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不平等
第三種猩猩:人類的身世及未來
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
第三種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問世20週年紀念版〕
賈德.戴蒙人類文明三部曲(共三冊):槍炮、病菌與鋼鐵 + 大崩壞 + 昨日世界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二十週年典藏紀念版〕
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15週年暢銷紀念版)
動盪:國家如何化解危局、成功轉型?:(含32頁珍貴歷史圖片)
動盪:國家如何化解危局、成功轉型?(作者燙銀簽名精裝版,含32頁珍貴歷史圖片)
賈德.戴蒙經典作品集

譯 者 作 品

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典藏紀念版〕
出賣愛因斯坦:人體組織販賣市場
一顆價值十億的藥丸:人命與金錢的交易
守株
鎢絲舅舅:少年奧立佛.薩克斯的化學愛戀
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
2050人類大遷徙
別把醫師當做神:一位優秀醫師的真誠反省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
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暢銷慶功版)

NEXT

【類別最新出版】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自由主義VS身分政治:《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身分政治》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15週年長銷紀念版)
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
你有數字病嗎?:數學、數據、績效、演算法,數字如何控制我們的每一天


昨日世界:找回文明新命脈(暢銷慶祝版)(BED0269)
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raditional Societies?

類別: 人文‧思潮‧趨勢>NEXT
叢書系列:NEXT
作者:賈德.戴蒙
       Jared Diamond
譯者:廖月娟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0年01月17日
定價:500 元
售價:395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96頁
ISBN:9789571359892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序曲  機場一隅(節錄)

二○○六年四月三十日,上午七點。我在機場入境大廳,在擁擠的人群中緊握行李推車把手,準備搭乘今天早上的第一班飛機。這個場景我再熟悉不過了:幾百個旅客,有人拉著行李箱,有人扛著箱子,有人背著背包,有人抱著小孩,在長長的報到櫃台前排成一條條長龍。身穿航空公司制服的地勤人員站在櫃台後面看著電腦螢幕。人群中夾雜著一些穿制服的人,如機師、空服員、行李安檢員等。我還看到兩個警察站在人群中,看來頗為醒目—也許他們站在這裡只是要讓人知道這裡有警察。安檢員用X光機檢查行李,航空公司地勤人員在托運的行李貼上標籤,行李搬運工則忙著把行李放在輸送帶上,希望所有的行李都能正確無誤地送往飛機貨艙。報到櫃台的正對面是一排商店,賣報紙和速食。我還看到牆上的時鐘、公用電話、自動提款機、通往上一個樓層的手扶梯。當然,從航廈的窗戶望過去,可以看到飛機在跑道上列隊。

櫃台地勤人員盯著電腦螢幕,敲打鍵盤,時而從刷卡終端機列印信用卡簽單。排隊的人站在等候線的後方,有的在開玩笑,有的耐心等候,有的等得不耐煩,有的則跟朋友打招呼。輪到我的時候,我遞出我的飛行旅程表給一個我未曾謀面的櫃台人員。我想,自此之後我或許也不會再遇見她。她給我一張登機證,讓我得以飛到幾百公里外的一個地方—我不曾去過那裡,也不認識任何一個住在那裡的人,但他們應該能容忍我,讓我踏上他們的土地。

對來自美國、歐洲或亞洲的旅客而言,儘管他們曾到過相似的場景,但這個機場給他們的印象特別新鮮而且強烈,除了我和一些外國觀光客,這個大廳裡的人清一色是新幾內亞人。外國人還會注意到機場櫃台插的國旗不是星條旗,而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國旗—上有紅、金、黑三色,左下的黑色三角形有南十字星,右上的紅色三角形則有隻金色的天堂鳥。航空公司的標幟也看不到美國航空或英國航空,而是新幾內亞航空(Air Niugini);機場螢幕顯示的目的地也頗有異國風情,如瓦佩納曼達(Wapenamanda)、哥羅卡(Goroka)、奇高瑞(Kikori)、孔迪亞瓦(Kundiawa)、韋瓦克(Wewak)。

這個機場是在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莫爾茲比港(Port Moresby)。對新幾內亞的歷史有點認識的人都不免為眼前看到的這一幕所震懾、感動。我初次來到巴布亞新幾內亞是在一九六四年,那時這裡仍是澳大利亞統治的領地。舊地重遊,我不免想起澳大利亞人在一九三一年﹁發現﹂新幾內亞高地之時拍攝下來的照片—約有一百萬個新幾內亞村民在這個祕境過著石器時代的生活。那些高地人幾千年來一直與世隔絕,初次見到歐洲人,不由得以驚恐的目光盯著這些外地來的人。二○○六年,我在莫爾茲比港機場,當地人的臉龐一張張映入我的眼簾—旅客、櫃台人員和機師等—我發覺這些人的臉孔和那些老照片上的臉很像。我身旁的人當然不是照片中的人,但那五官和照片中的人就像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我想,這些人或許是那些高地人的孩子或孫子。

二○○六年我在莫爾茲比港看到那一幕已深深印在我腦海中,與一九三一年澳大利亞人拍的﹁第一次接觸﹂,最明顯的差異就是服裝。七十幾年前,新幾內亞高地上的居民身上幾乎光溜溜的,頂多圍著草裙、在肩上背著網袋或是插了鳥羽頭飾。但二○○六年的新幾內亞人穿著打扮就跟西方人沒什麼兩樣,穿著襯衫、褲子、裙子、短褲,有的頭戴棒球帽。不過是一、兩代的光景,新幾內亞高地人已走出石器時代來到現代機場大廳,學會寫字、使用電腦,甚至會開飛機。這些人當中有些或許是他們部落裡最早學會識字、寫字的人。我在機場從一對祖孫的身影瞥見這樣的代溝:年輕的那個穿著機師制服,牽著老人的手。年輕人解釋說,那個老人是他爺爺,今天是他第一次搭飛機。白髮蒼蒼的老爺爺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神情正如一九三一年拍的那些照片中的人。

但熟悉新幾內亞歷史的人,稍稍觀察一下,不只是發現一九三一年的人穿草裙、二○○六年的人穿著已像西方人,還能看出更大的差異。一九三一年的新幾內亞社會缺的不只是工廠大量生產的衣服,也沒有任何西方科技產品,如時鐘、手機、信用卡、電扶梯和飛機等。更根本的是,在一九三一年,新幾內亞高地人沒有書寫系統、金屬、金錢、學校,也沒有中央集權的政府。要不是我們近年親眼目睹新幾內亞的蛻變,我們或許無法相信一個沒有文字書寫的石器時代社會,如何在短短的三十年間脫胎換骨,躋身科技昌明的現代社會?

如果你熟悉新幾內亞的歷史,又有敏銳的觀察力,就會注意到二○○六年在首都機場所見與一九三一年澳大利亞人拍的新幾內亞高地還有其他差異。在二○○六年的場景中,老人看起來比較多,但很少來自新幾內亞高地的傳統社群。第一次來到新幾內亞的西方人,站在機場大廳,乍看之下,會認為那些新幾內亞人是「純種族群」,每一個人都是捲髮、皮膚黝黑。

其實,他們是「混合族群」,擁有不同的臉孔特徵:來自南方海岸的低地族大都是高個子,鬍子稀疏,臉形比較狹長;高地人則很多是矮個子,鬍子茂密,臉形較寬;小島島民和北方海岸低地族臉孔特徵則有點像亞洲人。在一九三一年,你不可能同時遇見高地居民和來自南北海岸的低地族。在那個時代,只有同一種族的人會聚集在一起。如果你是語言學家,在新幾內亞首都的機場豎起耳朵聽當地人說話,應該可以辨識幾十種語言,各屬不同的語族:有些是聲調語言,也就是字音會有一定的高低起伏,如華語,有些屬南島語族,有簡單的音節和子音,還有一些語言則是非聲調語言,如巴布亞語。如果你在一九三一年碰到一群新幾內亞人,也許可聽到幾種語言,但不會像現在,一群人齊聚於一堂,用幾十種語言嘰哩呱啦。二○○六年在新幾內亞首都機場報到櫃台,最多人使用的語言是英語和托克皮欽語(Tok Pisin,又稱新美拉尼西亞語,也就是混雜當地語言的非正統英語)。很多旅客都用這兩種語言交談。但在一九三一年的新幾內亞高地,每一個區域裡的人只說當地的語言。

你還可從一九三一年和二○○六年這兩個場景發現一個微妙的差異。在二○○六年,有些新幾內亞人體態和一般美國人很像,也就是挺著啤酒肚的大胖子。但在七十五年前拍攝的照片裡,你可看不到任何一個胖子:每個新幾內亞人都很精瘦,肌肉線條鮮明(圖30)。如果我有機會和那些機場旅客的醫師談談,再參考現代新幾內亞的公共衛生統計數字,就可得知當地罹患糖尿病的人口有增多的趨勢,多半是肥胖引起的,近年來高血壓、心臟疾病、中風和癌症的病例也有不少,但在三十年前的新幾內亞,這些都是前所未聞的。

另一個差異看在西方現代人的眼裡或許根本沒什麼。二○○六年聚集在新幾內亞首都機場大廳那群人大都未曾見過彼此,但這些陌生人不會一見面就打起來。這在一九三一年的新幾內亞高地是無可想像的事。當地人看到陌生人都會提高警覺,認為他們是危險人物,因此可能會把那些人殺掉。是的,在二○○六年的機場大廳雖然有兩個警察在場維持秩序,群眾一般都很自制,也很放鬆,認為陌生人不會攻擊他們。他們了解自己身在法治社會,如果出現口角或演變成暴力事件,警察和士兵都將蜂擁而至。但在一九三一年,警察和政府還沒出現。機場大廳的旅客可以飛到瓦佩納曼達或巴布亞新幾內亞任何一個地區,不需要任何通行證,就像現代西方世界的人一樣自由,但是以前可不是這樣子。在一九三一年,任何生於哥羅卡的新幾內亞人都不得到一百七十二公里以外的瓦佩納曼達。如果你是哥羅卡人,想要往西到瓦佩納曼達,只要一離開家,在十幾公里之內就可能被當成陌生人被殺掉了。然而,我卻飛了一萬一千二百多公里,從洛杉磯飛到莫爾茲比港—單單這趟旅程已比一個傳統新幾內亞高地人一輩子能走的路要多上幾百倍。

總而言之,從這些差異可見,新幾內亞高地這七十五年來的轉變等於是世界其他地區幾千年來的發展。對個人而言,他們所感受到的變化甚至更快。我在新幾內亞的朋友告訴我,十年前,我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還在打造石斧,參加傳統部落戰爭。到了今天,上述提到的現代科技,他們已經習以為常,如金屬、書寫、機器、飛機、警察、政府等。他們知道現在胖子很多,遇見陌生人不會害怕,也知道其他族群的存在。但就人類史而言,這些現代人類社會的特徵是新近才出現的。在過去六百萬年,自從人類和黑猩猩的祖先分道揚鑣,各自踏上自己的演化之路,人類社會大抵沒有鐵等東西。直到一萬一千年前,這些現代社會的特徵才在世界的某些地區開始萌芽。

因此,如果我們把新幾內亞這七十五年來的發展放在人類演化的六百萬年漫漫長河中,從某些層面來看,新幾內亞猶如一個窗口,讓我們得以窺見人類社會的昨天。世界其他地區雖然也有這樣的轉變,但很早就開始了,而且非常緩慢。不管如何,﹁緩慢﹂一詞是相對的:即使是在最早出現這些轉變的地區,由於不到一萬一千年,與六百萬年相比,還是短如一瞬。基本上,人類社會近來已經出現非常深刻而且快速的轉變。

一本主題宏大的小書

本書主題希望涵蓋人類文化所有的層面,以及近一萬一千年在地球上出現的所有族群。然而,鑑於主題龐大,如要面面俱到,此書厚度恐將厚達二千三百九十七頁—這麼厚的書大概沒有人想讀。因此,我只能挑選一些主題和社會來討論,以利閱讀。我希望能刺激讀者對本書沒觸及的主題和社會產生好奇,進而閱讀其他偉大的著作(請參看延伸閱讀提供的書目)。

至於本書主題,我選擇了九個,分十一個章節進行討論,希望能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了解傳統社群。其中有兩個主題—面對危險與養兒育女之道—我們可參考傳統社群的作法,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之中。我曾深入傳統社群,與當地人一起生活,就這兩個層面而言,我個人的生活方式和決定已深受那些傳統社群的影響。

另外三個主題—如何對待老年人、語言與多種語言的使用,以及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傳統社群也有一些可供我們借鏡的地方,不但可供個人參考,更是我們的社會在制定政策之時可供取法的對象。至於和平解決爭端這個主題,比起個人,對社會整體而言應該更有參考價值。就書中探討的主題而言,我們必須了解一件事:學習或採用另一個社會的作法並不簡單。例如,你很欣賞某個傳統社群養兒育女的作法,因此打算採用這一套來帶自己的孩子,你將發現在現代社會這個環境之下可說困難重重。

至於宗教,我想沒有任何人或社會因為本書的討論(第九章)而信仰某個部落的宗教。然而,我想大多數的人在一生中的某個階段都曾思索宗教的問題。凡是正在思索這個問題的讀者,應該有興趣了解在人類史上宗教對不同社會的意義。最後,我們可從戰爭那兩個章節了解傳統社群的作法,進而明瞭國家這種政治體制帶給我們的益處。當然,本書難免遺漏許多對人類社會研究而言非常重要的主題,如藝術、認知、合作行為、烹飪、舞蹈、兩性關係、親屬體系、語言對知覺和思考的影響,如薩皮爾—沃爾夫假設(Sapir-Whorf Hypothesis)、文學、婚姻、音樂、性行為等。我必須再度說明,本書實難呈現人類社會的全貌,只能選擇幾個主題來論述。至於其他主題,請參看其他專書的討論。

至於本書所討論的社會,同樣因篇幅有限,無法納入全世界的小型傳統社群。我決定把重點放在以小型農業或狩獵—採集營生的隊群或部落,而非酋邦或早期的國家,因為以前的社會與我們的現代社會差距較大,對比鮮明,我們也能從中學到比較多的東西。我在書中引用的例子多來自幾十個傳統社群。我希望讀者能從這些例子和描述建構出一個完整而細微的圖像,以了解一個社會的不同層面如何並容,如養兒育女之道、如何對待老年人、如何面對危險和解決爭端等。

有些讀者也許會覺得本書的例子偏重新幾內亞及鄰近的太平洋島嶼。這是因為這個區域是我最熟知的,我花最多的時間研究這個地方。另一個原因是新幾內亞呈現的人類文化極其多采多姿。全世界約有七千種語言,新幾內亞即有一千種語言。在這裡看得到最多的傳統社群,即使到了現代,這些社群依然不受國家政府的管控,直到最近才受到這種現代政體的影響。新幾內亞人仍過著原始、傳統的生活,如狩獵—採集、航海、在低地製造西谷米或在高地種植作物,社群人數少則幾十人,最多則可達二十萬人。不管如何,本書也會深入討論其他學者對各大陸人類社會的觀察。

本書已儘可能精簡,以免注解、參考資料過多,書價昂貴,讓本來有興趣的讀者打退堂鼓。本書的參考資料一律按照章節整理,置於延伸閱讀。全書和序曲的參考書目與資料附在書末,第一章至第十一章及尾聲的部分則可在網路上查詢(www.jareddiamondbooks.com)。即使延伸閱讀的篇幅已比大多數讀者想看的要來得多,仍不算是完整的書目。我所列出的是比較新的資料,以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另外一些則是不看可惜的經典之作。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