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流行娛樂時報悅讀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江素惠的兩岸三地情
江素惠的兩岸三地情(2)

時報悅讀

【類別最新出版】
大唐李靖卷三:龍旂陽陽
年輪交錯的黃金歲月──飛舞的藍蝶
虔心逸芷:從演藝到公益的絢麗人生
年輪交錯的黃金歲月──飛舞的藍蝶+ 虔心逸芷 : 從演藝到公益的絢麗人生
家的夢想,無限大:大家房屋的經營哲學


三十年風雲在香江:江素惠的香江路與兩岸情(ORN0022)

類別: 流行娛樂>時報悅讀
叢書系列:時報悅讀
作者:江素惠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12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24頁
ISBN:9789571375434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審四人幫

  要當一名稱職的媒體人,必須有一個資訊充裕的大環境,以及新聞專業素養,來追蹤報導新聞,才會有所成就。尤其在六、七○年代,海峽兩岸的冷戰對立、資訊中斷,親人音訊渺茫,讓那灣淺淺的海峽承載了無限的鄉愁。

  當年兩岸的隔閡,隔離了親情友情,更隔離了兩岸的彼此了解認知,加上當局刻意的扭曲醜化彼此的形象,中共的領導人都被台灣冠以「匪酋」之名,以「毛匪」、「朱匪」來稱謂,「殺朱拔毛」就連小孩子都朗朗上口。海峽對岸的共產黨乃是不共戴天的「共匪」,大陸同胞都在啃樹皮;同樣地,大陸的宣傳,蔣介石就成為「蔣匪」,台灣同胞以吃香蕉皮為生。台灣在反共教育下成長的一代,對大陸既陌生又恐懼。

  到了七六年打倒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四人幫,捕捉四人幫並且公開審訊,這是大陸首度公開審判四人幫的大戲,也足以告誡大陸的政治人物不得輕舉妄動。毛澤東去世,一個時代的結束,華國鋒接班,圖謀奪權的四人幫終受審入獄。

  審四人幫之時,我在港趁地利之便,成了台灣新聞界的時代先鋒,我將新聞一篇篇地傳回去,並加上我的觀點綜合報導,尤其是將這些「匪酋」的照片送回台灣。《中國時報》當時是台灣第一大報,每天發行一百多萬份,做為香港特派員,真是佔盡天時地利,把這些資訊傳回了台北,中國時報也打破歷史禁忌,大肆刊登四人幫的新聞及照片。因四人幫新聞涉及中共的醜聞,主管意識形態的文工會也就沒有加以限制,讓《中國時報》大放光彩,銷量大增,也讓台灣的讀者第一次看到中共領導層的奪權鬥爭的醜態。同時我亦利用關係,要求中央電視將審四人幫的影片讓我送回台北中華電視台,我當時除了是《中國時報》香港特派員外,也仍兼中華電視台的評論員,這些影片實在太新奇太有新聞價值了,影片播出後,廣告大增,廣告商排隊等著進廣告。可見兩岸的隔離,阻不斷的親情,也更增加了台灣民眾對大陸事物的好奇興趣,神祕的面紗終被揭開了。

  當然審四人幫大家最感興趣的是江青,她被審訊時仍不減霸氣,在庭上不滿地訓斥當朝官員道:「當年我和毛主席在一起奮鬥時,你們都躺到哪了!」真是讓英雄也折腰。

  台灣民眾由於資訊被封鎖,過往對大陸的政治人物,只知一個「毛匪澤東」,其他的人物除了江青外,可謂一無所聞,更遑論他們的長相。江青因為是毛澤東的老婆,對其背景稍有傳聞,台灣民眾只知她原是上海的電影明星,名叫藍蘋,後投奔延安,色誘毛澤東,成了權傾一時的江青。台灣對藍蘋的明星風韻非常好奇,從我發回去的新聞照片中,看到她受審時清湯掛麵的頭髮,寬鬆的深色人民裝,毫無姿色可言,沒有女性的嫵媚,讓大家益發加深共產社會的肅殺印象。

  台灣民眾對江青的外貌都很失望,她蒼老的外表卻依然滿頭烏髮,在法庭上她目中無人、傲氣凌人,大家都很想看看這位在文革中鬥得全國上下都不得安寧的「紅都女皇」如何為自己辯護,下場又是如何。

  據報導,江青終被關進秦城監獄最高級的一間監牢,房間較大,有抽水馬桶,其他衛生設備也齊全,通風採光都不錯。江青進了秦城監獄,馬上就換上了犯人衣,在這裡開始了她的鐵窗生涯,真是富貴權勢如流雲。

  江青在監獄裡還進行過絕食,她認為伙食不好,以絕食來抗議,可是她的絕食不超過三天,按捺不住又開始吃飯,理由是要養好身體好繼續鬥爭。

  江青在監獄中還是依然跋扈,她奪權的幻想落空、無法冷靜,常是喜怒無常、動輒罵人、隨心所欲,連送飯的獄卒也不放過,弄得獄卒也不太願意去給她送飯。

  在秦城監獄的日子,是江青一生最難以熬過的日子,她在牆壁上寫抗議的標語:「不怕殺頭」,她不願參加服役出去打掃,主動要求可以縫布娃娃,並在自己製作的布娃娃上繡上名字,布娃娃也無法拿出去賣。

  一九八一年一月二十五日宣判,江青和張春橋被判死刑,緩刑兩年執行,其他人則是被判較輕的刑責。

  一九九一年,江青高燒被送進公安醫院,在五月十四日的凌晨,將近三點時候,虛弱而絕望的江青從臥室爬到了廁所,用幾條手帕結成一個縷套,掛在浴盆上方的鐵架,她以此上吊終結了她的一生,死時七十七歲。

  當年受審被關的四人幫其他人也一一離開人間,了結了中國大陸轟動一時的四人幫鬧劇。我的記者生涯中,其中一段時間在香港每天忙碌地發四人幫消息,讓台灣掌握新狀況,也堪記上一筆。

離開光華
     
  在光華的時期,因為香港人對台灣從總統大選到立委民代的各種選舉均十分感興趣,每次重大的選舉光華新聞文化中心均會以衛星直播連線台灣的開票。那時香港電視臺還未有直播台灣開票的節目,也還沒有二十四小時新聞播報節目,因之所有香港記者及關心者均湧到光華來觀看第一手刺激緊張的轉播。我們設置了大銀幕,並在現場備有資料背景以及茶水。新聞局的其他外館均無此項作業,媒體人出身的我深知傳媒的需求與傳播之效,九○年代到台灣採訪選舉還未蔚為風潮,因此光華的這項活動符合實際需要而備受歡迎。開票現場直播,人潮洶湧,將光華擠得水洩不通,觀眾融入了選戰,分享了台灣民主的果實,現場的大陸新僑及港人均感嘆台灣有直選多好啊!

  二○○○年民進黨陳水扁的勝出,讓台灣政壇首度出現政黨輪替,國民黨拱手交出政權,令大家都瞠目結舌,無法接受這個事實。香港有許多忠黨愛國的老僑,當場淚如雨、涕泗縱橫,新聞記者驚魂甫定,紛紛跑來訪問我,我告以這是台灣民主進步的表現,政黨輪替其實是民主常態,只不過這是台灣的第一次才會令大家震驚,今後若民進黨執政不理想,必會有另一次的政黨輪替發生,大家應以平常心視之,也期待民進黨執政能理性,排除意識形態治國。結果陳水扁八年執政不孚民望,終於二○○八年下臺。

  二○○○年其實是因國民黨的分裂,而讓民進黨突然勝出,民進黨還沒有做好執政的準備。民進黨上臺後,陳水扁論功行賞,擺脫不了意識形態,加速政府官員的撤換,讓綠潮迅速地淹蓋台灣的政壇,隨之「去中國化」等各種政治圖騰一一展現,兩岸關係備受衝擊,台港關係亦跌入冰點,藍營續留下來的官員,也學習如何去適應去逢迎新政府。

  民進黨執政之初只顧及國內政治的改造,以及更換官員,真正做到一朝天子一朝臣,到了二○○一年他們開始把更換官員的行動拓及海外。民進黨只注重發揚本土文化,要與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切割,其於台灣本土猶如此,在海外更不容我推動兩岸三地發揚中華文化的交流。毛澤東是東風壓倒西風,扁政府是本土壓倒傳統中華文化,因之對光華為大陸藝術家辦展覽,推廣中華文化等頗有意見,這些都成了我的罪狀。更滑稽的罪名是說我像花蝴蝶,我自從事電視工作以來,以發揚中華文化為矢志,尤其常參加香港外交圈活動,穿著旗袍是中國女性大方典雅的裝束,外國使節常稱讚我提高了中華民國的形象。在那時代背景台灣不能在香港太活躍下,我以女性的優勢站上了外交舞臺,外國使節的稱讚言猶在耳,民進黨政府卻批評我穿得太漂亮,在他們眼裡可能旗袍象徵著是老社會國民黨時期的產物,讓他們覺得很不順眼。

  道不同無法與之相謀,我離開了光華,這是我胼手胝足創立的,並用心經營了十年,內心的激動難免,不過我深信世界沒有不變的局面,沒有不可取代之人,遺憾的是光華的輝煌在政府緊縮財政預算下,不出幾年撤離了太古廣場,也不再每日對外公開開放了,當然活動的性質也大不同前。回顧我在光華的十年也是國民黨執政最輝煌的十年,有足夠的財力經營在香港最高級的商業大樓太古廣場頂層落腳,光芒已逝,往事只留追憶。

  離開光華我自己也必須做些調適,經過短暫地休息後,我決定再開創不同的舞臺,在推動兩岸交流的工作上永不言退。當然由政府官職退下,許多人會以為我將在香港這個現實的社會失去一切,但我相信這十年來的成績必定可讓我更上一層,香港市民和各方好友對我的接受,對我的肯定,讓我深以感動,成為鞭策我繼續向前的力量。

  由於記者工作養成的習慣,我一貫的作風是堅持以事實講真話敢於批判,民進黨上台後,我在香港報章對於民進黨扁政府的施政提出建言,令民進黨不滿,更不可能包容。離開公職後,讓我再無所顧忌廣開言路,能有更大的發揮,我永不放下可以針砭時局的筆,期許可為千秋立言。

  退下公職後,擔任香港台灣工商協會的會長,帶領香港台商遍訪大陸各地,並受到了高規格的接待,我正式轉換舞台,以文化唱戲,經貿搭台,並以營商的利潤來支持我的文化交流活動,對我來說充滿了挑戰,也充滿了機遇。因為擔任公職的十年不得訪問大陸,記得最後一次到大陸,上海市的官員帶我爬上浦東的一棟小樓,指著一片漆黑的浦東,那裡將規劃成為新區,將會是「兩翼雙飛」,大陸很會利用這些口號來宣傳各種工作及計劃。光華十年期間,我沒踏足過大陸,錯過了大陸突飛猛進的十年,待我離開公職後,可以進入大陸時,只見大陸的發展神速,浦東已是平地起高樓,閃爍著霓虹燈的光芒,美景令人屏息,早已不是昔日一片黑暗的浦東。

  記得一次帶台灣工商協會成員回台拜見政府官員,我稍微傳達大陸進步的近況,民進黨官員即面露不悅之色,認為我是長大陸威風而滅台灣的氣勢,這種不願面對現實的情況到今日還繼續存在。台灣的狹隘眼光阻礙了進步的動力,偏安的心態不願去正視中國大陸崛起的威勢,進而讓台灣邊緣化。

  在與台灣工商協會的成員一起進總統府見陳水扁時,阿扁致詞後讓團員隨意發言,陸委會知道我的發言定不會友善,試圖讓我不要發言,但我還是站起來對陳水扁說:「你初上台時承諾要謙卑執政,但是我們完全沒有感受到,拔除異己你倒是不餘遺力!我是第一個感受到,在你上台後,拔除了我的位置,個人事小,希望你執政能符合民眾的期望。」陳水扁不動聲色,也未見不悅表情,最後合照時他還笑著握著我的手說「江代表好」。陳水扁懂得籠絡人心及上任後論功行賞,讓支持他的人感受到真心誠意,到現在還有諸多死忠扁迷仍對他不棄不離,大力推動要蔡英文特赦阿扁。

  相較馬英九清廉執政,但不釋放權力,他的支持者沒有分享執政的喜悅果實而黯然離去,以至後來他涉案出庭,除記者外並無聲援的人群,這是陳水扁與馬英九兩人卸任後最大的分別。

蔣夫人和士林官邸


  宋靄齡、宋慶齡和宋美齡宋氏三姐妹可以說是主宰了中國的近代史,國共對立也分隔了姐妹情,這世紀之豪門恩仇中有家國之恨、親情之愛,宋慶齡與宋美齡隔著那灣淺淺的海峽,甚至晚年也無法相聚,姐妹之情消逝在殘酷的國共鬥爭中。

  宋家三姐妹是二十世紀中國最顯耀的姐妹,外界對「宋家王朝」有許多故事,對三姐妹的闡述十分深刻,亦難免有捕風捉影之虞。宋家三姐妹早年赴美留學,在那個時代留洋是十分稀罕的新鮮事,他們帶回了西方的民主思潮,但在國共威權的強勢作風下卻難彰顯影響,宋氏姐妹的信仰志向興趣各不相同,有評論稱「靄齡愛錢,慶齡愛國,美齡愛權」,這個評論符合大陸的觀點。但宋美齡的才華是很少受到爭議的,她與蔣介石結婚後擔當起國家外交重任,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巨頭會談,宋美齡就穿梭其間,抗日期間赴美國會演講,呼籲美國支持中國抗戰,引起了至大迴響,這篇演講可說是她才華展露的巔峰之作,是至今最有影響力的中國第一夫人。

  宋美齡享壽一百零六歲,二○○三年十月宋美齡在美國去世。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在她過世前籌辦了「世紀之愛──蔣夫人事蹟回顧展」,展出蔣夫人的畫作和蔣介石夫婦的照片檔案,就在展出的前幾日,傳來蔣夫人過世的消息,「世紀之愛」成為香港空前轟動的展覽。宋美齡的事蹟是一部中國近代史,許多當年追隨國民黨流落香港的老兵在展覽會場跪於蔣夫人的畫像前痛哭流涕,成為感人一幕。

  「世紀之愛」是我回台奔走,力邀國民黨黨史館借出珍貴資料來港舉行展覽,展出未曾對外公開的蔣夫人畫作及珍貴歷史資料圖片近百幅,見證歷史的一頁。此事獲得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秦孝儀先生鼎力相助,才得以實現。

  蔣介石和宋美齡的緣起之處,到今天仍令人十分好奇。「世紀之愛」蔣夫人回顧展,即是以蔣夫人的畫作為經,以蔣中正宋美齡攜手走過近半個世紀的愛情故事為緯,交織成這個難得一見的展覽。

  蔣夫人雅好藝術,其畫作在淡描花卉中見其閨秀風韻,其層巒疊帳山水中見其氣勢磅礡之格局。夫人作畫時,蔣介石常旁立靜觀,心領神會,待佳作完成,並親題嘉賞,婦唱夫隨,傳為美談。「世紀之愛」展出蔣夫人畫作近五十幅,和蔣中正與宋美齡鶼鰈情深之照片均為首度公開展出,實為前所未見,非常難得。

  在「世紀之愛」展出的資料中記載著,在北伐軍事吹奏凱歌時刻,百姓歡騰的掌聲響起,蔣介石鼓足勇氣,向慕念已久的宋美齡表白愛戀情意,並以真心坦誠,感動芳心。蔣先生回憶說:「余第一次遇見宋女士時,即發生此為余理想中之佳偶之感想。」

  隨著政局波濤起伏,他們的情緣反而快速昇華;兩情相悅,誓為比翼,民國十六年十二月一日下午,繁華的上海灘,進行了一場中外矚目、別緻而隆重的婚禮,蔣介石與宋美齡攜手走上紅地毯,締結連理,互許終身。

  抗戰其間,在國際上從事外交宣傳活動是蔣夫人工作的主軸。她經常在美國雜誌上發表讜論,或直接向美國民眾越洋廣播,揭露日本侵略的殘酷暴行,訴說中國軍民的艱難處境和誓死抗戰的決心。

  一九四三年是抗戰最艱困的階段,宋美齡為了爭取美國朝野的援助及支持,應美國總統羅斯福邀請訪美,在美國參眾兩院發表演說,獲得空前熱烈的反應,講詞全文並列載於美國主要報紙。蔣夫人是第一位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外國女性,她的智慧、風度、遠見、堅毅,以及無比的熱忱與崇高的信念,深深打動美國人民的心弦;在七個多月的訪美行程中,所到之處,總是萬人空巷,聆聽夫人演說。蔣夫人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也是反侵略國家的代言人。

  七○年代之後,夫人年事漸高,不問實際政務。不凡的出身、非常的際遇,造就蔣夫人傳奇的一生,在歷史的浪頭上展現風華,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女性。

國民政府遷台後,蔣介石夫婦居住的士林官邸,在威權時代,官邸禁衛森嚴,周邊還有便衣人員巡視,民眾不得接近,對於士林官邸只能透過茂密的樹叢遠遠窺視,見墨綠色的外牆,讓人望之生畏。隨著民主時代的腳步,士林官邸於一九九六年對外開放,揭開了神祕面紗。蔣介石與宋美齡夫婦自一九五○年起在此居住,直至蔣介石一九七五年去世,相較於前半生顛沛的戰亂生活,倆人在此度過了二十六個寧靜恬淡的年頭,攜手走過台灣的關鍵年代。官邸不但是蔣家的家庭生活重心,也見證了許多重大決策和中外名人。

  尼克森擔任美國副總統時期曾三度訪台,前兩次都入住官邸二樓的客房,當時的中英關係、美援及反攻大陸都是他和蔣介石的話題。美國總統艾森豪、美國副總統詹森、越南前總統吳廷琰與阮文紹、韓國總統李承晚、泰國國王蒲美蓬等外國元首,都曾在士林官邸留下足跡,如今風華褪盡,這些顯赫一時的人與事亦都俱往矣,只剩下老房子紀錄了蔣介石和宋美齡在台灣生活的點滴情懷。

  士林官邸沒有華麗的裝飾,牆上掛著的都是宋美齡的畫作,不過目前展示的都是複製畫,只有靠迴廊的圓窗上掛著的是真跡。最特別的是壁爐上方掛的是蔣介石母親的畫像,蔣介石每天都會在此向母親遺像行禮。蔣夫人最喜歡玫瑰花,現在士林官邸的花園經常有花卉綻放,百花怒放,千姿百態展嬌豔,遊人如織,好一片熱鬧景像。
  揭開士林官邸正館的神祕面紗,代表台灣走過威權,步向民主多元的社會。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