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
內文摘錄

趨勢

【類別最新出版】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15週年長銷紀念版)
半導體超進化論:控制世界技術的未來
誰會被抹平:10輛推土機新科技,70項黑天鵝趨勢,80個正被剷平的職業,正在改寫你我的未來
直覺陷阱2:認知非理性消費偏好,避免成為聰明的傻瓜
底層邏輯2:帶你升級思考,挖掘數字裡蘊含的商業寶藏


在麵包店學資本主義:從人文角度看數位時代資本家、勞動者的改變(KA01102)
우리가 빵을 먹을 수 있는 건 빵집 주인의 이기심 덕분이다:인문 감성으로 자본주의 공부하기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趨勢
叢書系列:知識叢書
作者:朴貞子
       박정자
譯者:陳姿穎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09月17日
定價:420 元
售價:332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8頁
ISBN:9789571392820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01右派的自由、左派的自由

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越發達,那個地方的貧富差距則會越來越小;這都是因為「機會平等」。──米爾頓.傅利曼
福利政策並不會讓貧困階層受惠。

自由是生命也是財產

人們盲目地認為「資本主義重視自由,而社會主義重視平等」,但這其實是一句有道理的話──因為資本主義的哲學即來自於自由主義。自由主義起源於英國亞當.史密斯及約翰.洛克思想;更正確地說,從湯瑪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一五八八~一六七九)定義何謂「自由」開始,約翰.洛克、大衛.休謨、埃德蒙.柏克到現代的佛烈德利赫.海耶克、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等奧地利學派學者,再到了米爾頓.傅利曼與喬治.斯蒂格勒等芝加哥學派的經濟學家等,皆延續了此概念及思想。

那麼,到底何謂「自由」?湯瑪斯.霍布斯認為「自由」和「欲望」是不可劃分的。「自由」指的是在欲望下無任何阻礙的自然狀態。舉例來說,當我肚子餓想吃東西,或是當我想穿帥氣衣服時,「但我沒有錢可以購買想吃的食物或是想穿的衣服」,此時指的就是妨礙欲望行為的狀態。也就是說,在這個狀態下,我是不自由的,對我而言,自由也不存在。

從此角度來看,「自由」和「財產」也具有密切的關係。對人類而言,如果無法擁有實現自己欲望的方式──即私有財產,那麼對人類而言,就無法擁有自由。因為,自由是維持人類生命時的必要條件之一。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想,實現自由及創造財產的首要條件必須要有「生命」,若沒有生命,那麼自由和財產都是無意義的。因此,「生命」、「財產」與「自由」這三大要素便成了不斷循環以及連接三者的重要扣環,就像三條曲線箭頭般環環相扣,最後形成一個圓──而這也就是約翰.洛克(John Locke,一六三二~一七○四)所說的「自由主義三大要素」。

洛克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將「生命」、「財產」與「自由」定義為自由主義的三大要素;他也曾說過,人類的權利指的是這三大要素不被侵犯的權利,除此之外,什麼都不是。這是因為生命如果沒有財產和自由,是無法維持的;當財產沒有生命和自由,也無法取得;而自由在財產和生命不被保障的情況下,也無法享受。因此,把洛克提出的三大要素視為一件事情來看,其實也是對的──無論是將生命與財產放在自由裡來看也好,將生命與自由包含在私有財產裡也好,將財產與自由囊括於生命上來看也好。

從~(何)來的自由、做~(什麼)的自由

洛克將「自由」定義為追求及實現欲望時「不受妨礙的自然狀態」,同時也確立了「從~(何)而來(freedom from)」這個現代自由主義的基礎;這裡的「從~(何)而來」意指「從妨礙我滿足欲望而來」──這也意味著「從~(何)而來的自由」即「消極(negative)自由」。

佛烈德利赫.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一八九九~一九九二)是消極自由當中更為極端的消極自由派學者。他甚至曾說過「『從~(何)而來的自由』不是自由。自由並不會因『為了獲取自由的努力』而出現,唯有保護自己已經熟悉、已經獲得保障的個人領域才可算是自由」。

個人必須努力保護的「自己已熟悉且已經獲得保障的個人領域」,指的是財產、工作以及家人生命與安全,也就是我們平常相較不太留意的日常生活領域。

個人想保護的生活方式,實際上指的就是歷經漫長歲月不斷變化而來的東西;因為生活方式也包含了一個人的歷史。如果把保護這樣的生活方式稱為自由,那麼從本質上來看,自由只能變得保守;為了守護(conserve)自己的生命、財產、生活方式以及與此相關的規範或法律便意味著「自由」。海耶克認為這樣的自由才算是可實現的真正、有用且實際的自由。

然而,左派也是,社會主義者也稱自己是自由主義者。目前美國民主黨政策及思想大多偏向左派、社會主義,但人們也稱自己為自由主義者(liberal)。

如同上述情況,自由主義和原本的意義不同。從歷史上來看,國家介入所得重新分配並賦予意義,起源於十九世紀英國的功利主義。當時功利主義主張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功利主義者為了消除社會不平等,開始提倡改革社會制度,這也就是以約翰.史都華.彌爾(John Stuart Mill,一八○六~一八七三)為代表的「進步自由主義」(progressive liberalism)或「古典自由主義」。該學派為了消除自由市場與人類自由所產生的障礙,不斷追求經濟與社會的現代化。為了能提前實現上述領域的現代化,該學派主張政府須介入相關問題。

到了二十世紀,於一九三○至一九七○年代支持政府須介入經濟市場的「凱因斯理論」為當時主流思想。但到一九七○至一九八○年代,隨著政府介入經濟市場開始遭受批判,海耶克、傅利曼與布坎南等經濟學者提倡的思想便開始受到當時眾人矚目──也就是所謂的「新自由主義」。

最後,是否贊成「政府人為介入經濟領域」的問題變成區分「左派自由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的分水嶺。

總結來看,保守主義所說的「自由」與社會主義所說的「自由」到底哪裡不同呢?「保守主義的自由」主張個人為了維持自己的生命所需的最底線的消極自由;而社會主義者提倡的自由則指在犧牲他人自由的同時已獲得自己的自由。換句話說,社會主義的自由並不是「從~(何)而來的自由」(freedom from),而是「做~(什麼)的自由」(freedom to)的積極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