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歷史‧傳記People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一兆條程式碼/道格・曼紐

譯 者 作 品

瑜伽女孩
改寫你的人生劇本

People

【類別最新出版】
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馬修.派瑞回憶錄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裸背線裝-限量藏書章)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
人來人往
樹的夢想:徜徉自然之間,聽一花一木、一草一石說說話


賈伯斯與他的時代—那些無所畏懼的天才們〔1985-2000矽谷數位革命.影像全紀錄〕(PED0384)
FEARLESS GENIUS: The Digital Revolution in Silicon Valley 1985-2000

類別: 歷史‧傳記>People
叢書系列:People
作者:道格.曼紐
       Doug Menuez
譯者:張怡沁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4年09月26日
定價:580 元
售價:458 元(約79折)
開本:菊6開/精裝/192頁
ISBN:9789571360669

停售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一兆條程式碼/道格・曼紐



  推薦序

——By  艾利歐.艾維Elliott Erwitt/當代攝影大師

拍攝那些難以捕捉的對象,始終是道格.曼紐的熱情所在,也是他的使命。你怎麼可能拍攝天才呢?你該如何光用視覺來傳達這些改變世界的概念,其背後生成與激盪的過程,並多少讓我們一窺這些從業男女的性格,看到這些人居然只是坐著思索就能從根部顛覆我們的生活,這該如何辦到?

答案是,請道格.曼紐出馬。

拍攝長達數小時的企業會議,與絞盡腦汁、散坐其間、精神渙散的人,實在不是什麼好看引人的題材。然而曼紐長期駐紮在矽谷數位戰壕,工作起來殫精竭慮,不下於他的拍攝對象,曼紐盡可能深度捕捉這些(絕大多數看起來)謎樣人物的心智與思考過程。他們在過去與未來都超乎想像的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讀者只要翻開本書,每一頁都記錄了這短短十五年驚人科技演變的軌跡。

所有偉大的群體中,總有個鶴立雞群的耀眼人物,照得我們凡夫俗子目眩神迷,期望挖掘這個人的不同面向,像是耶穌之於宗教,拿破崙之於戰事,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之於革命,瑪麗蓮夢露之於電影,史帝夫.賈伯斯之於電腦技客,艾爾.卡彭(Al Capone)之於黑幫,葛培理牧師(Billy Graham)之於福音佈道,亞伯拉罕.林肯之於政治,或是牛頓之於數學。賈伯斯是如此複雜的個體,當然歸類在上述的獨特族群。他的英年早逝,使得一般人更加好奇他的內心世界。自然,有這樣獨家影像記錄的攝影集問世,委實太幸運了;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充滿洞見的管道,貼身觀察賈伯斯與他的同輩 。

曼紐親臨現場,手持相機,記錄了數位現象的萌芽階段。他與其中許多重要主角都有深交,也將他的攝影專業與天賦推到極致,見證了這個場域與這段時間裡,曾經出現的一批絕頂聰明的秀異天才。

————————By  寇特?安德森Kurt Andersen/作家

1985那年,道格?曼紐跟每個矽谷人一樣,年方28歲。過去四年間,IBM推出第一台個人電腦,蘋果也發表了第一台麥金塔;接下來六年裡,網際網路即將誕生。曼紐跟每個矽谷人一樣,聰明好奇,活力充沛,約莫看出自已正好在恰好的時點裡踏進了對的地方,在舊金山以南的郊區,一群盯著電腦敲打鍵盤的28歲青年,即將發明新的未來。如果曼紐不是如此詩意的攝影師,而是一位詩人,他記錄那個目眩神迷的時代,或許會像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在巴黎度過充滿理想的二十年青春歲月後,如此書寫巴黎大革命初期:

能活在那個黎明,已是幸福,
若再加上年輕,更勝天堂! 噢!時代!
其中的微薄、陳舊、禁忌的形式,
來自風俗、法律、塑像的規範,
奪走一個浪漫國家的風采!
理性貌似最能主張權利,
而多數企圖化身為首席女妖推波助瀾,
那麼一切將以她為名而前進!

1985年的曼紐剛結束衣索匹亞乾旱與內戰的拍攝工作,想找個新的長期案子,不必再記錄那些苦難與絕望。當時的賈伯斯正被自己創立的公司掃地出門,打算開始他的新專案,這個案子不必再取悅大眾市場電腦公司裡的短視董事會與股東。於是曼紐得到賈伯斯同意,能自由進出他剛起步的新公司NeXT,進行拍攝,而《生活》雜誌(Life)也承諾買下曼紐的照片,刊登賈伯斯全新作品的誕生過程。接下來,曼紐每天從加州的馬林郡(Marin)開車到紅木市(Redwood City),待在NeXT裡閒談交際,與拍攝照片。整整三年後,NeXT電腦終於準備問世,果不其然,賈伯斯——呃,大家也知道的——很遺憾的變卦了。

「我還是覺得《生活》雜誌爛透了,」賈伯斯告訴曼紐,「不過你放心,總有一天,這些照片會讓你無比痛快的!」

結果呢——似乎往往如此——賈伯斯的直覺一點不錯。在矽谷,賈伯斯是出了名的難對付,而且為人低調保密,現在大家都知道曼紐得到自由出入NeXT的特權,因此他像是掌握了出版許可般,在接下來的十幾年間,曼紐拿到後台通行證,在矽谷的科技震央暢行無阻。以曼紐的話來說,他當時是「毫不受限的紀實藝術家」,在奧多比(Adobe)四處遊蕩,目睹Photoshop的誕生;也同樣的自由通行英特爾、昇陽電腦、NetObjects、KPCB創投,以及蘋果電腦。曼紐像是被安置到部隊中的獨特位置,參與數位革命各個前線的戰事。而他這種暢行各企業的自由,在矽谷文化分外難能可貴——儘管矽谷表面標榜著吃披薩踢足球的隨性自在,但是敵對陣營在數位未來互相較勁,競爭之激烈瘋狂,已瀕臨極端偏執的程度。

在這十年萌芽時期,矽谷人單純夢想著,如何把腦海中新奇特別的世界化為真實,不論這層意義為何,矽谷人希望將史無前例的溝通技術、知識傳播,以及創意展現化為可能。道格?曼紐的父親是芝加哥社區工作者,他自然能夠理解這些理念。灣區自淘金熱以來,即有著豐富的非主流文化,夢想完美的生活形式,這一切促成了現代童話故事的開端,而烏托邦的理念也深入灣區肌理,加上加州海岸舒適宜人的氣候與不斷自我創新的風氣在旁推波助瀾,於是這些令人目眩的科技怪傑聚集生根,於世紀之交茁壯興起,再沒有如此順理成章的所在了。

在北加州嬰兒潮那一代的眼中,即便是失敗也可以是自我實現的機會。「成功帶來的沈重之感,」賈伯斯如此定義他被迫離開蘋果後的流浪時期,「因為再次回到初學者身份而消失,代之而起的是輕盈,對一切更不確定。這解放了我,於是我進入了這輩子最有創造力的幾個時期之一。」

世界上應該沒有比矽谷一地更帶有嬰兒潮的色彩,賈伯斯就是矽谷的化身:身著牛仔褲,散發著「現實扭曲力場」的執行長;性情易感、反主流文化的浪漫主義者;同時又是脾氣粗暴的大亨;心態永遠不老的工匠,執意消滅玩具與工具、工作與娛樂之間的陳舊界線。(若想看看矽谷上一代科技人的樣貌,請翻到書中曼紐所拍攝的「貝克曼儀器公司的工程師,加州,富樂頓市,1989年」。)當然這絕非湊巧,嬰兒潮湧進的正是本書描述的年代——最年輕的在1985年正值21歲,最年長的在2000年是54歲,他們占領了文化與經濟的甜蜜點,年紀上不再是孩子,但也尚未老去,他們裝備了技術與意志,打算重塑這個世界。約翰?史考利沒能成為矽谷英雄的絕大因素是,他不光是外來者,而且還是上一代的老人:史考利成為執行長並主導蘋果時已經44歲了。

曼紐的影像無與倫比,讓一個毫無美感的虛擬馬戲班變得豐富而耐人尋味,靠著曼紐的藝術造詣,為我們點出了乏味無趣的辦公園區裡,埋伏的戲劇與熱情。但這些影像也道出深沈的諷刺,在這陽光燦爛,充斥天然的翠綠、碧藍,與黃金色調的所在,曼紐選擇黑白色調,而且拍攝場景幾乎全在室內, 以一種自覺而老派的手法捕捉這場黎明。而且,曼紐是記錄這場數位革命的媒介是十九世紀興起的「底片」,正是這場革命要淘汰的對象之一。

進行這樣一場沒有結案時間的拍攝計畫,你怎麼知道何時該結束呢?對道格?曼紐來說,一切的尾聲再清楚不過了。1994年末網景瀏覽器問世,這出自一位剛從大學畢業,從伊利諾州搬到加州山景市的駭客之手。這就是了!於是史上頭一遭,每個人都能免費而輕鬆的連上網際網路,電腦相互連結化為真實!資訊希望免費且自由流通!在1995年夏天,金融界以外的大眾還不熟悉公開募資與貨幣化,然而網景掛牌上市,估計市值從不到一年前的2,100萬美元,衝上29億美元。矽谷的時代精神至此經歷了一場震盪與轉變,儘管組成分子依舊是創造軟體與硬體裝置的年輕人,但卻從專研科技為目標的先驅者轉變為各方湧來的淘金客。他們並非全是過去那些忍受低薪待遇、執著研發的科技工匠,也不全然是後來那些擬好退場計畫的搶錢一族,但無論如何,這個微積分變得太突然、太全面,毫無轉圜餘地。

對道格?曼紐來說,「終場時刻就是NetObjects的隕落」。這間位於加州紅木市的新創企業,推出Fusion軟體,讓一般人也能製作網頁。NetObjects於1999年首次公開募資,就在達康泡沫崩解之前。公司的市值達到15億美元,是企業收益的51倍,也是今日Google企業倍數的十倍。「那是一個時代的終結,」曼紐說,「我的工作結束了。」

數位革命揭開第二部,這裡的重點是廣告行銷與無孔不入,小應用程式與大眾規模,他們以20世紀末期工匠的科技突破為基礎,創造龐大的新工業複合體。道格?曼紐剛進入矽谷拍攝時,網際網路尚未出現;幾乎沒人擁有手機,賴利?佩吉(Larry Page)與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還在念初中,馬克?祖克伯(Mark Zuckerberg)尚在襁褓。等到曼紐歷經十五年的工作結束,帶走25萬張負片(相當於每天拍攝45張),幾乎半數的美國人都能連上網路,也持有手機;佩吉與布林創辦Google;讀高中的祖克伯寫出即時通訊軟體以及記錄收聽習慣的音樂程式。革命的第二部相當令人震撼。但第一部那個奮不顧身,無所畏懼,屬於天才而且更為純真的年代呢?「能活在那個黎明,已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