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越南第1課:讓你學會一秒分辨南北越人
CP值破表!留學泰國名校,全球排名高、學費便宜

寫樂文化

【類別最新出版】
木作‧系統櫃,全能收納訂做聖經:拿給師傅就能用!最強美型空間+人體工學尺
小宅試驗:從5坪到15坪,《Never Too Small》頂尖設計師不將就的小坪數生活提案
《小宅試驗+收納訂做聖經》雙書套組
追夢一家:時而堅韌、時而溫柔,那些神媽媽教會我的人生大小事
追夢一家【限量明信片贈品版】:時而堅韌、時而溫柔,那些神媽媽教會我的人生大小事


青年寫給青年的東協工作筆記(WW01028)──歷史、產業、生活、民情觀察

類別: 總經銷代理>寫樂文化
叢書系列:寫樂文化
作者:何則文、黃一展、林南宏等
出版社:寫樂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17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16頁
ISBN:9789869412599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越南第1課:讓你學會一秒分辨南北越人CP值破表!留學泰國名校,全球排名高、學費便宜



  越南第1課:讓你學會一秒分辨南北越人

越南是狹長形狀的國家,南北差距數千公里,領土面積相當於90%的日本,廣大領土及南北距離也發展出不同地域文化,南北越的差異之巨,甚至從一個人一開口就能馬上分辨出來,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兩地的不同?

國土的推進歷程
越南的主體民族京族,也被稱作越族,是發源於紅河三角洲的強悍民族,跟日、韓一樣自古深受漢文化影響。越南古代國家是以河內為中心開始發展,不斷往南擴張領土,一直到19世紀越南才完成今天形狀有如戴著斗笠、身穿奧黛窈窕淑女的形狀。
今天的越南領土過去為3個古代民族的生活場域,北部就是傳統京族的發源地,中部以峴港為中心,曾是古代婆羅門教國家占婆的文明核心,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包含胡志明市,原本是高棉帝國的一部分。
占婆跟安南對立了數百年,兩者的衝突甚至讓中國曾經介入調停過數次,隨著占婆勢力的不斷衰退,從16世紀開始,越南就不斷侵蝕占婆領土,就在1832年阮氏王朝的明命帝推行「改土歸流」之後,占婆這個國家完全滅亡。而在明命帝的擴張下,越南也佔領了下柬埔寨,成為越南現代領土的最後一塊拼圖。
不過領土問題一直到近代仍有糾葛,紅色高棉奪取政權後,曾經向越南提出要求,要它歸還湄公河三角洲的下柬埔寨,因而爆發了越柬戰爭,最後導致越南人民軍進入金邊推翻紅色高棉。
至今在許多柬埔寨人心中,仍把那塊土地當成是柬埔寨被侵略而失去的領土。柬埔寨仍有不少人以高棉舊名「普利安哥」稱呼胡志明市,意思是「王國的森林」。

飲食的北中南差異
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讓北中南越三地的飲食風情截然不同:例如北越著名的狗肉就是受到兩廣文化的影響;南越偏酸偏甜的風味則是高棉帝國飲食文化的殘存,許多南越料理使用的食材甚至會與柬埔寨料理更相近;而中越的料理,則因為最後的王朝阮朝曾經定都於順化,留下了皇室飲食,喜歡搭配各種小配菜,與南北都不相同。
氣候也成為影響飲食的一大因素,很多人都以為越南是個四季如夏、飲食酸辣的地方,殊不知在北越,冬天時的寒冷也完全不會輸給台北,北越的涼山省更有過下雪的紀錄。因此,北越的飲食較為清淡,處理青菜常常是直接用水川燙再沾醬油或魚露吃。代表的料理有烤肉米線(Bun Cha)。
中越則是有許多山區,潮濕加上冬天寒冷的天氣發展出鹹辣重口味的飲食,相較於南北,中部的料理最為精緻,用料以及調味都五彩繽紛,讓順化料理成為越南南北民眾都熱愛的食物特色代表,最有名的莫過於順化牛肉粉(Bun Bo Hue)跟豬肉蝦餅(Banh Khoai)。
南方熱情的艷陽讓南越人的字典裡沒有「寒冷」這個詞,肥沃的土壤也讓南方盛產各種水果蔬菜;南方料理喜歡用各種新鮮的香草香料、甚至椰奶入菜,受到法國跟廣東移民的影響較深,口味上除了酸辣外更偏甜,特色料理有越式煎餅(Ban Xeo)。
因為歷史因素,過去移居台灣的越南華人或新住民母親多半來自南越,所以台灣的越南料理多是南越口味,但其實越南料理的多樣化遠超過台灣人的印象,下次到越南,也可以來吃吃不同風味的中越北越料理。

一講話就知道是哪裡人
南北越最大的區別其實從講話就能分別,一個越南人可以輕易地從口音分辨對方從哪裡來,其實只要經過學習,任何外國人都能輕易分出南北越語言差異,因為南北越口音差異大到可能導致溝通上的誤解,法國統治時,殖民政府甚至把北中南腔調當成不同語言,分別以東京語(Tonkinese)、安南語(Annamese)跟交趾語(Cochinchinese)稱呼。
從字母的發音方式就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越南字母中的「d」、「gi」,在北越音中發類似英語z/z/ 的音,在南越卻是比較像英語y/j/ 的發音。而「inh」這個韻母,北越發音類似「因」,南越卻是比較接近「恩」。
舉個例子,越文的家庭這個詞「gia inh」,河內腔發音類似「紮頂」,西貢腔卻是「鴨等」,所以外國人如果只學過一種腔調,到了越南的另一端,可能完全無法理解不同的腔調的越語,這也是許多學過越語的台灣人共同的回憶。
目前越南標準腔以河內為主,所以一般坊間學習越語都是以河內音為基準。南方人因為廣播、傳媒的關係都能理解河內腔,西貢腔對少數北方人理解上就有障礙,但基本上越南本地人還是能互相溝通。而海外的越南電視台跟越僑,因為多是越戰後的移民,仍以過去南越標準腔、西貢腔為主。
至於中越,又是一個不同於南北的存在,南北越雖然腔調差異甚大,但是有九成的單詞都是共通,中越則是連用語都與南北不同。例如越南話的「這裡」,南北都是「nay」,中越卻使用完全不同的「ni」;再比如「哪裡」,南北越都是「au」,中越又搞特例變成「mo」。
因此中越人講話,已經不是腔調不同,是單詞根本不通,南北越的人都有可能聽不懂,這種也形成很特別的鄉土認同意識─中越人到了外地異常團結,就算素未謀面,只要一知道是同鄉都會鼎力相挺。若在中越工作,學幾句在地方言絕對能很快能跟當地人打成一片!

南開放、北含蓄,民風大不同
北越作為越南發展的根源,傳統上被認為是比較保守的地方,也是受到共產黨影響最深的地區;相反的,過去法國殖民統治的「交趾支那」,以湄公河三角洲為主的地區,在歷史上就有更西化的傾向,加上南北分離的二十餘年,南越作為美國同盟曾經大量引入美國文化,也讓今天的南方更加的開放跟自由。北越人因為自古受到儒家傳統文化影響,溝通上更傾向高語境(High Context)表達,也就是表達上比較含蓄委婉,人與人相處更為嚴謹正式(這類型的極致代表就是日本人)。因此相較於南方,北越的許多觀念更接近傳統東亞儒家觀點,比如理財習慣更重視儲蓄、節儉,也更看重學歷文憑及身份地位。南方則受到熱情的太陽薰陶,加上有更多的西方影響,南越人多樂天,溝通上也更為直接,常常不加隱藏的表達出內心看法,也樂於接受外來事物帶來的改變。這種差異甚大的性格,讓南北越人在共事時常常發生誤解,北越人善於用隱喻的表達方式,常常讓直率的南越人不能理解目的為何。
而如同中國,南方經濟發展較北方為佳,但政治中心又位於北方,形成了南北特殊的二元對立情況,加上過去曾南北分治的戰爭歷史陰影下,在越南也有某種程度互相的地域歧視,或許下回問問越南友人關於「另一邊」的故事或評論,會有很有趣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