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母親這種病:現代人的心靈問題,可能都來自於母親?
父親這種病
啟動心靈的對話:拯救過無數受困心靈的醫師,告訴你讓人做出改變的對話技巧
人際過敏症:曾經良好的關係,為什麼突然改變?
戀愛這種病:解讀自我與對方的人格,診斷愛情的現在與未來
父親這種病+母親這種病(套書)
你是長壽的性格嗎?:比起飲食與運動,性格與生活哲學更能影響你的壽命
母親這種病(長銷經典版)
人際過敏症(長銷經典版)
啟動心靈的對話(暢銷經典版)

譯 者 作 品

父親這種病
母親這種病:現代人的心靈問題,可能都來自於母親?
戀愛這種病:解讀自我與對方的人格,診斷愛情的現在與未來
母親這種病(長銷經典版)
父親這種病+母親這種病(套書)
這樣教工讀生,90%的工作都有人做到好──日本第1位店長訓練專家,教你瞬間提升士氣的省力交辦術
人際過敏症:曾經良好的關係,為什麼突然改變?
你是長壽的性格嗎?:比起飲食與運動,性格與生活哲學更能影響你的壽命
人際過敏症(長銷經典版)

異言堂

【類別最新出版】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阿姆斯特丹以人為本的10年街區再生筆記
從急診室,致你:為你寫的60篇愛的故事
人民參與死刑審判事件簿:當法槌落下!借鏡日本判例,為國民法官作好準備
疫情世代:如何因應與復原,給所有人的科學與法律指南
人生好難:現代公民九個麻煩的哲學問題


父親這種病(長銷經典版)(JA00035)
父という病

類別: 人文‧思潮‧趨勢>異言堂
叢書系列:異言堂
作者:岡田尊司
       岡田尊司
譯者:張婷婷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07月02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96頁
ISBN:9789571390727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強 力 推 薦

推薦序


「父愛缺失」,在青少年心理問題發生因素中排第一位
──楊聰財(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國防醫學院兼任副教授)


每個人都沒有辦法決定誰是他/她父親、母親,而父母親的身心狀況更是會影響他們子女一輩子。以球隊的角色來比喻,母親比較像是「防護員」,而父親則傾向是「啦啦隊」。美國衛生部編寫了一本手冊《父親在兒童健康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其中明確定義了成功爸爸的祕訣,在於願意承擔、認識孩子、態度貫徹、願意供應及保護、愛護孩子的母親、願意與孩子溝通,及注重孩子靈性培養七方面。


但是因為現代離婚率高,全球父親缺席、甚至失功能(dysfunction)的現象卻比比皆是、日益嚴重。像在日本,有孩子的家庭中大約有十分之一的家庭沒有父親;在美國,這個比例超過了三分之一,而這當中又有四成的孩子,有一年以上沒有見到父親;並且,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在十八歲前都有父親缺席的經歷。有專家稱這種現象為「沒有父親的社會」。調查顯示,有心理問題的青少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父愛缺失(主要是父親功能缺失),在青少年心理問題發生的相關因素中排第一位,排第二位的是父母的教養方式是溺愛加控制(控制性溺愛),以上問題統計發現高達百分之八十七。所以「父親這種病」確實不可不慎啊!


本書作者繼上一部精采著作《母親這種病》之後,又出版此本從生理、心理、環境多面向角度,來探索父親的功能,以及「不健康」的爸爸會給下一代造成的影響。在書中,作者說明父性與母性角色的差異,源於生物學上荷爾蒙方面構造差異,在父親身上有稱之為血管加壓素(Vasopressin)荷爾蒙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父親熱心育兒的物種中,腦中存在大量對血管加壓素具感受性的神經細胞。血管加壓素作用活潑的物種,不只是對自己的孩子,對其他的孩子也會有父性的保護行動。延續此生物基礎,作者飽讀古今資料,在書前半部列舉歷史上多位名人,當父親因為不同原因造成「缺席症候群」、過度霸道的教養(甚至把孩子趕出去)、又或者是不當的過度服從子女,造成下一代的悲劇,讀來真是令人掩卷嘆息啊!當然,作者也在書後半部,提出改善之道。本人心有戚戚焉。


此書十分值得一讀、省思,甚至可以組成讀書會好好討論與分享!


以養兒育女來說,父親這種病是整體脈絡的一環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在我的臨床工作中,缺席的父親,不管是在生理或心理層面,都是常見的現象。然而,母親目前也需要出外工作養家,母親的缺席也變得越來越明顯,這似乎是某種男女平權的表現。


以自己的工作成就與個人享樂為優先的母親,慢慢地變得不稀奇,所以男性以父親角色跟孩子建立關係,就變成彌補親子關係,讓孩子在身心層面健康成長的重要養分。尤其在陪伴孩子遊戲,透過遊戲讓孩子健康成長的部分,男性的角色更吃重,孩子跟爸爸一起玩,其快樂程度媽媽不見得能取代。


而家庭作為一個社會的單位,父親與母親兩者,對孩子都有錯綜複雜的影響,即便父親不見得常在孩子身邊。所以以養兒育女來說,父親這種病,是整體脈絡的一環,要整合起來一起看。


讓我們能好好看見自己與「父親」的關係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作家)


這本由《母親這種病》同一個作者岡田尊司所著的《父親這種病》,是從各種面向及觀點(生物因素、依戀關係、家庭系統、家庭動力、社會文化)來探討「父親」這個人物存在的意義,以及對後代的影響。


姑且不以母職化角色來期待父親也扮演,父親的存在,仍然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特別的存在意義及影響。而最大的影響,是影響了孩子面對外界(社會)的能力,包括:冒險與挑戰。還有,如何進入社會,例如:社會規範及社會期許的因應。


這本書不論在心理專業、親職關係給了我們豐富的學理,更讓我們能好好看見─自己與「父親」的關係,不再模糊化這個人對自己的影響。


內 容 簡 介

父親是什麼?父親是一個必要的存在嗎?


推薦序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楊聰財 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作家
你有父親這種病嗎?


自我評價低、人際關係不佳、缺乏安全感、過於小心翼翼、或是過於控制他人、反射性的挑釁他人、不擅長多方溝通、社會化明顯不足。與母親這種病相較,父親這種病大多表現在社會化行為。


父親這種病是什麼?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母親的缺席,或是孩子與母親的依附關係不健康,都明顯影響了孩子在生理與心理上的發展,母親,提供了孩子生物性的基本需求;而父親的角色,則教導了孩子社會規範與行為模式。在失去父親或父親缺席下長大的青少年,罹患憂鬱症、自殺、藥物或酒精上癮、未成年懷孕、離家出走、學業中輟、身心症、精神障礙等,風險都會提高。


父親的缺席促使「母親這種病」容易產生。反過來說,即使「母親這種病」的執行犯是母親,但將母親逼入困境的真凶,或許其實是父親也說不一定。母親這種病與父親這種病,可說是互為表裡。


如何克服「父親病」
● 尋找父親的替代者以及避免可能的陷阱
● 培養看對方的眼力
● 不要被理想的父親形象所惑
● 不再為了反抗而反抗
● 避免反射性的挑釁他人
● 從父親的陰影中解放
● 要去質疑被塑造出來的形象
● 找回肯定的父親形象
● 回憶曾經有過的快樂時光
● 接納自己對父親的愛


從綑綁你的「父親這種病」束縛中解脫


父親的存在,並不只意味著現實的存在才是存在。內心的父親形象是什麼模樣,比父親的現實樣貌更為重要。否定的父親形象會在不知不覺當中潛入日常的人際關係中,破壞社會生活與家庭生活。而令人遺憾的是,父親的形象往往被扭曲。用同理心去理解在父親身上發生的事。最終,將能找回真實的父親樣貌,從綑綁你的父親束縛中解脫。


作 者 簡 介

岡田尊司 Takashi Okada


一九六○年生於香川縣。精神科醫師、作家、醫學博士。自東京大學哲學系退學後,轉入醫學系,畢業於京都大學醫學系、京都大學醫學研究所醫學科。曾任職於京都醫療少年院、山形大學客座教授,目前是岡田診所負責人與大阪心理教育中心顧問。


站在邊緣性人格障礙、發展障礙的治療最前線,以臨床醫師的身分面對年輕人的心靈問題。主要著作有:《怪癖心理學》、《容易受傷不是錯》、《活著覺得麻煩的人》、《壓力,努力撐過就好嗎?該放鬆的也許不是身體,而是你的情緒》、《生存的哲學》、《孤獨的冷漠》、《戀愛這種病》、《人際過敏症》、《依戀障礙》、《夫妻這種病》、《啟動心靈的對話》、《父親這種病》、《母親這種病》等書。


譯 者 簡 介

張婷婷


愛看日劇、熱愛翻譯。二○○七年開始接觸書籍翻譯,譯有《我和條子的700天戰爭1&2》、《賺錢公司成功祕密都靠這本會計財報教科書》、《給小桃的信》、《笑臉贏人》、《看懂現金流讓你提早財富自由》、《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等,現為專職譯者。


目 錄

推薦序


前言 父親是必須的嗎?


父親是什麼/父親是必須的嗎/從主角寶座跌落的父親/無伊底帕斯時代的父親/父親能成為母親嗎?


第一章 身為依附對象的父親
為什麼爸爸在這裡/在更初期階段的挫折/與父親的依附關係/保護母子抵抗外敵/刺激孩子,誘使孩子走向外面的外界/成為父親這件事/強化對抗壓力與不安的能力/從依附關係看到的父性類型:感情深厚堅強的父親、愛自己的父親、母性的父親、迴避的父親/作為預備性「安全基地」的父親


 第二章 瀕死的伊底帕斯

父親這個對手/負責把孩子趕出門的角色/服從兒子的父親/不能只是疼愛/父親的煞車功能/通過禮儀與父親/三島由紀夫與父親平岡梓/大衛沙林傑與父親所羅門/父親與女兒情況又有些不同/成為母親替身的少女
/新伊底帕斯狀況與被拋棄的抑鬱


 第三章 自我理想的父親

從對手變成目標海明威與父親艾德/從壓制者到救贖者/過於偉大的父親/甘地與父親卡拉姆昌德/兒子哈利勞與父親甘地/被迫成為替身的人生/被父親拋棄的孩子/詩人中原中也與父親謙助/將斷絕關係變跳板的櫻井良/戀父情結與父親的理想化與認同/雅典娜情結/行為模範的父親/反面教材的父親/受否定的父親形象支配/生病的父親/不安的真相/喬治巴代伊與父親約瑟夫


 第四章 父親缺席症候群

存在感薄弱的父親/機能性缺席也具同樣的影響/比現實中的父親更重要的父親形象/父親缺席帶來了什麼:依賴母親的母子融合、誇大的願望與較弱的自我控制力、強烈的不安全感與抗壓性弱、不擅長三人關係、對學業或社會的成功也有影響、性的自我認同產生混亂、夫妻關係或養兒的問題/約翰藍儂與父親艾佛瑞/左右著與丈夫或兒子的關係


 第五章 對父親的渴求

父性飢渴/成為亡靈的父親/莫迪里安尼與女兒珍妮/被拋棄的父親/即使明白他是瘟神/安提戈涅情結/漢娜鄂蘭與父親保羅/追求理想的父親/因社會參與而昇華


 第六章 遭放逐的父親 父親是壞人嗎?

缺席才更適合/作為惡人的父親/被塑造出來的壞父親形象/從母子膠囊中被放棄的父親/常態化的父親排斥/選擇母親而非丈夫的女性/伊底帕斯情結的現代意義/從女婿身邊要回女兒的母親/被植入否定的父親形象時/依附障礙的家暴/以彼此的安全基地為目標/司法模式的極限/也有必須積極離婚的情況


 第七章 永遠的父親

一直追求父親的孩子/為了克服父親的缺席/父親替代者與陷阱/培養看對方的眼力/不要被理想的父親形象迷惑/帶著否定父親形象的男性/從父親的意象中獲得解放/要去質疑被塑造出來的形象/找回肯定的父親形象/曾經有過的快樂時光/孩子想要去愛父親


 結語


讀 者 書 評

  讀者評鑑等級:★★★★☆ ,共有 0 位網友寫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