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流行娛樂風格生活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作者序
整理是手段,而非目的

譯 者 作 品

重力小丑 (2010年新版)
就算十年後世界崩壞了,你還能生存下去!:解答你的不安,讓你自信找到變動中的立足點
不熬夜,不死背,睡前1分鐘驚人學習法(新版)
四疊半宿舍,青春迷走
成功,1分鐘搞定!:40條改造自己的捷徑
打造你的幸福腦:向大腦學習快樂生活的智慧!
打造你的幸福腦+KENKEN(1~4):向大腦學習快樂生活的智慧!
失樂園

風格生活

【類別最新出版】
普瓦蘭麵包之書【典藏精裝版】
健康掃除力:醫療級專家教你30個不生病的居家清潔妙方!
MY PURE PLANET 我的純潔的行星
把今天畫得美麗,明天畫得溫暖:妝點你的手帳、日曆、卡片,跟著韓國人氣貼圖畫家露雅,一起繪出45款療癒插畫
薄荷油四季生活帖:100個居家DIY點子,讓你日日都美好!


收納的藝術(CWH0014)
もっと心地いい暮らし―自分らしい収納スタイルのつくり方

類別: 流行娛樂>風格生活
叢書系列:風格生活
作者:鈴木尚子
       Suzuki Naoko
譯者:張智淵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02月06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24頁
ISBN:9789571361659

停售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作者序整理是手段,而非目的



  整理是手段,而非目的

  我經常在客戶家中上整理課程的同時,以講師的身分,教授如何整理。
  我會請許多希望「懂得如何整理」的人,參加我的研討會;聽講者出席的當下,目的是「整理」這件事本身。

  聽講者當中,有許多人讀遍各種收納書、整理相關的部落格,嘗試以為「這樣做或許可行」的方法。
  然而,也有不少人覺得「我依照書上寫的丟棄物品,但總覺得沒有變成理想中的那樣」、「明明屋內整理到了某種程度,但每天依舊煩躁不安」,心懷不滿。

  其實,我本身也有這種經驗。
  我從小就不擅長整理,是個不懂如何整理的孩子,朋友甚至替我取了一個綽號是「東西走到哪丟到哪的亂丟鬼」。我經常忘東忘西、遺失物品,而且是遲到大王……。我也不擅長管理時間,無論浪費了不少時間。
  儘管如此,雖然單身時只要顧自己就好,但是結婚後就不能這樣了。
  特別是生了小孩後,家中不整理會伴隨危險,而且學者提倡,作為教育的一環,整理是很重要的。但是,新手媽媽手忙腳亂,不知不覺間,整個家亂七八糟,連內心都變得紊亂。
我想設法脫離這種負面的循環,一手拿著收納書,試著整理一個抽屜之後,感到成為家庭主婦後不曾感受到的成就感。
  後來,我每天過著面對收納的生活。只要有空,我就會狂讀收納書,以物品填滿所有地方和縫隙。
  然而,對於乍看之下整理好的空間感到滿足也只是一剎那,只要物品稍微一增加,馬上就會故態復萌,總是為了整理而忙得團團轉。結果,連以為只要家裡變整齊就能獲得的幸福也失去,家人之間的關係也惡化……
  在心情不悅地過著每一天的情況下,我開始自問自答。

  「我想怎麼做呢?我想要怎樣的生活呢?」
  我意識到比起「要怎麼收納物品」,更重要的是整理思緒,思考自己想過怎樣的人生、清楚地理解自己最先該做的事是什麼。
  於是,我改變整理方式和整理相關的思考方式,也改善和家人之間的關係。孩子不再惶惶不安,和老公之間的對話也增加,我家變得充滿能量。

  整理這個行為本身並非目的,只是用來達成什麼所需的一個手段罷了。
  必須放眼整理之後的結果!
  像是「整理那個屋子之後,想和誰怎麼度過時光呢?」、「你在整理過的房間,會露出怎樣的表情呢?」
  這件事最重要。
  我希望你先清楚地勾勒出想度過怎樣的人生這個「自己的未來」、想和家人怎樣生活這個「家的未來」,最後是想怎樣使用家這個地方這個「屋子的未來」。

  整理的方式有無限多種,但是勾勒希望的未來,會決定你該採取的行動。舉例來說,希望讓孩子不再惶惶不安地生活、希望全家人和樂融融地圍著餐桌。用來達成這種看似簡單,實則不然的目的的空間,變成怎樣才好呢?
  「希望讓孩子不再惶惶不安地生活」的情況下,先決條件是打造整理的架構,使物品的使用和整理變得容易,使費時費力的家事和帶孩子變得順暢。
  如果想「快點做完家事,享受最愛的裁縫時光」,就不必硬是減少裁縫材料的量。不妨減少其他物品,讓裁縫材料坐鎮在容易使用、收納的地方。

  我在提供整理收納服務時登門拜訪的客戶家,狀態五花八門。我也經常到物品散亂在地上的空間,有時候則是整齊的家,令我覺得:「還有什麼好整理的呢?」
  然而,任何一間房子,我只要一入內參觀,總是會受到相同的心情驅使。
  我希望,每個人都放過在這個空間當中,總是心想「必須整理」,像是被什麼追著跑的自己。希望你能獲得放鬆的空間,更珍惜自己。
  尤其是有家累的情況下,往往會把自己擺在後面,以家人為優先,但是整理之後的未來藍圖中,一定有你凝視著幸福家人的身影。
  我希望你為了家人,也為了覺得不舒適的你,思考在怎樣的空間才能放鬆、心情愉悅地生活,開始試著整理。

<何時整理?>
  看到這裡,儘管有人會覺得:「整理很重要……」、「它有許多效果。」因而稍微產生幹勁,但是想必也有人心想「等孩子更大一點再說……」、「春天再說」、「等天氣更暖和一點再說」,其中,甚至有人心想:搬家之後再說。
  我經常遇到客戶預定要搬家,需要整理收納的服務,詢問「請教我搬到新家之後,該怎
麼收納才好」、「請規劃動線佳的收納方案」。
  不過,當客戶問我「最好在哪個時間點委託」時,我會告訴客戶:「如果對現狀不滿意,搬家之後也不會改變。就算暫時覺得住起來舒服,馬上又會變成跟現在一樣。所以,在
現在的住處想到的當下,就要開始整理。」

  將不必要的東西帶進新家,那些物品大多也會直接坐鎮在新家,結果變成和現在差不多
的狀況。
  應該以全新的心情,愉快地在新家生活,但是還來不及適應新家的環境之前,家中就會變得亂七八糟,甚至連和家人之間的關係也變糟。
  相反地,在現居處先整理完全家的物品,只打包適合新生活的東西後搬家,在新的環境生活時,就能遊刃有餘地收納。
  這不只適用於搬家,也適用於生活中出現變化時,像是孩子進幼兒園、上小學,或者自
己生產、復職等。
  如果在「生活中出現變化的時刻」實際到來之前開始準備,那一刻實際到來時,就能從容地適應人生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能將時間花在重要的事情上,或者將時間用在更該思考
的事情上。

  何時整理?何時改變?若是光想而不展開行動,就不會產生結果。
  就我至今接受許多人諮詢的經驗來說,我認為不整理的最大原因不是「沒有時間」或「不擅長整理」,而是想「延後整理」。
  但是延後的結果,狀況會隨著時間越來越惡化,說不定會囤積一大堆不必要的東西,到自己無法處理的地步。
  無論如何,請記得現在採取的行動,會直接和你不久之後的未來有關。
  不過,也有例外。有時候現在並非「整理的時候」,像是孩子剛出生時,當務之急是恢復身體狀況,或者有家人需要照護、工作暫時變得繁重等。思考該以什麼為優先,延後什麼也是選項之一。儘管如此,假如覺得現在該整理,也可以將「請專家幫忙」列入考慮,將你的時間用於只有你才做得到的事情。

  如果覺得現在有必要整理,就請想起這一句話。
  「改天再整理?不,現在就整理,現在馬上整理。」
  且慢,在那之前,請先趕緊看完這本書唷!

<如果無法整理看得見的物品,就無法整理看不見的東西>
  如何使用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的有限時間、從世上氾濫的眾多資訊當中挑選什麼,以及如何使無止境的人際關係變得融洽,人生的選項多到數不清。
  不擅長整理的人往往也不擅長替事物排優先順序、不擅長挑選自己需要的事物。
  如果無法整理看得見的物品,那麼無法整理看不見的時間、資訊和人際關係,或許也是理所當然的。

  整理的作業中,少不了弄清楚物品需不需要、依照使用頻率的高低,依序收納的過程。
  整理需要「挑選自己想珍惜的物品」這項技術,而這項技術也會變成決斷能力,活用於其他場合。懂得如何整理之後,在各種場合中,自然會看見對於自己而言,該以什麼為優先。
  此外,教育孩子時,必須教他整理物品的習慣。整理是一項「理解要獲得一切很困難」,用來選擇最佳方法和道路的練習。
  練習整理自己的玩具和衣服,漸漸地就能自行管理決定的事,像是學校的功課表、家庭作業、才藝的練習時間及可以玩遊戲的時間等。
  透過選擇對於自己而言,什麼比較重要的練習,體質會變得自然受到自己覺得舒適的事物引導。

  希望你先從整理看得見的物品開始,變得能愉悅地控制自己的人生。

<打造架構的終點是,登記所有東西的住址(歸屬)>
  要獲得自己理想中的舒適生活,或許需要花一點時間。為了抵達這個目標,需要經過幾個階段。
  許多不擅長整理的人,都誤以為一夕之間,就能獲得雜誌上那種美好的空間,但要抵達那裡,肯定要在錯誤中摸索,經歷各種失敗。
  縱然一下子將目標設定在那種高水準的空間,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實現。
  目標不是能一步登天,而是累積小小的成功經驗,逐漸形成的東西。
  因此,本書中將用來獲得理想空間的終點,區分成下列三個階段,希望你以確實地達成各項為目標。

1掌握家裡的所有東西,進行挑選
2登記選出的所有東西的住址,進行收納
3為了對空間產生好感,依照自己喜愛的風格布置

  若是同時做1跟2,整理就無法順利進行。
  有非常多人一面判斷「要、不要」,一面思考要收納於(哪種收納空間),但這是天大的錯誤。
  首先,請在所有地方,完成選擇的作業。
  如果不達成這一個步驟後,就決定物品的收納位置,會在覺得已經全部收好的那一瞬間,發現一堆突然冒出來的東西,或者是放錯原定的收納地點。希望你按部就班地完全結束1之後,再進行2的作業。2是整理中,打造架構的終點。

  而最後,要以布置出自己喜愛的風格為目標,選擇中意設計的收納用品和妝點屋內的布料等,提升「我想繼續維持整齊!」這個幹勁。
  3是確實完成1跟2的步驟之後的人,才能獲得的獎賞。盡情享受這個過程,是用來獲得舒適空間的最後一步。

<做法不止一種>
  許多為了整理而煩惱的人,都被充斥世上的收納書所教導的內容耍得團團轉。
  看了「這個應該放在這裡!」、「你之所以做不到,是因為你沒有採取這種做法」、「這種東西應該丟棄」這種內容,你是否感到懷疑,非得依照它說的做不可嗎?
  我本身原本也不擅長整理,所以常常看到我家的收納,心想「這個是那本書裡提到的錯誤之處……」、「不可以這樣整理……」,明明沒有人在看,卻重新來過。

  我前往客戶家時,客戶也經常問我:
  「這個這樣弄不對吧?」
  「這種做法不對吧?」

  我在整理客戶家的過程中,發現不是每次採取相同做法都行得通。
  家庭成員不一樣,物品也各不相同,家裡的隔間也不同;最重要的是,客戶的個性、覺得重要的事不一樣。
  所以,即使採取跟收納書一樣的做法,整理進行得不順利也是理所當然。你現在看的本書中,說不定也有不適合你的地方。這也無妨。
  整理沒有「正確的做法」,「對你而言,方便整理的方式」才是正確答案。請捨棄無法依照書做的罪惡感,一面閱讀本書,一面摸索自己的整理方式。

<對你而言的整齊,才是正確答案>
  我收到整理收納的委託,第一次造訪客戶家時,有時候會心想:「咦?我今天是為什麼被找來的呢?」
  若以一般人的角度來看,屋內的樣子明明已經整理好,但是客戶卻不能接受。
此外,我明明是以時尚顧問的身分造訪,客戶卻說:「不好意思,家裡很亂。」我也經常心想「難道今天是委託我來整理收納的嗎?」,但是客戶好像也不是特別困擾的樣子,邀請朋友來家裡,全家人和樂融融。
  對於自己而言,舒適的狀態因人而異。因為整齊而幸福?因為亂七八糟而不幸?絕對沒有那種事。

  最重要的是,不要和別人比較,維持自己能接受的程度。
  
  舉例來說,思考物品分類要細分到何種程度時,也是一樣。若以鄉鎮縣市比喻物品的住址,假如擅長仔細整理,這麼做心情比較愉快的話,甚至可以指定到幾巷幾號。如果分得太細,拿出來之後會無法放回原位的話,大致地收納到縣或區就可以。
  不必所有地方都像是雜誌一樣完美。以縮短時間為優先,只丟進抽屜裡的收納方式也OK!你覺得舒適就是正確答案。


<整理的七個步驟-第五步 決定住址>
  目前為止的步驟中,掌握「哪裡放了多少什麼」,也暫時放好。空間是否變得井然有序許多呢?
  東西散亂的最大原因之一,是沒有決定放東西的固定收納處,也就是專屬住址。
  想要整理,但是無意識地隨手一放,或者隨便找個抽屜塞進去。此外,因為客人突然跑
來,匆忙地將散亂在廚房桌上的東西放進紙袋,塞進儲藏室,如果一再反覆這麼做,居無定
所的東西就會寄宿在各處。

放在哪裡能輕鬆收納呢?
  能準備的人,不妨試著準備隔間圖,俯瞰自家一周。
  當然,收納物品的地方距離使用它的地方越近,就越方便。但也要將使用頻率放在心上,設定住址。
  物品的住址沒有正確答案。「自己和家人使用時跟放回去時,在哪裡比較好」,就是設定住址的標準。
  請試著問自己:「這個收納箱裡放什麼比較適當?」、「這個放在哪裡比較方便?」、「總是不知道收納在哪裡才好的東西、拿出來就不收的東西是什麼?」。

要選擇擁有物品?或者選擇擁有空間?
  儘管有一定程度的收納空間,物品還是滿得到處都是,無法決定住址的情況下,配合環境減少物品也很重要。如果物品減少,整理也會變得輕鬆,請正面地認為這是個好機會,再
次進行第二步──只挑選舒適生活必需品的作業。
  但是另一方面,有時候因為收納空間絕對不夠,所以慢慢地變成了物品堆放在桌上和地
板上等的狀態。家裡從一開始就沒有定製收納櫃的情況下,或許必須添購相關家俱。無論如
何,如果添購家俱,居住空間就一定會變小。
  請衡量你要選擇擁有寬敞的空間,或者擁有物品,然後進行判斷。

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
  如果同一類的物品散落各處,像是工具擺在各處,或者到處都是聖誕節用品,要放回去時,就會不知道該收納於哪裡。同一類的物品要盡量集中在附近。
  當然,假如因為在玄關也要使用文具,在廚房也要使用的話,刻意散落在各處倒是
無妨。

決定住址的方式,不要受限於固有觀念
  收納書或電視上會提倡「收納於這裡才是正確答案!」這種說法,非常多人受到這種說法擺布,總是令我驚訝。實際上,並不存在「餐具櫃裡只能放餐具」這種規則。如果要在餐桌周圍化妝,化妝品也可以放在餐具櫃,而在廚房裡打造能放一點飾品的地方,也很方便。
  不妨試著拼除這種固有觀念,尋找對於自己而言,方便的收納方式。

常用的東西要方便拿出
  依照八十/二十法則,可以認為「生活中百分之八十是由擁有東西的百分之二十支應」。
因此,每天一定會使用的東西如果放在容易看到、容易拿取的範圍內,生活的壓力就會減少許多。
  首先,要從常用東西開始,優先地決定住址!

何謂容易看到、容易拿取的範圍?
  分成下列三點思考。

  1.站立的狀態下,從腰部至視線的位置→常用的東西
  2.伸手可及的地方→使用頻率低且輕的東西
  3.稍微蹲下來可及的地方→使用頻率低且重的東西

  2.和3.可能依身高而調換順序。請從手往上伸的動作和蹲下來的動作當中,選擇較為輕
鬆者。身材高大的人好像大多不擅長做蹲下來的動作。

給予容易拿出來就不收的東西貴賓席
  有些家庭裡,一些東西容易拿出來就不收,像是孩子學校的通知信、DM、使用後的包包等,要先給予住址。這麼一來,就能改善類似的東西總是沒來由地散亂在桌子和地板上的狀態。每天會移動的東西,請在能隨手一放的位置,好好地替它打造一個家。

家人使用物品該怎麼辦?
  建議家人使用的東西,要配合最不擅長整理的人。媽媽擅長整理,但是孩子和丈夫或許無法整理得跟她一樣好。不妨問一問不擅長整理的人,放在哪裡的話,拿出來之後比較容易
放回去。
  將各件暫時擺放的東西移動到最適合的地方之後,接著再研究收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