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流行娛樂時報悅讀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時報悅讀

【類別最新出版】
大唐李靖卷三:龍旂陽陽
年輪交錯的黃金歲月──飛舞的藍蝶
虔心逸芷:從演藝到公益的絢麗人生
年輪交錯的黃金歲月──飛舞的藍蝶+ 虔心逸芷 : 從演藝到公益的絢麗人生
家的夢想,無限大:大家房屋的經營哲學


禪妙:生命靈性的幸福起手式(ORY0029)

類別: 流行娛樂>時報悅讀
叢書系列:時報悅讀
作者:四三先生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25日
定價:500 元
售價:395 元(約79折)
開本:25開/精裝/240頁
ISBN:9789571379791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第一章 基本功課

(一)見禪
什麼是禪?

禪,漢傳佛教術語,原為禪那(巴利語:jh?na,梵語:dhy?na)的簡稱,漢譯靜慮。禪傳到日本,日文叫「?」(Zen),後來由日本傳到西方,因此西方人認為禪是日本的文化。實際上是中國的禪宗傳到日本去的。

古賢翻譯為「禪」非常傳神:有形的是你的身體髮膚,無形的是你的靈性,禪,示是無形的,單是自己,禪就是無形的自己,也就是靈性的自己。

靈性的修練,是自己的事,那種感受及境界非言語能夠說得明白,修練啊修練,練到有定性了。有了自己的見地。那顆心啊不迷失、不隨波逐流了。

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六祖壇經)
眼耳鼻舌身識六根,碰到色聲相味觸法六塵,而產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於是有了妄想、分別、執著的意識形態。

外離相就是六根碰到六塵不起做用;如果不被眼睛所見、耳朵所聽、鼻子所聞、舌頭所嘗、身體所感覺、識性所感受所牽引,就是六祖惠能對禪所下的定義。

外離相就是能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所謂不著相是也。

這本書是談禪修及其妙用,所以要先對禪有了解,才能深入,深入之後才能起妙用。簡單嗎?說來簡單,做起來困難。

禪妙
妙是不可思議、不可言喻。難以用言語形容卻又感覺非常的美好,這種境界唯有透過自己的實踐得來。不是老師教你的、不是朋友給你的,是自己感受得來。

(二)見自己
善用其心

學禪第一步要認知頭腦是識性,善分別,因為分別而對立,因為對立而衝突。因此要少動腦,多用心,如何善用其心是學禪的基本認識。

心海
我們這顆心廣大浩瀚無邊,心海若是波濤洶湧,行駛在心海的船隻,容易翻船;若是海浪平靜,行駛在海上的船隻很安定。學禪是學著讓心海的波動相對穩定,遇到任何的順境、逆境都很平靜。

心量
心量要大,倒一桶墨水不會影響海水的顏色;而只要半滴墨水,一杯水就黑了,這是小氣(器)與大氣(器)的差別;心量大的人是大器。如果自己的心像雞仔腸、鳥仔肚,就是小器之人。如何大器?不計較為先,用布施來接力。

迷惑
財、色、名、食、睡,因為貪念容易使人迷惑而無定見。「慾」是心、欠、谷;心中所欠的像山谷一般填不平。慾望使人迷失。

尋找良師
經文是老師,善知識是老師,反面教材也是老師。保持覺性,常常自我反思的人,就會遇到良師。

要善良也要智慧
善良無止境,要有般若智慧,否則容易變成一隻好馬,被人騎。福慧兩足尊,恰如陰陽善調合。

轉念
學習轉念,你會發現你的世界轉動了。人生何處不逆境,等公車公車剛走,等電梯電梯剛下去,從這些日常小事中學習轉念,習慣轉念的人,會享受轉動全世界的美好。

依靠
皈依三寶──皈依是依靠、依止。三寶是佛法僧三寶。
皈依佛,佛是覺悟、明白;皈依法,法是正法、真理;皈依僧,僧是清淨、無垢。
你一直在覺悟、明白,一直在學習真理,一直都以清淨的心來面對自己及周遭的萬事萬物,會不會進步?
建議你每日睡覺前、起床後唸十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日久見「佛」心。

三皈依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依法不依人
如果對於師長所言有疑問者,請找經典,尋求答案。

口德口得
把嘴巴管好也是禪定、也是修行。逞口舌之便,尖酸刻薄、爭強好勝對禪定都有障礙,隨喜讚嘆、言詞溫暖柔軟都是增上緣,有助禪定。
自私抱怨、慳貪嫉妒會障礙禪定之路,也有損福報。

口不出惡言
嘴巴像刀子,即便心像豆腐一般,不算是好人。

孝順父母
沒有父母可孝順者,把天下父母當成自己的父母。將小悲化成大悲;小愛化成大愛。

尊敬師長
師是師父(人生導師)、長是長輩。

好學
學無止境,好學、學好、學好的。

小學大學
小學要學什麼?學待人接物,應對進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小學學自度;大學學度人,是菩薩道。

培養閱讀及筆記的習慣
筆記訓練表達能力、組織能力,閱讀訓練耐性、分析能力。

聆聽
聆聽是最好的說服力,培養聽的能力及聽的耐力。
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所以那麼多人信祂,注意喔!是先聞聲,再來救苦,就是先聆聽。

布施
如何布施?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是財布施。有法說法,這是法布施。給人醫藥飲食臥具、軟言慰語讓人不憂不懼不恐不怖,這是無畏布施,財布施者將來富有;法布施者將來有智慧;無畏布施者將來健康長壽。
這是附帶利益。不應貪著利益才去做。

補財庫
一般人寧願把錢拿去補財庫,幾百塊錢、幾千塊錢都在花,希望自己的財庫盈滿能賺大錢,但是拿同等的錢去布施很難,因為自己覺得自己的日子就難過了,哪能拿出去,每一分錢都是肉啊!
所寧願拿去補財庫,因為補財庫是為己、利己;布施是利他而後利己,後者福德多。

「爾時世尊。復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諸眾生。不識善惡。唯懷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報。愚痴無智。闕於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復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間。曾得暫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故。今在惡趣。暫得憶念彼如來名。即於念時。從彼處沒。還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惡趣苦。不樂欲樂。好行惠施。讚歎施者。一切所有。悉無貪惜。漸次尚能以頭目手足。血肉身分。施來求者。況餘財物。」(《藥師經》)

藥師佛跟眾生說布施之利,貪吝的人將來會墮入畜生道、餓鬼道。
反之,懂得布施者,投資報酬率捨一得萬。
要去財神廟排隊還是把時間拿去奉獻?那跟靈性有關,靈性越高,禪修更容易。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迴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捨一得萬報。(《地藏經》〈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假使你能把要拿去補財庫的錢拿去做好事;假使你把去財神廟的往返及排隊的時間去做志工服務;如是布施,那麼你就與禪修的距離不遠了。

因為最好的補財庫方法是布施。沒錢的話,去做志工也是布施。
所謂:貧窮布施難;富貴求道難。
貧窮人要拿錢布施本來就有困難,但是你把僅有的布施出去,那個心量之大,連佛菩薩都讚歎。
注意喔,布施不能有所求,有所求的布施是有漏的布施,得到的是世間善報。
不求回報的布施功德大。

持戒
戒律是依照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習俗、文化而定,不一定非得要遵守。而大多戒律有助於精進修行成就。戒律不是真理,而真理不變。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