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

作 者 作 品

真理與方法:補充和索引

近代思想圖書館系列叢書

【類別最新出版】
明室:攝影札記
性史:第二卷 快感的使用
知識考古學
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分顛覆
性史:第一卷 知識的意志


真理與方法(BD0017)──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
Wahrheit Und Methode,Vols. 1

類別: 人文‧思潮‧趨勢>近代思想圖書館系列叢書
叢書系列:近代思想圖書館系列叢書
作者:漢斯-格奧爾格.加達默爾
       Hans-Georg Gadamer
譯者:洪漢鼎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3年10月15日
定價:600 元
售價:474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656頁
ISBN:9571308331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內 容 簡 介

本書問世於1960年,為本世紀繼胡塞爾的《邏輯研究》(1990)、海德格的《存有與時間》(1927)之後又一部重要的哲學經典著作。自問世以來,其影響不僅及於哲學與美學領域,更廣及文藝批評理論、歷史學、法學、神學等人文及社會科學。

正如本書副標題所示,《真理與方法》的目標乃是闡明「哲學詮釋學的其本特徵」。詮釋學脫離釋經學傳統,成為關於理解與解釋的系統理論,始於19世紀的德國哲學家施萊爾馬赫和狄爾泰,但是他們的詮釋學都沒有超出方法論與認識論的範疇。一直要到海德格將此古典詮釋學轉變為存有論的研究之後,詮釋學始發展成為關於理解、意義、人的存在的普遍哲學。加達默爾此書即是站在海德格的基礎上,完成哲學詮釋學的集大成之作。因此,本書也標幟著西方人文思想的大轉折。

在本書中,作者試圖以藝術經驗裡真理問題的展現為出發點,進而探討精神(人文)科學的理解問題,並發展哲學詮釋學的認識與真理概念。《真理與方法》一書分成三個部分:(1)藝術經驗裡真理問題的展現;(2)真理問題擴大到精神科學裡的理解問題;(3)以語言為主線的詮釋學存有論轉向。這三個部分分別構成美學、歷史和語言三個領域。藉此研究和分析一切理解現象的基本條件,加達默爾試圖條理出人的世界經驗,並在人的有限歷史性中發現人類與世界的根本關係。本書透過對藝術經驗、人文(精神)科學、和語言中真理的層層開顯,作者博學而深思地展示了哲學詮釋學的體系。而其核心概念,仍為「理解」或「領會」。作者徹底發揮了理解的動力,以及真理藉此的層層展露,在這過程中,戛達美偏重真理而輕捨方法。其所謂真理「與」方法,誠如呂格爾所言,其實是重真理、輕方法。也難怪呂格爾要重新重視「方法」,並透過「方法的迂迴」來賦予經典的詮釋以規則,與自然科學抗衡,並仲裁相互敵對的意識形態。


作 者 簡 介

洪漢鼎

1938年生於江蘇省南京市。1956年畢業於無錫市輔仁中學,並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61年畢業後長期從事西方哲學史研究。1983年獲聯邦德國洪堡基金會研究基金,在歐洲進修和講學兩年。1991年獲得德國杜舍爾多夫大學榮譽博士頭銜。現任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主要著作有《斯賓諾莎傳》(1984)、《中國哲學概念辭典》(德文版,1986)、《費希特,行動的吶喊》(1988)、《當代西方分析哲學》(1988)、《斯賓諾莎與德國哲學》(德文版,1989)、《中國哲學家和學派辭典》(德文版,1991)、《斯賓諾莎》(1992)、《語言學的轉向》(1992)、另外並譯有《邏輯學的發展》、《笛卡爾哲學原理》、《神、人及其幸福簡論》、《斯賓諾莎書信集》。


目 錄

導讀 沈清松

譯者序

導言

第一部分:藝術經驗裏真理問題的展現

一、審美領域的超越

1. 人文主義傳統對於精神科學的意義

a. 方法論問題

b. 人文主義的幾個主導概念

.教化(Bildung)

.共通感(Sensus communis)

.判斷力(Urteilskraft)

.趣味(Geschmack)

2. 康德的批判所導致的美學主觀化傾向

a. 康德關於趣味和天才的學說

.趣味的先驗特徵

.關於自由美和依存美的學說

.美的理想的學說

.自然和藝術中美的功利性

.趣味和天才的關係

b. 天才說美學和體驗概念

.天才概念的推廣

.「體驗」一詞的歷史

.體驗概念

c. 體驗藝術的界限,為譬喻恢復名譽

3. 藝術真理問題的重新提出

a. 審美教化置疑

B. 對審美意識抽象的批判



二、術作品的存有論及其詮釋學的意義

1. 作為存有論闡釋入門的遊戲

a. 遊戲概念

b. 向創造物的轉化與徹底的傳介

c. 審美存在的時間性

d. 悲劇的例證

2. 美學的和詮釋學的結論

a. 繪畫的存有論意義

b. 偶緣物和裝飾品的存有論根據

c. 文學的邊界位置

d. 作為詮釋學任務的再造和組合



第二部分:真理問題擴大到精神科學裡的理解問題

一、歷史的準備

1. 浪漫主義詮釋學及其在歷史學中的應用置疑

a. 詮釋學在啟蒙運動和浪漫主義時期之間的本質轉變

.浪漫主義詮釋學的前史

.施萊爾馬赫的普遍詮釋學設想

b. 浪漫主義詮釋學之後的歷史學派

.面對整個世界史理想的困境

.蘭克的歷史世界觀

.在J. G. 德羅伊森那裡歷史學和詮釋學的關係

2. 狄爾泰陷入歷史主義困境

a. 從歷史學的認識論問題到為精神科學奠定詮釋學基礎

b. 在狄爾泰關於歷史意識的分析中科學和生命哲學的衝突

3. 通過現象學研究對認識論問題約克服

a. 胡塞爾和約爾克伯爵的生命概念

b. 海德格關於詮釋學現象學的籌劃



二、一種詮釋學經驗理論的基本特徵

1. 理解的歷史性上升為詮釋學原則

a. 詮釋學循環和前見問題

.海德格爾對理解前結構的揭示

.啟蒙運動對前見的貶斥

b. 作為理解條件的前見

.為權威和傳統正名

.古典型的例證

c. 時間距離的詮釋學意義

d. 效果歷史原則

2.詮釋學基本問題的重新發現

a. 詮釋學的應用問題

b. 亞里斯多德詮釋學的現實意義

c. 法學詮釋學的典範意義

3. 對效果歷史意識的分析

a. 反思哲學的界限

b. 經驗概念和詮釋學經驗的本質

c. 問題在詮釋學裡的優先性

.柏拉圖辯證法的範例

.問和答的邏輯



第三部分:以語言為主線的詮釋學存有論轉向

1. 語言作為詮釋學經驗之媒介

a. 語言性作為詮釋學對象之規定

b. 語言性作為詮釋學進程之規定

2.「語言」概念在西方思想史裡的發展

a. 語言和邏各斯(Logos)

b. 語言和語詞(Verbum)

c. 語言和概念構成(Begriffsbildung)

3. 語言作為詮釋學存有論的視域

a. 語言作為世界經驗

b. 語言中心及其思辨結構

c. 詮釋學的普遍方面


讀 者 書 評

  讀者評鑑等級:★★★★☆ ,共有 0 位網友寫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