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關於作者
書評
導讀

作 者 作 品

愛情協力車
列那狐

時報全語言Y.A.經典

【類別最新出版】
英雄國:一本以芬蘭的史詩《卡勒瓦拉》為藍本再創作的小說
列那狐
帝王之書:一本以波斯‧菲爾多西的史詩《帝王之書》為藍本再創作的小說
西遷之歌:一本以中國滿族的史詩《西遷之歌》為藍本再創作的小說
神曲


羅蘭之歌(NA0007)──一本以法國的史詩《羅蘭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為藍本再創作的小說
本系列書籍出版日期久遠,書況非全新。若不介意者再下單購買,謝謝!

類別: 親子‧童書‧青少年>時報全語言Y.A.經典
叢書系列:時報全語言Y.A.經典
作者:管家琪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5年01月15日
定價:150 元
售價:11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133頁
ISBN:9571315397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書摘 3關於作者書評導讀



  導讀

理想騎士的不朽典範──《羅蘭之歌》

.涂永清(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兼主任)

西洋中古時代因封建諸侯的割據,戰亂頻仍、經濟式微、文化低落,以致有「黑暗時代」之稱,但後來由於騎士制度和騎士文學的產生,才使得西洋中古史憑添了不少的生命情趣。而騎士文學的創作與發展,和吟遊詩人有密切關係,騎士文學的主題是騎士仗義行俠除暴安良,和英雄美人的愛情故事,一般而言,它們的結構很簡單,但神奇、虛幻、浪漫兼而有之,因此很能吸引中古封建時代的人們。

法蘭西是中世紀騎士文學的大本營,吟遊詩人分南北二派,南派最早的文學是以愛情為主題的抒情詩,這些詩的來源不詳,但有人以為南方承平日久,加以受西班牙回教徒的影響而產生。法蘭西中、北部地區屬於北派,以歌頌英雄戰鬥犧牲的史詩為主。《武功歌》(Chansons de geste)是中古法蘭西著名的史詩,關於它的起源,學者也有過廣泛的爭論,十九世紀時一般認為,它是迦洛琳時代法蘭克戰士創作的「慶功歌」,這些詩歌夾雜了些許的歷史事蹟,世代相傳,最後演變成敘事長詩;但也有人認為《武功歌》是民間共同創作的口述文學,經二、三百年之間不斷地演變而成。

在現存的《武功歌》中,以《羅蘭之歌》最古老也最具文學價值,這首史詩雖有歷史背景,但故事內容與史實並不相符:因為這首詩描述七七八年歷史上的「昂賽瓦之戰」,實際上這只是法蘭克人的後衛部隊,在庇里牛斯山隘口遭受巴斯克人的狙擊,但詩歌卻把它誇大成後衛部隊在寬闊的谷地,受到撤拉遜人的埋伏攻擊。《羅蘭之歌》開頭敘述查理曼(註)征服西班牙全境(除薩拉戈薩外),後接受撒拉遜國王馬西里的和議,派羅蘭的繼父、武士甘尼侖去敵營磋商和平條款。甘尼侖對羅蘭建議派他去執行這一危險任務感到惱火,就和撒拉遜人一起合謀殺害羅蘭,並在他返回以後,設法使羅蘭在軍隊從西班牙撤出時指揮後衛部隊。當軍隊穿過庇里牛斯山時,後衛部隊在昂賽瓦隘口被埋伏的敵軍所包圍。英雄羅蘭身陷重圍,誓死不屈,成為雖敗猶榮英勇作戰的典範。

《羅蘭之歌》全詩結構嚴謹,層次分明,風格質樸嚴肅,但有時顯得刻板。詩中突出了羅蘭的蠻勇性格,也描述了他與個性慎重的好友奧利維之間的衝突,這也反映了封建時代對忠誠的不同看法。由於個人名譽的考慮使羅蘭無法作出明智的判斷,因此他拒絕了奧利維吹號角向查理曼求援的勸告,致使法蘭克騎士孤軍奮鬥,戰到最後只剩下少數人時,羅蘭才吹求救號角,但為時已晚。查理曼的援軍趕到後只能為他的部下報仇與收屍。返回法國後,查理曼把死訊告訴艾爾德(羅蘭的未婚妻、奧利維之妹),她當即昏死在他的面前。《羅蘭之歌》最後以對甘尼侖的審判和處決結束。

《羅蘭之歌》的故事雖然改變了歷史事實,但透過吟遊詩人的渲染、誇張,羅蘭視死如歸的英雄事蹟,一心效忠國君和基督教倍仰的精神,為後來的理想騎士留下了不朽的典範。因此十一世紀末《羅蘭之歌》問世後即風靡一時,深受貴族騎士所歡迎。《羅蘭之歌》除風行法國外,歐洲其他地區,如挪威、德國、英國、荷蘭、西班牙、義大利也紛紛翻譯或改寫有關的作品。十二世紀中期的西班牙史詩《熙德之歌》(El Cid),就是受其影響而出現的作品;義大利對羅蘭更是著迷,據說有關的著作就有七種之多,文藝復興時代流行的史詩《多情的羅蘭》和《瘋狂的羅蘭》就是以《羅蘭之歌》為基礎而寫成的,不過這時的羅蘭已非心地純潔,勇敢過人,一心效忠國君與基督教信仰的英雄,而是一位頭腦簡單、孔武有力,沈溺於愛情遊戲的醜陋騎士。此外,更令人驚奇的是,在今天巴西內地稱為「掛繩文學」的民謠中(這些歌謠最初被印成小冊子,掛在繩子上在市場出售),有許多《武功歌》的痕跡。

閱讀這首悲壯的英雄史詩後,讀音可以了解西洋中古封建時代的人們,喜歡的主題是戰爭與封建政治,因此詩歌中婦女所占的地位很小;這首史詩也讓我們明瞭中古騎士精神及忠君思想,如何表現在法紀和道德上;我們同時也可以從《羅蘭之歌》中,看到法蘭克人頗為原始的法律制度,如是否處決叛徒甘尼侖時,採用「保人制度」、「決鬥」等方式來決定,而「決鬥」一直是近代西方人解決爭端的方法之一,如美國早期西部槍手的決鬥就是一個絕好的例子。

註:查理大帝的拉丁文是Carolus Magnus,後來演變成通俗的羅馬式拼音法Charlemagne,因此中文音譯查理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