頂多算是捍衛富人財產的昂貴協調角色;如果稅法合理一點,不把死亡當作應課稅事件,那麼律師的協調角色就不會那麼吃重了。的確,政客階級貪婪的手,促進了律師這個專業的成長——他們存在的意義就是防止財富遭到國家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