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教養生活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彭富源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走在風尖浪頭上:杜正勝的台灣主體教育之路

教養生活

【類別最新出版】
腦科學家寫給父母的教養說明書:《青少年使用說明書》+《兒子使用說明書》
青少年使用說明書:當孩子「轉大人」,父母如何讀懂他們的內心話?
家有中學生的解憂之書:在教養與升學之路,讓親子作家╳台大優等生一起成為青少年的陪跑員:【特別收錄:高中五大科的學霸學習法】
鐵人教育心法:李萬吉獨一無二的教育理念和生活哲學,創造美好人生的100個智慧
孩子可以這樣教:《兒子使用說明書》 +《愛的教育》


素養教育:成就每一個孩子(12年國教108課綱的願景與挑戰)(CUN0065)

類別: 教養生活
叢書系列:教養生活
作者:韓國棟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27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40頁
ISBN:9789571383941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彭富源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第一章  教改核心價值  成就每一個孩子
一、為什麼教改
  
宋朝詩人蘇東坡有一次和友人同遊廬山,看到廬山的壯麗多變,不禁詩性大發,寫下千古傳誦的詩句: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只緣身在此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

臺灣推動教改三十年了,對於教改的評價,褒褒貶貶,各有不同,不就像蘇軾所寫的這首詩一樣,就是因為大家身處在教改的大環境裡面,關心的焦點各有不同,卻忽略了教改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為什麼要教改?教改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我是臺灣師範大學七十二級的校友,七十二級的意思就是民國七十二年從師大畢業,分發到國中任教。我在國中擔任一年導師後,入伍服役一年十個半月,再回到原國中,當了兩年的訓育組長兼管理組長(現在的名稱是「生活教育組長」,簡稱「生教組長」)。當時,我任教的國中實施非常嚴格的能力分班,從國一開始,學生就被分成「前段班」(即升學班)和「後段班」(即放牛班)。每個年級六班,前段班有二班,後段班有四班,學校的教育資源大部分都放在學生人數佔三分之一的前段班學生身上,人數佔三分之二的後段班學生,可說是被放棄的一群。身為訓育組長兼管理組長的我,感受尤其深刻。
  
看到有些孩子,國一剛進來的模樣天真可愛,但被分入後段班後,到了國三,天真的模樣變了,有些走入歧途。
  
三十多年前的一個下午,一名學生和我的對話,讓我挫折得迄今仍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裡。
  
當時,快放學了,我看到這名學生在學校的後門附近逗留,好像在等什麼人,我走了過去,問他在那兒做什麼。
  
「老師,你去過舞廳沒有?」他沒有正面回答,卻冒出這麼突兀的一句話。我跟他說,沒有。他接著有些得意地說:「我現在在舞廳當保鏢。老師知道嗎?到舞廳喝酒要花很多錢,我都不用花錢!」他的話猶如晴天裡突然迸出的雷電,讓我震驚萬分。
  
這名學生的父親是賣臭豆腐的,他的哥哥比他大兩屆,七十二年我剛進學校擔任導師時,他哥哥就是我班上的學生,我還到過他家去做家庭訪問。
  
這名學生有大哥的氣勢,在學校裡,總有一群同學跟著他。我擔心他誤入歧途,因此誠心地對他說:「馬上就要畢業了,要替將來多想想,如果不升學,就要去學個技術,千萬不要去當保鏢!」
  
當然,我很清楚,這麼幾句話是打動不了他的。我的心情頓時變得沉重,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和無力感。
  
管理組長的工作是吃力的。我每天上午七點以前要騎車到好幾公里以外的社區督導學生排路隊坐公車上學。最後一個學生上車後,再趕緊騎車回學校管理全校學生秩序。忙完升旗典禮後,還要備課、上課。其實這些事我都樂意做,不以為苦,而真正困擾我的,也可說是困擾大部分國中管理組長的,是校外不良少年勾搭學校的學生,欺壓同學、打架滋事。因此,當時各地區的國中管理組長和高中職教官,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聚在一起開會,分享彼此經驗。
  
記得有一次開會,一名經驗豐富的資深管理組長說,很多附近的不良少年,是他們學校畢業的,因為管理組長做久了,多半都認識,只要和他們關係打好了,就不會到學校來鬧事;甚至學校內有些會鬧事、老師管不住的學生,只要請校外的「大哥」跟這些校內的「小弟」說一聲,他們在學校就乖多了。
  
當時我心想,這種畸形的現象,就是不正常的升學主義、不正常的能力分班所造成的。
  
當時的家長,努力地讓孩子補習,進入國中的「好班」,高中職五專聯招時再考進「好學校」。後段班的學生,有些國中沒畢業就輟學,有些國中畢業後不升學也不就業,虛耗青春,也變成社會問題。
  
我厭惡能力分班,無法忍受不正常的國中教育。七十七年辭去教職,去讀研究所。七十九年進入《中時晚報》當記者,主跑教育新聞,在《中時晚報》和《中國時報》跑了將近二十年的教育新聞,離開時報隔了四年之後,又做了兩年多的《國語日報》總編輯,關注的也是教育新聞。主跑過毛高文、郭為藩、吳京、林清江……等十多任的教育部長,他們一棒接一棒地持續推動教改。

毛高文開啟高中職免試入學和大學多元入學之門
  
民國七十九年我剛進《中時晚報》的時候,教育部長是毛高文。他做了將近六年的部長,這段期間,正值臺灣解嚴後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其中包括教育改革運動。毛高文推崇孔子的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他認為升學主義對國民教育的後段班學生造成很大傷害,所以要推動常態編班和「國中生自願就學方案」(也就是高中職免試入學方案),以及大學多元入學方案。
  
民國八十年七月,他在我的一篇專訪新聞中明確宣示「國中生免試升學將於八十三學年度全面實施」,這篇新聞刊出後,在當時引發極大震撼。以下是當時刊出的部分內容:

「今年年初的一次行政院會中,院長及很多與會首長都說當前的國中教育有問題,當時我一句話都沒有說。那段時間確實是教育部推動改革的低潮,讓人覺得似乎大家都很關心教育,只有教育部不關心教育。但是教育問題是長期累積下來的,大家都不知道教育部採取的是『圍剿策略』,實際上那段時間已『圍剿』得差不多了,否則怎麼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就陸續展開各項國中教學正常化措施及肅貪行動。在推動教育改革之前,我隱忍了很久,但是在時機未成熟前,我不敢貿然行動。推動改革之後,我承受了很多壓力,也得罪了很多人,大家現在不但不擔心教育部不改革,反而擔心教育部改革的步調太快。不過,教育部絕不會說空話,改革工作一定會持續下去,最終的目標就是破除聯考,使五育均衡發展。」
  
「導正國中教學正常化,經過長期反覆思維的結果,破除聯招是最根本的,不過免試升學方案,預計實驗三年、評估一年後正式實施,目前已實驗了一年,預計八十三年可全面實施。免試升高中職方案實驗一年的情形,頗受好評。」
  
「在推行免試升高中職方案之初,各界反彈聲音很大,是因為明星高中的問題沒有解決,大家仍然要爭成績。而目前推動的聯招命題適切合理化工作正足以淡化明星高中,三年之後實施免試升高中職方案,時機將非常成熟。」

因為自學方案要採計國中在校成績,當時引發極大的反彈。即使是現在實施的十二年國教,國中生也還沒有建置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大學招生也要等到一一一學年度才會參採學生學習歷程。國中生自願就學方案在當時真可說是革命性的改革,雖然最後在反彈聲中改成小規模試辦,卻啟動了後續一連串的教育改革之路。
  
毛高文在部長任內成立大考中心,研擬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也影響了之後二、三十年的大學招生走向。

郭為藩推動十年國教
  
民國八十二年二月毛高文卸任,郭為藩接任教育部長後,他也非常關心學業弱勢和家庭經濟弱勢學生的未來發展,於是在同年七月就發布了〈發展與改進國中技藝教育方案─邁向十年國教目標〉。
  
郭為藩認為當時國民教育最迫切解決的,是國中畢業後未升學未就業的問題,如果能夠讓他們在國三時先接受技藝教育,國中畢業後再進入職校接受一年的技能培育,學費全免,這不就等於讓所有學生至少都接受了十年的國民教育?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提供他們一個習得一技之長的機會,另方面也可以化解一些國中畢業後未升學未就業青少年所帶來的社會問題。
  
技藝班是個成功的政策,持續推行迄今。我曾採訪新北市海山高工(現更名新北高工)實用技能班(十二年國教實施後更名為實用技能學程)的同學,其中有一名汽修科學生說,他基本學力測驗(十二年國教實施後更名國中會考)的總分只有六十分(當時基測的總分為三○○分),若不是國三參加技藝班,怎麼可能進入國立的高工就讀。雖然他上的是夜間部,但是對他反而更好,因為白天可以到汽車修護場工作,學習技術,又能夠賺錢,晚上再到學校上課,每天過得非常充實。
  
他說,國中時很不喜歡讀書,所以基本學力測驗總共只考了六十分,但是在實用技能班,因為汽修技術學得很好,要代表學校參加全國際能競賽。從他的言談中發現,他對自己充滿了自信,他很慶幸自己走對了路。因為在實用技能班的表現不錯,他也興起了繼續升學的念頭,開始利用時間努力學習英文和數學等學科。

吳京推動技職第二國道,全力落實常態編班
  
民國八十五年六月吳京接任教育部長後,全力推動技職教育。他說普通高中和大學是「第一國道」,技職教育體系是「第二國道」,他期使技職學生的升學之路也能通暢無阻。
  
吳京在部長任內,尤其用心於落實國中常態編班。當時,他接受我的採訪時說道,接任教育部長之後,念茲在茲的是「一千萬隻眼睛的期待」(一千萬隻眼睛,相當於五百萬對眼睛,即五百萬中小學生),而且每每想到這千萬隻眼睛的期待,就倍感壓力沉重。他說,當時的教育較關注學業成績在前段的三、四成學生,忽略了學業成績在後段的六、七成學生,因此教育部不僅在宣導上,同時也在政策上全力落實國中常態編班。
  
吳京接任部長前,大學主要的招生管道有推薦甄選和聯招考試,但他認為申請入學也是很好的入學管道,因此在他大力的推動之下,申請入學也成了大學多元入學的管道之一,而且發展至今,成了極重要的管道。

林清江廢除高中職五專聯招,推動九年一貫課綱
  
民國六十八年我進入臺灣師大就讀的時候,校長是郭為藩,訓導長是林清江。當時他們兩人是很多師大學生崇拜的對象。民國七十二年我從師大畢業分發到國中任教的時候,林清江是臺灣省教育廳長,他任廳長時,雷厲風行,對學校老師的要求非常嚴格,要寫教案,也要自製教具。
  
因為他做過教育廳長,對中小學教育有相當程度的瞭解,因此民國八十七年二月接任教育部長後,五月就宣布,從九十學年度起,高中、高職及五專聯招將同步廢除,改以一年舉辦多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取代,同時向大學招生策進會建議同步改進大學入學考試方式,改以考招分離方式辦理。
  
隔月(六月)就確認高中多元入學方案的入學管道包括:推薦甄選、申請入學、學科基本學力測驗、自學方案、資優甄試及免試保送等六項,考生可申請跨區分發。
  
林清江很講求效率,改革速度非常快,主持會議也快,而且要有結論,因此官員在開會前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他講話速度快,而且流暢有重點;他連走路都快,教育部大門前有階梯,我每次看到他走進大門時,都是一腳跨兩階,大踏步快速行走。有一次採訪時,我忍不住問他,為什麼走路那麼急那麼快?他答道,要做的事太多,不快不行。
  
他宣布九十學年度起就要廢除高中五專聯招,入學方式變了,課程當然也要跟著調整,因此林清江在部長任內也積極規劃九年一貫課綱。

楊朝祥積極規劃三年內實施十二年國教
  
民國七十九年我剛進《中時晚報》跑教育部新聞的時候,楊朝祥是教育部常務次長。楊朝祥擔任過教育部技職司長、常務次長和政務次長,從民國七十五年到八十六年,在教育部任職的時間長達十一年,不但嫻熟教育部事務,而且有很強的企劃和執行能力。
  
因此在十一個月的部長任內(八十八年六月至八十九年五月),他落實了林清江部長任內的重要政策,規劃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確定國民教育階段的九年一貫課程於九十學年度起逐年分階段實施,九十三學年度全面實施,新課綱分為七大學習領域,以合科教學取代分科教學;也通過了大學招生策進會〈大學多元入學方案〉,自九十一學年度起正式實施「考招分離」,考生可甄選入學、考試分發兩方式進入大學。
  
他還組成了「延長國民基本教育年限規劃委員會」、「工作小組」和「研究小組」,積極規劃要在三年內實施十二年國教。

曾志朗落實國中基本學力測驗
  
教育改革就像一場接力賽,不分藍綠,一棒接著一棒傳承下去。
  
二○○○年,也就是民國八十九年,總統大選政黨輪替,五月新內閣組成,曾志朗接任教育部長。隔年三月就是林清江於教育部長任內宣布要實施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的時間了,曾志朗和當時的政務次長范巽綠傾全力落實了這項教改新施政。
  
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第一次測驗於九十年三月三十一日、四月一日在全國各地區十八個試務區舉行,超過三十一萬名學生報考。此後,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取代了施行四十二年的高中聯考,直到民國一○三年實施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之後,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再被國中教育會考取代。
  
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採用的是「量尺分數」,因此所有測驗,包括國文,都是選擇題。為了量尺分數而廢考作文,我當時寫了新聞評論,批評這種作法是「削足適履」。
  
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最原始的設計,是「標準參照」形式使用,僅作為國中生升學高中的一部分參考依據,但最後在社會輿論和家長團體的壓力下改為「常模參照」形式使用,並作為升高中的主要參考依據。
  
由此足見升學主義之根深蒂固,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取代了高中聯考,卻儼然成為另一項更大規模的招生考試。因此改革之路不能停歇,僅隔兩個月,也就是五月,教育部就發布了〈高中職社區化推動方案〉,藉由高中職社區化逐步提升社區高中職的辦學品質,淡化明星高中的迷思,為推動十二年國教做打底的工作。

黃榮村將國教向下延伸一年分三階段實施
  
民國九十一年二月黃榮村接任教育部長時,各項教改施政紛至沓來,包括大學多元入學方案、高中職五專聯合分發第一次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全面推動,加上建構式數學和各項入學考試引發的立即性爭議,讓教育部忙於應付。黃榮村形容當時的情況猶如「八方風雨會中州」。
  
長期投入臺灣教改的黃榮村,善於和家長團體、教師團體和教改團體溝通,推動教改施政循序漸進不冒進。隔年七月他宣布國教向下延伸一年政策將分三階段,九十三學年度先試辦離島地區,九十四學年度納入全國五十四個原住民鄉鎮,九十五學年度全面實施。國教向下延伸一年至五歲幼兒,採非義務化、非強迫性的民主機制,初步採補助學費的方案。
  
同年九月教育部召開全國教育發展會議,達成階段性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的共識,黃榮村當時說明十二年國教的期程,要先拉齊後期中等教育水準,評估高中職社區化的程度,三年後再檢討規劃如何實施十二年國教。

杜正勝推動臺灣主體性教育,國中基測加考寫作測驗,成立十二年國教辦公室
  
民國九十三年五月杜正勝接任教育部長後,提出「現代國民」、「臺灣主體」、「全球視野」和「社會關懷」四大施政主軸。為了落實臺灣主體性教育,他在上任三個多月後,就宣布從九十四學年度起全面提升國中小社會課程本土教材的比重,至少需達五○%。
  
杜正勝認為教育應以培養現代化國家的國民為目標,現代化國家國民應具備的素養,最基本的,就是語文能力。而語文能力的表現,一個是說,一個是寫,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無法測驗說的能力,但是能測驗寫的能力,因此他要求教育部和心測中心克服一切困難,國中基測加考寫作測驗。
  
十月中旬,杜正勝接任部長還不滿五個月,教育部就宣布國中基測決定加考作文,九十五學年試辦,九十六學年起正式列入考科。隔年七月教育部規劃完成國中基測加考寫作測驗實施方案,寫作測驗成績以「六等第」(六級分)呈現,考後集中國家教育研究院閱卷,閱卷老師來自全國各地,規模空前龐大。寫作測驗採「引導式」寫作,只考一題,測驗時間五十分鐘,評分依據文章的「立意與取材」、「結構組織」、「遣詞造句」和「標點符號、格式與錯字」等四個部分逐項給分。基測加考寫作測驗影響深遠,迄今仍持續進行。
  
為持續推動十二年國教,教育部於九十六年三月成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專案辦公室。
  
九十七年五月,鄭瑞城接任教育部長,同年十二月教育部修正發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計畫〉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先導計畫〉。

吳清基正式啟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民國七十九年我剛進《中時晚報》跑教育部新聞時,吳清基是中教司長,後來歷練過技職司長、教育部常務次長、政務次長和臺北市教育局長,教育的學經歷豐富。九十八年九月,他接任部長後,積極展開十二年國教的各項準備工作,民國一○○年元旦,由總統馬英九宣示啟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分階段逐步實施,先從高職做起,預定一○三年高中職學生全面免學費、大部分免試入學。
  
一○○年一月,大學多元入學「繁星計畫」與「學校推薦」整併為「繁星推薦」。同年九月,行政院核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計畫包含七大工作要項(共十個方案)及十一項配套措施(共十九個方案),總共二十九個方案。
  
從毛高文推動高中職免試入學開始,到吳清基正式啟動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已歷經了二十多個年頭。每一項教改施政推出後,包括十二年國教啟動後,誠如本文開頭所寫的,大家關注的焦點不同,褒褒貶貶,評價不一。

蔣偉寧全面實施十二年國教免學費和免試入學
  
吳清基推動十二年國教的「壯志未酬」,就被換下來了。一○一年二月蔣偉寧接任教育部長。蔣偉寧是一位務實的學者,他接掌教育部之後,就積極展開十二年國教上路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一○一年六月國中基測由二次改為一次,一○一學年度的免試入學招生比率提高至五十五%。一○二年八月發布〈高級中等學校多元入學招生辦法〉及〈一○三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免試就學區及共同就學區規劃〉。隔年五月,首屆國中會考展開,考試科目包括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和寫作測驗。
 
一○三年八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全面實施。十二年國教分兩階段,前九年為國民教育,依〈國民教育法〉及〈強迫入學條例〉規定辦理,對象為六至十五歲學齡的國民,主要內涵為:普及、義務、強迫入學、免費入學、以政府辦理為原則、劃分學區免試入學、單一型學校,以及施以普通教育。後三年為高級中等教育,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的對象為十五歲以上的國民,主要內涵為:普及、自願非強迫入學、免學費、公私立學校並行、免試入學為主、學校類型多元,以及普通與職業教育兼顧。

吳思華發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蔣偉寧部長任內,十二年國教的免學費和免試入學上路了,但十二年國教課綱並沒有同時上路,學校的課程還是原先的九年一貫課綱和高中職課綱。一○三年八月吳思華接任教育部長,同年十一月教育部宣布自一○八學年度起,十二年國教課綱將依照不同教育階段(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高級中等學校一年級起)逐年實施。

潘文忠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
  
一○五年五月,政黨再度輪替,潘文忠接任教育部長。
  
潘文忠在蘇貞昌主政臺北縣(新北市)期間,歷練過文化局長和教育局長,杜正勝任教育部長期間,被聘到教育部擔任國教司長,因表現搶眼,當時被不少教育界人士譽為「最幹練的國教司長」之一。之後歷練過教育部主任秘書和國立編譯館館長。國立編譯館被併入國家教育研究院之後,被任用為國教院副院長,規劃十二年國教課綱是他當時負責的重要工作之一。
  
政黨輪替後,教育的最大挑戰仍然是十二年國教,尤其是課綱的修訂。潘文忠接掌教育部之後,全心全力投入課綱修訂,並研訂相關配套措施。一○六年四月教育部核定通過一一一學年度實施的〈大學多元入學方案〉。隔月再發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各領綱陸續發布,一○八年八月開始逐年實施。十二年國教課綱的重要配套措施〈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學生學習歷程檔案作業要點〉也於一○六年七月發布。
  
經過長期的推動和磨合,十二年國教課綱終於在一○八學年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