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得獎記錄
‧延伸閱讀

線 上 試 閱

導言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譯 者 作 品

十月終結戰
第三種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問世20週年紀念版〕
第三種猩猩:人類的身世及未來

資訊科技

【類別最新出版】
ChatGPT:AI革命
區塊鏈完全攻略指南:區塊鏈是什麼?會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初學Jetson Nano不說No-CAVEDU教你一次懂
Arduino首次接觸就上手(套件組合)
百萬粉絲經營法則:30天3步驟打造社群經濟力,在社交平台擁有百萬追蹤數


電腦生命天演論(BE0080)──人工智慧的演化
Darwin among the Machines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資訊科技
叢書系列:NEXT
作者:喬治‧戴森
       George Dyson
譯者:王道還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1月30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12頁
ISBN:9571332410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言前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書摘 4

第二章 機器演化的遠景

植物緩慢地從礦物發展出來;動物逐漸地從植物發展出來,同樣地,在最近幾個時代,一類全新的東西已經出現了,以我們對它們的認識,遲早有一天,會認為它們是現有物種的史前原型……,就像最低等的脊椎動物中,有些在早些時,已經形成巨大的身軀,可是牠們的後裔,今天還活著的,身體變得複雜了,體型卻變小了。同樣地,在機器的演變與進步的過程中, 體積往往縮小了……,我覺得我們正在創造我們的繼承者……,讓它們有更大的力量,給它們各種機巧的裝置,讓它們擁有自我調控、自發活動的能力──那些能力與機器的關係,遲早好比智力與人類的關係。

──英國.巴特勒(Samuel Butler, 1835─1902)

1859 年 9 月底(清咸豐 9 年),23 歲的巴特勒搭乘「羅馬皇帝」號,由英倫出發,前往紐西蘭坎特柏利屯墾區(Canterbury Settlement)。他的父親是英國國教派的牧師(英格蘭諾丁罕郡──蘭嘎教區的教區長),祖父是著名的許路思柏利學校的校長、利區斐德(Lichfield,英格蘭中部大城)的主教。(發明生物演化論的達爾文,當年是許路思伯利學校畢業的。)他與父親不合,因而出走,追求獨立,到紐西蘭南島的丘陵地牧羊。坎特柏利屯墾區是由英國國教信徒向英皇申請建立的,他們有權在南島「中部的荒原」開墾;巴特勒抵達的時候,這個屯墾區成立才不過 9 年。他劍橋大學畢業後,雖然在倫敦的貧民區「蹲過點」,卻不想擔任神職,辜負了父親的期望,後來返回劍橋習音樂、美術,但是與父親大吵一架後,決定出走海外。不過,他沒拒絕父親的錢,他帶到紐西蘭的錢,一共 4,400 英鎊。(當時英國頒給傑出學者的年金,一年也不過 300 英鎊。)家裡的錢,與劍橋的古典學學位,是他這個年輕移民的主要資產。後來,他在兩方面都發了。

在旅途上,他寫道:「當你發現三個月就能跨越一半地球,你會覺得世界實在很小。」他在萊特吞港(Port Lyttleton)上岸(紐西蘭南島東岸),買了一匹老練的馬,叫牠做「大夫」,是「非常好的一匹涉河馬,非常強壯。」他們一人一馬,在屯墾區四處探勘,最後在琅吉褟褟河(Rangitata River)的源頭處,圈了一塊牧地,取名為「美索布達米亞」(Mesopotamia),因為那裡有兩條河,匯流後才是琅吉褟褟河,「美索布達米亞」的原意,就是「兩河」。巴特勒在那裡建了一個小屋,養了幾千頭綿羊,活得很快活;直到 1864 年(清同治 3 年),他賣掉 3,300 甲的牧場,賺了一大筆錢。生活在散布於荒野山區的牧羊場中,他從其他牧羊人身上,感受到志趣相投的同志情誼,也對孤寂的滋味別有體會,他 1863 年出版《坎特柏利屯墾區的第一年》,描繪他的經歷,我們讀起來,覺得他像是一個劍橋大學的導師,在同事的宿舍裡巡視。 1860 年 2 月 13 日,他還在搜尋無主的牧場,「我再前進了幾公里,到了一個牧羊人小屋。在那兒,我是個十足的陌生人,一開始還被誤認為是土著毛利人,但是我受到周到的招待,在那兒待了一個非常愉快的夜晚。」3 月,他與另一位拓荒者出遊,「深入窮山惡水,然而,令人興奮的是能夠直抵冰河。下山前,我們在山上平地放了一把火,濃煙在8、90 公里之外都可以看見。那把火可是在從未經過火燒的荒野上燒起來的,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壯觀的景象了。 」

紐西蘭在巴特勒心裡烙下了深刻的印痕,巴特勒也在紐西蘭留下了不滅的痕跡。巴特勒的第一部小說《烏有鄉》(Erehwon, 1872 年;按,將Nowhere顛倒),就是以紐西蘭做模型──「烏有鄉」也位於地球遙遠的另一端,景觀也是從紐西蘭採借來的。《烏有鄉》是一部諷刺小說,描述山谷裡一個與世隔絕的聚落,那裡的居民將鐘撥了回去,時光停留在智慧機器發展的前夕。這部小說以「烏有氏」的名義出版,立即引起注目。「評論家以為這本小說是個大人物寫的,要是他們手下不留情,可能對他們不利,要是他們讚美的話,就會皆大歡喜,」巴特勒後來於 1887 年這麼寫道:不幸,「我是作者的消息公開之後,這本書的銷路立刻就一落千丈了,」或者,根據巴特勒的朋友與傳記作者瓊斯(Henry F. Jones),「《圖書室月刊》(Athenaeum)報導了《烏有鄉》是一位烏有小卒的作品之後,銷售量下跌了90 %。」

不過,《烏有鄉》為巴特勒贏得了作家的頭銜,也提供了他文學生涯唯一可以量度的獲利數據:售出 3,842 本,根據他 1899 年的敘述,淨賺 69 鎊 3 先令 10 便士(69.1917鎊)。據瓊斯的報導,巴特勒的父親覺得,這樣的書要是可以賺錢,比起以任何畫作賺錢,更令人反對,他拒絕讀《烏有鄉》,而且告訴別人這本書促使巴特勒母親的死亡。然而,烏有鄉鄉民的世界,以及他們維持一塊淨土,不讓機器入侵的努力終歸白費,一直是紐西蘭的地標,就好像那塊貼上了「美索布達米亞」標籤的谷地一般。

巴特勒擁有一種能力,在世間他想要的,他能發現,不然,他就創作。他喜愛藝術,所以迷上作畫,功力足以在皇家學院展覽作品。他喜愛韓德爾(Handel)的音樂,迷上作曲,與瓊斯合作了一齣韓德爾式的神劇《水仙》(Narcissus),以及一本樂譜,包括加伏特舞曲、小步舞曲、遁走曲,作為對韓德爾的禮讚。他在紐西蘭荒野上,寫下傳奇。「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又黑又小的人,他有一對深邃的眸子,」約書雅爵士(Sir Joshua Williams)1912 年寫信告訴瓊斯,「他在荒僻的深山上弄了個牧場,用牛車運了一架鋼琴上去,在孤寂的夜晚裡,他彈奏巴哈的遁走曲,消磨時光;可是一旦他走出孤寂,下山到城裡,卻是個絕妙的伴侶。」布思(Robert Booth)是巴特勒在「美索布達米亞」第二年雇用的工人,他記得巴特勒「是個文人,他溫暖舒適的客廳,四處都是書、安樂椅,還有鋼琴……巴特勒、廚子、我,會聚在客廳旺盛的爐火四周,抽煙、閱讀,或聽巴特勒彈鋼琴。我在窮鄉僻壤待過那麼久,那是最有文化的一段經驗。」

《烏有鄉》以及後來巴特勒寫的書,直到 1901 年的《重訪烏有鄉》,全是他自費出版。他的非小說作品,也不成功,最多可說有的銷路好一點。奠定他的名聲的作品,是《凡人之道》(1903),一部反維多利亞的自傳小說,是他身後出版的——免得親戚見怪。不過他並沒饒過其他的人。「不管什麼議題,要不是我相信權威講法完全錯了,我不會論述,」巴特勒自傲地說道。他的生涯有一段著名的插曲,就是他與達爾文的尖銳爭論,起因是他認為達爾文對前輩演化學者沒有適當的「致敬」,例如法國學者布丰(Buffon)、拉馬克(Lamarck)、美國學者馬修(Matthew)、英國人錢伯斯(Chambers),還有依拉士摩(Erasmus Darwin)──他不僅是達爾文的祖父,達爾文的許多演化觀念,都是從他那兒「遺傳」來的。巴特勒批評達爾文對前輩學者沒有適當地「致謝」,這一批評逐步升溫,最後成為對於達爾文演化論基礎的持續攻擊。

巴特勒與達爾文爭論了 20 年,寫成的文字,集成了 4 冊書。達爾文接受赫胥黎(Huxley)的勸告,不回應巴特勒的指摘。不過巴特勒指出,達爾文在《物種原始論》第一版(1859)中,有三十六處提到「『我』的理論」,後來都刪掉了。巴特勒公開攻擊一位當代的知識英雄,當然得付出代價。「是米瓦(Mivart, 1827─ 1990)咬了他,把『恐達爾文症』傳染給他了?」赫胥黎給達爾文的信裡這麼寫道(按,米瓦是反達爾文演化論的天主教徒),「那是一個令人厭惡的疾病,任何一個跂養的兒子要是得了這種病四處亂跑,我發現了一定格殺毋論。」達爾文與赫胥黎為了對付他們的宗教敵人,動員了各種力量,那些力量也用來對付巴特勒的論證──巴特勒承受的壓力更大,因為巴特勒無黨無派,沒有組織保護。

從起初的隨機事件裡,要是沒有外在選擇(或自然選擇)的指導,整體看來非隨機的行為怎麼能夠出現?由於缺乏相關知識,巴特勒對演化的解釋,讓人覺得像是傳統「設計論證」的復辟。他攻擊達爾文的理論,可是並沒有遁入神學的保護殼,反而自由自在地超越了時代。「巴特勒的天賦氣質,與(達爾文理論蘊含的)『缺乏智慧指導的宇宙』圖像,本就不合,」瓊斯解釋。智慧的演化與演化的智慧表現了共同的原則,那就是:生命是因也是果。巴特勒在 1887 年的《機運?還是巧藝?》這本書裡,討論物種形成的機制,他寫道,「就這樣,生命設計了自己,這是個非常緩慢的過程,可是有效。」巴特勒的理論,基於物種層次的智慧,「既複雜又有自我組織能力的系統」的行為模式是什麼?他得設法說明。(這些謎團一直沒解開,「既複雜又有自我組織能力的系統」是最近的「說法」。)他認為依拉士摩(祖)的觀點,比達爾文(孫)還要接近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