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
書評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書摘 7
書評 1
書評 2
書評 3
書評 4
書評 5

作 者 作 品

第三種猩猩:人類的身世及未來
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
第三種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問世20週年紀念版〕
賈德.戴蒙人類文明三部曲(共三冊):槍炮、病菌與鋼鐵 + 大崩壞 + 昨日世界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二十週年典藏紀念版〕
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15週年暢銷紀念版)
動盪:國家如何化解危局、成功轉型?:(含32頁珍貴歷史圖片)
動盪:國家如何化解危局、成功轉型?(作者燙銀簽名精裝版,含32頁珍貴歷史圖片)
昨日世界:找回文明新命脈(暢銷慶祝版)
賈德.戴蒙經典作品集

譯 者 作 品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25週年暢銷紀念版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二十週年典藏紀念版〕

NEXT

【類別最新出版】
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
你有數字病嗎?:數學、數據、績效、演算法,數字如何控制我們的每一天
專注的力量:不再分心的自我鍛鍊,讓你掌握AI世代的卓越關鍵(全新修訂譯本)
擺脫市場的自由:自由市場的公義思辨
推力:每個人都可以影響別人、改善決策,做人生的選擇設計師【終極增訂版】


槍炮、病菌與鋼鐵(BE0049)──人類社會不平等

類別: 人文‧思潮‧趨勢>NEXT
叢書系列:NEXT
作者:賈德.戴蒙
譯者:王道還、廖月娟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8年10月20日
定價:390 元
售價:30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80頁
ISBN:9571327301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書評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6書摘 7書評 1書評 2書評 3書評 4書評 5



  書摘 5

第一章 人類社會的起跑線

比較各大洲的歷史發展,公元前1萬1000年左右(按:本書報導的年代,是校正過的碳14年代)是個合適的起點。這時,村落生活剛開始出現,已有確實的證據顯示美洲已有人類定居,更新世(Pleistocene Era)和最後的冰河期結束了,地質學家所說的全新世(Recent Era)開始了。而且,不到幾千年的光景,人類已開始在世界上某一地區栽種作物、豢養牲畜。從那時起,某些大洲的族群是否已經領先其他大洲的族群?他們是否已佔有明顯的優勢?

果真如此,當時的領先經過1萬3000年的放大,就是亞力的問題的答案。因此本章要帶讀者作一趟人類歷史的旋風之旅,話說從頭,得從幾百萬年前人類起源說起,直到1萬3000年前。我們要用20頁的篇幅濃縮那麼長的歷史,不得不省略細節,重點放在與本書主題相關的歷史趨勢上。

現在世上人類最親近的親戚,就是三種非洲大猿:大猩猩(gorilla)、黑猩猩(chimpanzee)和巴諾布猩猩(bonobo就是矮黑猩猩)。由於牠們只生活在非洲,那裡又出土了豐富的化石證據,學者推測人類演化的早期階段是在非洲進行的。人類的歷史大約在700萬年前開始(學者的估計在500萬至900萬年之間),那時有一群非洲猿分化成好幾個族群,其中一支演化成現代的大猩猩,一支演化成兩種黑猩猩,第三支演化成人類。很明顯的,大猩猩這一支分化得稍微早一點,所以人類與黑猩猩有共祖。

化石顯示我們的直接祖系,在四百萬年前已經是直立的了,到了250萬年前,身體和腦容量都增大了。那些原始人類就是大家知道的非洲南猿(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巧手人(Homo habilis)和直立人(Homo erectus),學者相信他們彼此間有演化親緣關係。雖然170萬年前出現的直立人,身裁已相當接近現代人,但腦容量卻不到現代人的一半。石器在250萬年前已很普遍,不過都是非常粗糙的石片器或砍砸器。從動物學來說,直立人當然已經不是猿了,但與現代人還差得遠。

人類從700萬年起,大約在非洲生活了五、六百萬年,然後才走出非洲,逐漸散佈到全球。第一個走出非洲的人類祖先是直立人,第一個直立人化石就是在印尼爪哇發現的「爪哇人」(Java man)。過去學者推斷爪哇人的生活年代不會超過一百萬前,現在以新的測年法得到的數字是180萬年前。對新的年代學者仍有爭議。中國華北出土的「北京人」也是直立人,不過年代晚多了,只有40萬年。目前人類在歐洲最早的活動遺跡,是50萬年前留下的,不過有學者指出還有更早的。我們相信人類進駐亞洲與歐洲的時間不會相隔太久,因為歐洲、亞洲位於同一塊大陸上,其間並無難以踰越的障礙。

人類何時進入歐洲這個問題,呈現了一個會不斷在本書出現的議題:每次有某位科學家宣布發現了「最早的X」,不管這個X是歐洲最早的人類化石、墨西哥種植玉米最早的證據,或是任何地方的任何東西,都會刺激其他科學家去尋找更早的X。就實情而言,所有「最早的X」主張中,必然只有一個是對的,其他都是錯的。不過學術史的常態卻是:每一個「最早的X」宣佈了之後,幾乎每一年都會有人報告發現了更早的X。考古學家通常要花幾十年才能達成共識。

大約在50萬年前,人類的形態發生了新的變化,開始與直立人有分別,他們的顱骨較大、較圓,曲線柔和。50萬年前的非洲人和歐洲人,頭骨已和我們相當近似,所以學者不再稱他們為直立人,而將他們歸入智人(Homo sapiens),我們也是智人。這種區別當然是武斷的,因為智人是從直立人演化出來的。不過,早期智人頭骨的形態細節仍和我們不同,大腦容積也比我們小很多,他們的工具和行為更和我們大相逕庭。20世紀的石器時代族群,例如亞力的祖先,見到50萬年前的石器,一定會嗤之粗糙。早期智人的文化業績中,唯一重要的新玩意,就是火的利用,目前已有明確的證據。

然而早期智人留給我們的,只有他們的遺骨與粗糙的石器,沒有藝術品、沒有骨器或其他的遺跡。那時,澳洲還沒有人跡。原因很簡單,東南亞的人得乘船才能到那兒。美洲也沒有人跡,那得等到西伯利亞有人煙之後,或許那些人還得懂得造船。(今天西伯利亞與阿拉斯加之間的白令海峽[Bering Strait]在冰河時代由於海面的升降,有時是海峽,有時則是寬廣的洲際陸橋。)然而,不論是造船或是生活在天寒地凍的西伯利亞都不是早期智人做得到的。

50萬年前之後,非洲、歐亞大陸西部、和東亞的人類開始分化,表現在解剖學的細節上。13萬年前到4萬年前居住在歐洲和西亞的人類,留下了許多化石骨架,就是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s),也有人主張他們屬於一個物種(Homo neanderthalensis)。雖然許多漫畫都把尼安德塔人描繪成住在洞穴裡的野蠻猿人,他們的腦量已經與我們一樣,而且有明確的證據顯示他們是第一種會埋葬死者、照顧病人的人類。但是他們的石器,比起現代新幾內亞人的磨製石斧,仍顯得粗糙,而且也沒有種類繁多、 形制固定、功能分化的工具組。和尼安德塔人同時代的非洲人類,留下的化石不多,但是形態比起尼安德塔人更近似現代人。東亞的人骨更少,他們看來與非洲人、尼安德塔人都不同。

關於當時的生活方式,保存得最完整的證據,是南非遺址出土的石器和動物骨頭。雖然那些10萬年前的非洲人比起尼安德塔人更像我們,製造的石器卻和尼安德塔人一樣粗陋,沒有固定形制,也沒有藝術品。從他們捕獵的動物遺骨來判斷,他們的狩獵技術並不出色,專找容易獵殺而且溫馴的動物下手,還沒有幹過獵殺水牛、野豬或是其他猛獸的勾當。他們甚至不會捕魚。他們的住在海岸附近,遺址卻見不到魚骨和魚鉤。他們和尼安德塔人都還不是完全的現代人。

大約5萬年前現代人的歷史終於揭開了序幕,那就是我所謂的「大躍進」時期。第一個表現出「大躍進」的跡象是東非出土的,有固定形制的石器和第一件裝飾品(駝鳥蛋殼磨成的串珠)。同樣的發展很快在近東和東南歐出現,然後西南歐(四萬年前)。在西南歐大量工藝品與完全的現代人--克羅馬儂人(Cro-Magnon)--一起出土。此後保存在考古遺址中的人類遺物變得越來越有趣,而且我們可以肯定他們無論在生物上,還是行為上,都和我們無異。

克羅馬儂人的遺址除了石器,還有骨器。骨頭可以容易的改變形狀(例如製成魚鉤),以前的人顯然沒有注意這一點。工具的種類、形制繁多,看來又眼熟,所以我們很容易辨認它們的用途:有針、錐子、雕刀等。除了單件式工具如刮刀,也有複合工具。克羅馬儂人遺址發現的複合武器,有魚叉、射矛器,最後有弓箭--步槍之類的現代武器的前身。那些都是在安全距離之外進行殺戮的有效武器,於是人類得以獵殺犀牛和大象等危險的野獸。而發明了繩索後,就可以結網、搓繩、設陷阱,方便撈魚捕鳥。人的飲食從此才有了山珍海味。房舍與織物證明克羅馬儂人能夠在寒冷的氣候中生活,他們的飾品和精心埋葬的骸骨,代表人類美感和精神層次發生了革命性的發展。克羅馬儂人製作的器物中,最有名的是美術品:精美的洞穴壁畫、雕像和樂器等,我們仍視為藝術。任何人只要親臨法國西南拉斯考洞穴(Lascaux),目睹壁上尺寸和實際大小相當的野牛、野馬,栩栩如生,必然震懾不已,他立刻就會恍然大悟:那些史前藝術家不只形態和現代人一樣,心靈也一樣。

顯然的,我們祖先的能力在10萬年前和五萬年前之間,發生了重大變化。大躍進突顯了兩個仍然無解的問題:觸發的原因以及地理位置。至於原因,我在《第三種黑猩猩》中主張:發聲腔的演化是關鍵。因為發聲腔是人類語言的解剖基礎,而人類的創造力又依賴語言。其他的學者則認為大腦組織的變化才是關鍵(因為當時的人腦量已達現代人的水準),導至了人類的語言。

至於地點,大躍進是先發生在某一個地方--某一群人中,他們因而能夠擴張勢力範圍、代換了地球上其他地方的土著?(一元論)或者好幾個地區都發生了大躍進,現在居住在那些地區的族群,就是當初經歷過大躍進的族群?(多元論)非洲出土的一個10萬年前的化石,因為形態上非常接近現代人,所以有學者用來支持一元論,主張非洲是大躍進的原生地。分子證據(粒線體DNA)起先也解釋成現代人發源於非洲,不過那些分子資料的意義目前仍有爭議。另一方面,中國和印尼出土的一些幾十萬年前的人骨,有些體質人類學家發現了現代中國人和澳洲土著的特徵。果真如此,平行演化或多元說就是真的了。然而目前還沒有定論。

「人類起源於一個地區,然後擴散到世界各地」這個理論在歐洲可以找到最堅強的證據。四萬年前,克羅馬儂人來到歐洲,他們形態現代、武器先進,還有其他進步的文化特徵。不到幾千年的光景,已在歐洲生活了幾十萬年的尼安德塔人就消失了,當年他們是歐洲唯一的人類呢。那個結果極有可能表示:克羅馬儂人用他們先進的技術、語言能力或病菌,感染、殺害或取代了尼安德塔人--幾乎沒有證據顯示這兩種人曾經混血。

大躍進發生的時候,人類地理也擴張了。人類自從在歐亞大陸殖民以來,那是第一次可以證實的主要地理擴張。仍連成一塊大陸的澳洲和新幾內亞這時有了人跡。許多遺址的碳14年代在四萬年前和3萬年前之間(當然,還有人報告了更早的年代)。在很短的時間內,人類已經遍布整個大陸,而且適應了那裡多樣的棲境,從新幾內亞的熱帶雨林、高山,乃至澳洲乾燥的內陸和潮溼的東南端。

在冰河期中,由於海水大都結成冰河,世界海域的海平面足足比現在低了上百公尺。今日亞洲和印尼群島(蘇門答臘、婆羅洲、爪哇、巴里島)之間是淺海,當年就成了陸地(其他較淺的海峽,如白令海峽和英吉利海峽,也是如此)。當時亞洲大陸的東南邊比起現在的位置,要往東1100公里左右。不過介於巴里島和澳洲之間的印尼島嶼,仍為深海環繞,深水海峽分隔。從當時的亞洲大陸到澳洲-新幾內亞,得越過至少8個海峽,最寬的海峽少說也有80公里。大多數那些島嶼隔著海峽都看得見,但從印尼望不見澳洲大陸,即使與澳洲最為接近的帝汶島(Timor)和塔寧霸島(Tanimbar)也望不見。因此,人類殖民澳洲-新幾內亞是劃時代的事件,因為到達那裡非得有水運工具不可,所以那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船運證據。直到3萬年後(即1萬3000年前)世上其他地區才出現了船運的鐵證。

起先,考古學家認為人類殖民澳洲-新幾內亞可能是意外的結果:有幾個人乘木筏在印尼某個島嶼的海岸捕魚,結果飄入海中,後來飄流到澳洲。更為離譜的說法是,第一個到澳洲的,是個身懷六甲的年輕婦女,胎兒則是男性。但是相信機遇說的人一定會對近來的發現感到驚訝:就在新幾內亞出現人蹤後,約是3萬5000年前,新幾內亞東邊的島嶼,也有人移居了,包括俾斯麥群島(Bismarck Archipelago)中的新不列顛(New Britain)、新愛爾蘭(New Ireland)和所羅門群島(Solomon Archipelago)中的布卡(Buka)。布卡這個島縱使是從西邊最接近的島嶼望去也看不見,必須航行160公里才能到達。因此,最早的澳洲人和新幾內亞人或許已經能夠從事那樣的海上航行,而且必定經常出海,才能不斷的無意中造訪從家園望不見的遠方島嶼。

人類殖民澳洲-新幾內亞,拿下了兩個第一:第一次使用水運船隻;第一次地理擴張(定居歐亞大陸之後),可能還拿下人類史上另一個重要的第一:人類第一次造成大型動物大規模的滅絕。今天我們都認為非洲大陸是大型哺乳動物的王國。今天的歐亞大陸也有不少大型動物(雖和東非的塞倫格替大草原[Serengeti Plains]不能相比),例如亞洲的犀牛、大象和老虎,以及歐洲的麋鹿、熊和(直到古典時期之前)獅子。而今天的澳洲-新幾內亞卻沒有大型哺乳動物,說來,最大的哺乳動物就是45公斤重的袋鼠了。但是澳洲-新幾內亞過去有一群獨特的大型哺乳類,種類繁多,包括巨型袋鼠,還有一種形態似犀牛、體型大如母牛的有袋動物,古草食有袋科(diprotodontidae),和一種有袋類的「豹」。從前還有形似鴕鳥、重達180公斤的巨鳥,和大得令人瞠目結舌的爬蟲類,如一頓重的巨蜥蜴、大蟒蛇和陸棲的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