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
推薦序 2

書摘:形形色色的教堂
書摘:跟隨歐洲繪畫的足跡

旅遊叢書

【類別最新出版】
沖繩彭大家族自助錦囊:2024新手入門全指南:(隨書附贈3,000日圓OTS租車優惠券、MA 125cc機車優惠券最高省11,000日圓、Gigi浮潛最高省2,000日圓)
沖繩彭大家族自助錦囊:2024新手入門全指南
「尋遊日本關西」套書:《京都癮》+《大人的關西私旅》
京都癮:神話傳說、史蹟巡禮、祭典盛事,盡覽古都教人流連的祕密
沖繩彭大家族自助錦囊:新手篇【暢銷增訂版】


帶這本書去歐洲(KT3001)

類別: 旅遊(指南/人文)>旅遊叢書
叢書系列:旅遊叢書
作者:張榜奎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4年06月09日
定價:200 元
售價:15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184頁
ISBN:9571341371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推薦序 2書摘:形形色色的教堂書摘:跟隨歐洲繪畫的足跡



  書摘:形形色色的教堂

形形色色的教堂

中古世紀的百姓大多生活貧苦,人生唯一的安慰,就是將來解脫了以後能到天上受到上帝的撫慰。人生在世時既不能擺脫生老病死,更無法逃避貴族權威的壓迫,信仰祈禱便成為日常生活最大的慰藉。升斗小民總是相信越高的地方越能接近上帝,於是當自己的城鎮要蓋教堂時,每一個人都會出錢出力,期望將教堂建得又高又大,同時聘請最好的師傅將教堂布置得美輪美奐。

教堂在每一個城鎮不但是宗教的中心,更負有教育、娛樂的任務,而且經常是當地的政治中樞,周邊往往形成龐大的市集而成為商業中心。因此教堂成為每一個地方文化保存最妥善的場所,不論是營建工藝、美術、雕刻、音樂,乃至於冶金、玻璃等當時的最新科技,都會毫無保留的呈現在教堂裡,為今日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

以前總認為教堂就是一個高高的房子上面再立著一個十字架,出了國以後才知道教堂還有分羅馬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巴洛克、拜占庭式等等不同的基本式樣,再深入走遍各國大大小小的城市,才真正了解到,其實近兩千年來,每一個建築師總希望能將自己設計的教堂營建成最富麗堂皇、最別出一格、最美麗的建築,來榮耀上帝,更榮耀自己的城市。

因此在歐洲就出現了形形色色的教堂建築,讓人看得眼花撩亂,更有些少見的形式猛然一看還叫不出是哪一種風格。今天我們所知的著名教堂形式,譬如前面所提到的幾種式樣,便是其中最成功,也是最莊嚴的代表,也因此成為各個城市競相模仿的形式。歐洲還有大量風格奇特的教堂,因為建築師的構想並不出類拔萃,無法吸引其他城市模仿,而不能成為一個流派。

全世界第一座與早期的基督教堂

在早期基督教尚未合法化之前,所有基督徒都必須祕密集會,尤其在羅馬帝國當局反基督教的嚴峻法律之下,基督徒不是遠離家鄉到埃及或西亞的沙漠中建立修道院,就是躲在羅馬的地下通道中聚會,因此在基督教早期,也就沒有什麼教堂的建築。在敘利亞東部 Dura Europos 古城出土的一個由民宅改建而成的聚會所,被認為實質上是世界第一座基督教堂,年代可溯至西元 232 年左右。

西元 312 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公開宣稱他也信仰上帝,其後他開始興建教堂,包括羅馬第一座聖彼得教堂。等到他遷都拜占庭之後,更在聖地建了耶穌誕生教堂(Nativity)、伯利恆教堂(Bethlehem)、聖墓教堂(Holy Sepulcher)、耶路撒冷教堂等。從那個時候開始,教堂的興建便像雨後春筍般在各地展開。

從前在羅馬帝國的時代並沒有一個法定的宗教,也不太干涉人民的信仰,因此在基督教發展之前,人民通常有多神的信仰。不論是埃及或希臘,甚至猶太教的聖殿,信徒都不可以進入,只有地位崇高的祭司才能代表眾人到聖堂裡面進行儀式,一般的信徒只能在外面瞻仰膜拜,因此聖堂內部的空間並不需要太大,但是外型一定宏偉壯觀,像希臘埃及的神殿就是典型。

基督教成為宗教思想的主流後,信徒紛紛走出以往的祕密集會場所,教堂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從前異教的廟堂神殿紛紛被基督教徒佔用改成崇拜的場所。「聖餐」對基督徒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儀式,眾多的信徒必須聚集在一起共同分享麵包和葡萄酒。雖然當時他們還沒有「發明」坐著進行典禮,信徒都是站者聆聽布道,但是仍然需要廣大的室內空間,於是信徒就利用原先異教的殿堂改建,或者拆取它們的石柱、石材來建立自己的教堂。

基督教成為國教後,更大肆把異教神殿改建成教堂,一來有統領天下之象徵意義,二則是因為神殿通常都位於城市中心。改建後的教堂有些仍保存了神殿的部份建築結構,例如西西里島的西拉古沙(Siracusa)大教堂。

列柱廊與巴西里卡長方形大會堂

希臘人喜歡在市場的空地聊天、辯論、演說,後來為了遮風避雨,便在長長的圍牆一邊加蓋屋頂變成一個長廊。那時候的列柱廊只是單純延伸數十甚或上百公尺,後面是牆壁,前方為面向廣場的開放長廊,廣場上眾人或辯論或買賣,下雨時就躲到廊下繼續瞎掰,官方也在廊下設有抽稅或雜項的辦事處。今天在希臘幾個遺留下來的列柱廊中,有個半殘的遺跡為Basileios(拉丁文為Basilica),意思就是國王代表辦公的地方。

到了羅馬時代,當時的人們也承襲了這一種嗜好,但是他們將長廊折彎成ㄇ形,屋頂向中庭內部傾斜,稱之為公共會堂或長方形會堂(Basilica),作為集會或審案的場所。基督教開始合法化以後,又在中庭加上屋頂,更為了採光而拉高屋頂加上窗子,成為現代的巴西里卡長方形大會堂基本模式。這樣的建築可以容納比較多的信徒,從外觀上來看也非常莊嚴,就此成為大多數教堂的基本形式。事實上,後來不論羅馬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式的聖堂都不脫此基本樣式。

今天仍然有許多大的教堂以及修道院的正式名稱叫做Basilica,譬如聖彼得大教堂、聖保祿(聖保羅)大教堂(Basilica di S. Paolo)、聖母大教堂(Basilica di S. Maria Maggiore)、耶路撒冷聖十字大教堂(Basilica di S. Croce in Gerusalemme)、天神之后聖馬利亞大教堂(Basilica di S. Maria degli Angeli)。有些人將Basilica翻譯成「大殿」,或直接音譯成巴西里卡。

目前我們仍然可以在羅馬廣場附近看到著名的巴西里卡遺跡──巴西里卡埃米利亞(Basilica Emilia)、巴西里卡凱撒(Basilica Giulia,或稱巴西里卡朱利亞)。早期教堂大都仿巴西里卡式樣,例如羅馬聖母大教堂建於五世紀;更早建於四世紀的「城牆外的聖保羅」教堂,位於市郊往機場路上,則為標準五廊式的巴西里卡。

基督教堂大致上可分為大教堂與普通教堂,大教堂在巴西里卡加長型大會堂的環形大殿(最內部半圓形部分)設置主教法座,凡是設有主教座席,亦即有主教駐蹕的教堂才可叫做大教堂(Cathedral),並非宏偉的教堂便稱為大教堂。大教堂在義大利叫做Duomo或Cattedrale, 因城而異,Cattedrale是正式名稱,因為通常都會有圓頂Duomo,所以一般民眾便暱稱為Duomo,德國則稱Dom。葡萄牙稱Se,英語也稱主教轄區為See,其語源為拉丁語Sedes(座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