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商業BOSS叢書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自序
書摘 1
書摘 2

譯 者 作 品

走進我的交易室
科技活氧革命:資訊進入人性化的時代
新競爭時代
新金融時代
自由貿易的迷思
高效經理人:戰勝推拖拉之道
面對失靈的年代:克魯曼談金融海嘯

BOSS叢書

【類別最新出版】
聯想風雲:蛇吞象
打造花旗帝國:金融奇才魏爾傳奇
非常行銷:娃哈哈打敗可口可樂的傳奇
誰說大象不會跳舞:葛斯納親撰IBM成功關鍵
異想:京華城築夢15年,終於天開


誰說大象不會跳舞(DJ0006)──葛斯納親撰IBM成功關鍵
Who says elephants can’t dance

類別: 商業>BOSS叢書
叢書系列:BOSS叢書
作者:路‧葛斯納
       Louis V. Gerstner
譯者:羅耀宗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12月24日
定價:380 元
售價:30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84頁
ISBN:9571338141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自序書摘 1書摘 2



  書摘 1

第一章 拯救IBM這個國寶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十四日,我參加一項慈善晚宴剛回到家裡。對於住在紐約的企業執行長來說,這種慈善晚宴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好善樂施人士雲集,但很少讓人覺得有趣。那時我是納貝斯克的執行長。回到第五大道的寓所還不到五分鐘,樓下的門房打了電話上來。這時大約是晚上十點。門房說:「伯克先生希望今天晚上能儘快和你見面。」

這棟大樓裡,鄰居極少往來,我很驚訝這麼晚還有人想見個面,於是問到底是哪位伯克先生,現在人在哪裡,以及真的想要今晚見面嗎?

門房答道:「是住在本大樓樓上的伯克(Jim Burke)。沒錯,他很想今晚和你談談。」

我和伯克不是很熟,但他在嬌生(Johnson & Johnson)公司和「無毒美國之友」(Partnership for a Drug-Free America)組織的領導風格,令我激賞。幾年前泰樂諾(Tylenol)止痛藥被人摻入氰化物造成中毒死亡的事件,他的危機處理技巧為人津津樂道。我不曉得他有什麼急事,打了電話之後,他說他馬上下來。

進到屋裡時,他開門見山就說:「聽說你可能回到美國運通當執行長,希望你還沒有答應,因為我這裡也許有一件挑戰性更高的事情恭候大駕。」他提起美國運通,可能是聽到外面的傳聞,說我要回到曾經工作十一年的老東家。沒錯,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中旬,美國運通的三位董事曾和我在紐約的天空俱樂部(Sky Club)密會,徵詢我回去的意願。我不能說自己覺得很訝異,因為華爾街和新聞媒體紛紛揣測當時的執行長羅賓遜(Jim Robinson)受到董事會的壓力,要他下台。不過,我婉拒了三位董事的好意,我並不想再回到美國運通。我很懷念在那裡的十一年歲月,但我當年極力避免的錯誤竟然發生,要我回去收拾爛攤子,我可沒興趣。(兩個月後,羅賓遜離職了。)

我向伯克表示,我不會回美國運通。他說,IBM的最高職位不久可能出缺,希望我考慮接任。不用說,我非常地驚訝。雖然新聞媒體大肆報導IBM的問題十分嚴重,卻沒有跡象顯示執行長馬上就要走馬換將。我對伯克說,由於缺乏科技背景,對經營IBM一事恐怕力不從心。他說:「很高興聽到你不回美國運通。接下來就拜託你,在IBM這件事情上面,不必有任何先入為主的成見。」說完,他回樓上,而我上床後,心裡想著兩人的談話內容。

IBM執行長走馬換將
再下來幾個星期,媒體報導更加強火力。《商業週刊》登出一篇文章,題為「IBM董事會應該清理角落辦公室(Corner Office)」(譯注:指企業合夥人、執行董事、執行長等高層主管的專用辦公室)。《財星》雜誌刊出一篇文章,標題是「約翰王(指IBM董事長兼執行長艾克斯〔John Akers〕)的皇冠不保」。似乎每個人對於IBM應該怎麼做都有自己的一套見解,拜讀之餘,不免慶幸自己不在那裡。至少新聞媒體似乎一致認為,IBM的黃金歲月早已是明日黃花。

一九九三年一月二十六日,IBM宣布艾克斯決定退休,並且成立尋才委員會,訪查內外部的可能接任人選。這個委員會由伯克領導。沒多久他又來找我。

我給他的答覆和十二月時相同:我不適任,而且不感興趣。他再次請我「不必有任何先入為主的成見」。

他和尋才委員會接著著手探訪美國各企業的知名執行長。奇異(General Electric)公司的威爾許(Jack Welch)、聯合訊號(Allied Signal)的波西迪(Larry Bossidy)、摩托羅拉(Motorola)的費雪(George Fisher),甚至於微軟(Microsoft)的蓋茲(Bill Gates),這些名字很快地躍上報端。IBM的幾位高階主管也浮上檯面。尋才委員會也和許多科技公司的主管見面,請他們提供建言,就應該請誰來領導的他們頭號競爭對手表示意見(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的執行長麥克尼利〔Scott McNealy〕不客氣地告訴一位記者說, IBM應該請個「爛人」)。尋才委員會破天荒聘用兩家訪才公司,想要找來兩位尋獵人才的高手為其效力──史賓塞史都華(Spencer Stuart)公司的聶夫(Tom Neff)和海崔克史卓格(Heidrick & Struggles)公司的羅許(Gerry Roche)。

二月間,我和伯克,以及他的尋才委員會成員、當時蓋普城市/ABC(Cap Cities/ABC)公司的執行長墨菲(Tom Murphy)見面。伯克特別強調,甚至有點熱切地表示,董事會要的不是科技專家,而是擁有多方才能的領導人及革新觸媒。伯克這番話,從頭到尾,始終如一。尋才委員會剛成立時,他曾經說過:「訪才委員和我,對於新人原來做什麼事、來自哪裡,完全沒有任何預設立場。最重要的是,這個人必須已經證明是效能十足的領導人──擅長於引起變革和管理變革。」

我再次告訴伯克和墨菲,我真的不認為自己適任,不希望再談下去。我們在融洽的氣氛中結束討論,我想,他們又繼續齊頭並進,廣徵良才。

專家的說法
我讀了新聞媒體、華爾街、矽谷的電腦遠見家和博學權威之士,針對當時的IBM發表的看法。看了之後,自然更添疑慮。我相信,其他許多可能的人選也有同樣的感受。

最引人注目的是每每翻開平面媒體或者打開電視都看得到的兩個人──莫里斯(Charles Morris)和佛古森(Charles Ferguson)。他們合寫了一本書,叫做《電腦戰爭》(Computer Wars),對IBM的前景抱持黯淡的看法。他們指出:「IBM很有可能不再是業界舉足輕重的一股力量。軟體業中人人恨之入骨的大亨蓋茲,否認曾在不經意間脫口而出說IBM『會在七年內掛掉』。但是蓋茲說的可能沒錯。一九八○年之後推出的幾乎每一項重要的電腦科技,IBM現在都只是跟屁蟲。……傳統上的大電腦不致一夜之間消失無蹤,但它們屬於老舊的科技,而且它們居於支配地位的領域正日漸萎縮。哺乳動物占據森林之後,雷龍只好更深入沼澤地區,然而終有一天,沼澤也會消失不見。」

他們在書內提出結論說:「目前的問題是,IBM能不能活下去。根據到目前為止的分析,我們認為前景顯然非常黯淡。」

莫里斯和佛古森針對IBM寫了一份更長、更技術性,甚至更悲觀的報告,賣給企業界和各機構,每份要價數千美元,讓借錢給IBM的許多商業銀行,看了不禁背脊發涼。

《華爾街日報》跑IBM新聞的記者凱洛爾(Paul Carroll)在那一年出版一本新書,記述IBM江河日下的始末。他在書中表示:「等到IBM風雲再起時,這個世界已經變了──假使它能風雲再起的話;而且IBM永遠不會再在電腦業叱吒風雲。」

甚至連文風低調但令人信服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週刊,也就IBM的問題,在六個星期內發表了三篇大塊頭文章和一篇冗長的社論。「這家公司仍有兩個問題揮之不去,」這篇社論說。「在這個技術變動十分快速的行業中,規模較小、身手更為敏捷的公司多如過江之鯽,像IBM那種規模的公司,即使整頓,反應速度能不能快到足以與他人競爭?而且,IBM能不能從擴張電腦服務、軟體和諮詢顧問等的市場區隔賺到夠多的錢,來沖銷一向為獲利主要來源的主機電腦可怕的頹勢?」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可能都是否定的。」

接著,筆觸嚴肅審慎的《經濟學人》說:「IBM蒙塵,已被若干人視為美國的挫敗。」

改變心意
一九九三年二月的總統日(Presidents’ Day) 那個週末,我的想法有了改變。那時我在佛羅里達的家中,我喜歡到那裡的海灘散步,澄清和沉澱思緒。對我來說,這是很好的治療。我從那個假期每天一個小時的散步中,我了解到IBM的事情有必要換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促使我改變心意的原因,是在納貝斯克發生的事。我在「引言」中提到,柯克羅公司決定放棄原定的計畫,退出經營納貝斯克。情勢已經變得相當明朗。決定這麼做是基於兩個理由。首先,正如巴洛茲(Bryan Burroughs)和赫萊爾(John Helyar)於《門口的野蠻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一書中所說的,在一九八八年瘋狂的競價過程中,柯克羅花了太多錢買下納貝斯克。因此,儘管達成了這件融資併購案所有的組織結構重整目標,卻根本沒有足夠的營運槓桿,能夠產生期望的報酬。其次,納貝斯克的融資併購案敲定後不久,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菸草公司掀起的價格戰,使得菸草業務的營運報酬備受壓力。菲利普莫里斯不過是奉行麥當勞(McDonald’s)公司創辦人克羅克(Ray Kroc)的金玉良言。他曾經說過:「看到競爭對手快溺死的時候,趕快抓一條消防水管往他嘴裡塞。」

柯克羅公司顯然正在籌畫脫身之計。一九九三年二月我在海灘散步時,也決定應該做同樣的事情。因此,既然我在納貝斯克的日子所剩不多,不妨多加考慮IBM提供的機會。

我打電話給在華盛頓當律師的喬丹(Vernon Jordan),徵詢他的意見。老友喬丹也是納貝斯克的董事。我感覺到柯克羅正準備撤離納貝斯克,而喬丹證實了確有其事,公司的這個混亂階段就要告一段落。此外,伯克顯然已和喬丹談過,因為喬丹曉得我名列IBM的訪才名單上。他的建議,一如以往,十分地中肯。他說:「IBM這份工作,可以讓你發揮從哈彿商學院畢業以來所有的歷練。好好把握吧!」

我想,讓我改變心意的還有第二個理由。我一向樂於接受挑戰。IBM的挑戰十分艱巨,而且可說叫人不寒而慄,卻也非常有趣。一九八九年我進入納貝斯克時,心情完全相同。可以說,從二月十五日起我已經做好準備,願意考慮接下IBM和它的種種問題。喬丹傳話給伯克,說我終將頷首同意。我開始整理各種問題和疑慮,希望能從伯克和他的委員會那裡得到答案。

那個星期稍後,伯克打電話來,我向他表示願意進一步了解IBM的那件工作。我說,我需要很多資訊,尤其是和IBM的中短期展望有關的。新聞媒體和權威專家所做的可怕預測,令我惴惴不安。我已經在納貝斯克嚐過苦頭:一家公司如果面對太多的挑戰,現金很快就會用完。 我對伯克說,想和李佐(Paul Rizzo)見個面。李佐曾在一九八○年代擔任IBM的高階主管,我和他過去曾在數個場合碰過面,很欣賞這個人。李佐已於一九八七年從IBM退休,但是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又被董事會召回,要他和艾克斯共同力挽狂瀾。因此我對伯克說,希望能和李佐一起檢視一九九三年和九四年的預算及計畫。

伯克的動作很快,二月二十四日,我在華盛頓特區的凱悅公園飯店參加商業協進會(Business Council)的會議中,藉故溜出一個半小時,和李佐在我的飯店房間密會。他帶來公司最新的財務和預算資料。

討論過程中,我們面色凝重。IBM的營業額和利潤下降的速度急如星火。更重要的是,它的現金部位岌岌可危。我們觀察每一項產品線,許多的資訊很難評估。但是李佐明白指出這家公司的成敗關鍵。他說,大型主機(mainframe)的營業收入從一九九○年的一百三十億美元,降為九三年預估的低於七十億美元,如果接下來一年左右跌勢不止,一切就完了。他還證實,新聞媒體報導關於IBM打算把公司分裂成幾家獨立經營的單位,並非空穴來風。我很感謝李佐的坦率和深邃見解,並且保證這些資料絕對不會外流。

他離開飯店房間後,我相信,根據那些文件,能把IBM救起來的機率不超過五分之一,而且我絕對不會接下這個工作。消費性產品的公司還有行之久遠的長期品牌可資依賴,但一九九○年代的科技公司顯然不是這個樣子。在那裡,短短數年之內,產品可能誕生,冒出市場,大為轟動,急轉直下,消失不見,然後被人遺忘。隔天早上醒來時,我深信自己的未來不在IBM。這家公司沉淪的速度飛快,是不是有人能夠及時止住它的跌勢,得畫上一個很大的問號。

不過,伯克依然不肯輕言放棄。他的固執堅持,可能是因為急迫感愈來愈強,只求找到有人接手,而不問我是不是理想的人選。我懷疑這時候的他,只是企圖死馬當活馬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