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
書評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書摘 7
書評 1
書評 2
書評 3
書評 4
書評 5

作 者 作 品

第三種猩猩:人類的身世及未來
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
第三種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問世20週年紀念版〕
賈德.戴蒙人類文明三部曲(共三冊):槍炮、病菌與鋼鐵 + 大崩壞 + 昨日世界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二十週年典藏紀念版〕
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15週年暢銷紀念版)
動盪:國家如何化解危局、成功轉型?:(含32頁珍貴歷史圖片)
動盪:國家如何化解危局、成功轉型?(作者燙銀簽名精裝版,含32頁珍貴歷史圖片)
昨日世界:找回文明新命脈(暢銷慶祝版)
賈德.戴蒙經典作品集

譯 者 作 品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25週年暢銷紀念版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二十週年典藏紀念版〕

NEXT

【類別最新出版】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自由主義VS身分政治:《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身分政治》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15週年長銷紀念版)
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
你有數字病嗎?:數學、數據、績效、演算法,數字如何控制我們的每一天


槍炮、病菌與鋼鐵(BE0049)──人類社會不平等

類別: 人文‧思潮‧趨勢>NEXT
叢書系列:NEXT
作者:賈德.戴蒙
譯者:王道還、廖月娟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8年10月20日
定價:390 元
售價:30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80頁
ISBN:9571327301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書評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6書摘 7書評 1書評 2書評 3書評 4書評 5



  書評 5

比爾.蓋茲評《槍炮、病菌與鋼鐵》

.Bill Gates作/廖月娟 譯

本書提醒我,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而自滿只會讓人停滯、衰頹──這點,已成我的座右銘。

五百年前,哥倫布、科爾提斯、皮薩羅等殖民者企圖攻佔新世界時,為什麼沒有被驍勇善戰的印第安勇士驅趕入海?為什麼這些勇士沒有馬匹、槍炮以恫嚇外人?為什麼美洲土著的傳染病沒有奪走這些入侵者的性命?

為什麼騎著犀牛的班圖戰士無法殲滅騎馬而來的羅馬人,進而建立版圖跨越歐、非兩洲的大帝國?

這些還有許多其他發人深省的問題都可以在戴蒙的巨著《槍炮、病菌與鋼鐵》得到合理的解釋。史書汗牛充棟,探討歐亞族群為何得以成為今日世界主宰的專書卻有如鳳毛麟角。《槍炮、病菌與鋼鐵》就是我所知的第一本。

戴蒙的主旨是,沒有一個種族或族群天生愚騃,日後眼看別人擴張,威脅到自己的生存空間,甚至慘遭滅絕,大抵是命運多舛,非關聰明才智。

作者推出堆積如山的證據,說明歐亞的成功在於「地利」:第一,可馴養的動植物資源豐富;第二,歐亞陸軸的東西走向利於動物、作物和科技傳播。

此外,全世界56種「大地精華」(可供栽種、培養的大種子野草)中,歐亞就攘括了32種,可謂得天獨厚;14種主要動物,其中的13種都以歐亞為家鄉。

西南亞的肥沃月彎(即今天的伊拉克、約旦、敘利亞和土耳其)擁有 8 種「始祖作物」中的 6 種;重要的大型家畜有 5 ,此地就佔有其中之四:牛、山羊、綿羊和豬。

難怪肥沃月彎物產豐饒,蔚為文明的源頭,早在公元前 1 萬1000年就發跡了。

歐亞以外的地區,特別是和肥沃月彎相距甚遠之處,當地的族群則多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苦:野生植物物種雖多達20萬種,可做糧食的卻寥寥無幾。現實是,全世界80%的作物產量都集中在以下的12種:香蕉、大麥、玉米、木薯、馬鈴薯、米、高梁、黃豆、甜菜、甘蔗、甘薯和小麥。

戴蒙在書中說:「就連身在現代的我們,若想馴化出一種新品種的主要作物,也是異想天開──古人上窮碧落下黃泉,遍嘗野草,也馴化了所有值得馴化的野生植物,沒有遺珠。」

家禽、家畜是肥料、肉品和乳品的來源,平日犁田靠牠們,戰時衝鋒陷陣也少不了牠們。儘管肥沃月彎和加州氣候條件近似,前者有許多大型哺乳動物可供馴養,後者卻不幸掛零。

事實上,整個北美,可供馴養的大型哺乳類只有一種:駱馬,而且不是處處可見。獵人在 1 萬3000年前經由白令海峽踏上美洲,顯然已宰光所有不知恐懼為何物的哺乳類。趕盡殺絕的結果便是禍遺子孫──沒有可以馴養的大型動物。

戴蒙說:「大約在 1 萬5000年前,美國西部簡直就是另一個非洲塞倫格替大平原,獅子和獵豹在原野上奔騰,對成群的大象和馬窮追不捨。此外,還有一些對現在的美國算是希罕的動物,如駱駝和巨大的樹懶。」但這些大型哺乳動物不久都滅絕了。

在歐亞,因有餘糧,才能供給那些不事作物生產、以工藝為職志的專家或士兵。文明於肥沃月彎興起後,便快速向東、西傳播。

另外,美洲印第安勇士難以驅走哥倫布等人,使之退回大西洋,原因之一是就是他們沒有馬匹。美洲的馬都是歐洲白人帶進來的,土著手中的馬則是從西班牙探險隊逃脫的馬。

騎著犀牛的非洲戰士無法長驅直入歐洲,問題就在犀牛野蠻難馴。不獨犀牛,非洲其他動物如大象、河馬、斑馬等也是,要不然以牠們逞凶鬥狠的本事,倒是挺適合與人類併肩作戰。有些動物即使可以馴良,也難以人工育種(該是基因問題),不像馬匹那麼容易操控。

戴蒙告訴我們,在五百年前,擁有馬匹和槍枝的族群即有如天助,所向批靡。他以戲劇的手法呈現新舊世界交會的一刻──1532年11月16日,西班牙遠征軍領袖皮薩羅如何單靠62個騎兵和106個步兵擊潰數萬印加大軍。不到幾個小時,以皮薩羅為首的一小撮人即活虜皇帝阿塔花普拉,撼動全美洲最壯大的印加帝國。

歐洲向外攻城略地,除了靠馬匹和槍枝,更厲害的爪牙就是病菌,藉以屠宰南、北美洲和其他各地。作者估計,歐洲人帶來的病菌在美洲一舉殲滅前哥倫布時代95%的人口。傳染病從一族傳到另一族,甚至比歐洲白人的腳步還快。

我們要問:為什麼美洲的傳染病不能殺死歐洲人?

傳染病的源頭在家畜。痲疹、天花和結核病來自牛隻;流行性感冒源於豬和鴨,而百日咳則來自豬和狗。

印第安人本土傳染病少,缺乏免疫力,原因還是在於沒有可供馴養的動物,無法生養出那些疾病。

以歐亞大陸而言,除了優質穀物、動物這兩種重要籌碼,傳染病也站在他們那邊,加上便於傳播的東西向陸軸,而非阻隔重重的南北向陸軸(如非、美兩洲)。

東西向陸軸之所以方便穀物和牲畜的傳播是因在同一緯度下,氣候條件則類似,貿易路線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

南北傳播之所以困難重重,原因在氣候的改變使得作物難以適應、生長,牲畜也是,南遷或北移之後,氣候和植物則再也不是原來熟悉的,因而產生水土不服的問題。非洲和美洲文化由於山川、沙漠或雨林的阻隔,儘管其他文化只是與之垂直相距一、二千公里,還是有如相去千萬里。

澳洲土著、新幾內亞和太平洋許多地區也有隔絕的問題。戴蒙說,新幾內亞和澳洲的傳統生活方式,表現得不但不是歐洲人定義的「固步自封」,反而充分展現適應環境的長才,克服惡劣的土壤和氣候,將就沒有家畜的窘況。

一千年前,在科技上亞洲人不僅和歐洲人並駕齊驅,在很多方面甚至更勝一籌。戴蒙論道,之後歐洲人所以能領先,主要是因中國和日本守舊,不與其他國家往來,沒有新知的刺激。結果,到了二次大戰之時,歐洲已成世界之霸。

當然,現代的日本和中國已憤發圖強成為新的經濟強國,日本的科技創新更是這個島國在最近幾十年內突飛猛進的關鍵。

讀了《槍炮、病菌與鋼鐵》,我們對整個人類史的架構於是了然於胸──這就是本書最引人入勝的地方。作者指出,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下,機運是如何締造早期的成功。產業界和所有對科技有興趣的人,也可從本書得到不少啟發。

本書提醒我,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而自滿只會讓人停滯、衰頹──這點,已成我的座右銘。

在今天的資訊社會,最關鍵的自然資源將是人類智慧、技術與領導。今日世界的每個地區都不乏這些,人類史的下一章想必會更加精采。

~November 5,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