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破案實錄

【類別最新出版】
克羅埃西亞槍聲【李昌鈺探案小說系列】
學校怪談1~8套書
李昌鈺破案實錄六書
破案之神3:網路連續殺人魔
重返319槍擊現場


人魔檔案(TC0006)──性侵害犯罪實錄
The Evil That Men Do : FBI Profiler Roy Hazelwood's Journey Into The Minds of Sexual Predators

類別: 偵探‧推理小說>破案實錄
叢書系列:破案實錄
作者:羅伊.海瑟伍德口述、史蒂芬.米銓德整理
       Roy Hazelwood , Stephen Michaud
譯者:許薔薔、陳慧雯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3月28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52頁
ISBN:9571333557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6



  書摘 2

1980 年,海茲伍德是聯邦調查局行為科學組第一個派往亞特蘭大的匡提可地下辦公室協助辦案的探員,該案便是令人髮指、且高度敏感的亞特蘭大兒童謀殺案(Atlanta Child Murders)。

他的同事約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編按,《破案之神》的作者)後來也來到亞特蘭大參與辦案,海茲伍德告訴當地辦案人員,這個連續殺童犯絕對是個非裔美人,男性,年紀可能 20 幾歲。雖然幾乎從一開始就知道,在 1797 至 1981 年間,有一名以上的兇手曾經攻擊亞特蘭大地區的黑人小孩,但是海茲伍德和道格拉斯從犯案現場推斷出罪犯應該是 23 歲的黑人攝影師韋恩‧威廉斯(Wayne Williams)。他最後終於被捕,並承認犯下多起孩童謀殺案,被判處無期徒刑。

海茲伍德和別的行為科學組探員一樣,也是從加害人在犯罪現場不經意留下的行為線索,來進行罪犯性格剖繪(criminal personality profile),提出對該名未知嫌犯的主觀描繪。海茲伍德視可供分析的行為線索多寡,可以描述出未知嫌犯的年齡、性別、種族、智力、教育程度、軍旅生涯、工作類型、車子、衣著、婚姻狀態、社交能力、嗜好、可能的前科記錄、性關係的偏好,還有別的日常生活細節。

海茲伍德早期曾對一名擄人的未知嫌犯進行剖繪,1978 年 5 月,這名嫌犯在密蘇里州的聖約瑟夫市虐待並殺害了一個小男孩。

1978 年 5 月 26 日下午,年輕保姆把 4 歲的艾瑞克‧克里斯根(Eric Christgen)暫時留在聖約瑟夫市的公園,自己去買點東西。艾瑞克是聖約瑟夫市的名門後裔。當她過了幾分鐘回來之後,金髮的小艾瑞克不見了。

第二天下午,艾瑞克被發現陳屍在河岸的崖邊深峽,距離他失蹤的地點大約步行 20 分鐘的路程。艾瑞克生前遭到雞姦,然後被悶死。

當地的調查行動不久就陷入膠著,行為科學組接到協助辦案的請求。海茲伍德從陳屍現場的照片、警方與目擊報告,加上他對那種會綁架、施以性攻擊、並殺害兒童的人的了解,組織出一篇對未知嫌犯的文字描述。

洛伊推斷殺害艾瑞克的兇手是白人男性戀童癖,年齡在 50 歲上下。他從目擊報告和行為科學組同類型綁架兇殺檔案中做出這些推論。加害者的種族、性別和性傾向非常清楚,他的推估年齡經過目擊者證實。

洛伊也從行為科學組過去處理戀童癖的經驗得知,這種人並不是到了中年才突然開始犯案,所以他認為這位未知嫌犯可能曾因對侵犯孩童而在警方記錄中留底。

海茲伍德還寫道,兇手可能性喜獨來獨往,案發當天可能喝了酒。酒精降低了他的自制力,一時衝動就帶走了艾瑞克。這是一起臨時起意的犯案,而不是出於預謀。

如果這名未知嫌犯有工作的話,可能屬於勞工之類的工作。他既不穩定,也沒有足夠的技能來保住更為吃重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海茲伍德寫道,如果不加以阻止的話,幾個月之內他一定還會再犯案。

以洛伊的經驗,犯罪型戀童癖和性虐待者這兩種性侵害者不僅享受犯案的過程,也喜歡在作案前後在腦中幻想。他們對於所造成的傷害毫無悔意,心裡也沒有罪惡感。而且在他們的意識裡,壓根兒沒有會被逮捕的念頭。

海茲伍德在 1978 年就殺害艾瑞克的兇手所做的剖繪起初對於調查行動並無太大的影響。洛伊下筆的時候,行為科學組還沒有像哈里斯(Thomas Harris)的驚悚小說《沈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問世之後那麼的為人所知。這部小說後來改編成電影,由安東尼霍金斯飾演殺人不眨眼的漢尼伯‧萊克特(Hannibal Lecter),並因此獲得奧斯卡影帝榮銜。在1978 年,無論就品質或可信度,行為科學的工作都還不為人知。

海茲伍德完成這份剖繪之後過了幾年,聖約瑟夫市的檢察官麥可‧殷斯可(Michael Insco)才讀到它。在這之前,艾瑞克的案子也有了驚人的發展。案發之後數月,一個名叫麥文‧雷諾茲(Melvin Reynolds)的聖約瑟夫市居民在警方偵訊時坦承他綁架、侵害並殺害了艾瑞克‧克里斯根。雷諾茲這個失業的廚師在 1979 年被判處終身監禁。

「我們手上有個認罪的人,」殷斯可說。殷斯可現在擔任執法機關的電腦系統顧問。「而剖繪是一種我們完全陌生的東西。那個時候,我只看到桌上有一份文件,上頭寫著『心理剖繪』。」

3 年之後,一個身材結實的性兇手、也是有前科的戀童癖查爾斯‧雷‧哈柴(Charles Ray Hatcher)承認犯案。哈柴表示他在過去的幾年裡至少犯下了 16 件謀殺案。艾瑞克遇害時,哈柴正是 50 歲,就如同海茲伍德所描繪的那般。

現在,有兩個人因同一件兇殺案而遭判刑,殷斯可面對這個兩難處境,於是重新開始檢視證據,包括第一次讀海茲伍德在 5 年前寫的剖繪。殷斯可讀了之後,「我知道,海茲伍德描述的正是哈柴,」他說道「剖繪至少有大概 21 處是吻合的。並不光是剖繪把哈柴敘述得多麼準,而是它也描繪了一個不同於被我們定罪的人。這是一件極為精彩的作品。」

殷斯可後來到訪過行為科學組,與海茲伍德見了面。

「我真希望自己早點去那兒,」他說道。「要是我早知道他們在行為科學組做的事情,我真的認為這個無辜的人就有可能不被關進監獄了。我不認為我會相信是雷諾茲犯的案。」

1983 年 10 月 13 日,查爾斯‧哈柴被判終身監禁。第二天,過了 4 年鐵窗生涯的雷諾茲被釋放。

1984 年 12 月 7 日,哈柴被發現吊死在傑佛遜市的密蘇里州立監獄,經判定死因為自殺。

從海茲伍德的第一次剖繪開始,他的研究計畫把犯罪學帶到前所未至的領域──從性虐待狂的惡意犯罪,進入那些往往既非犯罪暴力,亦非預謀,但卻對法律的執行構成重大挑戰的行為之中。

我第一次見到洛伊的時候,他和迪茲醫生、賓州大學研究人員柏吉斯(Ann Wolbert Burgess)才剛出版了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專門探討自體性慾致死的教科書。辦案人員常把這些意外死亡(往往匪夷所思)誤認為謀殺或自殺。海茲伍德甚至還從這些案例旁分出非典型的自體性慾致死。

海茲伍德另一項創見就是「有組織-無組織的」變態犯罪區分法。對偵辦兇殺案的人員來說,這已經是耳熟能詳了。這種區分法也讓警察能夠從犯案現場的跡象很快地判斷他們要找的是哪一種類型的未知嫌犯。

舉例而言,如果兇手身上帶著犯案所需的武器和限制行動用的工具,然後又費盡心思隱藏湮滅受害者的屍體,他表現出預謀,也可能是個有經驗、成熟而一致的罪犯──「有組織」。反之,如果犯罪現場混亂不堪、反映了沒有事前計畫、也沒有特別費什麼神想辦法安全脫身。那麼,加害者可能年紀輕、沒有經驗,或甚至精神異常──「無組織」。

若是有明確證據支持未知嫌犯是有組織或無組織,那麼這對於掌握偵辦案件的初步方向會很有幫助。

「把犯罪區分為有組織和沒組織,這個點子真是神來之筆,是腦力的激盪,」前紐約警局副隊長賈伯斯(Vernon J. Geberth)表示,他也是警察教科書《實用兇殺調查:策略、程序與法醫技術》(Practical Homicide Investigations: Tactics, Procedures and Forensic Techniques)的作者。「警官不需使用臨床術語就能定義並描述行為,真是非常神奇。」