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
推薦序
前 言
遺傳

攻擊

近代思想圖書館系列叢書

【類別最新出版】
性史:第二卷 快感的使用
知識考古學
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分顛覆
性史:第一卷 知識的意志
傅柯關於性事論述的十二堂課


論人性(BD0047)
On Human Nature

類別: 人文‧思潮‧趨勢>近代思想圖書館系列叢書
叢書系列:近代思想圖書館系列叢書
作者:愛德華‧威爾森
       Edward O. Wilson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10月14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48頁
ISBN:9571329053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推薦序前 言遺傳攻擊



  前 言

《論人性》是三部曲的第三本書,我到本書即將完成之際,才察覺到這三本書在邏輯上的順序。《昆蟲社會》(The Insect Society, 1971)的最後一章題為〈統一的社會生物學前景〉,我在其中提出,能夠妥切解釋社會性昆蟲之嚴密體系的族群生物學與比較動物學原理,也能逐項應用在脊椎動物上。我認為到了最後,我們將以同一套參數和定量理論,來描述白蟻群落和獮猴群落。由於我自己也無法自圓其說,便開始研讀大量關於脊椎動物行為的傑出文獻,結果寫成了《社會生物學:新綜合》(Sociobiology: The New Synthesis, 1975)一書。在該書最後一章〈人類:從社會生物學到社會學〉中,我主張現今普遍用於解釋動物行為的生物學原理,也可以擴及社會科學中,並有所斬獲。此一主張引起了不尋常的興趣和爭論。

出版《社會生物學》的餘波,使得我更廣泛地閱讀人類行為的文獻,也吸引我參加更多的研討會,並和一些社會科學家交換心得。我愈來愈堅信,合攏兩種文化之間鴻溝的時代終於來臨了;而且,要達此成就,最適切的工具就是普通社會生物學;而這個學科只是將族群生物學和演化理論延伸到社會性組織而已。《論人性》探究了這個論點。

然而,這第三本書並不是教科書,也不是傳統的科學文獻綜合論述。有系統地刻畫人類行為,乃是針對錯綜複雜的人類心智中所有的通道,設定一個潛在可開發的論題,因此不能僅僅考慮社會科學,還必須考慮人文科學,包括哲學以及科學發現過程的本身等等。因之,《論人性》不是科學著作,而是有關科學的作品,也與自然科學各學門在轉化為其他新學科之前,能夠深入解釋人類行為到何等程度有關。本書檢驗人類行為在演化理論中的真正解釋,所必然加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衝擊與反擊。《論人性》可以當作經我詳加例證、關於行為和社會生物學的資訊來閱讀。但本書的核心論述,是推測社會理論好不容易與自然科學中至為相關的部分接觸後,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有關這些論述的價值,無疑將有明顯分歧或兩極的看法,正如《社會生物學》中處理人類行為的章節所面臨的情形。某些人因為自身的信念,除了拒絕之外別無他法;對這些人我不怕落其口實,希望對另一群傾向以非批判的態度閱讀本書、視本書為科學試驗結果的讀者這麼說:以任何特定的結論來看,我很可能都錯了,但這是源於對自然科學能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期望,以及對科學唯物主義的信任下個大賭注。但是,這一點保留並非假謙虛,反而是為了保有說服力。如果科學精神本身被我放棄了,如果理念不是為了接受客觀試驗而建構,且因而有被推翻的可能,那麼將演化理論毫無妥協地應用在人類生存的所有面向上,便不具任何意義。今天社會科學仍不成熟且太薄弱,演化理論本身也還不完善,因而無法使本書所審視的命題成為定論。然而,我確信現有的證據支持這些命題,而透過這些命題,會使我們對形成本書主要突破論點的生物學探究更具信心。
(譯按:以下為致謝詞,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