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教養生活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自序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金石堂出版情報專訪
【MY LOHAS 生活誌】專訪內容
人間福報家庭版專訪汪培珽

作 者 作 品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

教養生活

【類別最新出版】
腦科學家寫給父母的教養說明書:《青少年使用說明書》+《兒子使用說明書》
青少年使用說明書:當孩子「轉大人」,父母如何讀懂他們的內心話?
家有中學生的解憂之書:在教養與升學之路,讓親子作家╳台大優等生一起成為青少年的陪跑員:【特別收錄:高中五大科的學霸學習法】
鐵人教育心法:李萬吉獨一無二的教育理念和生活哲學,創造美好人生的100個智慧
孩子可以這樣教:《兒子使用說明書》 +《愛的教育》


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CU0020)──隨孩子,樂在當下
親子關係最美的賞味期限,只有這10年。從孩子的5歲到15歲,您只有10年的機會

類別: 教養生活
叢書系列:教養生活
作者:汪培珽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08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大25開/平裝/256頁
ISBN:9789571350486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自序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金石堂出版情報專訪 【MY LOHAS 生活誌】專訪內容人間福報家庭版專訪汪培珽



  書摘 3

 

內文摘錄4(摘自【撐一支長篙尋夢去——劍橋篇】)
中空的披薩

當我們高興地拿起披薩要大口大口咬時,只見隔壁的那位年長女士,
從頭到尾,都是左手叉右手刀的,割下一小塊一小塊的披薩送入口中,
沒有一點點刀叉碰撞的聲響,彷彿和我們處在不同的時空……

遊完康河,我們只想吃一頓舒舒服服的午餐。寒冷的天氣,肚子似乎餓得特別快。

只是人生地不熟,舉目所見的餐廳不是擠得滿滿的又大排長龍,就是門可羅雀的小貓兩三隻;前者要費時等候,後者則讓媽媽覺得很沒安全感。孩子看出了媽媽的猶豫,「我們回旅館,吃我們自己帶來的泡麵好不好,媽媽?」暖和的環境、舒服的床鋪,邊吃邊看電視,好不快樂的享受。雖然我一點也不覺得吃泡麵是享受,但一時打不定主意,就依了孩子。

風愈吹愈大,氣溫更顯寒冷,我們於是埋首朝旅館前進。拐進一條小巷,再彎進一個小弄,劍橋有很多類似這樣的街路,或許是跟它悠久的歷史有些關連吧。咦?這裡有間披薩店,客人不少,但媽媽隔著玻璃窗就看到了一張四人座的桌子還空著。

「要不要吃披薩?」媽媽問孩子。這是多此一問,對孩子來說,披薩比起泡麵,位階更高了一級,於是我們三人臨時轉向,衝進了披薩店。

坐定之後,我們左邊是兩大兩小的一家人,兩個孩子似乎跟姊姊弟弟差不多年紀,正在大快朵頤,肯定也是觀光客,因為說的不是英文。右邊兩人座的桌子,只坐了一位老太太,年紀七十有餘,桌上一個披薩、一盤沙拉,外加一本書,邊吃披薩邊看書,氣質有著英國女王般的高雅。

後來發現,這家店的披薩是採用傳統的大石爐烘烤,味道應該不錯;不過披薩似乎只是店裡的副產品,因為入門正中央就是個吧台。媽媽先坐下來觀察完四周的「人文與環境」,但好久都沒有人來招呼我們。原來那個吧台裡的調酒師傅,也是負責點餐的服務人員,我必須自己去報到。跟Bartender點杯瑪格麗特,外加個披薩當下酒菜,這應該是一間晚上門庭若市的小酒吧。我當然沒點酒,只叫了個大披薩外加一盤沙拉。之前的經驗告訴我們,這樣的份量三人合吃,應該不成問題。付帳之際,姊姊來到我的身邊,小聲說:

「媽媽,妳點了什麼?」

「怎麼了?」

「因為我看見隔壁桌,一人吃一個大披薩。」

「一人吃一個?」愛說笑,大胃王啊?女兒非常瞭解媽媽,於是好心來提醒。可是媽媽當下沒把孩子的「忠告」聽進去,還唸了她一頓,想害我破產啊。

回到座位,媽媽再定睛一看,左邊這家人,果然是一人一個大披薩耶。原來用石爐烘烤的披薩都是薄餅披薩,而且真是薄得可以見底,份量與亞洲人習慣吃的厚皮披薩少了許多。

「姊姊,對不起,媽媽錯了。」我趕緊再去補點了一個。

「姊姊,妳媽媽真是壞啊,不聽小孩的話。小孩說的永遠是對的。」我邊說邊抱著她親了一下,希望孩子剛才被媽媽「誤罵」的冤枉,可以趕快煙消雲散。

當我們三個人高興地拿起披薩要大口大口咬的時候,我不得不注意到一種非常強烈的對比——坐在隔壁的那位年長女士,從頭到尾,都是左手叉右手刀的,割下一小塊一小塊的披薩,再慢慢送入口中;而且,你聽不到一點點刀叉碰撞的聲響,彷彿她和我們是處在兩個不同的時空。

於是,我趕緊轉頭看看左邊那家人,小孩是怎麼吃披薩的呢?他們也都是用刀叉吃耶,除了那個最小的男孩。媽媽此刻納悶極了,歐洲人都不用手拿披薩起來咬的嗎?

如果這是一家五星級的餐廳;如果媽媽是二十年前跟還不太熟的男友一起出門吃披薩,這樣的景象就不算稀奇。但這只是一家可以讓你快快填飽肚子的小餐廳啊!個人或民族的教養內涵和生活習慣,見微知著、由小見大,確實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建立起來的。

高貴的女士要離開之前,還請餐廳打包帶走沒吃完的沙拉。她不會不好意思請人打包幾片青菜葉子,反而以自己的不浪費食物為榮。看著她離去後的餐桌,我拍拍兩個孩子,要他們看看這位老奶奶用完餐的盤子——刀叉按照規矩整齊地擺放在盤中,和西餐禮儀課本上看到的一模一樣。而那片披薩更神奇,簡直跟剛送上來的沒兩樣,還是圓形,一個角都不缺,只是變得完全中空,只剩四周的餅皮,好像可以隨手拿起來,直接套進胸前當項鍊似的。

「弟弟,你覺得我可以拍一下她的盤子嗎?」

媽媽對於自己猶豫不決的事,習慣詢問孩子的意見。我很想這麼做,但是也很不好意思。

「可以啊!快點照。」連孩子都知道,機會可是稍縱即逝的。我快速拿出相機,深怕有人來把盤子收走。

正在對焦之際,有個人影晃了過來,我又假裝若無其事起來——對著別人吃剩的盤子照相,不是藝術家就是神經病,我當然是怕被誤會為後者。結果,那個人影一伸手,啊,竟然把盤子收走了……

「唉呀,我就跟妳說,快點拍嘛!」孩子用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跟媽媽說道。

媽媽真是懊惱,懊惱那可愛披薩的畫面飛了,也懊惱——我怎麼就是學不會「要聽孩子的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