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教養生活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孩子有想法,我們就想辦法:開始天賦教養的5堂課(隨書附贈 天賦教養密技拉頁)
管教的勇氣:該管就要管,你要幫孩子變得更好
管教的勇氣+孩子有想法,我們就想辦法

教養生活

【類別最新出版】
青少年使用說明書:當孩子「轉大人」,父母如何讀懂他們的內心話?
家有中學生的解憂之書:在教養與升學之路,讓親子作家╳台大優等生一起成為青少年的陪跑員:【特別收錄:高中五大科的學霸學習法】
鐵人教育心法:李萬吉獨一無二的教育理念和生活哲學,創造美好人生的100個智慧
孩子可以這樣教:《兒子使用說明書》 +《愛的教育》
誰的青春不叛逆


誰說分數不重要?:體制內教育的求生術,幫孩子找到分數背後的自己(CUH0046)

類別: 教養生活
叢書系列:教養生活
作者:彭菊仙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28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248頁
ISBN:9789571370804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不必「只在乎成績」,但「分數不可能不重要」
   
咱家小子之一的班上有個超級學霸,不論國英文數史地自然,甚至音樂美術體育,橫著考、豎著考,樣樣「吉霸昏」。動靜皆宜、文武雙全,萬中選一,不只是人中之龍,堪稱「龍中之龍」。

在孩子單純的勝負優劣觀念中,他神人級的課業表現象徵著各方面必定零缺點,他的每一句話都不容懷疑,每一個舉動也無可挑剔,他是永遠的政治正確者,所有同學羨慕他、崇拜他、服膺他,眾星拱月捧著他,他的爸媽當然也走路有風。

同學都很好奇他是怎麼辦到的。「我每天都非常用功,極度用功。我要求自己考到一百分,做到最好!」這個孩子回答。

家長們也紛紛向他的媽媽求教。

「我當然要求孩子一定要很努力,充分發揮自己的實力。告訴各位,說『分數不重要』的人,絕對是騙人的。天底下沒有父母不重視分數!」學霸媽媽非常坦率。

當下,我的腦袋「叮咚」一聲,馬上捫心自問:「那我自己重不重視孩子的成績呢?」

是,沒錯,即使始終堅守著「給孩子自由探索的時間與空間」、堅信「自由、愉悅而完整的『自我學習歷程』,才是奠定『終身學習』的真正基石。」,但是我必須坦承:我確實一樣重視孩子的學業成績。

「我才不在意孩子的成績!」,真的嗎?

我陸續問了十個好朋友,沒有半個人能瀟灑地說:「對!我完全不在乎孩子的成績!」

「孩子考壞了,我當下會很沮喪,之後會冷靜下來,找出問題所在!」
「孩子考得好,真的會覺得比較不擔心他們的未來啊!」
「會要求孩子要有一定的學業表現,有獎賞也有懲罰!」
「雖不是極度重視,但也有重視個七八成吧!」
………

隨口做個田野小調查,已足以讓我相信絕大多數的父母在心底深處都重視成績;或許有完全不看重者,但絕對是少數。

那為什麼總是有人口口聲聲地說「分數不重要」呢?

站在新教育理念浪頭上的教育先進們,也真的完全不在乎自家孩子的成績表現嗎?

為什麼網路社群上每當有媽咪訴苦說自家孩子考差時,總有父母會跳出來獻上諸如此類的安慰劑呢?

「成績不重要啦,品格才重要!」
「成績不重要啦,孩子快樂才重要!」
「成績好,將來也不見得能賺錢啊!」
「書讀不好,但有成就的人還不是大有人在!」
「這世上能成功的人未必都會唸書啊!」
「唸到博士還不是有人去賣雞排,免驚!」……………

既然大多數的父母都重視孩子的成績,我相信這些話語充其量只是「瞬間的鎮定劑」,作用在於短暫止痛、抑制住父母當下的混亂焦躁,但往往第二天太陽一升起,父母的內心必再度翻攪難安。

這些看似立論正確的麻醉劑非常好用,會讓人有藥到病除的錯覺,但喧騰一時之後,父母沒有例外地,又會跌坐愁城。

於是:孩子考壞→父母焦慮討拍→短暫止痛,成了無止盡的循環。

被分數評比的現實與痛苦

為什麼這一句句看似邏輯無誤的話語無法根治父母的焦慮?難道只因為孩子考差,父母自己覺得丟臉難看嗎?

成績到底重不重要?看看孩子在進入每一個階段所需要面對的考核標準,就會知道,大家都不可能真的擺脫分數的綑綁。

很不幸的,不論孩子走到哪一個階段、進入哪一個領域,而且不論在東方或西方,評選人才的最基本與最通用標準,就是走不出「成績」的俗套。

想搶入聲望好的私校,需要筆試;

十二年國教雖強調「免試入學」,但諷刺的是,「會考成績」卻是評比的要項;

每個高中生,沒有例外地,畢業半年前就得面臨所有科目的「基本學力測驗」,並做為申請大學的最大依據;
想選擇技職路線,打算繼續升學的都得面臨「統測」的篩選;

即使想逃避國內體制的枷鎖,申請國外大學也必須亮出國內在校成績的GPA,要提供中英文成績單,有些學校甚至要你亮出在校排名或指定科目的PR;

美國的大學幾乎都不招收核心科目拿到D的學生。

有評比,就會有高下,有高下,就會有暫時的勝出與輸家,有輸家就一定會產生負面的情緒:傷心、焦慮、擔憂、害怕。

這些情緒需要撫平,但不代表從此就能認為成績不再重要,更不代表忽略了成績,焦慮就從此消失。

相反的,正因為它是所有父母孩子在求學階段焦慮感的最大來源,而且難以根除,我們更有必要直指自己的內心,更有必要務實的面對它,找出看待它的最好角度與最適距離,摸索出在體制內最適切的生存法則。

不必矯枉過正,也無須自欺欺人

從我一開始所提及「人人眼中無不是」的學霸,到父母聲聲「無法不在乎成績」的呼求,再到每一句邏輯簡單、但又似乎正確的安慰話語,每一個層面都包含著關乎「成績」的諸多迷思。雖然,父母孩子們不必「在乎成績」過了頭到「只在乎成績」,但是,請想想以下的問題:

「在乎成績」一定是「不快樂的童年」嗎?
「不在乎成績」一定能保證「快樂的童年」嗎?
「不喜歡讀書」就不代表「不需要努力」嗎?
「成績優不一定會成功」,所以「毋須努力學習與準備考試」?

唯有釐清這些迷思,才能真正幫助父母成為「不迷惘的當局者」,在絕不完美的體制內,找到「局部小完美」的平衡法則與生存之道。

教育體制內的求生之道

朋友們看著我家三小子在小學時一路盡情地探索:自學魔術、寫小說、自拍電影、瘋狂投入手作、不時到荒野探索生態蛙類動物,非常好奇我對三小子國中求學的安排,更有媽媽一想到孩子即將面臨國中巨大的升學壓力,便惴惴難安,於是徵詢我的意見:

    「我有考慮轉到體制外的學校,妳覺得呢?」

    「附近兩三所國中,有的課業逼得緊、有的鬆,妳覺得要選擇哪一所比較好?」

    有教育程度頗高的媽媽更長期蒐集了「在家自學」的資料,決定投資自己,以成就孩子。

    對於這些問題,我的回答,正如同我在作家陳安儀《分數之外的選擇》一書中的推薦序裡所言:「我沒有如安儀的條件,為了孩子的教育做島內移民,所以我非常羨慕安儀;然而,我更佩服安儀,因為,即使我有這樣的條件,我和我的孩子、家人也未必具備這樣的勇氣!」

島內移民,也無法擺脫考試制度

是的,我沒有這個條件。
   
首先,先生的公司就在台北,這份工作不僅能讓他發揮專業技術,更是支撐我們一家五口的經濟主力,我們無法失去這份收入;第二,我的娘家也在台北,目前失智的老媽無法長時間離開她的女兒;第三,我的孩子在這個生活圈已久,他們喜愛這裡,四處都有玩伴知己,天天能和諧穩定的過日子,即使我有魄力想要島內移民,但我完全說服不了我的孩子與先生。
   
大兒子說:「我要和同學讀一樣的學校,我不想離開他們!」
   
二兒子說:「我覺得自己讀得了,就辛苦一點吧!」
   
三兒子更樂觀:「體制內讀書就一定那麼悲慘嗎?標準別那麼高就好了嘛!」
   
除此之外,我必須坦承,以下的現實更是重點:即使能脫離體制的學習環境,但也無法擺脫體制的人才篩選機制考試。孩子最終還是得透過無情的考試,以爭取自己想要獲得的教育資源。

這是我家的狀況。

   
我反問朋友:「你們的處境如何?有本錢做『島內移民』嗎?你們的工作型態真能夠配合嗎?孩子和先生自己的意願呢?」
   
多數的朋友幾乎都沒有條件,不出所料,最後還是選擇留在體制內就學。

你家的孩子會是「唐鳳第二」?
再來談談「在家自學」方案。

    去年以最年輕之姿當上政務委員的唐鳳是一例。十四歲,唐鳳便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開始在家自學,母親李雅卿甚至為了他,挺身創辦「種籽學苑」,堅持給予唐鳳「自主學習權」。

    台波混血的美少女陳明秀,曾贏得亞洲滑冰冠軍,一七六公分的她,高挑亮麗,不僅擁有滑雪教練執照,還曾自製微電影,入圍兒童影展,多才多藝的她,也是從小實行「在家教育」。

    看到這些亮眼的個案,真讓我凡夫俗子之輩怦然心動。然而,我要問的是:「我們真的有能力實行『在家教育』嗎?」

    這兩個成功案例的背後不能忽略的,就是集心力、物力、財力,全然投入孩子教育的「高知識背景之父母親」。

    李雅卿曾在著作中提過,她以自身的「法政背景」,努力地為孩子創造一個能自主學習的環境;也有很多其他家長們見證,他們全都必須全力投入孩子的教育,才得以支持孩子走出體制。

    要執行在家教育,意味著爸媽得自己當老師,這條路一點也不輕鬆,因為需要父母投入極大的時間與精神準備教材、傳道授業,甚至還要另請其他老師負責專門課程。

    這先決條件可有好幾個:父母要有熱血,要不厭其煩;父母本身也得非等閒之輩,要有教學能力,且有閒又有錢。

    目前經濟大環境如此惡劣,雙薪家庭比比皆是,為孩子量身打造的「在家自學」方案,雖細膩而完美,但對多數家庭而言卻如天方夜譚。

    我問自己:「我可能執行嗎?」

    還來不及仔細推敲,我的大腦已亂成一團。咱家高中生、國中生、小學生各一,我可得變出三個分身,準備三套課程、三套行程表……我自己先等著精神分裂吧!

    這,當然不可能!

    另外,唐鳳的智商一八?,這樣的孩子雖是萬中選一,但若非母親有條件全力支持,一般的家庭會造就出怎樣的唐鳳呢?想要選擇不同的學習之路,想要成就一個發光的天才,背後不能沒有厚實全備的支援系統。

「最適合孩子」的學校,就是最好的學校

    再來討論「挑選自家附近的體制內學校」。我覺得這對一般家庭而言,是相當實際而重要的考量。針對社區內可以選擇的學校,細細評估與孩子氣質的吻合度,或許可以讓孩子在體制內少受些不必要的折磨,或者能激發孩子潛在的特質。

    有一個好友的兒子總是名列前茅,他家附近有兩所國中,一所是大家擠破頭想進去的明星國中,另一所則強調多元均衡發展。她打算把孩子送到後者,沒想到竟遭兒子極力反對:「我想要課業盯緊一點的學校,因為我就是想要考進前段高中!」

    父母可能沒想過,有時候是孩子自己想跳進我們認為的「火坑」,如果他們未能如願以償,會不會反過來怪罪我們呢?這可得和孩子討論清楚。

    另外還有個朋友的孩子從小對讀書便興趣缺缺,隨著年齡增長,情況愈加鮮明,他順著孩子的天性,最後讓孩子選擇課業壓力較小的國中就讀。這個開明的媽媽,看得開、想得開,果然,孩子上了國中後如魚得水,最後參加了只考術科和面試的高職特招,如願進入自己想要讀的職校科系,適得其所。

    當然,還有一個方案把孩子送出國。這個選項對我輩凡夫俗子而言,實在太過遙遠,所以列在最後,也沒有條件討論了。

    分析的結論是:我沒有條件離開體制,所以,就務實以對吧!
    而你呢?

別讓「分數至上論」或「分數無用論」,都只是父母的自以為是

    因為不斷接收到國中課業繁重、大小考試很多的訊息,父母在孩子升上國中之後詢問我的問題便從興趣培養、管教方式,逐漸聚焦在課業方面:

    「國中哪些科目最難?需要補習嗎?除了數學,生物要不要補?」
    「聽說國文非常難,考試都是課外的題目,又有艱澀的文言文,連國文都要補嗎?」
    「補習班太多人,像我家這一隻,常常跟不上,是不是請家教會比較好呢?」
    「現在免試升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變來變去的,要不要乾脆去念私校?」
   
    不是已經實施「免試升學」了嗎?為什麼一到中學這個關卡,父母的教養話題仍全在此打轉?

雖是愚勇,也需要智慧

    楊照在他的著作《勇敢對孩子改變:給台灣家長的一封長信》中指出,每一個人都在談「免試升學」,但是「在學校裡,從校長到老師到家長,從早上到放學,瀰漫在空氣中的,明明就是『考試』,這根本就是『說一套、做一套』。」,楊照認為女兒讀國中時「幾乎每一分、每一秒都被迫處於集體的『虛偽狀態』中。」

    楊照最後把女兒送往德國讀書,讓女兒得以全力發展自己的音樂長才,這幾年不僅得到音樂大獎,並獲邀重大的國際演出機會;若是繼續留在台灣,這個音樂天才女兒恐怕早就在考試的壓迫下磨損掉珍貴的天分。

    楊照因此鼓勵父母們,即使知道最終是「狗吠火車」沒有用,也要抱定「試圖改變台灣教育」的「愚勇」,才能真正改變台灣的教育,否則天才在台灣也只是庸才。

    只是,我也認為,若是一個不具特別天分的孩子被送到國外唸書,未必就能有好的發展。天才需要一個能琢磨他發光的環境,但是前提是:必須是個出眾的天才。

    對於離不開「火車」的凡夫俗子,我們是真的得具備另一種「愚勇」以生存下去,這不是指凡事逆來順受,而是一面在觀望現況中推動教改,一面務實的在現實中投入適當的力道與心血來掙得教育資源,因為我們就只能選擇在這條道路之上前行,無法不使用這條路上的規則,以佔得適合自己的位置。

分數教育下的極端思維

    待孩子升上國中後,選擇留在體制內的父母會出現兩種極端的典型,一種是把教育視作追分過程的「分數至上論」;另一種則是把「考試」視作折磨孩子的苦刑,是孩子快樂成長的絆腳石,因此抱持「分數無用論」。

    前者的父母認清了殘酷的升學競爭態勢,既然取得高分才能取得最佳資源,於是把求學視作戰鬥的過程,想方設法為孩子儲備「考試」戰力,親子攜手進入瘋狂的備戰狀態,「追求最佳成績表現」成為最高指導方針。

    他們四處打聽補習班與名師資訊,積極為孩子部署「提高學業成績」的生活模式;不斷給校方壓力以爭取高績效(學科成績)的老師,高分貝要求導師賣命地為孩子的成績負責,要老師罔顧法規、公開排名以刺激全班激烈競爭,認定「能交出最漂亮升學率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後者在險惡的升學環境裡則以不變應萬變,極端保護孩子的自尊與自主權,完全不看重孩子的成績,甚至告訴孩子「爸媽才不在乎他們考幾分」、「好成績未必保障好前途」,因此不看分數、不盯進度。

    前者父母火力全開,但孩子是否就真能達到他們的高度期待?當然,有天資聰慧、乖巧順服的孩子在父母處心積慮的安排下平步青雲;但我也親眼目睹不少孩子在高密度、高強度的過度安排中,反而愈來愈被動,愈來愈厭惡學習。

    有一位每晚都在各科名師強力放送中度過國中生涯的孩子,最後竟然因為成績不理想而選擇一所風評普通的私立高中。她的媽媽恍然大悟地嘆道:「這三年我家孩子什麼都沒補到,花了大筆鈔票只補到我這當媽的『心安』而已啊!」

    而後者那些不在乎分數的父母,一心要為孩子締造「快樂零壓力」的中學生涯,又真的成功了嗎?有一個孩子私下透露,成績老是殿後、無法感受自己有能力進步,反而讓她在國中非常不快樂,因為即使爸媽不在意分數,但是她天天都感受到同學們歧視的目光,「同學都覺得我很笨,他們不太喜歡和笨蛋做朋友。爸媽根本不知道我在學校的壓力很大,我多希望自己能夠進步,讓同學看得起我!」

    真正的現實就是:所有在體制內想要爭取一定資源的孩子,沒有人能擺脫分數的掌控;面對排山倒海的考試評比,每個人都需要學會排解壓力。

    親愛的爸爸媽媽,讓我們領著孩子的視野,目光裡別狹窄到只剩下分數;也讓我們引出孩子的勇氣,支撐他們承受體制內不可能消失的壓力。如此,相信將沒有孩子會適應不良!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