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

作 者 作 品

收入不平等:為何他人過得越好,我們越焦慮?
《社會不平等》+《收入不平等》套書(隨書附贈「不平等與台灣社會」專題別冊)

譯 者 作 品

敦克爾克大撤退
財團治國的年代:從自由市場到不自由的人民
韓國:知性之旅42

NEXT

【類別最新出版】
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
你有數字病嗎?:數學、數據、績效、演算法,數字如何控制我們的每一天
專注的力量:不再分心的自我鍛鍊,讓你掌握AI世代的卓越關鍵(全新修訂譯本)
擺脫市場的自由:自由市場的公義思辨
推力:每個人都可以影響別人、改善決策,做人生的選擇設計師【終極增訂版】


社會不平等:為何國家越富裕,社會問題越多?(BEB0261)
The Spirit Level: Why Greater Equality Makes Societies Stronger

類別: 人文‧思潮‧趨勢>NEXT
叢書系列:NEXT
作者:理查威金森、凱特皮凱特
       Richard Wilkinson、Kate Pickett
譯者:黃佳瑜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年07月19日
定價:450 元
售價:35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92頁
ISBN:9789571378749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



  前言

前言

人們經常過度膨脹自己所做的研究有多麼重要,我們也擔心自己言過其實。不過,這本書並非只是嘗試為世界撥亂反正的另一套計策與成見。我們在此陳述的成果,出自一項長期研究(我們兩人合起來,總共投入逾十五年時間);研究的初衷,是釐清現代社會中,各階層的平均壽命如此懸殊的原因──也就是所謂的「健康不平等」(health inequalities)。最初的焦點,在於理解為什麼社會階梯每往下一級,民眾的健康狀況就越差;也就是說,窮人比不上中產階級健壯,而後者的健康狀況又遜於社會地位更高的人。

許多人研究過決定健康的社會因素,和他們一樣,我們在流行病學上的訓練,意味著我們採用了人口疾病成因的追蹤方法──設法找出某一群人罹患某種疾病而另一群人得以倖免的原因,或者說明為什麼某種疾病越來越常見。然而,這套方法也可以用來理解其他問題的成因──不僅限於健康問題。

正如「實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這個術語是用來形容當前醫學界所做的種種努力,以確保醫療行為建立在何者有效而何者無效的最佳科學證據之上;我們也動過把這本書命名為「實證政治學」的念頭。我們描述的內容,是以各大學與研究機構許許多多研究團隊的成果為基礎。我們用可複製的方法來研究可觀察的客觀結果,並已在科學學術期刊上,發表經同儕審查的研究報告。

這並不表示書中內容毫無揣測之處。研究結果總需要經過分析,但我們之所以取某種解讀方法而棄另一種詮釋,往往有很好的理由。一開始的理論與期望,經常被後來的研究發現推翻,迫使我們重新思考。我們希望帶領讀者踏上我們走過的、一路上由重要證據指引方向的旅程,只剔除害我們浪費許多時間的死路與歧途,好讓讀者深入理解我們的信念,得知如何為現代社會的每一個人提高生活品質。我們將從證據以及我們的分析思路說起,好讓您自行評斷。

人人都知道貧富不均會侵蝕社會;這是直觀的想法。可是似乎沒什麼道理認為已開發社會的經濟發展特別失衡,足以產生任何值得注意的影響。當初激發我們其中一人一探究竟的原因,如今看來,似乎和後來浮現的驚人發現大致上風馬牛不相及。對於許多發現,運氣成分跟我們的判斷力不相上下。

我們提出的概念之所以時至今日才被拼湊出來,很可能是因為大部分資料直到最近幾年才能夠取得。既有了可供跨國比較的資訊(不僅所得及所得分配,也包括各種健康與社會問題的數據),其他人得到和我們類似的發現,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新浮現的資料讓我們及其他研究人員得以分析社會的差異、探索因素之間的關聯性,並且更嚴謹地檢驗各項理論。

不難想見,自然科學界的新知,遠比社會科學領域的新發現更容易讓世人接受──彷彿不知道什麼緣故,物理學說硬是比社會科學理論少一點爭議。然而在自然科學史上,痛苦的人身爭議比比皆是;這些爭議始於理論上的分歧,但往往糾纏當事人終身。自然科學的論戰通常局限於專家圈子:對於彼此較勁的粒子物理學理論,大多數民眾不抱任何強力觀點。但對於社會運作,民眾確實有自己的看法。某種程度上,社會理論即關於我們自身的理論,幾乎可以視為我們對社會的自我覺察與自我意識的一部分。自然科學家不需要說服個別細胞或原子接受他們的學說,但社會理論家就需要迎戰五花八門的個人觀點,和強大的既得利益。

一八四七年,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Ignaz Semmelweiss)發現,假如醫生先洗了手再替產婦接生,就能大幅減少產褥熱致死的病例。然而,在他的研究結果惠澤眾多產婦之前,他必須先說服人們(主要是他的醫生同僚)改變行為。他真正的硬仗不在於一開始的研究發現,而在於事情的後續發展。他的觀點被斥為無稽之談,導致他最終精神崩潰並自殺身亡。醫學界並未把他的研究當真,直到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和約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提出疾病菌源說(germ theory)、解釋了衛生的重要性之後,情況才有了轉變。

我們活在一個悲觀的時代。除了煩惱全球暖化可能帶來的後果,也常常覺得許多社會儘管物質富裕,卻越來越無法正常運作。如今雪上加霜的是,我們面臨了經濟衰退與隨之而來的高失業率。幸而我們已體認到不能繼續這樣下去、必須做出改變;這或許是樂觀的基礎:說不定到頭來,我們確實有機會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本書精裝版獲得了非比尋常的正面迴響,證實人們普遍有心改變,並且渴望為我們的問題找到積極的解決方法。

這個版本只做了細微修正。我們認為大多數讀者寧可略過的統計資料來源、研究方法與結果等瑣碎細節,如今放入附錄,供喜愛研究數據的讀者參考。至於探討因果關係的第十三章,則約略地重新組織與加強。我們也擴大探討為什麼過去的社會遠比現在更平等,並推斷這是政治態度轉變所致,有鑑於此,我們認為把政策討論視為在尋找合適的技術性措施,是一種錯誤的態度。真要做的話,人們有上百種方法可以增進社會平等,而我們尚未決定我們的政策色彩。人們需要的不是一套巧妙的解決方案,而是一個深諳平等有哪些好處的社會。假如我們是對的,本書陳述的理論與證據能說明如何大幅提升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品質。然而,除非能改變人們對其所屬社會的看法,否則這套理論毫無用處。唯有本書闡述的觀點深入民心,輿論才會支持必要的政治改革。因此,我們成立了一個名為「平等信託基金會」(The Equality Trust)的非營利組織,設法讓後續篇幅羅列的證據更廣為人知,並且讓大家知道,確實有辦法可以幫助所有人走出困境。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