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流行娛樂時報悅讀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自序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千里如斯:趙怡兩岸札記
歲月如斯—趙怡兩岸札記之二

時報悅讀

【類別最新出版】
大唐李靖卷三:龍旂陽陽
年輪交錯的黃金歲月──飛舞的藍蝶
虔心逸芷:從演藝到公益的絢麗人生
年輪交錯的黃金歲月──飛舞的藍蝶+ 虔心逸芷 : 從演藝到公益的絢麗人生
家的夢想,無限大:大家房屋的經營哲學


家國如斯:趙怡兩岸札記之三(ORN0016)

類別: 流行娛樂>時報悅讀
叢書系列:時報悅讀
作者:趙怡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01月19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32頁
ISBN:9789571372518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自序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兩岸篇
兩岸高教比一比


  為了「經費透明化」,大陸高校連續第四年公布財務收支,北京清華大學以人民幣一百八十二億年度補助款再度蟬聯「首富」,餘如北大、浙大、上海交大等校也都躋身「百億俱樂部」。不知這等身家與殊榮看在台灣教育工作者眼裡,會不會又羨又妒?台大執國內學術界牛耳,去年總收入也不過一百六十億台幣,只相當於清華的六分之一,而兩校的學生人數同為三萬三千人!

  一九九○年代後期,中國政府先後啟動「211工程」及「985工程」,目標是面向二十一世紀,集中國家資源建設重點大學,並擇優推向世界名校之林。近廿年來的努力,固有成效,但也遇到不少瓶頸。

  一是名過於實的品牌效應。頂著「211」或「985」光環,「名牌」大學得天獨厚,以致過度熱中於爭搶資源、擴充預算,已造成浮誇形象。以「211」重點大學來說,共一一二所,約占公立高校總數一五%,卻斬獲七五%政府補助款。其中少數頂尖學府有如天文數字的經費收入,是否被有效運用,也值得懷疑。我個人在大陸執教的體驗是,陳腐的官僚體制和僵化的管理模式依然盤據其中,並未消褪。

    二是量重於質的學術成果。根據「兩岸四地高校評鑑報告」,「辦學經費最多」的前十名學校中,大陸占六校,台灣只有一校;「科研經費最多」的,大陸占八校,台灣也只有一校;不過,在「期刊引述數量」排名上,大陸僅一校列名,台灣則有四校上榜;「博士教師比例」一項,沒有任何陸校入選,台灣的大學卻囊括前十名中的九名。可見,全中國公私立高校雖逾兩千多所,但平均素質不及台灣。

    三是閉而不興的校園文化。學校監管嚴謹,致校園缺乏朝氣,學生活動無法蓬勃發展,針對公共政策與民生議題的觀念交流與討論思辯尤為少見。我總以為,高等教育的功能除了傳道、授業外,更以解惑為首要。若年輕人對世事的困惑在學校無從開解,即可能轉向網路找答案,或到了離校時把疑問帶進更複雜的職場與其他社會場合,無意間種下反社會行為的因子。

  至於台灣方面,也在本世紀初推出五年五○○億台幣補助一流大學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旨在強化高水準學術研究。儘管補助金額的大小懸殊,但採取重點耕耘政策推展「高教優質化」,以帶動整體社會前行,似已成為兩岸政府難得的「共識」。                                                                                                                                                                                                                                                                                  
  如果把兩岸「維持現狀」看做一場未來國力的和平競賽,那麼,高品質人才的養成教育則為勝負的關鍵。目前看起來,雙方互具擅場,也各有隱憂。台灣環境自由活潑,校園民主蔚然成風,青年學子多了一份達觀自信,能為多元社會注入更多創意和活力。擔心的是,眼下無止盡的政治紛爭、管窺式的國際觀點與淺碟型的文化時尚,會窄化新世代族群的胸壑眼界;至於大陸,近年國力大興,政府強勢推動高教升級與科研起飛,不久必將躍為學術大國。此刻當務之先,除了充實師資之外,教育行政體系的大幅革新,包括校園民主素養的提升,已迫在眉睫。

  當然,和平競賽的最理想結局,應該是兩岸都人才輩出,成就非凡,足以俾倪歐西,傲視全球,則二十一世紀才真正屬於全體龍的傳人。

文化的中國,政治的台灣
  二○一六年六月搭乘高鐵赴廈門出席論壇,順道尋訪山水名勝,沒料到無心插柳,飽餐了一頓文化饗宴。

  第一站去了江西婺源,是一座位處贛皖浙邊境的偏鄉小城,因為每年三、四月間盛開的油菜花豔絕天下而闖出個「中國最美鄉村」的萬兒。初夏時分,已看不到油菜花海的美景,但車子一駛入鄉間,只見滿坑滿谷、無垠無涯的茶園,在高低起伏的坡地上布滿濃濃的綠意。當地人告訴我們,為了保護純淨的青山綠水,婺源不歡迎工廠落戶;又為了傳承歷史文物,當地政府保留所有具有文化價值的街坊遺址,還規定新建築物一律採用粉牆黛瓦、飛檐勾角、曲院荷塘的皖系風格,以維繫古鎮的原貌。我們乘纜車攀上半山腰的江嶺,再沿著羊腸小徑蜿蜒而行,觸目皆是古樸雅緻的市集店鋪,宛如走進了千年一瞬的時光隧道。

  回程時經過武夷山。大伙兒搶著坐上了嚮往已久的排筏。暢快地漂浮在「九曲十八彎」的溪流裡,一面聽著舟子講述傳說中的神仙故事,一面欣賞舉世無雙的奇景,左右岸邊全是千仞絕壁,蒼峰巨岩,氣勢雄偉,渾然天成,到此一遊者莫不感嘆天地造化之神妙。武夷山是全球同緯度的自然環境保護區中,維護最完善的生態系統,擁有兩千五百多類植物物種,近五千類野生動物,絲毫未受到工業污染的侵襲。它的文化遺產也不遑多讓,自秦漢以來,就是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多處宮觀、道院和庵堂遺跡。我們瞻仰過宋儒朱熹的書院,眼前又出現一堵斑駁的銅牆,?滿詩詞歌賦,原來竟是詞家柳永的祠堂,為此行增添了另一個意外的驚喜。

    在兩地停留期間,都有歌舞表演可看。婺源的「夢裡老家」,以古詩詞配樂為襯底,細訴一段淒美絕倫的愛情,優柔婉約,令人動容;武夷山的「印象大紅袍」,係張藝謀的力作,他以「人工自然融為一體」的獨門手法,烘托出萬古以來「茶」與「人生」之間纏綿悱惻的不解之緣,視聽效果震撼全場。身處邊陲聚落中,還能坐在現代化的劇院裡觀賞高品味藝術表演,直叫我們為一齣代表台灣精神的定目劇至今難產,感到汗顏無地。

  台灣,曾經被公認為中華優美文化傳承與發揚的寶地,幾十年來孕育的書香社會與君子之風,早已成為「台灣最美的風景」;相較之下,歷經浩劫的大陸社會,就顯得閉塞落伍、粗鄙不文了。可是近幾年來,雙方在維護固有文化的努力上背道而馳,主從易位。台灣在全民民主與社會運動的激越浪潮中,逐漸演變為高度政治化的社會,邇來又在政黨鬥爭與世代翻轉的牽動下,傾向於切斷傳統中原文化的臍帶,不惜把國家型態轉向狹隘的小島格局,讓下一代在文化斷層中成為失根的蘭花;反觀大陸方面,朝野人士同心致力於保存歷史遺產與傳統倫理價值觀,正一步步奪回傳續中華文化的主導權,兩者形成強烈對比。

  文化,是民族的凝聚力,國家的立足點,社會教化的準則,人民生活的全部內容。我相信,任何為了爭奪政治權力而削弱固有文化根基的作為都將對群體本身的融合與發展造成傷害。

  今年五二○以迄,兩岸關係懸宕低迷,前景如何尚難以逆料,不過「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彼此間的和平競爭仍在繼續進行。倘若未來的賽局將是一個「文化的中國」與一個「政治的台灣」對陣,成敗如何,似乎已見端倪。

柯文哲雙城論壇展現智慧

  五二○後兩岸關係急凍,第七屆台北、上海雙城論壇也一度傳出可能生變,總算在台北市長柯文哲積極釋放善意後,順利在台北舉辦。

  上海,是中國最大城市,常住人口兩千四百萬,超過整個台灣,土地面積六三○○平方公里,約為大台北地區的二十三倍,目前是全中國經濟中心,產值占總量百分之四,重要產業包括商貿流通、金融、信息、房地產等,皆欣欣向榮,蓬勃發展,且自改革開放以來,世界百大工商集團爭相進駐黃浦江兩岸,進一步將「十里洋場」塑造成一座頂尖的現代化大都會。反觀台北市,固然也稱台灣政經、文化中心,但和這顆超大型的東方明珠相比,難免黯然失色。本屆雙城論壇如期召開,對於正在大步走向國際舞台的台北來說,應該是值得欣慰的事。

  去年論壇籌備期間,一位上海友人向我打聽柯文哲其人其事,也徵詢我對他即將帶團訪滬的看法。我以一名台北市民的身分,坦誠以告。我認為,台北市為首善之區,住民知識水準高,也較為理性,對於兩岸往來多持正面態度,尤其大上海地區的台商、台生以及暫居台民人口達數十萬之眾,雙城論壇的定期召開實乃順理成章之事;至於柯文哲本人固然性情獨特,行為舉止異於常人,但從其學經歷看來,應屬智商高、明事理、具有自我調適能力之人,又因受過外科醫師訓練,熟諳化繁為簡、解決問題之道。今年民進黨全面執政後,柯市長仍然秉持「四個互相」、「兩岸一家親」理念,公開表示「兩岸來往凍結,總要有個解凍的地方」,乃主動爭取論壇賡續舉辦,才打破僵局,挽回雙城之間僅有的官方溝通機制。身為決策者,能在關鍵時刻堅守既有政治立場,柯P展現出難得的擔當。

  另有一點純屬個人觀察所得。柯文哲雖出自「二二八」受難家庭,不過,從他以往發言紀錄和那本《白色的力量》著作內容,可知其人頗受傳統中華文化感染,且於其政治意識裡並不存在極度「仇中」的偏執心態。目前台灣社會庶民意識高漲,大陸當局實不必對具有指標意義的柯P抱持敵意。

  平心而論,中共政權向來高舉民族主義大纛,在國際上對列強的態度尤其強硬。但面向台灣時,基於彼此血脈相連,始終以仁義待之,不斷釋出善意,即使備受反中浪潮的撞擊,依然百般忍讓以維持雙方起碼的互動關係,直到今年五二○民進黨上台後露出明顯「親美遠中」的獨派立場,才讓北京方面的期待跌入谷底,而兩岸之間也由熱而冷,甚至有重返隔海對峙局面的可能。任何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如果蔡英文政府繼續以意識型態作為治國方針,任令兩岸關係惡化下去而不加改善,對於台灣的未來必然有害無益。

  中國大陸不僅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與對外投資地區,也是最主要觀光客源所在。二○一五年陸客來台人數(不含港澳)達四一八萬人,占境外觀光客總數四○%。如今,兩岸關係生變,陸客人數銳減,旅遊產業一片蕭條,網路上竟有人PO文大讚「沒有陸客的台灣山水多麼清淨」!相信這絕非台灣人「阿Q精神」的表現,而是出自別有居心者的違心之論。

  近來,全球風雲緊急,中美兩強劍拔弩張,台灣與大陸一水之隔,形同唇齒,何必過分向老美傾斜而捲入紛爭?所謂「曠安宅而弗居,捨正路而不由,哀哉」,執政者豈可不引以為戒?

  雙城論壇以城市交流重啟對話,或將有助兩岸關係回溫。柯文哲獨排眾議,促其實現,當居首功,而他同時也在民調低迷之際點燃市政新亮點,得以重振個人形象,其政治智慧,令人刮目相看。說不定,因此而受惠的除了雙城市民之外,還包括柯市長兩年後的連任之路呢!

誠意相待,就不怕受傷害
  大陸來台觀光人數逐月下滑,國內旅遊業大受影響。今年八月份與去年相較,陸客人數減少百分之三十二,熱門景點如日月潭、阿里山等處,業績跌到不足一半,展望未來,尚不知伊於胡底。九月十二日觀光業者走上凱道,沉痛的呼聲引起各界關注。同情者莫不認為陸客止步對台灣觀光業,乃至整個民生經濟將造成重創,政府必須有所因應。

  迴響中也包含反對立場,主張陸客減少是福不是禍,根本無需刻意補救,其主要理由如下:第一,「前朝政府急於推動兩岸交流,把惠台紅利當作政績,造成台灣對大陸市場的過度依賴,如今旅遊業的窘境正是錯誤政策的惡果,若新政府蕭規曹隨,即便能挽回陸客熱潮,只要兩岸關係生變,我方利益仍將化為烏有」。其實,在今日世界中,任何國家都無法自外於緊密的國際經貿關係,尤其是以出口為主的海島經濟!難道說,台灣的外貿夥伴都應被視為「依賴的對象」而具有潛在威脅嗎?新南向政策將貨貿出口由中國轉向東南亞國家,就能降低「過分依賴」的風險嗎?平心而論,爭取大陸商機絕非飲鴆止渴,倒是棄守對岸市場才屬因噎廢食之舉!

  反對者一定會說:「中國對台灣懷有敵意,與其他國家不同,我們和對岸過分接觸,無異與虎謀皮,終將受害」。說起「敵意」,中國對台灣,比得上對日本嗎?從去年起,大陸「十一」連假出國旅遊目的地,日本已取代台灣、韓國,成為第一選擇,可見中日政府間的對抗局勢並未沖淡陸客前往扶桑一遊的熱情,也間接證實了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所言,「北京並未力阻遊客入台,可能是近來台灣社會種種『反中』言行引發大陸民眾反感,才導致遊台意願降低」。

  第二個說法是:「大陸不忘對台統戰,經貿惠台政策純係「以商逼政」,最近泛藍八縣市首長聯袂登陸,就是被中共利用的例子」。其實,兩岸從八○年代恢復往來後,大陸方面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朝著「國家統一」目標邁進;台灣則以謹慎、緩進的態度提出「一中各表」以維護既有的主權地位。經過廿餘年的磨合,雙方總算協商出來一個「九二共識」的模糊框架,作為在現狀下和平發展的基石。蔡政府上任前後,口口聲聲要維持現狀,卻又執意變動兩岸既定的默契,如此怎能把關係急凍歸責於對岸?

  第三個理由來自於網站,曾有人PO文嗆聲:「陸客素質太差,所到之處帶來環境與噪音污染
,破壞台灣好山好水」。惟根據國際觀光旅遊組織的數據,中國每年出境旅遊人數在近五年內雙倍成長,已達一億兩千萬人次,亦即每十名全球觀光客中,就有一人來自中國。二○一五年,海外旅遊花費排名首位的國家也是中國,計二一五○億美元。近年來,連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都張開雙臂迎接陸客蒞臨,而近在咫尺、同文同種的台灣卻拒人於千里之外,這不是政治偏見,又是什麼?

  此外,亦有人批評陸客來台觀光的產業鏈採用「一條龍模式」,對本地業者不盡公平,也降低台灣觀光產業的整體品質。凡此皆屬技術性問題,改善之道也操之在我。例如,台灣觀光景點比起同在亞洲地區的星馬港泰,顯得樸實無華,不夠閃亮,旅行社嘗以低價吸客,衍生出觀光團員素質偏低、沿途購物頻繁等惡性循環現象。交通部觀光局職責所在,理應全力擴展觀光資源並試圖建立可大可久的市場規則,但在效果顯現之前,就把陸客棄之為敝屣,絕非負責任的作法。

  觀光事業乃服務業,且代表國家門面,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面對那批心儀寶島風情的大陸遊客,只要以誠意相待,就不怕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