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敢去大陸上班嗎?邱文仁中國職場紀實,贏在兩岸就業起跑點
要敢撕,才能活:升職調薪不是夢,職場魯蛇發達啦

趨勢

【類別最新出版】
半導體超進化論:控制世界技術的未來
誰會被抹平:10輛推土機新科技,70項黑天鵝趨勢,80個正被剷平的職業,正在改寫你我的未來
直覺陷阱2:認知非理性消費偏好,避免成為聰明的傻瓜
底層邏輯2:帶你升級思考,挖掘數字裡蘊含的商業寶藏
《劉潤經典叢書:底層邏輯1+2【隨書附「劉潤印簽金句筆記本」】


拒當AI時代的局外人:面對機器人開始搶飯碗,你準備好了嗎?(VGT0024)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趨勢
叢書系列:觀成長
作者:邱文仁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26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176頁
ISBN:9789571376691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既然無法逃避變化,何不勇敢迎上前,讓自己過得更好!

張婉菁
清華大學心諮系工商心理組教授


長期在人力資源領域工作的經驗和觀察,讓人很難忽略近幾年來人工智慧的發展對於企業人才策略和實務的影響。

人工智慧是指運用電腦模擬人類的智慧,處理問題的軟體系統,可區分為專業化人工智慧和泛用型人工智慧。前者指現今的AI,著重於解決專業化領域的問題;後者指可以應對各種狀況,進行思考的AI。根據腦科學研究以及電腦深度學習(指電腦無需人類教導,可以自行找出物體的特徵,進行模型辨識)的進展,日本研究人工智慧與經濟關係的先驅井上智洋預估泛用型人工智慧將在2030年左右出現。Google工程總監及未來學家Raymond Kurzweil(加速循環定律提出者)則大膽預測,電腦在2045年左右將會超越全體人類的智力,到達奇點(Singularity)。

雖然在AI發展進程上各方或有不同看法,但此趨勢勢必對於整體經濟結構及企業人力資源運作造成深刻且革命性的影響。於是,人類和AI機器人彼此的關係便成為重要的討論議題,二者究竟是對立或合作?替代或互補?但要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顯然需要先瞭解AI的優勢、限制以及人類能力所難以取代之處。同時,也需要思考面對這樣的趨勢,自身應如何應對。本書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所產生。

作者曾在人資領域及大陸科技公司工作多年,不但對兩岸職場有深入的瞭解,也近距離地感受到對岸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以及可能對台灣職場產生的重大影響。作者撰寫本書,乃希望透過她的觀察及判斷,給台灣上班族重要的提醒,預告未來職場的必然變化,也提供不同年齡族群相關的因應對策。

全書共分為五章。一開始,作者先從AI整體發展趨勢談起,她參考大量人工智慧前沿大國美國和中國的資料,包含近期多位科技先驅的看法以及政府的勞動力報告和預測,以作為論述的根據。讀者可以從這些研究及歸納中明白AI的發展對於勞動力的衝擊,以及何以需要進一步瞭解AI機器人和人類工作者的特性及彼此的競合關係。更重要的是,在面臨AI機器人挑戰及壓力時,人們可以具備的正面態度和採取的行動。

作者在第二章接著探討AI取代人類的可能性。如前所述,現階段專業化人工智慧有其限制,乃因AI無法超越經驗知識,和人類擁有共同感覺,因此難以取代人類所有工作,例如,創造力和社交智慧便是AI難以取代的能力。在此,作者除說明人工智慧建立的五項條件外,也指出人類的優勢、人機的差異,進而討論人機協作的各種方式。作者以未來會發生的職場場景舉例說明,建議目前上班族應該具備的靈活性。此外,權威機構關於就業趨勢的報告,也可作為讀者在選擇職業或是轉換職場時的參考。

第三章,作者舉出多項已真實存在的人機協作場景,包含服務業、美術設計、家事勞務、醫療、美食、心理輔導等,情節宛如科幻電影,生動有趣。其中情感互動機器人和外科手術機器人的應用對於已邁入高齡化的台灣社會特別有參考價值。此外,人工智慧和心理學結合的範例也令人振奮,AI的發展若能提升人類整體幸福感,當是最有價值的貢獻。人們如何靠著AI的幫助,提升自己的附加價值,擁有更高品質的人生,是作者提醒大家應思考的方向。

作者接著將視角轉回人類本身,個人特別欣賞作者在第四章一開始歸納的三大提問:人類的優勢、AI的運用和面對新世界的學習。愛與被愛、審美能力、文化涵養、風格設計、複雜溝通和判斷力都是AI所不及人類的面向。人類可以結合AI科技,充分發揮自身才華,這是未來人類職場的美好景象,然而其中需先面對的最大挑戰便是人類的教育問題。作者在此議題上提供豐富且明確的建議,非常值得讀者仔細閱讀,並結合自己的職場脈絡解析思考。

在最後一章,作者根據實證資料,提出對年輕世代方向選擇、青壯年觸角延伸、中高齡資歷加值,以及關心子女的父母思想調整各層面的建議。未來工作的變形可能遠超過現在人類的想像,既然無法逃避變化,就擁抱它讓自己過得更好,這應該是面對AI時代來臨的最佳應對策略。

對於本書,個人很榮幸有機會先睹為快,作者以輕鬆的筆調提供讀者廣泛且新穎的訊息,並將大量資料轉化為清晰的方向指引。作者也運用目前在清大心理研究所的學習所得,為讀者說明心理與科技結合的有關案例(如:洗澡機器人)。此外,作者融合多種才能,進行跨領域學習,本身就是綜合能力養成的典範,這也使得本書的觀點更具說服力。作者期待本書能使讀者對於AI時代的變革不再感到恐懼排斥,而能躍上潮流,運用科技,也能對讀者自身的生涯發展有所啟發,成為新時代的佼佼者。相信聰明的人類,一定可以經由自我改造,和人工智慧愉快共舞,成為新時代的職場贏家!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