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落葉下的正義之聲/張瑞昌
序 無聲的監視器/王美玉
第一部 人的一生能否複製?[少年的悲歌]

異言堂

【類別最新出版】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阿姆斯特丹以人為本的10年街區再生筆記
從急診室,致你:為你寫的60篇愛的故事
人民參與死刑審判事件簿:當法槌落下!借鏡日本判例,為國民法官作好準備
疫情世代:如何因應與復原,給所有人的科學與法律指南
人生好難:現代公民九個麻煩的哲學問題


16:是誰讓少年帶著痛苦與懼怕走完他的人生(JAN0021)

類別: 人文‧思潮‧趨勢>異言堂
叢書系列:異言堂
作者:王美玉、午台文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02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24頁
ISBN:9789571368344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落葉下的正義之聲/張瑞昌序 無聲的監視器/王美玉第一部 人的一生能否複製?[少年的悲歌]



  序 無聲的監視器/王美玉

  曾經,我是記者;現在,我是監察委員。但無論職場身分如何轉換,我始終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提筆寫這篇序,依然手沉心痛。我的孩子早已成年,一個離家自立,一個大四,他們已經成長到能夠理解、體諒我的方方面面,甚至給予建議,成為我內心最強大的支柱。然而同樣是年輕的生命,凱凱(買生)卻在16歲時,枉死於桃園少輔院。

  算算年紀,如果凱凱還活著,今年該是19歲,再過幾個月,他就可以迎接每個人一生,僅有的一次代表已經成年的20歲。他會是個什麼樣的年輕人?無人能知,因為他在世上的腳步永遠停留在3年前。

  可悲的是,這並非出於自願,是成人世界的殘酷無情,讓他的生命從此停格。

調查過程中,調閱了凱凱生前最後7天在桃園少輔院內的監視器畫面,我不眠不休的看到結束,而他重病被扔進獨居的禁閉室直到死前的26.5小時無聲畫面,卻像發出了對這個世界最淒厲的控訴。

  26.5小時,整整1天又2.5小時,監視器畫面顯示的時間,一分一秒流逝,正在倒數他的生命,能想像一個身上有大片傷痕、病中孩子,無人照顧,活活等死的滋味嗎?明明外面天空依舊清朗,人聲仍舊鼎沸,他竟似一個破布玩偶被丟在一旁,無人聞問。換做是你、我的孩子,你忍任其發生嗎?

  26.5個小時,看著這個被關在禁閉室內等待死亡的孩子,調查期間,重複再重複觀看,心中痛楚,已巨大到無言,轉換的是,要為這個形同遭棄的孩子,討個是非黑白的決心。

  我沒有寫個人日記的習慣。32年記者生涯,跑了將近半輩子的政治新聞,熟識從前總統李登輝以降的歷任元首、閣揆,看盡宦海浮沉,除寫新聞外,亦從未起心動念,為政治人物書寫自傳。凱凱,是讓我動筆寫下調查日記的第一人。不為別的,只因身為母親、做為監委,我有義務讓社會,尤其是為人父母者,透過凱凱案,知曉官僚體制的冷漠,官僚殺人的無情,清楚行政高牆內的黑暗;更有責任,改變它。

  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凱凱的死,於官僚體系是前者,但對眾人,該是後者。2年多前,在立法院審查我是否能承擔監察委員重責資格時,我曾提及心中三大堅持。

  一、為底層發聲:
我生於貧困家庭,看到社會底層的孩子就像童年的自己,如能擔任監委,可以監督政府資源公平分配,更徹底落實照顧弱勢。

  除了凱凱,會被法官裁定進入少輔院的孩子,家庭多數失能,這樣的孩子,不只要矯正其犯錯行為,更重要的是關愛與教育。然而因行政高層漠視,台灣的少輔院、矯正學校,分不到資源、人力嚴重不足,且長期把成人矯正方式套用於青少年,導致不過是虞犯的孩子,受到極不人道的對待。

  凱凱有學習障礙,還是一名過動兒,他會犯錯,大半是因其病症引發,在調查過程中,我另經手一真實案例,才驚覺少輔院是一處連正常孩子,都會被「管教」成罹患重度社會化行為障礙的地方,更何況凱凱。他進入重矯正、輕教育的少輔院,得不到任何資源協助,死,是他唯一的路?

  二、為正義挺身:
  當記者,我揭發、眼見無數公務機關怠惰與官商勾結的弊案,記者追求事實、真相,監委更進一步,可調查、糾正、彈劾、糾舉行政機關及人員,收整飭官箴、平息民怨之效。

  凱凱案,立委尤美女接受家屬陳情,在立法開了第一槍。法務部、矯正署因應之策,竟是讓桃園少輔院與凱凱案一干相關人等,自願退休的退休、調職的調職,企圖規避、掩蓋疏失;桃園地檢署則以「無從認定死者身上不明紅腫狀況,確實係外力毆打造成,且經查無任何可疑施以外力毆打,致死者重傷而生死亡結果之嫌疑人,家屬提出告訴亦未明確具體指摘申告之對象,是本件予以簽結。」

  官家輕踐人命,莫此為甚!如同尤立委,我無法忽視凱凱身上大片的傷痕,難以置信桃園少輔院指稱他是抓癢致死的說詞。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何以法院裁定的感化教育,結果卻像判了凱凱死刑?

  事實是什麼?真相為何?我必須追個水落石出。因為凱凱的死,要有價值,他是第一個,也必須是最後一個。

  三、為不公伸張:
  江國慶案,江爸爸鍥而不捨到報社向記者申訴,這樁冤案歷經數屆監委調查才獲伸張,江爸爸淚還留在我心底。到底台灣還有多少人權在官官相護的結構中,暗自哭泣。追究違法失職的公務員責任,是監委的職責。

  凱凱阿嬤的眼淚在孫子亡故、桃園少輔院卸責、桃園地檢署行政簽結案子,一連串折磨後,已然流乾,但當她得知監察院要介入調查之際,淚水再度奪眶。我和共同查案的委員、協查人員,在調查報告公布後,落淚。

  四位調查監委針對凱凱案提出彈劾多名相關官員,只通過了4名。我承認心中對此不無遺憾,卻也深信這只是個開端。改變,不可能一步到位。在調查日記,最後我寫下,2016年5月6日法務部回函給監察院,全案重啟調查;2016年10月20日法務部回函已經議處包含矯正署吳憲璋前署長在內的相關主管。

  我還是要再說一次,縱使正義的腳步遲緩,正義終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