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

認識系列

【類別最新出版】
認識建築
認識爵士樂
認識傅柯
認識尼采
認識黑人歷史


認識布雷希特(FS0002)
Brecht for Beginners

類別: 圖文‧漫畫>認識系列
叢書系列:認識系列
作者:麥可.多思
       Michael Thoss, Patrick Boussignac
譯者:鍾喬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5年06月07日
定價:180 元
售價:142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
ISBN:9571317020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



  前言

深刻入世的疏離靈魂

.鍾喬

終其一生,貝爾托.布雷希特致力於貫徹他以戲劇來改造世界的工作。然而,很重要的是:他從未嘗有片刻或志以實踐和理論來支持他所創發的革命性觀點。

從全球的左翼運動處於低溫期的今天,回溯布雷希特的戲劇生涯,格外發人深省。因為,作為一個當代戲劇的革命性人物,布雷希特非止在戲劇創作和理論上發揮了決定性的力量,更且在左翼運動的社會實踐上,提昇了人類解放的崇高目標。然而,在當前的國際情勢中,這一切又不免讓人感到深刻的匱乏之感。

或許,恰恰是由於這種匱乏之感的既深且鉅罷!像布雷希特這樣的戲劇思想家正在以他們傑出的風格復甦著人們的集體記憶……。這部「認識布雷希特」的漫畫集便是眾多類似記憶體被具現化的一部分。

打從年輕時發表了第一部劇作:「巴爾」開始,布雷希特便以他樸實而充滿理性的詩人之筆邁向戲劇創作的範疇中。值得特別一提的是:當他走進劇院時,已經準備好要拆解隔開舞台和觀眾席間一道隱形的牆了。也因此,他犀利的格調經常引來爭議和辯論。然而,布雷希特未嘗稍稍疑惑於他的所作所為,相反,愈加積極地涉入以劇坊來解放社會的場城中。從而在往後的每一部重要劇作中,他都以批判資本主義社會弊端為主題。這同時,他的批判經常性地基於政治、經濟學的基石上,其原因在於:他曾經長期深入地研究馬克思主義,對於「資本論」絲毫也不陌生。

在這部漫畫的布雷希特傳記書中,除了引介劇作家的生平事蹟,還一一描述了每一部劇作的內容大綱以及精神內涵。例如:在著名的「三便士歌劇」中,我們發現布雷希特竟然如此擅長於結合音樂與劇場的特質,藉此發揮中產階級與盜匪的緊密關係;而在「馬哈哥尼」一劇中,劇作家以他辛辣的嘲諷手法描述淪落於貪婪界域的馬哈哥尼城,該城象徵著資本主義社會;另外,在「畜欄裡的聖女貞德」一劇中,資本家如何在全球經濟危機的處境下剝削勞工的血淚事實,亦被生動地呈現出來。

在布雷希特創作這些劇本的年頭,德國的勞工運動飽受來自社會民主黨人和法西斯納粹主義者的雙重鎮壓。目睹此一現象的慘烈,激發了他更積極地研究馬克思主義。從此日趨成熟地構築起來的唯物主義世界觀中,他洞察到劇場的革新力量,觸發他提出「史詩劇坊」的理論:在這項人稱當代劇場的「哥白尼事件」中,布雷希特將矛頭直接指向亞里士多德的戲劇論述中。他扭轉乾坤地聲稱「史詩劇場」將取代「傳統劇場」;後人則一致認為這是當代戲劇從A(指Aristotel/亞里士多德)到B(指Brecht/指布雷希特)的重大轉變。

在這部漫畫書中,我們再一度閱讀到「傳統劇場」和「史詩劇場」的截然分野,以布雷希特式的條例規格被具現出來。在這裡,值得特別一提的是:當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提出移情作用時,他其實在暗示觀眾舞台上發生的悲劇決非偶然,並將對作為觀眾的群眾起著情緒導引作用,藉此任何逾越雅典階級社會民主規範的行為,將一律被禁止。這是布雷希特難以容忍的戲劇政治觀。他的態度是提出一整套復甦觀眾主體性觀照能力的劇場美學,從而讓群眾掙脫政治領域中意識型態機器的枷鎖。

劃時代的「史詩劇場」提出來後,沒隔幾年,他步上了流亡的道途。這部漫畫書在「流亡」章節的一開始,有一段形容得生動無比的話說:

「毛茸茸的頭髮,未刮鬍子的臉,聞起來的氣味像是從溝裡爬出來的士兵一般強烈,這個年輕人便是貝爾托.布雷希特,正要開始持續他十五年的流亡生涯。」

從歐陸一路流亡到蘇聯的布雷希特,一方面失望於史達林主義的專制獨裁作風,卻因而有幸碰上當時在莫斯科巡迴演出的梅蘭芳。布雷希特從中國京劇的精湛表演藝術中學習到抽象劇場的無限可能性,創發了他日後備受劇界矚目的「疏離效果」徹底打破了亞里士多德以降盛行於劇院中的「移情功能」。

布雷希特發現戲劇表演形式能促發觀眾去思考社會的情境,他將整套系統歸納於表現主義的美學觀裡,這卻導致匈牙利籍的寫實主義美學導師盧卡奇大肆撻伐。從此一場範圍擴及哲學、政治、經濟學的文藝論戰,漫漫長長地拉開長達十年之久,餘波盪漾…。

以表現主義美學觀意圖將現實主義提昇至體制外寫實情境的布雷希特,在艱辛的流亡道途中,從未中輟他對法西斯主義的犀利批判。在熱衷地參與當年西班牙內戰的反佛朗哥行動中,他進一步探刻呈現戰爭對人類的荼毒,終而寫作了令他名留青史的「勇氣母親」與「四川好女人」兩部劇作。

「勇氣母親」毫不容情地探究戰爭如何讓人在滿目瘡痍中仍然唯利是圖,而戰爭其實永遠是圖利階級玩弄下層人民的一場血腥遊戲罷了!至於,「四川好女人」這齣戲則提出了人在窘困的生活中,仍否依稀維持善良呢?這樣一個極富挑戰性的議題。「是好還是壞呢?讓我們從改造社會環境出發罷!」在這部漫畫裡勾勒出「四川好女人」一劇的形象時,布雷希特現身說法地這麼說:「忘卻那些派不上用場的道德。」再一次地,布雷希特鮮明地提出他社會存在決定意識的思想模式。

這兩齣戲的問世,引導出布雷希特寓言劇場的傾向。書中在談及寓言能達成寓教於樂的功能時,一位和劇作家共桌的人問說:「為什麼經常透過寓言來表達呢?」

一段描述性的文字這麼回答:

「透過寓言,布雷希特便能以簡單的方式解釋我們社會裡的複雜現象,諸如戰爭、宗教、通貨膨脹和種族主義等等……。」

布雷希特特別闡明寓言的運用符合科學劇場的機制。是的,他是深信科學的社會主義者,因而他寫了「伽利略的一生」這齣戲,聲稱「科學的唯一目的在於減少人類生活的痛楚。」,但是,他卻也深深了解「如果科學家們受到自私的主人的脅迫,也可能得重病。」就好比他流亡到好萊塢時,反共的杜魯門政府一方面找科學家來發明反共產主義毒氣(這又是本書漫畫情節中的一則寓言),同時展開大規模的忠誠調查,將布雷希特也傳喚到法庭接受調查。

最後,離觀眾多載的劇作家終於回返到他的故居。就在這時他清楚地明白「建立一個成為國際戲劇中心,統一的社會主義德國的夢想已經沒有指望了。」緊接著,被禁絕長達十五年之久的「勇氣母親」終於得以上演;不久以後,蘇聯坦克揮軍鎮壓示威抗議的東柏林工人。布雷希特面對史達林主義的暴行,語重心長地留下一句話說:

「……,難道不能讓政府解散,人民再重組一個政府,這樣子比較簡單嗎?」

這席話說於1953年7月血腥鎮壓行動後不久;三年後的1956年8月14日,布雷希特在他隱居的鄉間與世長辭,享年59歲。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