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圖文‧漫畫FUN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臺灣版作者序
內文摘錄

譯 者 作 品

恐怖編輯部:某新人漫畫家的真實悲慘故事
恐怖編輯部(限量別冊特裝版):某新人漫畫家的真實悲慘故事

FUN

【類別最新出版】
動物國家:我的名字
先生白書(新裝版):從《幽☆遊☆白書》到《靈異E接觸》,我在冨樫義博身邊當助手的日子
百鬼夜行誌【童話卷】
臺灣名人傳記漫畫特別篇:馬偕【華文版】
星期六的情話:新編完全版1


在世界角落吶喊對SF的愛:科幻宅的腦洞小劇場(VCL0061)
SFのSは、ステキのS

類別: 圖文‧漫畫>FUN
叢書系列:FUN
作者:作者:池澤春菜;漫畫:coco
譯者:曾柏穎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年08月02日
定價:450 元
售價:356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160頁
ISBN:9789571378695

停售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臺灣版作者序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1.無懼的小不點科幻愛好者現身

大家好,有些人還要加句「初次見面」。
我叫池澤春菜。

平時是靠動畫配音、唱歌或上上電視謀生,不過自己其實還是個科幻愛好者。但是,我真的只是單純喜歡科幻,沒有什麼值得拿出來談論的深度內涵,也沒有能夠公開闊論的知識,所以就是過著躲在暗處偷讀科幻作品的日子。
沒想到有一天,勘稱科幻重鎮、大本營、萬魔殿的《SF科幻誌》※1,居然會來向我邀稿(早川書房那邊好像傳來一陣聲音說「騙鬼啊,明明是妳去強佔人家的篇幅」……啊~啊~我沒聽~見)。
而且負責繪製插圖的還是coco老師※2。對了,在《今天的早川小姐》※3的廣播劇CD中,我是擔任早川小姐的配音,個人非常推薦這部作品。

就如大標題所言,我希望能夠藉此傳遞美妙的科幻情事,並且還會介紹一點點某個科幻愛好者在宇宙角落勉強度日、毫無美妙可言的日常生活。

起初,我是在父親的書櫃上邂逅了科幻。父親是名文字工作者,對小時候就已閱讀成痴的我來說,他的書庫是絕佳的閱讀來源。儘管那些書幾乎都是寫給大人看的,內容基本上非常艱澀,但裡頭充滿了文字,所以我就像著了魔似地一直翻閱。

話雖如此,但要一個小學生抱著福永武彥全集※4去學校,實在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因此,我的手自然而然地伸向了文庫本(註釋1)區。

我雪崩式地閱讀了霍根※5、克拉克※6、艾西莫夫※7、伊根※8、狄克※9、阿爾迪斯※10、海萊因※11、貝斯特※12、麥考菲利※13、貝爾※14、吉布森※15、拉克※16的作品,等我回過神時,發現自己在這段期間已經變成一個十足,而且是無可救藥的科幻愛好者了。

仔細回想了一下,對養成一個科幻宅來說,父親書庫裡的藏書可真是全方位,內容容易閱讀,題材又應有盡有耶。

但是我為什麼會選上科幻?
為什麼非科幻不可?

科幻可寫成SF,S指的是science,科學。
但是,只有這層涵義是不夠的。如果當中沒有滿溢出浪漫,就稱不上是SF。

對我來說,幻想著「如果是這樣就好了」、「如果是這樣就太有趣了」,然後再附加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釋,這才是SF。只是,這個合理解釋的部分,往往多是以科學來解釋。

然而,我認為這裡的科學並非是目的,頂多是種手段。
換言之,世界上最會幻想的作家刻畫出的文學、內容包含了希望與可能性的文學,才是所謂的SF。
因此,SF在我心中指的是「S:美妙的,F:想像」。(註釋2)

正因為科幻裡滿滿都是具有這般可能性的世界,所以我小時候才會著迷到那種地步吧。

即使現在早已長大,知道世界不如自己想像得璀璨,但科幻仍舊深深吸引我。反倒是變成大人後,更加覺得科幻作品中描繪的世界有多麼可愛。

科幻是種藉由人類想像力和文字料想推測,模擬未來的裝置;在科幻這個範疇內,接下來無論發生什麼情況,全都算是預料中的事。

不管是U化※17、大陸子彈列車※18、大流行疾病※19、超級電腦※20、沙漠化,還是無能政客引發的社會不安、日趨嚴重的年輕人不再XXX、虛擬偶像※21,科幻作品全都先一步寫了出來。至於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還有相關的解決辦法,別擔心,請交給科幻處理。

我是真心認為,小學若能有科幻課就好了。這也是為了培養出,面對任何問題都能靈活應對的科幻式思考,以及能以正向展望處理問題的優秀成年人。

科幻是屬於未來的文學。
所以我肯定會讀上一輩子的科幻作品。

我是名無懼的小不點科幻愛好者,會在世上某個角落吶喊對於科幻的悸動,希望各位讀者今後也能繼續關心我的點點滴滴。

註釋1:日本圖書出版的一種型式,以輕便、平價、小開本為訴求。
註釋2:日文美妙一詞????開頭發音為SU;F則源自於fact與fiction的合成語──faction。

20.都市與都市與科幻

我在〈流放至樂園夏威夷〉那篇曾寫到,我遭遇「尿布恐攻」,不知是誰把尿布沖進飛機的廁所,害我被迫留在夏威夷。我帶去看的書,數量是精密計算,沒想到居然多滯留了兩天!我浸泡在按摩浴缸裡,聽著椰子樹葉的摩擦聲和海浪聲,邊喝著熱帶水果飲,邊深刻體會夏威夷這塊土地和科幻有多麼不搭嘎。

但是,相反地。
世上也有與科幻十分契合的城市。
在我心目中,由臺北奪下最佳科幻都市大獎。
幾天前我去了第二十多次的臺灣,當時我深深地這麼認為。

用淺顯易懂的話語來說,應該就是「散發混雜的氛圍」、「充斥混沌的能量」、「新舊事物交融」這類的吧。

當地確實如此,譬如最先進的MRT※2,穿梭在感覺建成於百年之前的極老舊建築物之間;宛若仙人的老爺爺,悠然滑動著iPhone;猶如荒廢屋舍的店家前,用CD光碟組成的巴比倫塔就像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我喝著放有各種內臟肉、根本已經看不出是哪個部位的綜合麻油湯※3,邊快速轉臺看著世界各地的電視節目,身體內咕嘟咕嘟地湧出「這座城市本身就是科幻!」的感受。

根本用不著搬出巴奇加盧和吉布森的作品來當例子,亞洲和科幻本來就相當契合。

譬如曼谷搭上奈米科技※4。
臺灣配上Android※5。
孟買配上超高層建築。
新加配搭上電子世界※6。
巴庫配上光學迷彩。
啊啊,這樣的搭配實在迷人。

難得說到這個話題,我就憑藉個人武斷與偏見胡亂想像,試著媒合(笑)了世上國家和科幻。
北歐的降雪受控於精密的天候操控器,擁有機械身軀的麋鹿,在那樣的雪地中闊步前行。
嗯,很有畫面。
為了保護瀕臨絕種的物種,在非洲興建了超巨大的生物圈※7,並且命名為諾亞方舟。
嗯,濃濃的科幻味。

密克羅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的那些島嶼就不需多言了,曾經孕育出以上田早夕里老師為首,眾多名家的海洋科幻傑作。

中南美洲一帶則有古代外星人的遺跡,或是某天突然冒出的單一巨岩※8,上演《穿越時空的巨石碑》※8般的情節。

提到倫敦,當然就是蒸氣引擎,維多利亞時代+科幻也是個令人垂涎的組合。
但是……我單純是缺乏想像力和不夠用功,所以覺得美國的大都會區意外地難以想像。

加拿大也很匹配。由於眾多國籍的移民和睦地居住於此,因此感覺能建立起外星人移居地,就像日本鎖國時期對西洋的唯一貿易窗口「出島」。規模世界第一大的商場西愛德蒙頓購物中心(West Edmonton Mall),那裡完全就像宇宙移居地「Side6」※10(購物中心內有湖泊和海盜船喔。情況緊急時,根本就能起飛前往外太空啊)。也有人工雪、人工亞伯達牛※11之類的。

奧勒岡、猶他州、內布拉斯加州或懷俄明州或許有太空船出沒,說不定甚至有整個城鎮其實都是外星人。

紐約啊……唔唔唔。《超世紀諜殺案》※12、《銀翼殺手》※13、《鬼使神差》※14、《我是傳奇》※15、《尤比克》※16、《鋼穴》※17……這座城市雖然在非常多作品中出現過,但是我對城市本身並沒有太深的印象。也就是說,華盛頓也好,舊金山也好,只要是大城市都好,就算不是以紐約為舞台好像也沒差。真不知道是難以活用城市本身特色寫成故事,還是城市本身就沒有特色……

科幻是種對未知事物的興奮與砰然,或許因為如此,所以才容易連結到異國情調。當然也可能有科幻作品格局小到像是我家庭院,描寫半徑一百公尺以內的故事。但是,若是要擴大故事格局,讓情節精彩亮眼,這時果然會想添加異國情調(最濃厚的異國情調,應該就會是異星球情調了)。

我~好想去~未知的城市~旅~行~喔。可是,如果可以,有一天我~更想去~未知的星球~旅~行~喔。


●美妙用語集

1.無懼的小不點科幻愛好者現身

1  《SF科幻誌》SF????,創刊於一九九五年,日本唯一的科幻專門雜誌,對日本科幻界的發展有莫大的貢獻。二○一五年二月號起改為雙月刊時,有眾多讀者大嘆可惜。

2  coco  二○○七年將發表於部落格的漫畫《今天的早川小姐》集結成冊出版後出道。休假日時,會大量閱讀書籍,或大量拍攝昆蟲的照片。

3  《今天的早川小姐》  今日?早川??,主角群為科幻愛好者的早川量子(池澤春菜)、驚悚作品狂的帆掛舟(淺野真澄)、好讀純文學的岩波文子(大原清)、輕小說粉的富士見延流(廣橋涼)和喜歡珍稀書籍的國生寬子(澤城美雪)。這本全彩漫畫赤裸地描繪五名嗜書女子,感覺很宅又有點可悲的生態,因而大獲好評。目前已出版三集,二○一○年發行廣播劇CD,上述括號內人名即為負責該角色的聲優。配音陣容相當豪華啊。

4  《福永武彥全集》  第一卷裝在硬盒中,高兩百五十七公釐,寬一百八十四公釐,厚四十二公釐,重七百八十七公克。

5  詹姆士‧霍根  James Patrick Hogan,一九四一年生,二○一○年卒,出身英國的科幻作家。以一名硬科幻的作家而言,他在日本受歡迎的程度高於海外(榮獲星雲賞三次),也曾以嘉賓身分,參與第二十五屆日本科幻大會。代表作有《星辰的繼承者》、《創世紀機械》(The Genesis Machine)等。

6  亞瑟‧克拉克  Arthur Charles Clarke,一九一七年生,二○○八年卒,出身英國的科幻作家。他擁有爵士封號,是位代表科幻界、名聲響噹噹的超級大人物,與以撒‧艾西莫夫及R‧A‧海萊因並稱三巨頭(big three)。他的文風以富含科學知識的硬科幻為基底,著有《童年末日》(Childhood's End)等眾多代表作。

7  以撒‧艾西莫夫  Isaac Asimov,一九二○年生,一九九二年卒,美國科幻作家。擁有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富含理論的風格為行文特色,曾提出著名的機器人三定律。除科幻題材外,還寫有推理、非小說類科學作品等,是聞名遐邇的多產作家(著作超過三百本)。代表作有《鋼穴》、《基地》(Foundation)等。

8  格雷格‧伊根  Greg Egan,一九六一年生的澳洲科幻作家。以硬派文風聞名,喜好運用最尖端的科學理論。不愛公開露面一事也相當著名。代表作有《宇宙消失》(Quarantine)、《大流散》(Diaspora)等。

9  菲利普‧狄克  Philip Kindred Dick,一九二八年生,一九八二年卒,美國科幻作家。寫有為數眾多的短篇和長篇作品,前者猶如創意故事的範本,後者雖然偶有叨絮繁雜的情節,卻充滿宛若迷宮的魅力,至今仍擁有一票死忠書迷。改編為電影的作品眾多也是一大特徵(雖然都是在他死後才改編)。他在創作時雖然常寫被妻子折騰的主角,不過本人倒是個結過五次婚、離過五次婚的超級現充(註:日本網路用語,指現實生活很充實的人)。寫有《銀翼殺手》(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火星的時空穿越》(Martian Time-Slip)、《高堡奇人》(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等眾多代表作。

10  布萊恩‧阿爾迪斯  Brian Wilson Aldiss,一九二五年生,英國的科幻作家與評論家。六○年代科幻新浪潮(new wave)運動的核心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地球的悠長午後》、《孩童消逝的行星》(Greybeard)。此外,彙整科幻史的非小說類作品《十億年的科幻饗宴》(Billion Year Spree)和《一兆年的科幻饗宴》(Trillion Year Spree)也相當著名。

11  R‧A‧海萊因  Robert Anson Heinlein,一九○七年生,一九八八年卒,美國科幻作家。與艾西莫夫及克拉克並稱科幻界三巨頭。行文兼具鷹派和自由主義者的風格,因此在左派右派雙方中都有擁護者和貶斥者,從某個角度來看,是個極富美國作家風格的人。本以為他應該都寫些豪邁的冒險類科幻作品,或充滿社會批判的假定未來史類科幻作品,沒想到還寫有大膽觸及宗教與性的科幻作品,題材廣泛也是他的一大特徵。代表作有《宇宙戰士》(Starship Troopers)、《怒月》(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異鄉異客》(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等。順帶一提,日本科幻愛好者十分推崇的《通往夏天之門》(The Door into Summer)一書,在美國本土並沒有那麼受歡迎。

12  阿爾弗雷德‧貝斯特  Alfred Bester,一九一三年生,一九八七年卒,美國科幻作家。擅長阿爾迪斯提倡的「寬屏巴洛克」(Wide-screen Baroque)科幻風格,為一種絢爛華麗的文風,橫跨時間與空間,充滿大場面的情節與伏筆,他也是此類文風的著名作家。科幻作品數量之所以不多,可能是因為他還從事過廣播劇及電視劇的編劇、一般雜誌的編輯和負責漫畫情節等的漫畫劇作家等許多其他工作。代表作有《被毀滅的人》(The Demolished Man)、《虎啊!虎啊!》。此外,日本曾彙編出版其短篇作品集《祈願星辰,得願星辰》(願?星、??星)。

13  安妮‧麥考菲利  Anne Inez McCaffrey,一九二六年生,二○一一年卒,生於美國的愛爾蘭作家。她筆下的主角多為擁有堅強意志的女性,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熱門系列作,其中以「神龍紀元:飛龍騎士」(Dragonriders of Pern)系列與「歌唱船」(The Ship Who Sang)系列最為出名。特別是《神龍紀元:飛龍騎士》一書,更讓她成為首位獲得雨果獎和星雲獎的女作家。

14  葛瑞格‧貝爾  Greg Bear,一九五一年生,美國的科幻作家。也是同為科幻作家的波爾‧安德森(Poul William Anderson)的女婿。以描繪奈米技術失控的《血腥樂章》(Blood Music),和火星獨立運動的《火星動盪》(Moving Mars)為首,寫有許多納入最新科學知識,描繪世界情勢變化,格局龐大的作品,此為他的一大特徵。

15  威廉‧吉布森  William Ford Gibson,一九四八年生,出生美國,現居加拿大的科幻作家。為八○年代賽博龐克科幻運動的核心人物,更是「電子世界(Cyberspace)」一詞的創造者。擅長描繪科技發展下,文明及人類本身產生的變化,著有《神經喚術士》(Neuromancer)、《差分機》(The Difference Engine)等作,前者為電子世界三部曲的首部曲,後者則是與同為賽博龐克科幻風格的代表作家布魯斯‧斯特林(Bruce Sterling)合著,內容為改變歷史的科幻作品。

16  魯迪‧拉克  Rudy Rucker,一九四六年生,美國科幻作家、數學家。作品中雖會運用大量的高難度數學或物理學理論,但又會藉由詼諧的故事發展,讓讀者感到目瞪口呆,此種應該稱為幽默硬科幻的文風即為他的作品特徵。此外,他也以專家身分撰寫了許多科學解說書籍。代表作有起於《軟體》(Software)一書的軟體四部曲、《時空統御者》(Master of Space and Time)。

17  U化  U字是ubiquitous的縮寫,此英文單字意為「遍布四處」。此字若是用在科技相關領域時,指的是在使用者料想不到的機器中,也有內建電腦的情況,在日本也可稱這種情況為「電腦無所不在」。「U化社會」指的是一種概念,意為社會環境在人眼不可及的狀態下,已被電腦全面控制。

18  大陸子彈列車  奔馳於海面上,串接各大陸的超高速列車。是種令人懷舊的創意概念。也曾出現在電視動畫《勇者特急隊》(勇者特急??????)等作品中。

19  大流行疾病  死亡率高、危險性強的傳染病廣泛流行,導致疫情擴大至全球之際,會使用此字表示這種情況。現今,世界衛生組織正在警戒、可能爆發大流行的疾病有炭疽病、禽流感、登革熱、流感等十九種。

20  超級電腦  說到從前科幻作品中出現的超級電腦,都是像座小山般的巨大物體,並且還會企圖背叛人類,征服世界,而現今的超級電腦,則是設計成超高速運算機,用來進行科學技術相關的龐大演算。

21  虛擬偶像  以電腦製作的偶像,是種不具實體的虛構存在。virtual idol是日本創的英語詞彙。一九八五年的動畫《無限地帶23》(?????23)中登場的時祭伊芙一角,大概是虛擬偶像的濫觴。說到現在最有名的線上虛擬偶像,當然非「把你給MIKUMIKU喔」的初音未來莫屬。

20.都市與都市與科幻

1  第二十多次的臺灣  在這之後每年也都不停地造訪臺灣好幾次,結果訪臺次數好像已經近五十次了……。

2  MRT  正式名稱為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Taipei Rapid Transit System)。穿梭於臺北市區的地下鐵和地上鐵的總稱。非常方便。

3  綜合麻油湯  以草藥用生薑、米酒、麻油、雞肉煮成的湯品。能暖身、營養豐富,被視為產後調養時不可或缺的餐點。綜合意為湯品裡放入了雞的各種部位。

4  奈米科技  製造、運用極小尺寸(奈米等級)機器的技術。目前還未普及。
5  Android  意指與人類極為相似的人造人。最近,則是用來指稱谷歌智慧型手機用的作業系統。
6  電子世界  或稱電腦空間,英文為cyberspace。是個透過電腦製作,以檔案組構出的虛擬空間。
7  生物圈  biosphere,意指生物生存的區域。此處指的是在巨大密閉空間建構的人工生態系「生物圈2號」(Biosphere2)。
8  單一巨岩  monolith,意指單一的巨大岩塊。於科幻領域中,指的是出現於亞瑟‧克拉克《二○○一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一書的神祕石板。

9  《穿越時空的巨石碑》  The Chronoliths,羅伯特‧查爾斯‧威爾森(Robert Charles Wilson)的科幻小說,此作中不斷有巨大的石碑從未來傳送而至。

10  Side6  電視動畫《機動戰士鋼彈》中,於地球衛星軌道上建構的太空移居地群之一。位在拉格朗日四號點附近,於地球聯邦和吉翁公國的戰爭(所謂的一年戰爭)開打時,宣布中立。簡單來說,這裡就是主角碰到爸爸、宿敵和心儀的美女的地方。

11  亞伯達牛  加拿大亞伯達州特產的牛隻。據說在亞伯達州,牛的數量比當地人口還多。瘦肉部位的美味是特色所在。

12  《超世紀諜殺案》  Soylent Green,一九七三年上映的反烏托邦科幻電影,由李察‧費里沙(Richard Fleischer)執導,卻爾登‧希斯頓(Charlton Heston)主演。希斯頓好像有段時間只演出《決戰猩球》(Planet of the Apes)、《最後一個人》(The Omega Man)這類黑暗的科幻電影。原著是哈里‧哈里森(Harry Harrison)寫的《讓地方!讓地方!》(Make Room! Make Room!),但是電影幾乎是不同的故事(順帶一提,《讓地方!讓地方!》是本傑作,還沒看過的人值得一讀)。「綠色餅(soylent green)是○○作的!」(已防雷處理)是句名流電影史的臺詞(或許吧)。

13  《銀翼殺手》  Blade Runner,一九八二年上映的科幻電影,由哈里遜‧福特(Harrison Ford)主演,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執導。改編自菲利普‧狄克的《銀翼殺手》,但是包含基本設定在內,電影情節和原著差異甚巨。電影以當時開始流行的賽博龐克科幻為風格,具有強烈的意象,大大影響了之後的科幻作品,對近未來世界的視覺表現。描述在近未來,賞金殺手於反烏托邦化的美國,追捕逃亡中的人造人(電影中稱之為複製人(replicant))。整體特徵在於,相較於原作,電影更著重描寫人造人,主角的設定和結局也和原作截然不同,但是故事主軸則是和原著相同。在終年降雨不斷的陰鬱大都市裡,英、日語混雜交錯──如此的意象,奠定了日後科幻作品中對近未來的描寫方式,至今都還留有莫大的影響力。強力????!(註:電影中有一幕出現十分顯眼的巨大影像廣告,廣告中是一名身穿和服的女性,和這幾個日文字。此字中譯為「強效WAKAMOTO若元錠)。

14  《鬼使神差》  Batteries Not Included,一九八七年上映的科幻電影,潔西卡‧坦迪(Jessica Tandy)主演,馬修‧羅賓斯(Matthew Robbins)執導。宛如小飛碟的飛行生物很可愛。

15  《我是傳奇》  I Am Legend,二○○七年上映的科幻電影,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 )主演,由佛蘭西斯‧路易斯(Francis Lawrence)執導。改編自李察‧麥森(Richard Matheson)的同名小說,這是繼一九六四年的《一個人的地球》( The Last Man on Earth ) 、一九七一年的《最後一個人》後,此作第三度搬上大螢幕。文明毀滅後的紐約街景實在震撼,令人印象深刻。

16  《尤比克》  Ubik,菲利普‧狄克撰寫的科幻小說。書中滿是具有預知能力者對抗反能力者、時光倒流、人型炸彈等,狄克擅長描寫的道具裝置,是本充滿狄克元素的傑作,能夠盡情品嘗日常生活逐漸崩解的感受。

17  《鋼穴》 The Caves of Steel,以撒‧艾西莫夫創作的科幻推理小說。以未來的地球為舞臺,這時的人們居住在圓頂都市中,內容描述人類和機器人刑警搭檔,大顯身手,追查令人費解的殺人事件謎團。「機器人三原則」也是出自本書,同時還是串聯起日後「基地」系列的未來史作品,而且推理的整體架構亦十分嚴謹,是本值得一讀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