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六八學運之城
我的家鄉是文學:文學教宗萊西—拉尼茲基

春山出版

【類別最新出版】
例外狀態(重譯本)
海島核事:反核運動、能源選擇,與一場尚未結束的告別
憂鬱的編年:電影《憂鬱之島》與香港的身分探詢
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
春日的偶遇:白色恐怖、我的阿公黃溫恭與家族記憶追尋


美茵河畔思索德國:從法蘭克福看見德意志的文明與哀愁(WT01001)
Denke ich an Deutschland am Main

類別: 總經銷代理>春山出版
叢書系列:春山出版
作者:蔡慶樺
出版社: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2019年01月25日
定價:460 元
售價:363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16頁
ISBN:9789869735902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六八學運之城我的家鄉是文學:文學教宗萊西—拉尼茲基



  六八學運之城

當我還在法蘭克福工作的時候,認識一位在法蘭克福度過六?年代的朋友。在一次聊天中我提起,正計劃寫一本關於法蘭克福的書,其中有一篇要談學運。他很高興地說,是的,談這座城市不能不談起那個年代的學運,並從家裡拿了張剪報給我看,那是一九六八年,學生們手牽著手上街抗議。他說:你看到了嗎,我就走在第一排。

有意思的是,他本身是法學博士,談起世界各國挑戰政治秩序的運動時,總認為改革甚至革命,不管訴求多麼正當,還是得確定民主憲政的體制不被動搖。但在一九六八年時的他所加入的學運,其實是全面質疑戰後西德體制正當性的。那個年代,對於許多法蘭克福的大學生來說,是生命中難以忘記的一部分。每個人都無畏地走上街頭,覺得這個國家因為自己的行動,正在往更好的地方去。對他們來說,不再能把未來寄托給正在當權的上一代,因為這些人在第三帝國的十二年期間是臣服於獨裁之下的子民,到了共和國時期又未能對下一代交代當時的歷史真相,不提責任,想當成一切都不曾發生。可是對青年人們來說,一切都曾真實的發生,而且,不正確的事情還在繼續發生中。例如西方國家對第三世界的殖民主義、資本主義對勞動階級的剝削、高等教育的僵固與無批判性、西德在越戰與冷戰中與美國的合謀。

這個反叛的學生世代,剛好在思想上也遇到了理論革命的六?年代。戰後二十年保守主義並沒有讓德國變得更好,自由主義又僅是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共犯,可是學生們又無法全然接受傳統的左派語彙,因為馬恩所使用的階級、無產者、生產關係、歷史唯物論等等分析方式已過時,一百多年來始終不見左派所允諾的革命。於是,學生們不只挑戰上一代的政治立場,也拒絕上一代的理論宏大敘述,各種新的主體、階級等等以往的社會理論概念退位,尋求社會結構之缺口的「後」思潮興起。霍克海默、阿多諾、哈伯瑪斯等法蘭克福的哲學家們提供的批判理論,缺乏革命的力量。學生們學習了老師所教授的反叛精神,但又相信,要改變這個體制,他們必須更激進,甚至更暴力。

把學生推向街頭的事件中,最具決定性的,是警察槍殺學生,以及學運領袖杜區克遭受右派激進者暗殺,這些暴力事件讓學生相信不可能再任由國家權力宰制,必須起而反抗。於是學生們從課堂上走向了街頭,又走回課堂占領高等教育殿堂,想發動一場從下而上的政治、生活與思想革命。所以整個六?年代末到七?年代,學運浪潮席捲整個聯邦共和國。所謂的一九六八分子(1968er),也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奪得了發言權,在政治論述、社會哲學思想、左派理論、文藝創作等領域都想像如何改變世界,累積了極為豐富的成果。倘若我們要理解戰後德國歷史,絕對不可能略過一九六八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