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得獎記錄
‧延伸閱讀

線 上 試 閱

導言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譯 者 作 品

十月終結戰
第三種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問世20週年紀念版〕
第三種猩猩:人類的身世及未來

資訊科技

【類別最新出版】
ChatGPT:AI革命
區塊鏈完全攻略指南:區塊鏈是什麼?會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初學Jetson Nano不說No-CAVEDU教你一次懂
Arduino首次接觸就上手(套件組合)
百萬粉絲經營法則:30天3步驟打造社群經濟力,在社交平台擁有百萬追蹤數


電腦生命天演論(BE0080)──人工智慧的演化
Darwin among the Machines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資訊科技
叢書系列:NEXT
作者:喬治‧戴森
       George Dyson
譯者:王道還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1月30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12頁
ISBN:9571332410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言前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書摘 2

霍布斯一生反戰,這個性向他認為是早產的緣故──1588 年(明萬曆 16 年)西班牙無敵艦隊來襲,英國處於焦慮的氣氛中,因此母親早產。他一絲不苟地醞釀新觀念,以精密的文字將它們表達出來。「他散步很長的距離,一路沈思,」第一位替霍布斯作傳的奧柏利(John Aubrey)寫道,「他的手杖杖頭上有一枝筆與墨水盒,他口袋裡永遠有一本筆記本,一旦腦中觀念萌生,他就會當場記錄在筆記本上,不然,他也許就忘記了。」他打網球,直到 75 歲(他的確相信打網球讓他多活了兩三年),晚年仍然寫作不輟,直到以 91 歲高齡壽終為止。奧柏利告訴我們:「他天性羞怯,晚年生命力隨年齡增長而衰弱,可是,他的心智始終維持活潑的熱情與嚴謹,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對他批評最力的人士,卻是首先向他的智力致敬的人。薛平(Steven Shapin)與謝佛(Simon Schaffer)兩人對霍布斯與波義耳的爭論,做過詳盡的研究,他們的結論毫無模稜之處:「霍布斯是正確的。」歷史上,霍布斯的遠見從未消失,只是變形了。

霍布斯逝世後兩個世紀,法國的電動力學家安培(Ampere),寫了一本書,想要將人類知識的各個分支理出一個體系。他進入政治科學,穿越了霍布斯首先開拓的領域(註 1),鑄造了一個新名詞,沒人料到這個詞的命運:控制學(Cybernetique)。這個詞源自希臘字根,意思是駕駛船隻,安培的控制學,涵蓋了一套理論,處理各種組織的運作過程,與權力理論有別可是互補。安培的《論文集》,1843 年在他身後由他的兒子出版,在第二冊裡,安培解釋了他捻出「控制學」這個詞指涉這門學問的思路:「控制學這個詞的希臘字根,本來有非常特定的意義,就是駕駛船隻,但是後來泛指『駕駛的學問』,不限於船隻,即使希臘人也這麼用。」

安培是電磁電報的早期提倡者,也是博戲論與電磁學的數學開拓者,因而預見了美國人韋納(Norbert Wiener)的控制學。韋納在安培之後一個世紀,重新發明了安培的術語以及霍布斯的哲學,並以現代的電子學來表述。韋納在 1948 年寫道:「雖然這個詞我在一九四七年暑假才想出來的,這個研究領域的早期發展,用這個詞來指涉,會很方便。」韋納參與過研發雷達指引的地對空火炮射控系統,那個系統可說開啟了電子機器紀元,儘管當時對於電子機器只有粗淺的認知。韋納直到《控制學》於 1948 年出版後,才發現那個巧合──他與安培選擇了同樣的希臘字根鑄造新詞,而且彼一安培,正是我們用來測量電流流量的「安培」(英文簡寫A)。1820 年,安培證明了電流可以傳遞力與資訊,為韋納的控制學原理(回饋、適應、控制)奠定了基礎。

我們生活在積體邏輯電路的時代,這個時代起源可以追溯到霍布斯,毫無疑問,我們會親眼看見新的「利維坦」在世上興起,也是命中註定的。霍布斯論證過:邏輯與數位運算有共同的基礎,也就是說,它們與心靈是相通的。1665 年,霍布斯寫道:「我說到『理性思考』,指的是『計算』。而計算,不是加,就是減。因此『理性思考』等於加或減;要是有人指出還有乘與除,我不會反對,因為乘不過是重複地加,除不過是重複地減。總之,『理性思考』就是心靈的兩種運作,加與減。」

這一主張引發了一場爭論,340 年之後,仍然沒有形成共識:如果推理可以化約成算術,而即使在霍布斯那個時代,算術也可以用機械執行,那麼機械能夠推理嗎?機器能夠思考嗎?〔或者,如閔斯基((註 2))所述,「為什麼人類相信機器不能思考?」〕霍布斯─人工智慧之祖—的思路,後來由德國的年輕律師暨數學家萊布尼茲繼承了。萊布尼茲是第一位試圖建構一個象徵邏輯系統的人,也是第一位提出二元計算機點子的人。不過,以一個形式、機械系統捕捉智慧的聖杯,卻從他手裡溜走了。

是嗎?萊布尼茲的二元算術與邏輯演算、霍布斯所謂「理性就是數學功能」的模糊觀念,現在在大拇指指甲大小的機器每秒可以執行幾百萬次。形式化了之後的邏輯系統,非常微小,塞在這些裝置(微處理器)中,微處理器的王國透過每一個數位通訊管道(從光纖到磁碟片),正在將運算結果建構成一個共同體。哲學家與數學家嘗試以化約的路數解構心靈,成果有限。可是採取由下而上的路數,以基本的加/減法則為基礎,從事一個堂皇的智慧建構實驗,卻有飛躍的進展。已有的結果,與霍布斯「利維坦」的分散型智慧,倒比較相似,與高倡了半個世紀的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區域型(局部型)智慧,相去較遠。

智慧是一個形式系統嗎?(可以用數學定義的系統)生命是個遞迴函數嗎?(可以用機械運算的函數)要是你將離散態微處理器增加幾十億個,再將這些問題反過來問,會得到什麼答案?(形式系統是智慧嗎?遞迴函數就是活的嗎?)生命與智慧已經學會在無數不同尺度上運作,比我們大的、小的,慢的、快的。生物學與技術顯示了平行的趨勢,目標是有階層組織的共同體,運作倚賴成員間互換訊息。當訊息散布開來,它會傾向逐漸以經濟的(有意義的)形式再現(編碼)。這個演化過程──最經濟或最有意義的再現模式脫穎而出,導致語言的層級結構,將意義編碼在許多層次中。那些意義要是光以系統中的單獨零件入手,無論基因、昆蟲、微處理器、人類心靈等,都完全不能理解。

二元算術是所有形式的開關都能理解的共同語言。全球的積體電路(微小開關組成的網絡,每個開關只要幾十億分之一秒就能開關一次),每一天增加一億個單位(1995 年的數字)。1994 年的矽晶片生產量是 2 億 3,000 萬平方公尺,估計到了公元 2000 年前,數字會增加一倍,足夠製造三百億個奔騰處理器,或 33 億個電晶體,這還是用 1996 年的技術估計的。英特爾的奔騰處理器,生產、測試、包裝合計,現在( 1996 年)一片成本不到 40 美元;486SXL 生產成本一片不到 8 美元,市面上批發價 15 美元一片。微控制器(有特定功能的微處理器),1996 年每天產量是 800 萬個。1995 年,工廠每天運出 20 萬個 32 位元微處理器,個人電腦全球銷售量是 7,000 萬台。但是微處理器與微控制器的區別現已逐漸泯滅。在計算領域裡,微控制器扮演的角色愈來愈多,而電腦也不只是桌面上的工具,愈來愈多電腦進入了世界所有面相的控制室。

這一數位新陳代謝系統,以長距通訊維繫,穿越空間,以記憶體維繫,橫亙時間。 1996 年,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的產量,超過了 250 億個百萬位元(megabytes)。生產 16 百萬位元(megabytes)記憶體的成本,降到十美元以下。這一年,硬碟銷售量超過一億個,每個平均 500 個百萬位元(megabytes)。電子連接頭的市場,現在一年值 200 億美元。資訊的長距傳輸,業務量自 1995 年起就超過了聲音的長距傳輸(長途電話)。以現在的標準,一對光纖可以容納六萬四千個聲音品質的資訊傳輸頻道。

1970 年 8 月,物理學家凱克(D. Keck)以光纖測試兩百公尺高傳真資訊傳輸,事後在實驗室的紀錄簿上寫下:「我發現了!」(當年阿基米德的用語)他估計,到了 96 年年底,世界上鋪設好的光纖,長度可達一億公里。 1996 年,光是美國就鋪設了八百萬公里通訊光纖。其中大部分是「黑纖」,世上的通訊網都更換成高速傳輸光纖後,美國這邊的網才能「點亮」(發揮作用)。1995 年,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 & T)的曼德(Alex Mandl)說:「AT & T 的網,是世上最大的電腦。它是世上──甚至宇宙中──最大的分散型智慧。」(他假定:外太空文明已經將他們的長距通訊工業打散了,每一個子公司都比 AT & T 小。)

生命與智慧從沒什麼生氣、沒什麼智慧的成分中「突現」(emergence),至少發生過一次。突現的行為,就是拆解系統、仔細分析後仍然無法預測的行為。只有將系統當作一個整體,才能理解那些行為,任何低層次的分析都沒有幫助。對於「突現」的解釋,必然是幻象,想做得好,得用魔術手法。這並不是說「突現」不是真實的。根據定義,「突現行為」就是每一個東西都解釋了之後,仍然解釋不了的現象。

「突現現象讓人相信物理因果,同時又讓人可以主張無法對思想做化約性的解釋,」希里斯寫道。他是電腦硬體工程師,相信電腦硬體與程式編寫最多只能發展到某一個程度,然後我們得放手,任智慧自求多福、自行演化。「對那些恐懼以機械語言解釋人類心靈的人,我們對於局部互動如何產生突現行為一無所知,反而提供了令人心安的迷霧,供靈魂躲藏。」雖然個別的電腦、個別的程式正在發展人工智慧的元素,但只有在比較大的網路(或所有網路的集合)上,我們才能發展讓人工心靈(現代「利維坦」)最有可能突現的媒體。

註 1:霍布斯在流亡巴黎期間構思《利維坦》這部書,當時法國教會當局還沒有被他的觀念氣得七竅生煙。

註 2Marvin Minsky,50 年哈佛大學畢業,54 年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1959 年至 74 年主持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實驗室,現任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