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歷史‧傳記People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柏楊序文
汪詠黛序
楔子 1
楔子 2
書摘:難民 村寨 美斯樂
柏楊 88 米壽 笑談還要繼續帥/摘自 中國時報
柏楊 異域 泰北情

People

【類別最新出版】
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馬修.派瑞回憶錄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裸背線裝-限量藏書章)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
人來人往
樹的夢想:徜徉自然之間,聽一花一木、一草一石說說話


重返異域(PE0330)

類別: 歷史‧傳記>People
叢書系列:People
作者:柏楊/策畫;汪詠黛/執筆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7年02月16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30頁
ISBN:9789571346281

調貨中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柏楊序文汪詠黛序楔子 1楔子 2書摘:難民 村寨 美斯樂柏楊 88 米壽 笑談還要繼續帥/摘自 中國時報柏楊 異域 泰北情



  汪詠黛序

年幼時,曾經懵懵懂懂看過鄧克保(柏楊先生)所寫的《異域》一書,知道那是描寫一支從大陸撤退到泰緬寮邊區的孤軍悲慘故事,內心受到很大衝擊。
而後陸續知道他們被國家遺棄,孤立無援,只能靠協助泰國剿共,用血汗換取棲身於泰北荒山的生存權;解甲歸田後,在土壤貧瘠、水源缺乏、交通閉塞叢莽中建立起難民村,度過半原始的艱苦歲月。
他們蓋起簡陋的中文學校,堅持讓中華文化傳承下去,但是來台灣讀書的孤軍後裔,卻曾經一度成為無國籍且有家歸不得的「人球」。
如今,飄零異域,倥傯半世紀的孤軍及後裔們,生活過得如何?
曾經在台港地區風起雲湧的「送炭到泰北」活動,開花結果了嗎?

我執筆寫這本由柏楊先生策劃的《重返異域》,是想揭開孤軍在泰北奮鬥五十年來的神秘面紗;奇妙的是,這一路下來,冥冥之中有著不可思議的機緣。
話說四、五年前,我主編中國時報旅遊版、旅遊周報,曾邀請余遠炫君寫稿,他給了一篇走訪泰北難民村的稿件,引起我極大興趣。
因為,那裡是《異域》書中主角們棲身之處。事隔半世紀,我非常好奇這群「我們的」同胞在異域生活得可好?
而當時遠炫還想介紹我認識一位台灣奇女子,她和丈夫都是殷實企業家,獨資默默在泰北為孤軍後裔辦了三所育幼院,一辦就是近二十年,投下了約三千萬新台幣,既不向人募款,也無法報帳抵稅。這種商人,說老實話,很少見,當然也引起我的好奇心。
但大概是緣分未到吧?我一直沒和她見上一面。
直到二00六年春,在好友趙莒玲介紹下,終於見到這位善心女子,她就是我在這本書中提到的錢媽咪——錢秋華。
巧的是,就在此時,另一位企業家高南華先生和夫人去了一趟泰北自助旅行,回台後出資請柏楊策劃一本有關重新回頭看「異域」的作品,柏老和香華姐即詢問我有沒有興趣接下赴泰北難民村採訪、撰稿的工作;至此,我在柏老夫婦的指導,以及錢媽咪的引薦下,得到一群「貴人」的幫助,開始與泰北結下不解之緣。

異域漫漫五十年,孤軍們舔淨傷口,荷鋤代替荷槍,自助也得到人助,他們走過不堪回首的歲月,在泰北奮鬥半世紀,已經落地生根做起泰裔華人。很多人走入了歷史,但過往的人與事,就這樣灰飛湮滅了嗎?而泰北九十幾個難民村,絕大多數都非外地遊客可輕易到訪之處,他們的神秘面紗要從何處掀起?
如果沒有一個接一個不斷出現的貴人幫忙,我絕不可能在半年之內,兩度進出泰北各難民村,順利地在泰北、台灣兩地收集資料,完成密集採訪。
而前輩們所寫的精彩好書,如柏楊的《金三角 邊區 荒城》、卓元相的《異域烽火》、胡慶蓉的《滇邊游擊史話》、陳文的《昆沙》、邱勝安的《金三角風雲》、江元慶的《滿星疊悲歌》,以及台北市雲南同鄉會提供的諸多文獻等等,都極具參考價值,引領我迅速進入孤軍在金三角的歷史現場。
泰緬邊界曾經是毒品氾濫的地區,難民村也曾經受到泰國軍方嚴格管制;在十幾年前,這裡更是花個三、五百泰銖,就可以買一條人命的危險地帶。我於二00六年到泰北山區難民村採訪,當然安全多了,但是沒有人帶路,還是不容易摸到邊;聆聽某些村民「白頭宮女話天寶舊事」,更是虛虛實實,得多方查證,避免「有聞必錄」,我盡可能地做平實、正確報導。
感謝熟門熟路的錢媽咪、龔承業團長、劉小華姐,親自陪我走訪泰北難民村,一去就是十天半個月;曾做過電視泰北專題報導的李珮如小姐,無私地將相關資料借給我參考;石炳銘先生更是特地從雲南訪台,五度接受採訪,詳盡地為我講述孤軍五十年來的過往今來;還有我的攝影伙伴林瑞珠小姐,以及在書中被採訪過的每一位當事人,您們都是協助我完成不可能任務的貴人。

我無法一一走完九十幾個難民村,但是每到一村,相關人士都極盡所能地協助採訪,熱情感人;而每當我心中動念想要拜訪誰的時候,往往都能如願,彷彿有菩薩隨行保佑,要我多做一點、再多做一點!
是的,幾所難民村中文學校的校長,託我探詢有沒有台灣老師願意到泰北教書,我謹記在心,一一尋找;育幼院的孩子,渴望下次有人去探視他們時,能帶幾本國語字典或好書過去,我也沒忘記。而一些為善不欲人知的企業界朋友,已經開始籌組慈善協會,準備長期、有計畫地協助難民村孩子就學;大家對泰北華裔同胞的關懷行動,始終沒有中斷。
希望讀者能透過這本書的內容,對泰北孤軍及其後裔有所認識。也許,您會開始關心周遭那些皮膚黝黑、貌似泰國人士,但說話有著雲南口音的朋友,他們可正是來自泰北義民村,我們的兄弟姊妹啊!

對於高南華先生、柏楊夫婦,讓我因為寫這本書而有和泰北結緣的機會,我內心充滿了感恩;更感謝時報出版公司的林馨琴總編輯、李濰美主編,對出版此書的大力支持和指導。我還要向好友邱秀堂、湯碧雲、廖淑華,以及親愛的大姊汪逸萍、外子林淳一致意,謝謝您們在百忙之中幫忙校稿,並給我最大的鼓勵。
這本書,有著無數人的愛心和期望……。

二00七年元月汪詠黛序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