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教養生活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1
【推薦序】2
【推薦序】3
【推薦序】4
內文摘錄

教養生活

【類別最新出版】
腦科學家寫給父母的教養說明書:《青少年使用說明書》+《兒子使用說明書》
青少年使用說明書:當孩子「轉大人」,父母如何讀懂他們的內心話?
家有中學生的解憂之書:在教養與升學之路,讓親子作家╳台大優等生一起成為青少年的陪跑員:【特別收錄:高中五大科的學霸學習法】
鐵人教育心法:李萬吉獨一無二的教育理念和生活哲學,創造美好人生的100個智慧
孩子可以這樣教:《兒子使用說明書》 +《愛的教育》


父母成長,孩子才會真正長大!(CUR0050)──一起練習愛與被愛的親子關係
Grow!:Personal Development For Parents

類別: 教養生活
叢書系列:教養生活
作者:崔佛.席維斯特
       Trevor Silvester
譯者:許玉意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09日
定價:350 元
售價:27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12頁
ISBN:9789571375946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1【推薦序】2【推薦序】3【推薦序】4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前言

如果說,為人父母這件事沒嚇到你,多半是因為你還沒有孩子。將一個完全只能倚靠你的小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上,日復一日,這個小生命卻漸漸反對所有你為他設想的最好方案,可以想見,這是隨時代不斷演變且不會消逝的挑戰。同時,對父母和孩子而言,這也是絕佳的機會,讓他們為自己做一些好事。

在本書中,我將分享養育孩子的祕訣,讓孩子對生活抱持著一種態度,足以游刃有餘面對各式挑戰,且對各種令人卻步不前的限制視而不見。在此同時,我也準備教你一些關於「你」的事情。原因是,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你若不能努力成為你期待的樣子,怎能奢望孩子可以呢?甘地曾說過:「成為你希望在這世上看見的改變。」在此,我要改寫這位偉人的話:「成為你希望在孩子身上看見的改變。」

本書分為四大部。在第一部,我將解釋大腦如何建構你的世界觀,以及使你「誤」認為自己是哪一種人。同時,我也將描述數百萬年來,人們賴以生存的機制潛藏了哪些缺陷,如何形成我們對自身及周遭環境的執念,如何限制我們的發展,使我們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

在第二部,我將透過三個課程,教導讀者如何重新奪回生活及對自身感受的掌控權。發展新的思維,讓你不再為了取悅整個社會而忘了自己,重新取得選擇想要的生活的自由。

本書前兩個部分雖聚焦在身為成人的你,然而透過對自身的了解,將有助於親子教養。在第三部,我將提供八大育兒箴言,並說明如何把這些箴言融入你與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幫助他們成為心理素質強大且快樂的成人。

第四部分則是探討孩子的發展階段,並根據他們成長的特定時刻,給予你所需要的輔助。接著我將繼續聚焦在孩子身上。這是二十年來我所收集的父母經,以及我三十年來身為人父的經驗。雖然這部分是為孩子們所寫,但同時也是與身為父母的你對話,所以請別跳過這部分。

著手寫這本給父母的成長書時,我無意把自己當成一位兒童專家,只是將我身為治療師的經驗化為有用的資訊,提供給需要的讀者罷了。

令人驚訝的是,雖然我已聽聞許許多多虐待、忽視、傷害的可怕案例,但更多受害者的悲慘故事源自他們與父母、手足、朋友,以及其他重要人物的日常互動。許多時候,我發現自己年輕時候也有類似經歷,或者(更令人不安的是)我與我的孩子之間的互動也有相同模式。每當我找到足以支持我論據的科學發現,我就會拿來說嘴,但我不會限制自己只說些有科學論據的話。就像你在收集關於育兒的建議時,我相信你會擷取自己覺得有用的部分,丟棄那些你覺得無用的建議。

這本書的中心理念在於,所有生物會呈現兩種生命狀態:成長或保護。大腦日以繼夜不斷努力指示我們此時此刻該處於哪一種狀態,並利用我們的記憶來做決策。久而久之,我們會以兩種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一是「我們認為在這個世界需要自我保護」,或是「我們將這個世界視為可以成長茁壯的地方」,而我們選擇哪一種角度,將決定我們如何詮釋這個世界,以及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我們的決策方式同時也可解釋孩子如何面對父母咆哮、離異、偏袒某個手足,或是在朋友面前覺得自己很蠢、遭受拒絕,或是受到老師羞辱;這可能是一連串解釋或誤解的開始,導致我們進入不必要的保護狀態。這件事嚴重嗎?當然嚴重!進入保護狀態時,不僅會在生理上造成重大的健康問題,在心理上,更會影響你與每個人的關係、你每一個追求的目標,以及你與每個人的互動。

在一個你隨時準備遭到攻擊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是潛在的攻擊者,每一個機會都潛藏著威脅。明確地說,厭惡自己會導致你活在保護狀態下,而樂於當自己則會讓你活在成長狀態下。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建立「成長」和「保護」這兩種立場,做為養育的原則,同時協助回答一些問題,包括「如何幫助你的孩子長大」、「如何防止他們陷入不必要的保護狀態」等等。

你要如何確認自己的孩子終能長成他(或她)原有的樣子,而不是變成害怕被拒、失敗或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人?接下來我將提供自己的見解。我的答案對你一樣適用,因為若你處於保護模式,你很難養育出處於成長模式的孩子。有時我會討論你與自己孩子之間的關聯,以及你與自己的關聯。關於這一點,我不得不問,身為父母的你,究竟是誰?我的意思是,我端坐在電腦前,而我的身邊放了一疊白紙。這是一本你與我即將開始撰寫的書。我想寫一些建議,幫助你引導孩子迎向快樂的生活,同時在這過程中也能幫到你自己;因此,我需要知道你是誰,不是嗎?只不過,這不是容易的事,因為這個「你」恐怕有上百萬人——至少,如果出版商的美夢成真,就會有這麼多人。現在,讓我試著描述你這個人。你的年齡可能落在十五歲到一一五歲之間,男性或女性,可能是同性戀,也可能是異性戀,或介於兩者之間。你也許現在有交往對象,也許早已成過去式,也許你正渴望有伴,或發誓從今往後只靠自己。我的描述還正確嗎?我知道,這全拜多年的經驗之賜。

讓我再深入描述:有時你會覺得你的能力大過自身成就,在你內心深處還有些等待整個世界挖掘的東西。你不能確定人們是否喜歡你,而你在應該對你好的人身上始終無法獲得安全感。總有些時候,你會擔心自己表現得不夠好,有時候你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值得像別人那樣獲得成功或幸福。上述種種或許不能完全套用在你身上,但至少你會認同其中幾項,無論是慢慢承認或不情願承認。我可以繼續往下說。你的童年曾發生過讓你留下瘡疤的故事,有些到現在甚至阻礙你前進。你在愛情裡曾受過傷,也許到現在仍希望建立一段使你完滿的關係。也許你愈來愈覺得自己與周圍的文化格格不入。你正在尋找一種比你迄今為止所作所為更好的方式,來填補生活中的空白。老實說,人生對你而言,有時是種征戰。

我如何得知這些?因為上述幾乎是普世皆有的情緒。我曾在不同地方聽過這些情緒,包括來找我諮商的人、晚宴中的閒談、火車上的對話,或許每一回聽到的情緒排列組合不同,但大致不脫上述這幾種。從人們口中聽到這些話,實在不能說是心情暢快的體驗,畢竟,那也是我心中隱密思緒的回音。真正讓我釋懷的是,得知我並非唯一承受這些情緒的苦主。

不論貧窮或富裕,年輕或年邁,不分性別、性傾向與種族,這些念頭將所有的人連結起來。在這世上,我們同樣在受苦掙扎。

我們大腦中的想法正是世人受苦的原因。我們的思想、信念、情緒與價值觀創造了一個世界,我們置身其中,受到這個世界影響,或是成長茁壯,或是萎靡不振。大多時候,我們都認為自己是受害者。我想和你對談,想讓你知道我領悟的一切,我要告訴你我想讓你我的孩子都知道的事:你可以成為你想要成為的樣子,而你也可以幫助你的孩子做到這一點。雖然本書的重點放在親子教育上,然而書中內容也同樣適用於你的生活。因為我們之中還沒有人變成未來即將成為的自己;光是這一點,大腦傾向於讓我們跳出舒適圈,超越過去的自己。儘管那只是一種改變,對你或許沒有幫助。你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讓你得以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而非只是被動地承受命運宰制,無可奈何。如果你覺得光是做自己沒意思,這本書可以幫助你改變。而一個對自己感到滿意的家長,將會養育出一個活在成長模式下的孩子。鼓勵孩子快樂自信地成長,總有些事可以做,也有些事碰不得。藉由我多年身為治療師的經驗,我將分享自己最寶貴的心得,希望你的孩子不會有情緒障礙的問題。我將帶領你走訪一連串的生命之旅,我也會提供機會,讓你在生活中加以應用,看看是否對你和孩子的生活產生影響。但我要先提出警告,假使你真正活用本書的內容,事情會有所改變。你在生活中會失去一些東西(大部分都是你的藉口),而你也會有所得(但大多是形而上的,鮮少實質的東西)。本書就像電影《駭客任務》(The Matrix)中救世主尼歐所服用的紅色藥丸,一旦你吞了這顆藥丸,將會在不同的世界中醒來,永遠回不到來時路。

在本書一開始,我要特別聲明,書中內容大多來自我的諮商經驗——我曾遇過患有退化症的病人一直回想起童年事件。我知道有些人或許覺得「退化」(regression)聽來怪異或有問題,但我不這麼認為。你能回想起昨晚吃了什麼嗎?退化乃是一種讓你想起過去的行為,我們每天都這麼做。在我的諮商治療過程中,運用「退化」最簡單的方式,便是要求我的患者稍加留意,當他們聚焦在問題上時,第一個浮現腦海的記憶是什麼。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將說明心智與記憶的相關理論,你便會明白,大腦會從記憶庫找出和當下相關的過往經驗,而我們對當下的詮釋其實取決於大腦的搜尋結果。正如串珠一樣,我們的記憶乃是經年累月根據大腦所賦予的意義而連結在一起的。好消息是,記憶是可塑的,也因此昔日引起不愉快反應的回憶,可以在我們所處的當下全然改變。我們不必成為自己過去的受害者。事實上,為了在成長模式下生活,我們必須從中解放自己。本書能幫助你深入了解如何成功做到。童年對你的負面影響愈少,你的孩子就愈不可能受到你的童年影響。

讓我以自己為例,說明一個童年的小事件如何對往後造成重大影響。

我大約八歲左右,家人想要養狗——我這裡說的家人不包含我媽。因此,我們展開說服行動,希望她鬆口答應,但徹底失敗了。她心知肚明,到頭來大部分的工作只會落在她身上。有一天,和爸爸一起走路上學的途中,我決定把我和女性交手的豐富經驗傳授給他,說道:「爸,你可是一家之主耶。假如你真想要一隻狗,你就要堅定立場,開口說我們要養一隻狗。」當晚,我爸立刻從善如流。真是笨蛋。

我們住在國民住宅裡,從我的房間可以清楚聽見客廳發生的事。果然,我聽到他們在談養狗的事。到目前為止,進展都不錯。但接下來情況愈來愈火熱。這種事很不尋常,以前我父母不常發生口角。最後,當我爸堅定立場,我聽到我媽大喊:「好啊,你可以和我離婚,但孩子要歸我!」

我深深記得,當時有個想法冰封在我心中——是我害整個家庭分崩離析。我覺得自己當時應該並未覺察到心中萌生這種恐懼,但我相當確定那一晚我忐忑不安。然而,第二天我起床吃早餐時,他們不僅和好了,還告訴我一個消息:我們將有一隻狗!事後,透過自己的心理療法,我發現,即使聽到這個消息,依然無法抹去前一晚經歷的深切恐懼。我的大腦已將之儲存起來,以防止任何可怕的事情再次發生。而這將造成什麼後果?

此後我在任何一段關係中,再也無法自由說出自己的感受,或在另一半面前表達憤怒情緒。認知行為療法幫助我重寫那段敘事,如今已經長大的我,回顧那晚「養狗對話」的記憶,領悟到我媽就跟許多人一樣,有時會把自己的觀點變得很極端,利用這種策略,企圖使別人妥協。我改寫敘事之後,這件事對我再也無法造成影響。假如我真的想要一隻狗,我會堅定立場,然後好言好語地跟我太太說。

從一開始我就想表明的關鍵是,無論是我對事件的說法或我日後的理解,都並非絕對的「真相」,僅僅是一種詮釋而已。接下來我將解釋,我們為自己創造的故事將如何形塑我們的人格;而我們對世界的回應,奠基於我們對事件的詮釋。大腦非常重視這類故事,認定這就是真相。但它不是。我將傳授你如何為孩子創造一個迎向幸福生活的故事,在過程中讓你明白,你是你故事中的作者,而非只是其中一個角色。因此,只要你想改寫自己的故事,你絕對有能力做到。

這是一本很私密的書,我不打算讓這本書看起來像福音傳教一樣,我更希望這可以變成幫助你思考的工具書。之所以說很私密,是因為在動筆撰寫本書之前,我得知自己即將成為祖父。隨著本書寫作進度的進展,我也看到孫子希斯展開他的人生,而他的兩個表弟薩莎和塞特也隨後出世。我是蒙福的人。當我撰寫本書時,他們占據我的心思,自然而然就成為這本書的焦點。或許本書提供的想法有助於形塑他們的人生旅程。這不是我能決定的事,但我希望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