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
內文摘錄

LEARN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尋找故事開始的地方:故事點石成金30法,人人都能創造自己的成名作
蔡淇華故事法+寫作法套組:《尋找故事開始的地方》+《寫作吧!》全系列
怦然心動的文學課
牠們的情愛:動物的求偶心計與生殖攻防


社企是門好生意?社會企業的批判與反思(VEL0040)

類別: 親子‧童書‧青少年>LEARN
叢書系列:LEARN
作者:徐沛然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23日
定價:360 元
售價:284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88頁
ISBN:9789571375953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第五章:微型貸款:一顆包裹糖衣的毒藥?

二○一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在北非的突尼西亞(Tunisia)首都突尼斯(Tunis)所舉辦的世界社會論壇(World Social Forum)中,舉辦了一場主題為「滾開!微型貸款,滾開!」(Go away, microcredit, go away!)的座談會。在會中,解除第三世界債務委員會(CADTM)的印度研究員蘇荷文‧達哈(Sushovan Dhar)公開表示,微型貸款不僅沒有達到扶貧的效果,甚至還讓許多窮人欠下難以償還的債務。臺上來自摩洛哥(Morocco)、馬利(Mali)等國的婦女團體代表,異口同聲地控訴在地方社區推動微型貸款所造成的惡果。

長期以來,微型貸款(microcredit),或者更廣義的微型金融(microfinance),被認為是扶助窮人脫貧的有效工具,因而受到大力推廣。然而,這場座談會的內容,似乎和微型貸款的立意相悖。微型貸款出了什麼問題嗎?為什麼第三世界國家的草根組織會大力反彈?為什麼一個關注第三世界債務問題的國際組織,會反對微型貸款,甚至為此進行反對倡議?

尤努斯的葛拉敏銀行

二○○六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以創辦「窮人的銀行」獲獎。他看到孟加拉的窮人因缺乏資金改善生活與生產工具,同時深陷傳統高利貸的迴圈中無法脫貧。而傳統銀行業者因不信任窮人的還款能力,將窮人拒於門外,不願意貸款給窮人。然而,尤努斯認為,很多時候只需要一點點的資金,窮人就有可能因此獲得翻轉的機會。

在尤努斯所著《窮人的銀行家》一書中,他舉了一個案例。一九七四年,尤努斯在鄉村遇到一位貧窮的婦女蘇非亞(Suffa Begum),蘇菲亞每天跟大盤商借五塔卡(taka,孟加拉貨幣單位),相當於二十二美分(約臺幣七元),以購買材料編織竹凳。而每個竹凳賣回給大盤商的價格是五‧五塔卡。蘇非亞辛苦一天只能編好一個竹凳,於是她的收入一天僅○‧五塔卡,相當於兩美分。尤努斯指出,蘇非亞因為欠缺二十二美分的資金,所以只能被迫接受大盤商惡劣的剝削。而如果她跟高利貸借錢,日息可能就高達十%以上,並不划算。這時候,如果有銀行能夠以合理的利率借貸給她,或許蘇非亞在市場上賣出產品之後,就能賺取更多收入,進而改善生活。

尤努斯認為,蘇非亞的遭遇並非個案,而是窮人普遍的處境。尤努斯強調,窮人擁有智慧和能力,也充滿創業精神,只是缺乏資金和機會。如果提供窮人資金和機會,他們就會展現出驚人的活力與創意,透過自己力量脫離貧窮。因此尤努斯自一九七六年開始著手創辦葛拉敏銀行(Grameen Bank),以窮人,特別是婦女為主要放款對象,無須抵押或擔保即可借款,並透過一系列機制確保他們將錢用於改善生活,並確保如期還款。葛拉敏銀行的高還款率(接近百分之百),扭轉了窮人不會還錢的刻板印象,並成功地將經營規模不斷擴展。微型貸款的作法與理念,逐漸推廣到世界各地,諾貝爾獎委員會宣稱微型貸款是「一個有史以來在消除貧困問題上最有力的武器。」,聯合國亦將二○○五年定為「國際微型貸款年」。

全球微型貸款迅速成長

根據微型貸款高峰會(Microcredit Summit Campaign)組織所發布的《二○一五年微型貸款運動狀況報告》資料,至二○一三年底為止,全球微型貸款的客戶數多達二‧一一億,其中符合每日低於一‧九○美元的極端貧窮家庭數為一‧一四億。如果以一個家庭平均五人估計,全球共有約十億人受到微型貸款的影響。而在一九九七年時,全球微型貸款的客戶數僅為一千三百萬戶。在十六年裡,微型貸款的使用人數成長為十六倍。
不僅客戶數成長,貸款的總額也不斷攀升。英國蘇賽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發展研究所學者菲利浦‧梅德(Philip Mader)表示,自二○○二至二○○九年間,全球微型貸款每年成長的幅度為十七%至七十八%之間。自二○○九年至今,平均年成長率為十%。而根據微型金融資料庫MIX所蒐集的資料,二○一二年全球一千兩百五十七間微型貸款機構的貸款餘額,一共為一千零七億美元。

微型貸款的規模持續擴大,代表著滿足了越多窮人的需求。尤努斯本人深信,透過微型貸款,我們可以打造一個沒有貧窮的世界。然而,微型貸款的真相恐怕沒有這麼美好。

印度安德拉邦微型貸款危機

二○一○年,印度的安德拉邦(Andhra Pradesh)爆發平民自殺潮,當地官員宣稱多達七十人(也有一百二十多人的說法)因無力償還微型貸款債務,而陸續走上絕路。同時也有婦女組織行動,抗議微型貸款的利率過高,讓民眾難以負荷。連續自殺事件爆發後,安德拉邦政府宣布將取締浮濫放款的行為,並立法加強管制微型貸款機構。此舉又進一步降低民眾對放款機構的信心,不僅還款違約率增加,投資者意願也大減,數間微型貸款機構關門倒閉,引起了一場印度的微型貸款危機。

印度一直是微型貸款成長最為迅速的國家之一。自二○○五年到二○○九年,印度微型貸款總額從二‧五二億美元增加到二十五億美元,短短幾年成長將近十倍。其中,全印度的微型貸款又有三十五%集中於安德拉邦。前述五年間,印度微型放款的投資報酬率由五%大幅上升到二十%,吸引大量國際熱錢和跨國公司投入。國際微型貸款評級機構( Micro-Credit Ratings International)的印度辦公室負責人桑傑‧辛哈(Sanjay Sinhah)曾於二○○六年表示,印度有近一千間微型貸款機構。根據另一份資料指出,二○一○年八月印度已經有超過三千個微型貸款機構,顯示貸款機構在印度擴張迅速。短期內迅速擴張,帶來的影響包括銷售人員培訓不足,以及不同機構搶奪客戶所帶來的過度放款問題,甚至在同一個村莊內有多達四五間不同的微型貸款機構對民眾重複放款。多個債務複利滾動,長期累積下來,使得借款人無力償還,最終只能違約或是走上絕路。而一個號稱要幫助窮人的機制,反過來逼死窮人,不得不讓人質疑,微型貸款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媲美信用卡的循環利率

事實上,微型貸款的推動一直存在各種爭議,其中包括微型貸款的高額利率。以尤努斯創立的葛拉敏銀行為例,他們提供的貸款年利率約為二十%,幾乎相當於我們平常所使用的信用卡利率。而在各國國內成立的微型貸款機構的年利率大多落在二十%至六十%之間,甚至在墨西哥曾出現過年利率超過一○○%的案例。儘管做為一種扶貧工具,微型貸款的利率似乎比一般人想像的還要高,但仍舊比傳統以日記息的高利貸來得低,而這也是微型貸款對借貸者最有吸引力之處。

儘管也有研究指出,微型貸款機構的經營成本比想像中來得高,所以高利率反應的是高經營成本。但從許多商業銀行或企業紛紛投入微貸業務,以及整體微貸市場擴張的情形來看,微型貸款恐怕是筆利潤豐厚的生意。(如前述資料,二○○九年印度的微貸投資報酬率達到二十%)這樣的高利率,似乎對於一般大眾對「扶貧」的公益想像有不少落差。同時,以營利為導向的銀行,以及商業微型貸款機構,為了業績與營收,往往傾向浮濫放款。

窮人的創業精神

微型貸款提供資金可以讓窮人改善生活,其中一個說法是因為窮人富有創業精神,然而這個說法值得商榷。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二○○九年一份研究指出,大多數開發中國家有三十%至五十%的非農業人口是自營作業者。在某些極端貧窮的國家,這個比率往往更高,例如孟加拉是七十五‧四%、迦納是六十六‧九%。而在已開發國家則正好相反,平均只有十二‧八%的非農自營作業者。我們可以看到,發展中國家的自營作業者比例明顯高於已開發國家,然而這顯示發展中國家的民眾更富有創業精神嗎?事實上,反而是因為貧窮國家往往缺乏足夠的工作機會,且單一收入來源通常不足以維生,使得民眾必須透過做小生意、打零工等方式,從多元管道賺錢才能滿足生活所需。

密西根大學商學院教授阿諾‧卡納尼(Aneel Karnani)在〈小額貸款搞錯了方向〉(Microfinance Misses Its Mark)一文中指出,「事實上,大多數小額貸款客戶不是主動去選擇當微型企業的企業家。如果可能,他們更願意到工廠工作,領取一份合理的報酬。『窮人企業家』這個稱呼太過浪漫。」他認為,創造穩定的就業機會,支付合理的工資,才是消除貧困的最好方式。他引用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的說法:「沒有什麼比就業更能有效地扶貧」。透過提供資金幫助窮人創業而改善生活的方式,也忽略了創業的風險。沒有什麼生意穩賺不賠,同時窮人往往也是風險承受能力最差的一群人。況且,以微型貸款的高利率來說,窮人貸款創業不能僅僅餬口而已,如果沒有辦法創造二十%至五十%的超高投資報酬率,所有的獲利只會被貸款利息吃掉,甚至因此負債。這樣高的經營門檻恐怕不是所有人都能輕易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