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聽見宋朝好聲音:宋詞那些人、那些故事

LEARN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尋找故事開始的地方:故事點石成金30法,人人都能創造自己的成名作
蔡淇華故事法+寫作法套組:《尋找故事開始的地方》+《寫作吧!》全系列
怦然心動的文學課
牠們的情愛:動物的求偶心計與生殖攻防


有一種豁達,叫「蘇東坡」:賞讀詞人的快意人生(VE00062)

類別: 親子‧童書‧青少年>LEARN
叢書系列:LEARN
作者:蘇淑芬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7日
定價:380 元
售價:30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72頁
ISBN:9789571397740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第一章 心態樂觀: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人的眼光決定一生的高度與長度。
樂觀的心是一把通向光明的鑰匙,能一一解開生命的死結。

樂觀的人在每次危機中都能看到機會,而悲觀的人只會在每個機會中看到危機與困難。

蘇軾是樂觀的人。林語堂說他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當「憂患來臨,一笑置之」,甚至想辦法超越困境。這是蘇軾的生命特質,也是他能在困難中,活得逍遙自在的祕訣。他能在人生低谷看到藍天。他心存盼望,總是堅持著美善的力量,期待在黑暗中,看見天邊露出的一道曙光,並相信人生一定能逆轉勝。

當一個人心中懷抱希望時,生命就會流露出一股濃郁的馨香,吸引蝴蝶、蜜蜂成群飛來,採蜜戲飛,散播生命的種子,以致人生處處繁花處處錦,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量,感染其他的人。如果能在人生狹窄處,心中預見前景寬闊的喜悅,就不會懷憂喪志,向環境低頭。

我們若能學習東坡樂觀、幽默的人生觀,在人生逆境時,打開胸襟,調整眼光,就會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

眼見不可信,永遠往正面想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蝶戀花?密州上元〉

解讀

在杭州過元宵節時,明月皎潔如霜,月下的人,美得像是畫中人。在紗帳裡,歌女吹笙,麝香撲鼻,美音芳香,空氣清潤,馬蹄旁沒有沾染一點塵埃。

在密州這個寂寞的山城裡,冷清得讓人衰老。過元宵節時,只聽到吹簫打鼓的聲音,前去一看,竟然繞入村民正在舉行祈求豐年的社祭。在燈火稀少、霜露降下的傍晚,陰暗昏沉的野外,似乎要下雪了。

每個人看雪的心態是不同的,熱帶的人看到銀白色的雪花,興奮得尖叫。但遠行出征的人看到滿天昏暗,厚雪積地,卻是擔心焦慮。李白〈行路難〉說:「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描寫渡過黃河時,被「冰」阻絕去路,想登上太行山時,前路卻被雪覆蓋,暗指人生行路艱難,在詩詞中的冰、雪,象徵人生多險阻、不順遂。

然而蘇軾看到陰暗的天空,快要下雪了,眼裡卻是充滿生命的契機。

蘇軾因反對新法,自求外放到杭州當通判(副市長),三年後,調到密州(山東諸城)當知府,名義上是升官,但物質條件差多了。宋朝的杭州屬上京,是魚米之鄉,地位僅次於四京:東京汴州城(開封府)、西京洛陽(河南府)、南京商丘(應天府)、北京大名(大名府)。而密州乾旱嚴重,常有蝗災,百姓沒得吃,就去當強盜。所以蘇軾在〈超然臺記〉稱密州「盜賊滿野」、「齋廚索然」,廚房空蕩蕩。

蘇軾剛從杭州來到密州上任,老友李常(字公擇)在齊州(濟南)當知府,寫信來問候,蘇軾有詩說:「綠蟻沾唇無百斛,蝗蟲撲面已三回,磨刀入谷追窮寇,灑涕循城拾棄孩。」酒還沒濾清時,浮起的微綠色酒渣,細小如蟻,稱綠蟻。他到密州不僅沒好酒喝,蝗蟲已啃蝕農作物三次,禾黍全被啃光,害得百姓沒收成、沒飯吃,不得不丟棄嬰孩。蘇軾被搞得焦頭爛額,不僅要忙著追逐窮寇,還要流著淚撿拾被丟棄的孩子。

有一回,他和同事劉庭式沿著城牆根挖野菜時,發現一個用破布包裹的棄嬰,就將棄嬰抱回府內撫養,並下令州府官員到野外撿棄嬰,幾天時間,州府中就收養近四十名棄嬰。他還拿出「勸誘米」(救濟米)做棄嬰的專用糧,同時把撿來的棄嬰寄養在百姓家,每個棄嬰每月發給六斗粟米,共養活數千人。蘇軾是中國最早創立寄養制度的人。


這首詞寫上元節景象,就是元宵節,又叫燈節。宋代元宵節遠比春節熱鬧、隆重。上元還是過年期間,「三五」之夜即元宵夜。唐代元宵前後三天最熱鬧,十四日試燈,十五日放燈,十六日收燈,但宋太祖覺得節慶時間不夠長,改為正月十四到十八日,此五天「金吾弛禁」,沒有夜禁,可以通宵狂歡作樂,出入無阻。

元宵放燈期間,北宋皇城的宣德門廣場上,早早就用竹木、彩帛搭建成巨大的燈山,一入夜萬燈齊亮,金碧輝煌,廣場有如白晝。元夕二鼓時分,皇帝會駕臨宣德門,乘著小轎出來賞花燈,然後登上宣德門城樓,觀賞「元宵聯歡晚會」,並賞賜御酒。

元宵節除了賞燈,君民同樂之外,也是男女約會的好時機。皎潔的月色下,情感被催化,多麼浪漫。歐陽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元宵夜晚,青年男女都外出約會,在月色下談情、玩耍。

蘇軾想到曾在錢塘(杭州)度過三個元宵節。全城熱鬧非凡,燈火通明,人潮洶湧,盛況空前。燈月交輝下,男女老少個個美得像畫中走出來一樣。至於富貴人家慶賞元宵,又是另一種排場。「帳底吹笙香吐麝」是化用蘇味道詩:「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描寫杭州官宦家過節的繁奢情景,到處垂掛著紗帳,帳裡笙樂飄飄,空氣中飄著高雅的麝香味,連車馬走過都不會揚起一絲塵土,杭州的氣候好清潤,大家正歡度這有聲、有色、有味的佳節。

下片寫出密州上元的情景。住在密州,長年和弟弟分居兩地,整天公務繁忙,除了祈雨、捕蝗、拾棄嬰外,生活實在寂寞無聊,過了年又老一歲,詞情顯得沉重,眼中看到的是一片灰沉沉、靜悄悄的山城,一點都不像過年的氣氛,和杭州的熱鬧形成鮮明的對比。

密州也有音樂,只不過不是高雅的吹笙鼓瑟,而是農人在土地廟裡祭神,擊鼓吹簫嗚嗚然的響聲。天一黑,燈火零零落落的,只見寒霜夜露慢慢飄下,雲層低低,感覺快要下雪了。在寒冷的元宵節,看到這種天氣,可能很多人就要抱怨了,為何美好佳節卻是天昏地暗,空曠淒涼?

蘇軾不但沒有負面情緒,反而調整眼光,心存盼望,只要下雪,蝗蟲就遇到剋星了。

密州天乾物燥,加上蝗蟲為虐,民生窮困。為了改善當地的劣勢,首要滅蝗,他對捕蝗蟲很有經驗,在鳳翔、杭州都曾捕過。但密州蝗災嚴重多了,蝗蟲性喜溫暖乾燥的天氣,而密州久旱,因此孳生大量的蝗卵並吞食禾田,破壞農產品,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發生饑荒,故有所謂「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禾黍被蝗啃蝕都快乾死了,於是蘇軾到常山求雨,因常山「祈雨常應」,希望降下雨水解除旱象。同時積極找出對付蝗蟲的方法,利用火燒、泥埋和撲打來消滅蝗蟲卵。

他剛到密州時就看到契機,曾寫〈雪後北臺書壁〉之二,後面有王十朋註:「蝗遺子於地,若雪深一尺,則入地一丈。麥得雪則滋茂而成稔歲,此老農之語也。」北臺就是超然臺,下雪後的超然臺,「雪深一尺,蝗蟲子就入地一丈」,眼前這場大雪幫忙滅蝗,蝗蟲子深埋在地下,麥田被雪覆蓋,來年會長得茂盛,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好。從這場雪預見來年的豐收。

第二年,他有〈出城送客,不及,步至溪上〉詩之二:「今年好雨雪,會見麥千堆。」因為有好的風雪覆蓋,使蝗蟲深入地土,才會有好的收成。

蘇軾是個好父母官,永遠正面看待一切,當天地昏沉,風雪欲來時,沒有抱怨、恐懼,而是樂觀期待大自然的禮物,看見老天賜下的瑞雪,使蝗蟲子深埋地下,不再危害百姓。

這是我們該學習的,面對生命中的逆境與不定時,更要正面看待,凡事盼望,沒有永遠的乾旱與蝗災,沒有永遠的衰境與不幸,事情總有轉機,就像天黑後一定有黎明,雨過後必有天晴,寒冬過後就會有春天,凡事抱著盼望就能天高地闊,等待事物轉圜。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