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企業政策

【類別最新出版】
ChatGPT:AI革命
徹底3S:「枚岡流」成功法則
2019-2020商業服務業年鑑:一本看透批發、零售、餐飲、物流行業發展潮流
獲利思考:從破壞到創造,顛覆競爭規則的四種獲利模式
三星殞落?—李在鎔接得了班嗎?


靈魂企業家(DH0020)
The Soul of A Business : Managing for Profit and the Common Good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企業政策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湯姆.柴培爾
       Tom Chappell
譯者:徐仲秋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4年11月10日
定價:220 元
售價:174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38頁
ISBN:957131448X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書摘 1書摘 2



  書摘 2

.「我和你」的關係

我邊唸神學院、邊經營緬因湯姆。有一天,在辦公室和行銷部成員討論直銷策略,並逐一討論可能採用的研究方法,我突然發現,原來我們描繪消費者類型所使用的語言竟如此冷漠、武斷!比方說:有錢人被歸類為「黃金海岸」、「貴族血統」、「綠鈔」或是「富豪車主」,行銷策略中竟有所謂「苟活者(survivalists,指靠社會救濟全過活的人)」這樣的名詞,還有針對十八到三十五歲的已婚女子、針對十八到四十九歲男子的策略。這樣的分類讓我錯以為,我們所談論的不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是某樣東西,道樣的分類,依據的正是戴克的倫理課上所說的「用途」。我終於明瞭以賺錢為導向的經營方式為何令人不快樂,原來它根本和我的價值觀相衝突;我的價值觀原本是建立在尊重人之所以為人的原則上,而不是以冷冰冰的字眼來計算其用途。

幾天後,我在哈佛聆聽涅柏(Richard Niebuhr)教授講授宗教經驗,教授要求我們在課前先唸過猶太哲學家布貝爾為的二十世紀的宗教經典名作《我和你》(I and Thou)。布貝爾的書劈頭便說:「人類的世界觀是雙重的,正如人類的態度也是雙重的。」我們面對世界的第一種態度是,期望藉由所有的關係得到某種好處;我們有可能會組織、使用、濫用、控制或是主宰萬事萬物,甚至每個人,因為我們想從中得到回饋。布貝爾以「我和它」的關係來形容這種心態,在這種心態下,我們會把其他人都當成是無生命的物體。另外一種面對世界的態度則是,不冀望從與他人的關係中得到什麼,而以單純的尊重、愛、友誼莊重地對待,布貝爾稱呼這種關係為「我和你」,以布貝爾的眼光來看,世界是供我們或體驗、或使用的客體,我們也能以尊重、敬愛的關係與世界來往。

那一天上課的情景猶在眼前:涅柏教授在大演講廳裡對著五十幾個學生講課,當他講完之後,學生便魚貫而出,趕著去上下一堂課,留下涅柏教授一如往常莊重地摘下眼鏡、換上另外一副,井然有序地緩緩收拾講稿,然後塞入公事包裡。我仍然坐在位子上,無法起身他顧,剛剛所聽到的演講讓我有如大夢方醒,原來凱特和我的經當理念是把我們和他人的關係視為「我和你」,而專業管理者則把和消費者的關係視為「我和它」。我們把世界切得清清楚楚的,禮拜天上教堂時,專注於和造物主發展「我和你」的關係,但在其他六天充斥的全是「我和它」的關係。布貝爾提出的觀點認為,我們應該整合生活中這兩種關係,如此才能成為完整的人──不只用理智、也用靈魂和世界來往。

澎湃的思緒暫告一段落後,我終於站起身走近涅柏教授,他以六十餘歲人的高度耐性聆聽我這個怪異學生的滔滔不絕:「這道理真是人有力量、又如此簡單!我們的世界正是關係出了毛病,企業裡也是關係出了毛病.全是「我和它」的關係,把人當作工具、把知覺當作工具,然後用它進行某種有利可圖的活動。」涅柏教授邊聽我說、邊點頭,當然這些對他而言並非新發現。

涅柏教授走出教室之後,我的思想仍然飛快地奔馳,布貝爾道山了我以往經營企業的方式,凱特相我的確把顧客當作有過去、有未來的人,尊重他們的人性尊嚴,而非當成抽象的類型或是統計數字。

.一對一

打從第一盒產品問世起,我們便在標籤上頭和顧客建立溝通的管道,讓顧客明瞭原料的來源和目的,還歡迎顧客「寫信讓我們知道你使用後的感覺,你們的朋友湯姆和凱特敬上」,就是用這種方式和顧客建立起「我和你」的關係,主動向他們發言,而他們真的回應了這項邀請。由於我們和消費者真正關心的是產品的成分,這種一對一的關係和他們開的是什麼牌子的車,或是一個月賺多少錢毫無關聯。

傳統的生意人真的搞不清楚緬因湯姆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但老實說,我在做某些事的時候,也未必清楚自己將會做到何種地步,布貝爾開啟了我的耳目,揭示了企業不能把人(或是顧客)視為物體或是數字。事實上這個企業之所以會誕生,是因為我們找不到真正的天然衛生用品,因此我們正是「自己」的顧客。哈佛神學院讓我找到了當初憑藉本能創辦事業的理論根據。

就此,我開始重新審視企業的目標和定位,愛德華茲這個十八世紀傳奇性的美國傳教士指導我,如何將這個新視野付諸實現,為緬因湯姆開創全新的經營方式。

還沒去唸神學院之前,我很以自己所信奉的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為傲。緬因湯姆剛成立時,是個全新、獨立於任何機構之外的個體,而它屬於「我」,當時我強烈感受到獨立自主的快感。美國的自由市場風格、獨立自主的社會意識,讓我明瞭個體的特質便是私人性、獨立的,就好比我們的企業──獨立自主、不受其他人的期望所左右。

.存在即關聯

在哈佛神學院讀到愛德華茲的著作《存在即關聯》(Being is Relation)後,我的想法動搖了。愛德華茲是新英格蘭有史以來最有天分的哲學家,在美國歷史上也堪稱翹楚,他說:「單獨存在並無意義。」在布貝爾寫下《我和你》之前一個多世紀,愛德華茲便提出一個問題:我們的定位感是源於獨立於其他個體之外,或是藉由與其他人建立的關聯?他的答案是:「僅僅只是存在並不完整。」也就是說,若要感覺到自己的存在便不能遺世獨立,切斷與其他個體的關聯。

愛德華茲對於定位的詮釋狠狠擊中我的要害,我一直想把「我」當成完完全全單獨成立,和所有一切都不相關的個體,卻始終沒法子把腦中除了「我」以外的其他成分去掉。然而,我卻一直堅持,個體的定義便是獨立於群體之外的存在。

同班同學中也有很多人難於理解什麼是「存在即關聯」,他們認為這種理論無異於否定個人的獨特性(individuality),同學們不斷質疑愛德華茲的理論。那種感覺彷彿又回到緬因湯姆激辯企業定位時的情景,自由企業是否完全和公眾無關、完全以滿足個人利益和賺取最大利潤為出發?企業僅只是社會可以計數的一部分嗎?我從個人和專業的角度分析後發覺:我雖是獨立個體,但在較大的架構裡也有我參與的部分;我是個資本家,但也是個講道德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但都能超越小我,與大我建立來往,卻仍保持獨特和獨立性。由此推衍,緬因湯姆不再只是屬於我的私人產業──它和員工、股東、顧客、供應商,甚至地球本身……都有關聯,下頁附圖是我為緬因湯姆設想的關聯表草圖。

對生意人而言,表中所陳述的關聯大多不須多加解釋。企業必須提供經銷商所要求的產品;對顧客所應負起的職責是供給高品質、創新的產品;股東則期待企業創造盈餘、發放紅利;比較不容易解釋的是,企業還和所生存的生活環境產生關聯,首要之一,企業就沒有污染水源或空氣的權利。

.社會關聯網

根據這些關聯,我逐步發展企業訂定計畫的新基礎,緬因湯姆是社會關聯大網中的小部分,法律保障我們的「獨立性」,道德責任則驅使我們不自限於此、更向外伸展。企業可以依據自己的時間表、財力和優先順序來履行道德責任的部分。

愛德華茲說,我之所以為我,必須建立在我與他人的關聯上。布貝爾則說,若要建立真正的關聯,必須出自尊重,發展人對人、施與受的關聯。

至此我才明瞭,我和公司裡年輕的企管碩士關係緊張的原因:我對公司的方向有兩套南轅北轍的想法,關係緊張則是價值觀對衝產生的症狀。不論這些以不同於同輩的辦法做事的年輕小夥子,想要在緬因湯姆創造多與眾不同的事業,他們仍舊是在同一個模式下養成,骨子裡有著同樣的企業準則:明年此時公司的盈餘數字會成長多少?該如何達到這個數字?為了讓帳面的數字如其所頗、為了從競爭對手手中奪取更大的市場占有率,他們比我容易改變一些會使我們與眾不同的素質。

從商十多年的經驗讓我明瞭,顧客始終只關心兩件事:產品的成分是什麼?對我有好處嗎?訓練有素的行銷人員嚴格要求必須在包裝上告訴消費者使用後的效果,但對緬因湯姆的顧客而言,產品是「天然」的便是效果。

僅僅一年之前,我還沒有信心質疑正統企業的經營方式,因為自覺在學理上站不住腳。當時我並不知道,儘管我經營企業的方式是出於直覺,但在西方宗教和道德的長阿裡卻有極深遠的源頭。我發覺自己不是孤軍奮戰,在哈佛神學院有布貝爾和愛德華茲這兩個強有力的聯盟,現在我自信所謂的企管專家也能從我這裡學到不少。

我前往神學院追尋生命的定位,不僅因此發現自己是什麼樣的企業家和對這個身分的期許,還發現了和別人分享這個信念的語言。將緬因湯姆轉型為一個持續創造盈餘、銷售天然、有益健康的產品,以及關心員工、顧客和環境的企業,這就是我的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